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如何养好蛋雏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雏鸡饲养管理的好坏,与雏鸡的育成率和整个蛋鸡生产都有很大的关系,为雏鸡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清洁卫生的饮水、优质的饲料等,并进行精心的管理很重要。做好雏鸡管理,能使雏鸡健康生长和发育,并达到预期的体重、均匀度及成活率,为今后生产性能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础。因此,在养鸡生产中,必须抓好雏鸡的饲养管理,提高雏鸡的育成率,增加养鸡经济效益。下面就养好蛋雏鸡的关键技术做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
育雏十要素     
一、初生雏鸡的选择和运输 雏鸡生长发育是否良好与孵化场供应的雏鸡质量密切相关。种蛋与孵化机被污染后孵出的雏鸡易发病和死亡。因此应从种鸡质量好、鸡场防疫严格、出雏率高的种鸡场进鸡。同一批孵化,按期出雏的鸡成活率高,易饲养。要选择绒毛光亮整齐、大小一致、初生重符合标准的雏鸡。雏鸡腹部应柔软、卵黄吸收良好,脐部愈合完全,绒毛覆盖整个腹部。  相似文献   

3.
卢国琴 《农家致富》2007,(23):42-42
控制疫病发生是育好雏鸡的重要保证。雏鸡个体小、抗病力差,一旦发生疲病,则传染快、死亡率高、损失大。因此要做好以下几点: 一要搞好雏鸡的防病驱虫工作 雏鸡进入育雏舍后,要先用0.01%浓度的高锰酸钾溶液作为雏鸡的饮水,进行胃肠道的消毒。15日龄后雏鸡易患球虫病,可用灭球液来预防球虫病的发生,当受到应激时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K制剂,此外每月进行1次预防性的驱虫。  相似文献   

4.
1.初生雏鸡的白痢关雏鸡白痢在养鸡业中发生极为普遍。目前,雏鸡白痢呈零星死亡,死亡率在5%左右,严重的糊肛门现象已很少见到,只是个别雏鸡排白色稀便,部分雏鸡握在手中可感到活动无力。鉴于雏鸡易发生白痢,所以改善育雏条件是当务之急。切忌舍温忽高忽低,用煤取暖要控制煤烟和粉尘。雏鸡应尽早使用对白痢特效的药物,如百病消等。本病如控制不好,因雏鸡肝脏受损,  相似文献   

5.
雏鸡糊肛是由多种应激引发的一种症状,如雏鸡开水或开食不及时、饲料蛋白含量过高、环境温度低以及患病等,常导致雏鸡消化不良、生长缓慢和成活率低。雏鸡糊肛主要发生在雏鸡出壳后最初的1~10天。  相似文献   

6.
吴广 《现代种业》2009,(2):56-56
一、地面平养 该法是传统的饲养方式,在育雏舍地面铺垫5—10厘米厚的垫料,将雏鸡养在垫料上面。垫料要求清洁卫生,柔软干燥,吸湿性强,如刨花、稻草、稻壳、麦秸等。头几天雏鸡小,活动范围窄,应用隔栏将雏鸡圈在热源的周围。其优点是管理方便,设备投资少,可就地取材,雏鸡有足够的自由活动空间。缺点是雏鸡与垫料、粪便接触,对防病不利。  相似文献   

7.
1雏鸡的选择 初生雏鸡的选择,对提高成活率和养好雏鸡具有重要意义。初生健康的雏鸡,全身各部发育良好,眼睛大而明亮,绒毛光泽,不过长过短,肛门四周干净,腿粗壮有力,腹部柔软深广,脐头收缩良好,脐部无血迹,手握雏鸡挣扎有力。  相似文献   

8.
新生雏鸡出壳后,在移盘、注射、装盒、运输及到达鸡舍后,会在很短的时间内遇到各种应激因素,而雏鸡的各种生理机能均不健全,这个时候如果管理不当,易对雏鸡造成损害,对于日后的生产性能有较大的影响。因此,应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小心细致地做好各种应激因素的预防...  相似文献   

9.
雏鸡是养鸡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此阶段雏鸡的生长发育好坏,直接关系到育成期的整齐度、合格率及饲养成本,而且也能影响到养鸡业的经济效益.最近.荷兰优利公司的研究人员完成的一项试验表明“雏鸡5周龄的体重与产蛋期各主要性能、指标呈正相关;即5周龄的体重越大,各产蛋性能指标越高,存活率越高”。为此。笔者根据雏鸡的生理特点,结合近几年的实践经验。谈谈雏鸡的培育体会。  相似文献   

10.
我饲养的雏鸡发生白痢后,试用成人吃的泻痢停,每40只雏鸡用泻痢停半片(0.25克)溶解于0.5升温水中,让雏鸡自饮。每日1次,2天后患白痢雏鸡基本痊愈。在以后的几批雏鸡中应用泻痢停为首选预防白痢药物,均没有发现雏鸡白痢和球虫病。  相似文献   

11.
试验采用1日龄海兰褐蛋用雏鸡400只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重复20只雏鸡。Ⅰ组为对照组,饲喂基础日粮,不添加任何药物。试验组为Ⅱ-Ⅴ组,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1%、0.015%、0.02%的低聚木糖和抗生素,试验期5周。结果表明,在蛋雏鸡日粮中添加一定比例的低聚木糖具有提高蛋雏鸡.生长性能和增强雏鸡免疫器官指数的作用,且低聚木糖在雏鸡生产上可以替代抗生素。  相似文献   

12.
新城疫疫苗点眼对雏鸡结膜结合淋巴组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用鸡新城疫Ⅱ(NDⅡ)系弱毒疫苗点眼免疫1日龄雏鸡。定期收集免疫组和对照组雏鸡泪液、血清做微量血细胞凝集抑制(HI)试验。同时,采取雏鸡下眼睑做宏观美兰和HE染色。疫苗点眼后,经眼观和组织学观察,免疫组雏鸡比对照组雏鸡的结膜结合淋巴组织(Conjunctiva-associatedlymphoidtissue.CALT)发生早、生长快、淋巴细胞数量多,此结果证明抗原刺激能促进CALT的发育成熟。通过对免疫组雏鸡泪痕、血清和对照组泪液、血清HI效价的分析,雏鸡眼区局部免疫反应比全身免疫反应发生早,抗体效价高。  相似文献   

13.
雷晓英 《油气储运》2007,(12):40-40
选好雏鸡 选择健康的雏鸡,是养鸡能甭成功的关键。因此.购买雏鸡时须严把质量关.进行严格挑选,以确保种源可靠,鸡种纯正和雏鸡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一、雏鸡的接运。接运雏鸡时,最好用专用运雏箱,箱的四壁有许多通气孔,每箱装100只,箱之间要留有空隙。运输时要有专人守护,做到勤检查,防止闷热、挤压、受冻或阳光直射。雏鸡到达育雏舍后,由育雏人员将雏箱搬进鸡舍内,稍息片刻,先检查温度是否符合要求,然后取出雏鸡,清点数量,将弱雏放到温度较高的地方,一切就绪后,即可进行饮水。  相似文献   

15.
种蛋的最佳失水率与雏鸡的最高孵化率、雏鸡优质数量紧密相关。定期检测场区种蛋的失水率,对孵化条件控制,雏鸡质量预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种蛋失水率的检测,也是现代孵化室检测孵化温度和雏鸡质量最适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育雏鸡时,有些饲养户会过早、过多地喂给鱼粉、豆饼等蛋白质饲料,这样不仅不能使雏鸡强壮,还易引起雏鸡消化不良,严重者可由于蛋白质中毒而死亡。科学的做法:l~4日龄的雏鸡,日粮中不可添加鱼粉、豆饼等蛋白质饲料;5~10日龄的雏鸡,日粮中蛋白质饲料限制在10%以下;11~20日龄的,蛋白质饲料不可超过15%;21~30日龄的,蛋白质饲料不可超过25%。同时,要适当多喂些磨碎的玉米、小米和切碎的青菜叶等容易消化的饲料,最好在其日粮中添加1%的苍术,既有利于雏鸡的消化吸收,又能促进雏鸡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7.
用EM防治雏鸡白痢,主要是促进雏鸡肠道正常菌群的形成,抑制鸡白痢沙门氏菌的生长,以及通过EM中放线菌群所产生的对敏感微生物有选择性的抗生素对鸡白痢沙门氏菌的杀灭作用,从而达到防治雏鸡白痢的目的。本试验通过对雏鸡进行EM饮水和饲喂EM发酵饲料,有效地防治了雏鸡白痢。  相似文献   

18.
本病是由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引起雏鸡的一种常见传染病,根据临床的观察,雏鸡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但是在成年鸡的发病过程中都为慢性或隐性经过。雏鸡在孵化过程中,带菌的种蛋,可以使部分胚胎死亡,以致降低孵化率:孵化出的雏鸡,可能没有明显症状,就立即死亡;也可能呈昏睡、衰弱和食欲消失的症状,不久后死亡;  相似文献   

19.
刚孵化出来的雏鸡,开食不能太早也不能太晚,一定要适时开食。雏鸡在出壳后24小时内开食死亡率最低,若开食过早会使雏鸡尚未发育完全的消化器官受到损伤。而开食太晚则会使雏鸡的体力消耗过多,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雏鸡出壳后第一次吃料宜在初饮2~3小时后(通常在孵出后12~24小时内),最迟不超过36小时,此时可见60%~70%的雏鸡有随意走动、用喙啄食地面的求食行为。  相似文献   

20.
在雏鸡饲料或饮水中适量加一些醋,能有效地预防雏鸡肠道传染病,减少雏鸡自痢和鸡霍乱病的发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