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效果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通过水稻秸秆还田腐熟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还田秸秆上使用腐熟剂,缩短了秸秆的腐烂时间,提高土壤肥力,水稻的抗逆性明显增强,同时水稻的增产效果显著,实际产量较对照(CK)增加82.01kg/666.67m2,增幅19.65%,宜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研究水稻秸秆还田及秸秆腐熟剂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相同管理水平的条件下,秸秆还田+秸秆腐熟剂的处理增产明显,较秸秆不还田增产708.6 kg/hm2,增幅8.2%,农民增收2 407.2元/hm2;秸秆还田的处理较秸秆不还田增产327.4 kg/hm2,增幅3.8%,农民增收1106.7元/hm2。同时,秸秆还田对土壤理化性状有所改善,施用腐熟剂对土壤理化性状影响明显,土壤的有机质、有效磷、速效钾明显提高,但在水稻返青期由于秸秆腐烂的物理反应对秧苗的生长有少许抑制。  相似文献   

3.
为筛选出适合伊犁州直水稻秸秆腐熟的菌剂,选取了5种秸秆腐熟剂,开展水稻秸秆腐熟效果对比试验。将秸秆腐熟剂按照说明进行配置后,与水稻秸秆混合装入尼龙袋,埋入15cm土壤中,每隔15d取样1次,观察颜色、手感变化,测定水稻秸秆的失重率、纤维素含量和土壤pH、氮磷钾含量。结果表明:农富康秸秆发酵剂、益加益生物菌肥发酵剂、欧科拜克秸秆腐熟剂3种腐熟剂的腐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秸秆腐熟剂有利于秸秆快速腐烂,提高土壤中的有益营养元素,促进农作物产品和品质的提升。采用随机排列法,研究了2个秸秆腐熟剂新品种对麦秸秆的腐熟效果及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施用秸秆腐熟剂能加快秸秆的腐烂进程;同时,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较不施用秸秆腐熟剂的处理能显著地增加水稻产量。该结果可为筛选、应用低耗高效、使用方便、质优价廉的秸秆腐熟剂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正>九业牌可溶性水稻秸秆腐熟剂是由湖南泰谷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为验证其对水稻秸秆的降解效果,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做了应用效果试验,现总结如下。1试验材料与方法试验地于2013年设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农场5站5号地,海拔134m,地势平坦。土壤类型为黑壤土,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解决水稻秸秆自然腐熟过程慢、影响农耕等问题,开展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筛选研究。[方法]采用室内对比试验,观察不同时间秸秆腐熟的颜色变化,测定腐熟过程中pH、温度、种子发芽指数等指标,对比分析不同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从而筛选出水稻秸秆的最佳腐熟剂。[结果]添加腐熟剂可缩短水稻秸秆的腐熟时间,提前7~14 d达到腐熟效果。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处理后,在42 d时腐熟液pH达7.5,84 d种子发芽率达到85%,发芽指数为0.83,达到完全腐熟效果。[结论]相比其他处理,宜春强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强微堆肥快速腐熟剂对水稻秸秆的腐熟效果最佳,可作为试验材料进行田间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从而为水稻秸秆的资源化利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农作物秸秆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秸秆还田能改善土壤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性状,提高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是当今国内外普遍应用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还有增肥增产作用。在黑龙江省七星农场进行了为期3年的秸秆还田和秸秆还田+腐熟剂2个处理试验,结果表明:2011~2013年6个试验点应用秸秆腐熟剂提高秸秆分解率6.2个百分点,公顷增加效益474元。  相似文献   

8.
搞好秸秆腐熟还田促进秸秆综合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9.
秸秆腐熟剂对秸秆腐熟度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几个时间段内施用腐熟菌剂处理与不施腐熟菌剂处理的秸秆失重率,10 d时2个处理之间腐熟度差异不明显,20 d和30 d施腐熟菌剂与不施腐熟菌剂处理间,秸秆腐熟度的差异均达极显著水平。表明该菌剂对秸秆具有良好的腐熟效果,可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水稻秸秆还田应用腐熟剂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水稻秸秆还田并应用腐熟剂试验,结果表明:秸秆沤制中加入腐熟剂且配施尿素,可加速秸秆腐熟,还田后能显著促进蚕豆的生长发育,每667 m2蚕豆产量为527.0 kg,极显著高于其他处理;还田后增加了土壤有机质以及各种速效养分含量,并降低土壤容重,增加阳离子交换量,改善了土壤理化性状。  相似文献   

11.
采用室内生物测定方法,研究了水稻残茬秸秆浸提液的自毒作用。结果表明,水稻秸秆浸提液对水稻种子萌发和水稻幼苗生理活性的影响因浸提液浓度不同而有差异,随着浸提液浓度的增大,抑制作用增强,RI绝对值增大。当浸提液浓度稀释至1∶40时化感作用略微表现为促进作用,与空白试验结果相近。  相似文献   

12.
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室内模拟培养的方法,研究了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和厌氧条件下的腐解规律。结果表明:在0~3 个月的培养时间内,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腐解较快,腐解率达55%以上。在好气培养条件下,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质量减少50%所需要的时间(t1/2)分别为59.2 d和52.9 d,而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t1/2分别为72.6 d和79.9 d。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碳释放速率常数k(0.61耀0.6 月-1)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碳释放速率常数k(0.55耀0.57月-1)。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氮释放速率常数k(0.25耀2.36 月-1)也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氮释放速率常数k(0.16耀2.32 月-1)。水稻秸秆和玉米秸秆中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在好气培养条件下的减少速率高于其在厌氧培养条件下的减少速率。综上所述,好气培养条件有利于作物秸秆降解和营养物质的释放。  相似文献   

13.
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效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目的】研究稻草及其循环利用后的有机废弃物还田对稻田土壤肥力、生态及经济效益的影响,为稻草等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无肥(O)和纯施化肥(CK)为对照,设置稻草、菌渣、牛粪、沼渣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NPK+S、NPK+FD、NPK+CD和NPK+BD),研究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对土壤理化性质、CH4和N2O排放、水稻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4种有机废弃物还田均可一定程度地降低土壤容重、增加孔隙度及提高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提高土壤有机质、速效养分的含量,从而提高了土壤肥力水平;有机废弃物与减量化肥配施处理与CK处理相比,早稻略有减产,晚稻略有增产且实际收入也有所增加,但差异均不显著,而产投比却明显高于CK处理;有机废弃物还田处理能不同程度地增大稻田CH4排放,其中NPK+S处理增幅最大,NPK+FD、NPK+BD处理较小,但均能显著降低N2O的排放;有机废弃物还田可以减少10%—20%氮、磷、钾化肥用量,同时处理有机废弃物6250—22500kg·hm-2,节约能源的同时又减小了环境污染威胁。【结论】兼顾生产、经济、生态环境等效益,建议在南方双季稻种植区采用稻草循环利用后的菌渣、沼渣与化肥减量配施还田。  相似文献   

14.
稻草刨花板表面润湿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稻草刨花板表面粗糙度角度分析了水在稻草刨花板表面的润湿性,以及不同预处理对脲醛树脂在稻草刨花板表面接触角的变化。结果表明,稻草刨花板表面粗糙度越大,润湿性越好,NaOH、热水和无水乙醇预处理对提高脲醛树脂在稻草刨花板表面的润湿性能有明显的效果,特别是热水处理和无水乙醇处理效果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农作物秸秆中含有大量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木质素,通常需要预处理后再对其进行厌氧发酵。试验采用腐熟剂对水稻秸秆进行生物预处理,研究了不同预处理时间和腐熟剂的添加量对厌氧发酵效果的影响,分析了发酵过程中产气量、p H和沼气中甲烷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腐熟剂预处理时间2d、腐熟剂投加量为秸秆用量的0.2%时,发酵前期物料p H下降显著、产气量高。预处理时间过长或腐熟剂添加量过多,会导致易降解有机物的大量消耗,不利于产气量的增加和发酵后期甲烷含量的稳定。  相似文献   

16.
 对水稻秸秆品质进行遗传改良 ,选育出稻谷产量与推广品种相当、稻草品质优异的谷秆两用稻品种2 0 1。15N示踪表明 ,2 0 1能够把15N尿素有效地转化为稻草蛋白 (稻草15N回收率比CK高 10 4 .3% ) ;该稻草蛋白能有效地转化为菇体蛋白 (菇体15N回收率比CK高 2 1.7% )。 2 0 1优质稻草栽培草生食用菌 ,可提高菇产量和粗蛋白含量 :每公顷土地生产的 75 0 0kg稻草可增草菇 797.2kg、菇蛋白 6 7.9kg ;或增姬松茸6 75 .0kg、菇蛋白 80 .0kg。该优质稻草粉可替代等量麦麸栽培木生食用菌 (菇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与麦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栽培毛木耳、黑木耳、真姬菇、香菇、猴头菇时 ,稻草粉可替代占培养料总量 2 0 %的麦麸 ,栽培茶薪菇和金针菇时分别为 8%和 7.5 %。  相似文献   

17.
Straw of seven rice varieties with early-, middle- and late maturity was collected from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in Hubei. A study was carried ont for rice straw in the aspects of the characters of straw silicification and extraction biogenic silica (EBSi),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haracters of EBSi and kinetic characteristics of degradation of fibrous components in fistulated cows, as well as the effect of urea treatment on rice straw desilicification. Although total silica content (ADISi) in rice straw was similar, the efficiency of extraction biogenic silica (EEBSi) and cellulose in early varieti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middle (18.9% and 9.1%) and late ones (26.1% and 11.2%). The degradability of EBSi and cellulose of early varieti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middle by 70.0% and 17.5%, and of late varieties by 47.8% and 23.7%, respectively. The in sacco degradability and in vitro VFA production of early varieties were also higher than those of middle by 14.5% and 19.0%, and late by 12.9% and 14.8%.Comparing the morphological fractions of the rice straws, EEBSi, cellulose content, and in vitro VFA production were different with the order of blade < sheath < stem.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contents of EBSi and cellulose (r = 0.86), and the two contents were remarkably correlated with the potential straw degradability (a + b) by r = 0.90 and 0.84 respectively. Therefore, EBSi in rice straw was a main factor affecting the potential degradability of rice straw, rather than the ADISi of straw. Urea treatment improved rice straw degradability, degradation rate and potential degradability by 10.8%, 27.9%,and 10.1%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untreated straws.  相似文献   

18.
谷秆两用稻优质稻草栽培食用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水稻秸秆品质进行遗传改良 ,选育出稻谷产量与推广品种相当、稻草品质优异的谷秆两用稻品种2 0 1。15N示踪表明 ,2 0 1能够把15N尿素有效地转化为稻草蛋白 (稻草15N回收率比CK高 10 4 .3% ) ;该稻草蛋白能有效地转化为菇体蛋白 (菇体15N回收率比CK高 2 1.7% )。 2 0 1优质稻草栽培草生食用菌 ,可提高菇产量和粗蛋白含量 :每公顷土地生产的 75 0 0kg稻草可增草菇 797.2kg、菇蛋白 6 7.9kg ;或增姬松茸6 75 .0kg、菇蛋白 80 .0kg。该优质稻草粉可替代等量麦麸栽培木生食用菌 (菇产量和粗蛋白含量与麦麸组没有显著性差异 )。栽培毛木耳、黑木耳、真姬菇、香菇、猴头菇时 ,稻草粉可替代占培养料总量 2 0 %的麦麸 ,栽培茶薪菇和金针菇时分别为 8%和 7.5 %。  相似文献   

19.
赖联赛  吴春赞  林辉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5):767-767,769
席草-晚稻是一种兼顾粮食生产和经济作物发展的高产高效粮经种植模式,平均净产值达9750元/hm2,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席草高产栽培的关键是选好品种、培育壮秧、肥水促控、适时挂网等,席草茬晚稻的高产措施是选择良种、适期播栽、科学施肥。  相似文献   

20.
粪草堆肥特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对牛粪-稻草堆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了通风量、通风方式、初始含水率、贮存时间对堆肥性能参数,如堆肥温度、耗氧率、总固体(TS)和挥发性固体(VS)含量以及碳氮质量比等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底部通风和表面通风对堆肥性能的影响和无显著区别,但表面通风方式可节约能耗;堆料含水率为65%时对准肥有利;牛粪应及时进行堆肥处理,以降低堆肥成本和获得高质量的堆肥产品。考虑堆肥温度和气味的大小,确定牛粪-稻草堆肥的最佳通风量(以始干物质DM计)为0.2L.(min.kg)^-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