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强调旅游资源在开发过程中应坚持保护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原则,并注重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基于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理念,该文指出福安白云山景区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着旅游资源保护力度不足、旅游资源开发层次较低等问题,并提出注重旅游资源保护、优化旅游资源开发等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化旅游活动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组成部分,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因而逐渐成为旅游业重点对待的项目。本文以骆马湖为例,通过厘清骆马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及其潜在文化旅游资源,并与无锡太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进行比较,找出骆马湖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可行办法,并以此为出发点,提出切合宿迁实际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对策。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新的旅游发展背景和南川旅游资源开发现状的进一步分析,调查了南川的旅游资源,着重分析了南川旅游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关的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4.
传统的知识产权保护往往忽略了现代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新型著作权保护,随着旅游资源的不断开发,对旅游开发过程中的著作权保护日益重要.旅游资源开发中的著作权侵权表现为直接侵犯旅游资源作品和间接侵害旅游资源作品,这些著作权侵权行为对版权产业、旅游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旅游资源持续经营概念和持续经营的原则,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阐述了旅游资源包装的必要性,提出了旅游资源的开发要遵守保护性原则和旅游资源持续开发所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基于垂直地带性的秦岭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庆蕊  孙虎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2):197-199,202
陕西秦岭自然旅游资源丰富,但开发相对薄弱。本文主要从分析山地旅游资源分布的特性,即独立山体旅游资源分布的垂直地带性与旅游资源分布格局的类垂直地带性出发,总结了秦岭山地旅游开发的几种模式:乡村旅游开发模式、森林公园开发模式、地质公园开发模式、生态主题公园开发模式、遗址公园开发模式、山地运动开发模式等。  相似文献   

7.
以国内森林空气负离子资源开发为视角,介绍了空气负离子在森林旅游中的重要作用,并运用SWOT方法分析了小陇山林区现有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和深度开发空气负离子旅游资源的可能性和重要意义,认为深度开发森林旅游资源是小陇山林区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海口市乡村休闲旅游资源深入调研的基础上,应用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对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和单体旅游资源分别加以评价,得出海口市整体乡村休闲旅游资源属于优良级旅游资源,总体上具有可观的开发前景的结论,并提出了海口市开发乡村休闲旅游资源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在所进行开发的旅游区中,大多数属于旅游资源非优区,而居于旅游资源优区的只是少数。因此,对旅游资源非优区开发进行研究,为旅游资源并不丰富的地区旅游开发旅游提供理论指导及依据是必要的,对中国早日实现由"亚洲旅游大国"向"世界旅游强国"的转变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李小丽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21(10):161-163,169
旅游信息资源开发是大湘西地区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大湘西地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的现状,提出了大湘西地区旅游信息资源开发的框架和策略。  相似文献   

11.
大九寨国际旅游区生态旅游开发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娴  殷继成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16-7917,7923
针对大九寨国际旅游区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生态环境、旅游资源、旅游管理等方面的生态旅游开发的战略构想和对策。  相似文献   

12.
翟付顺  陈翠俊  郭美锋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411-5412,5419
农业景观作为一种风景资源,在乡村旅游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将农业景观纳入风景名胜区发展体系中,使二者相互依托、相互促进,是一种新的尝试。笔者以摘星山风景名胜区的雁门山景区详细规划为例,对将农业景观纳入风景名胜区发展体系中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3.
王小爱  侯宗强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3):6969-6972
通过对熊耳山景区进行实地调研发现,该景区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旅游业的发展相对滞后。采取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游客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100份问卷,有效问卷为100份,借助旅游环境游客满意度指数(TSI)测评模型,精确计算了熊耳山景区的游客满意度。结果表明,熊耳山的旅游性价比不高,游客普遍表示不满意;该景区的整体环境良好,游客的满意度较高;有部分游客对该景区的期望值不高;游客的重游意愿较高;与其他景区相比,仍有一定差距。通过TSI总指数计算可知,熊耳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游客满意度为55.89%。最后,针对熊耳山存在的问题,从游览价值、环境感知、营销理念和营销模式几方面,提出了提升熊耳山游客满意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社区参与的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景区依托型农家乐得到了人们广泛的关注。景区依托型农家乐是依托于景区而发展的一种农家乐类型,是增加农民经济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其经营状况与景区发展密切相关。农家乐经营者对景区的参与,不仅有助于增加经营者的经济收益,还有助于实现景区的进一步发展,从而达到双赢的目的。基于社区参与视角,从农家乐经营者的角度出发,以浙江省临安市西天目乡天目村为例,运用问卷调查法对景区依托型农家乐的经营现状进行调查,并结合实地访谈法分析了农家乐经营者对社区参与的感知度,提出景区依托型农家乐的社区参与策略。图2表1参12  相似文献   

15.
赵多平  张燕 《安徽农业科学》2014,(33):11794-11798,11803
社区参与是国内外旅游研究的重要领域和热点问题,也是影响旅游景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以宁夏沙湖旅游景区为例探究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之间的关系.在实地进行问卷调查,运用Excel和SPSS软件处理数据.调查和研究了当地社区居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的参与差异,以及参与项目与感知态度的关系.分析了社区居民在参与旅游开发的参与与感知特征,通过对社区居民参与与感知态度的关系研究,提出提高社区居民参与水平与积极性的建议,完善沙湖旅游景区的管理机制、提高旅游目的地社区居民的参与程度,促进旅游景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6.
张美珊  何国柱  易波  李陈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289-10291
介绍了汶川大地震前四川旅游经济的发展情况,分析了地震对四川旅游经济造成的巨大冲击,提出了震后四川受灾景区新的旅游经济开发模式及如何使四川受灾景区的旅游经济走出困境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胡红梅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5):21902-21903,22035
从我国旅游景区的未来发展趋势入手,深入分析小规模景区的相对优势,走差异化道路,探索适合小规模景区的经营管理策略,以解决这类景区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促进旅游景区市场的整体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旅游地居民对旅游的利益感知是影响一个地方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武陵源风景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统计,采用因子分析法对该区域居民的利益感知状况进行分析发现:不同人口学特征的居民对旅游的利益感知具有明显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文化和环境等方面。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为景区居民的利益保护提供相关依据。  相似文献   

19.
太白山风景区旅游产品的开发探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森林旅游产品包括了森林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森林旅游产品的开发对森林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资源的类型、特色、开发现状和制约因素的研究,提出了太白山风景区森林旅游产品开发的战略方案.  相似文献   

20.
从旅游美学价值的角度着手,利用游客对天池旅游美学价值认可情况的调查问卷,分析从一手资料得到的相关信息,对天山天池景区的旅游美学价值逐类探索和赏析,以期促进景区更深层次的旅游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