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在山东省一年发生三代,主要以一代幼虫为害麦套玉米幼苗和麦套棉苗。该虫在我省自1987年严重发生以来,已成为套种玉米的主要害虫,确定其分布型,采取适宜的调查抽样方法,是做好预测预报和适时防治的科学依据之一,为此,我们进行了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和序贯抽样技术的研究。一、稀点雪灯蛾田间分布型测定1991年在惠民县选择地力较均匀的麦套玉米和麦套棉田共11块,每块田取160—280  相似文献   

2.
孙广勤 《植物保护》1987,13(4):30-30
近年我市灯蛾猖獗,1985年局部地块发生,1986年近1万公顷农作物受害。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占60.5%为优势种);红腹星白灯蛾Spilarctiasubcornea Walker(占39.5%)2种。夏播作物受害严重,喜食绿豆、西瓜、玉米、  相似文献   

3.
稀点雪灯蛾在保定地区暴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植物保护》1989,15(6):56-56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urticaeEsper)]自1980年以来在保定地区年年都有发生,一般未造成大的危害。但1989年5月底至6月上旬,全区270万亩麦套玉米普遍受到灯蛾危害,发生面积大、来势猛、密度高、损失重。据统计全区严重受害的面积达120万亩,一般虫口密度3—5头/m~2,严重的10头/m~2以上。涞水县13万亩麦套玉米有10万亩被吃光,全区毁种面积达40多万亩。  相似文献   

4.
2006年5月中、下旬,稀点雪灯蛾[Spilosomaurticae(Esper)]在山西省平定县的玉米田暴发。在此之前,本省尚无此虫为害的记载。据调查,稀点雪灯蛾主要发生于平定县张庄、东回、柏井、石门口等乡(镇)的77个村,发生面积0.61万hm2。一般地块被害株率40%~55%,为害重的地块被害株率达98%,平均虫量2.1头/m2。该虫主要以幼虫咬食叶片,严重地块玉米苗几乎被吃光。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是从周边地区潜入的虫源,防治中,市、县两级政府高度重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过问,并亲临现场检查指导。农业局成立防治工作领导组,因地制宜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工捕捉与化学…  相似文献   

5.
任春光 《植物保护》1985,11(4):16-17
稀点雪灯蛾Spilosoma wrticae(Esper)属鳞翅目,灯蛾科。是杂食性害虫,为害玉米、大豆、绿豆、棉花、甘薯、蓖麻、芝麻、向日葵、小麦、高梁、谷、黍、白菜、甜椒、茄子、西红柿、桃、李、柳、榆、泡桐、紫穗槐等。近年来,为害麦田套播玉米幼苗日趋严重,可将玉米幼苗茎叶全部吃光。保定地区1981年发生9.1万亩,1982年发生17.3万亩,1983年发生39.4万亩,1984年发生118.2万亩。轻者造成缺苗断垄,重者大面积毁种。我们经过3年室内  相似文献   

6.
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ens(WalKet),又名桑灰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Arctiidac,是一种广食性害虫。据报道,该虫对玉米产量有一定影响。江西对该虫尚欠系统研究,笔者于1982年5月至1984年7月,进行了室内系统饲养和野外调查,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7.
稀点雪灯蛾 Spilosoma urticae(Esper)属鳞翅目灯蛾科,是一种多食性、间歇大发生害虫,原产欧洲,以荨麻科植物为食。经野外调查及室内饲养试验,选用22科47种植物叶片为饲料,分别从初孵幼虫饲养,发现有20科42种植物可被不同程度的取食,并对取食植物具有偏嗜选择性。在分别  相似文献   

8.
一种评价种衣剂对温室二点委夜蛾防效的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温室二点委夜蛾幼虫虫龄、玉米苗龄、地表覆盖物、防逃措施等因子对该虫为害率的影响,建立了一种评价种衣剂对二点委夜蛾防治效果的方法,并选择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和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分别包衣进行验证。试验设置3龄二点委夜蛾取食玉米2叶期幼苗,结合植株茎基部覆盖接虫介质,并用PVC管围棵防逃的取食环境,空白对照的植株被害率可达91.67%;40%噻虫嗪·溴氰虫酰胺悬浮种衣剂在药种比1∶167时防效达83.17%,优于对照药剂60%吡虫啉悬浮种衣剂。  相似文献   

9.
褐稻虱为害损失测算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行盆栽单株罩笼接虫试验,测定褐稻虱三龄若虫在水稻分蘖末、孕穗和乳熟期,一龄若虫和成虫在孕穗期为害15天所造成的产量损失。根据褐稻虱的发育历期及其与累计取食量的关系,推算出每头褐稻虱在各虫龄期内的平均为害损失,由此推导出不同虫龄若虫和成虫的逐日为害损失率模型。探讨了一种较为准确的褐稻虱为害损失的测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星白雪灯蛾Spilosoma menthastri(Esper)又称星白灯蛾,近年来在吉林省普遍发生、为害,是灯蛾类害虫的优势种之一。该虫寄主广泛,已成为多种作物的主要害虫,尤其对玉米、大豆为害更重。作者于1985—1988年通过田间调查和室内饲养系统观察,  相似文献   

11.
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 translens(WalKer)是我区南宁、百色、河池三地区部分山区春玉米苗期的重要害虫,是新发现的玉米黑毛虫主要种类,作者于1980年在隆安县布泉公社田间调查时,发现有自然感病的死亡,死亡率10.8%,死亡幼虫多倒挂于石田硬的石壁上.死亡症状全身肿胀液化流出黄褐色液体;在室内饲养中也极易感染发病,死亡症状相同.经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龚祖勋同志鉴定为核型角体病毒.试验结果表明,1~6龄幼虫均可感染而死亡.1~3龄幼虫接种后第4天开始发病死亡,接种后第7天死亡率达67.5-86.3%,第10天达75.0—90%,5~6龄幼虫于接种后第13天后化蛹前大量死亡,总死亡率93.3%.  相似文献   

12.
调整玉米播期对玉米粗缩病控制作用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罩笼接虫和自然开放式状态下试验 ,对不同播期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了比较 ,明确了玉米敏感叶龄为可见叶 9叶以下 ,展开叶为 6叶以下。研究证实 ,将田间灰飞虱转移迁入高峰期与玉米敏感叶龄期错开 ,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病 ,春玉米播期 4月 10~ 15日 ,夏玉米在 6月 10~ 15日 ,能显著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3.
通过罩笼接虫和自然开放式状态下试验,对不同播期的玉米粗缩病病情进行了比较,明确了玉米敏感叶龄为可见叶9叶以下,展开叶为6叶以下,研究证实,将田间灰飞虱转移迁入高峰期与玉米敏感叶龄期错开,可以减轻玉米粗缩病的发病,春玉米播期4月10-15日,夏玉米在6月10-15日,能显著控制玉米粗缩病的危害。  相似文献   

14.
1979~1983年在郑州采用田间笼罩接虫和大田调查的方法,进行了穗期稻纵卷叶螟危害损失的研究。试验资料经协方差分析导出:虫量(X)与卷叶率(R)之关系式为:R=0.95+0.082X±0.77;卷叶率(R)与损失率(Y)之关系式为:Y=-13.09+21.69lgR±3.99;虫量(X)与损失率(Y)之关系式为:Y=-30.92+20.63lgX±4.65在经济允许损失水平为2%时,其防治指标为百丛三龄幼虫40~50头,卷叶率为5%,并根据各地经济允许损失水平和所用农药种类的防效不同,建立了计算防治指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5.
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在玉米吐丝、灌浆和乳熟期,以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为试虫,以串珠镰孢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为供试菌种,研究玉米雌穗不同发育期亚洲玉米螟与串珠镰孢菌复合侵染对玉米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串珠镰孢菌与玉米螟复合侵染危害后玉米雌穗穗长缩短、籽粒数减少、穗粒腐病加重,使得玉米的产量性状发生改变,导致玉米产量和品质下降;接虫处理和复合处理均以玉米吐丝期对玉米产量构成因素影响最大,吐丝期复合处理单穗损失率为40.84%,在灌浆和乳熟期分别为27.92%和11.10%;在单独接菌条件下以灌浆期危害最重,单穗损失率为6.62%,而在吐丝和乳熟期分别为4.13%和0.65%.  相似文献   

16.
八点灰灯蛾及其防治方法黄旭正(广西植保总站)八点灰灯蛾Creatonotustransiens(Walker),又名桑灰灯蛾。属鳞翅目、灯蛾科的害虫,该虫为害玉米、荞麦、白菜、甘蓝、大豆等作物;亦有为害桑、茶、柑桔的报道。分布于我国西北、华中、华东、...  相似文献   

17.
为确定我国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重点防范区——黄淮海夏玉米区该虫为害籽粒玉米的防治阈值,于2020—2021年分别在籽粒玉米小喇叭口期(6~8叶)、大喇叭口期(8~10叶)和抽雄吐丝期 (12~14叶),通过人工接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进行田间试验,分析不同虫口密度和为害株率下玉米的产量损失,并确定相应防治阈值。结果显示,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密度为2~12头/株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16.78%~31.91%、 10.45%~25.14%和15.71%~29.17%,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分别为2龄幼虫55~67头/百株、 97~118头/百株和59~71头/百株;当草地贪夜蛾2龄幼虫为害株率为5%~60%时,小喇叭口期、大喇叭口期和抽雄吐丝期的玉米产量损失率分别为8.81%~22.43%、 4.83%~17.75%和8.16%~20.43%,在3个玉米生育期对草地贪夜蛾的防治阈值为害株率分别为4.24%~5.22%、 7.61%~9.49%和4.46%~5.55%。表明黄淮海夏玉米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生育期为害籽粒玉米的产量损失和防治阈值不同。  相似文献   

18.
为探明草地贪夜蛾的抗寒能力及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对其抗寒能力的影响,本试验对取食人工饲料及小麦、玉米和高粱等三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草地贪夜蛾部分虫态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进行了测定。试验结果表明:人工饲料饲养的草地贪夜蛾不同虫态间过冷却点和结冰点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最低,分别为(-16.71±0.26)℃和(-5.04±0.21)℃,显著低于其他虫态;3~6龄幼虫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随龄期增大而升高。取食3种不同寄主植物的草地贪夜蛾蛹的过冷却点和结冰点显著低于幼虫和成虫。在不同寄主植物之间,取食玉米的草地贪夜蛾蛹的过冷却点最低。除取食高粱的4龄幼虫外,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幼虫的过冷却点均随龄期增大而升高。取食3种寄主植物的雌成虫过冷却点无显著差异,但取食高粱的雄成虫过冷却点显著低于取食小麦的。  相似文献   

19.
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在我省分布厂,为害重。为了将蛴螬为害控制在经济允许水平之下,给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于1988年在省植保植检站、鞍山市园艺科学研究所分别进行了蛴螬为害玉米、花生防治指标研究。试验分二步进行,一是室内饲养观察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3龄期食量;二是田间接虫测定为害玉米、花生后的产量损失,并制定出防治指标。研究结果证明东北大黑鳃金龟3龄幼虫平均取食玉米胚乳1.74克或花生种子1.58克。当允许损失率5%时,防治指标为:玉米每平方米1.67头,花生每平方米0.63头;当允许损失  相似文献   

20.
1984—1987年,通过人工模拟产量损失试验和黄地老虎幼虫三龄前在玉米叶片上的蛀孔株与枯心株的关系调查,提出以玉米植株定苗期虫孔株率确定防治指标。即玉米定苗前10天,植株叶片上出现的虫孔株率超过11.33%时进行防治。此法经在1987、1988年大田生产中验证较原防治指标法亩节约药费5元,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