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刘双弟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38-242
为了研究植物源农药苦参碱、印楝素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防治小绿叶蝉、跗线螨的药效,应用苦参碱、印楝素乳油与矿物油两种复合液;单剂苦参碱、印楝素;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6种处理。在广西桂北茶园第二次小绿叶蝉高峰及跗线螨高峰前期进行田间防效小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6种处理对小绿叶蝉校正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分别达86.54%和78.43%、B1分别达76.04%和88.57%,药后第14天A1和B1分别仍达60.29%、58.59%;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仅分别达64.94%和57.32%、印楝素分别达53.54%和67.17%;两种化学农药硫丹、乐果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硫丹仅分别为52%和42.18、乐果为41.04%和36.92%。6种处理对跗线螨的防效:两种复合液A1药后第2和7天高达91.14%和82.93%、B1高达82.34%和93.67%,药后第21天分别仍达68.03%、69.57%;单剂苦参碱、印楝素校正防效:药后第2和7天苦参碱分别达74.19%和68.34%、印楝素达61.6%和76.47%,药后第14天仅为50.12%、51.18%;两种化学农药硫丹及乐果:药后第2天分别为83.45%、70.54%,药后第21天分别仅为37.53%、4.73%。结果说明两种复合液比其他4种处理在防治小绿叶蝉及跗线螨上显示出较好的防效及较长的持效期。两种复合液不仅能有效地控制小绿叶蝉及害螨,而且对天敌安全。可在有机茶园生产基地的茶叶生产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近几年在农业害虫防治方面广泛应用。本文采用二次稀释法探索不同浓度苦参碱B、C对棉田害虫蓟马和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苦参碱B、C 2种药剂500~1 000倍液二次稀释对蓟马和叶蝉防效均较好,施药7 d后对蓟马防效在77.00%以上,对叶蝉防效在79.80%以上,其中,苦参碱B1和B2施药7 d后对叶蝉防效分别达到92.30%和91.30%。  相似文献   

3.
防治绿色食品西瓜蚜虫的药剂筛选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通过3个不同类型6种不同药剂对瓜蚜的防效试验,并采用新复极差法进行统计分析,筛选出防治西瓜蚜虫的最佳药剂。结果表明:1%苦参碱可溶性液剂、0.32%印楝素乳油、20%红鼎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高渗吡虫啉乳油、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剂和48%毒死蜱乳油等6种供试药剂均可使用,20%红鼎啶虫脒可湿性粉剂综合防效最理想,48%毒死蜱乳油防效最差,不同类型药剂防效显示出不同特征,生产中应根据各种农药的作用特点以及瓜蚜的发生情况灵活选用适宜的农药品种。  相似文献   

4.
为了筛选控制烟草烟粉虱的有效药剂,采用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草烟粉虱进行室内毒力测定及田间药效试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表明,对烟草烟粉虱的毒力顺序为: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6.0%鱼藤酮微乳剂,其LC50值分别为1.396 mg/L、5.083 mg/L、12.287 mg/L,显著优于对照药剂高效氯氟氰菊酯(LC50值为30.67 mg/L)。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0%鱼藤酮微乳剂、0.5%依维菌素乳油,0.5%藜芦碱可溶液剂稀释2000倍液喷雾处理后,药后3d、7d、14d更正防效对烟草烟粉虱持效性较好,更正防效达70﹪以上。因此,3种生物杀虫剂对烟田未产生药害,烟草植株生长安全,可在生产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治小麦蚜虫,开展了5种不同农药在小麦丰优8号的防治效果比较试验。结果表明:阿立卡防治效果最好,施药7d后,防效达到了93.5%,产量最高,达345kg/667m2;其次为乐斯本,吡虫啉、氯氟氰菊酯与敌敌畏相当。生产上推荐使用阿力卡对小麦蚜虫进行防治。  相似文献   

6.
探索4种植物源农药对入侵害虫扶桑绵粉蚧的毒力,评价其对龟纹瓢虫卵及成虫的安全性,为扶桑绵粉蚧的绿色防控提供理想药剂和理论依据。采用喷雾法测定4种植物源杀虫剂对3龄扶桑绵粉蚧的毒力和龟纹瓢虫卵的孵化率影响,采用滤纸接触法测定2种对扶桑绵粉蚧高效的植物源杀虫剂对天敌龟纹瓢虫成虫的毒力,并评价其对龟纹瓢虫的安全性。结果表明:4种植物源杀虫剂处理扶桑绵粉蚧3龄幼虫24 h后的毒力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LC50为81.2831 mg/L)>0.5%藜芦碱SL(LC50为112.8811 mg/L)>2.5%鱼藤酮EC(LC50为208.9296 mg/L)>5%桉精油SL(LC50为343.0920 mg/L);与化学对照药剂22.4%螺虫乙酯EC相比,相对毒力指数由高到低依次为1.3%苦参碱AS(3.3025)>0.5%藜芦碱SL(2.3780)>2.5%鱼藤酮EC(1.2048)>5%桉精油SL(0.7824);几种杀虫剂的田间最大推荐剂量和对扶桑绵粉蚧的L...  相似文献   

7.
几种生物农药对玉米螟的防治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进一步推广生物农药防治玉米螟,以白糯玉米垦粘3号为试验材料,设立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首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0.5%印谏素乳油、0.5%苦参碱水剂、15%阿维·毒死蟀乳油、48%毒死蟀乳油(CK1)和清水对照(CK2)等7个处理,进行了不同药剂及不同时期施药防治玉米螟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首核·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菜颗·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均能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同时鉴定出心叶期施药比抽雄期施药防效好,心叶期施药:叶片的防效分别为82.07%,73.14%,果穗防效分别为73.87%,57.23%,较清水对照增产分别为68.56%,48.09%。抽雄期施药:叶片的防效分别为62.58%,43.93%,果穗防效分别为72.45%,60.41%,较清水对照增产分别为57.91%,39.55%。因此,心叶期是玉米螟的最佳防治时期。  相似文献   

8.
不同杀虫剂防治茶小绿叶蝉、茶尺蠖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新型烟碱类杀虫剂呋虫胺对小绿叶蝉防效最好、生物农药苦参碱、黎芦碱对小绿叶蝉也具较好防治效果,苏云金杆菌、印楝素、茶尺蠖核型多角病毒·苏云菌等对茶尺蠖控制效果好;新型酯溶性化学农药如茚虫威、噻虫·高氯氟虫螨腈等不但防治茶小绿叶蝉高效、对茶尺蠖也具良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9.
<正>为筛选安全高效的燕麦白粉病生防药剂,甘肃农业大学草业学院等单位研究人员选取3种类型的7个生防药剂,在甘肃省定西市通渭县华家岭乡进行了田间防效试验。结果表明,第1次施药后7天,生防药剂防效普遍不及化学药剂三唑酮和腈菌唑,仅有苦参碱和大黄素甲醚防效较好,分别为85.01%和83.93%;第2次施药后7天,各生防药剂的防效与第1次  相似文献   

10.
邹华娇 《中国农学通报》2008,24(12):410-412
采用浸渍法对三唑磷与高效氯氟氰菊酯混配对荔枝蒂蛀虫的联合毒力,测定共毒系数CTC为183.2~255.0,表现明显的增效作用。据此确定最佳配比,配制成增效混剂21%乳油进行防治荔枝蒂蛀虫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药效良好,用量168~210mg/kg的护梢效果达81.65%~86.87%,虫口防效达85.05%~88.11%,与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相当,显著优于40%三唑磷乳油。  相似文献   

11.
花生田蛴螬药剂防治技术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选用不同杀虫剂,不同防治时期,施药方法和次数防治花生蛴螬的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40g/hm^2、辛硫磷乳油1875g/hm^2,米乐尔颗粒剂2475g/hm^2、特丁磷颗粒剂1875g/hm^2和复配制制辛倍乳油3000g/hm^2是防治花生蛴螬的理想药剂,播种期和花期各防治1次,防效达81.37%以上。播种期防治效果<花期防治效果<播种期防治+花期防治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学通报》2015,31(33):279-283
为了筛选出有效防治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的药剂,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 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弯孢霉叶枯病病原菌(Curvularia clavata)的抑菌效果。8 种生物农药对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抑菌效果好的为0.5%氨基寡糖素AS、3%中生菌WP、荧光假单胞杆菌WP和枯草芽孢杆菌WP。毒力最强为荧光假单胞杆菌WP,EC50值为0.93 mg/L;其次为哈茨木霉菌WP、枯草芽孢杆菌WP、0.5%氨基寡糖素AS和3%中生菌素WP,EC50分别为1.30、3.27、6.14、8.42 mg/L。荧光假单胞杆菌、0.5%氨基寡糖素AS、枯草芽孢杆菌和3%中生菌素WP均可有效抑制温郁金叶枯病病原菌的生长,可进一步用于田间试验。  相似文献   

13.
常用杀虫剂对新入侵害虫螺旋粉虱的田间药效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螺旋粉虱是新入侵中国海南的危性害虫,为迅速压低虫口密度,进而将其逐步扑灭,开展了螺旋粉虱的药剂防治研究;选用2.5%敌杀死乳油、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480g/L乐斯本乳油、1.8%阿维菌素乳油、2.5%功夫水乳剂、20%啶虫脒可溶性液剂等常用杀虫剂,进行了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药后1~10d,2.5%敌杀死乳油的防效在94.09%~100%之间,2.5%功夫水乳剂的防效在91.72%~100%之间,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的防效在32.24%~70.96%之间,1.8%阿维菌素乳油的防效在-11.54%~21.54%之间;因此,2.5%敌杀死乳油和2.5%功夫水乳剂是防治时可供选用的良好药剂,20%吡虫啉可溶性液剂和1.8%阿维菌素乳油对螺旋粉虱的速效性和持效性均较差,不适用于螺旋粉虱的防治。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索乌龙茶中农药的残留变化和影响特征,本文采取田间农药喷施的方式,获取了3个浓度梯度7类共13种农药呈阳性的茶青,再经传统乌龙茶加工工艺制备成乌龙茶。通过测定茶青和成茶的农药残留量,研究喷施浓度、农药背景浓度和属性对乌龙茶中农药残留量变化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农药喷施浓度的提高,茶青中残留的农药量随着增加,但残留量增加比例有所下降。乌龙茶成茶的农药残留量比茶青低,仅为茶青的76%,3种浓度农药残留茶青的损失率略有不同,不同种类农药残留量损失程度差异较大。其中,恶二嗪类农药、烟碱类农药损失较大,达47.95%、39.11%;噻二嗪酮类农药、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损失较小,为6.55%、11.05%;茚虫威损失率最高,噻嗪酮的损失率最低。研究表明农药喷施浓度、农药背景浓度和农药属性均是其农药残留量变化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为探明15%三唑酮WPC和25%丙环唑EC添加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减少用量后对小麦条锈病的防治效果,采用测报调查、随机区组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开展了15%三唑酮WPC和25%丙环唑EC添加激健农药减量增效助剂防治小麦条锈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在春季天气利于条锈病流行期间,施药2次,15%三唑酮WP 1200g/hm2和25%丙环唑EC 600mL/hm2两种药剂单用,药后7天,防效达93%以上,15%三唑酮WP 84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 420mL/hm2+激健225g/hm2,即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防效分别为89.4%和91.7%,15%三唑酮WP 720~60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 360~300mL/hm2+激健225g/hm2,即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40%~50%,防效在78.0%以上,两种药剂单用和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防效之间差异不显著,均极显著高于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40%~50%;药后19天,15%三唑酮WP 1200g/hm2和25%丙环唑EC 600mL/hm2两种药剂单用、或15%三唑酮WP 840~60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 420~300mL/hm2+激健225g/hm2,即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50%,防效达97%~100%,两种药剂单用和两种药剂添加激健减少其用量30%~50%防效之间差异均不显著。若发病较轻,可以减少其用量50%,即15%三唑酮WP 600g/hm2+激健225g/hm2,25%丙环唑EC300mL/hm2+激健225g/hm2,更有利于减少农药使用量和农残污染,节约防治成本。  相似文献   

16.
3种生物农药及植物源农药防治东亚飞蝗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2005—2006年在河南省中牟县黄河滩区利用生物农药、植物源农药和常用化学农药防治东亚飞蝗的田间笼罩试验结果表明:30%杀蝗绿僵菌油悬浮剂167ml/hm2、250ml/hm2,药后14d的平均防效可达到90%左右,1%苦皮藤素乳油300ml/hm2、0.3%苦参碱水剂900ml/hm2两个处理的平均防效均达到90%以上,与中毒化学农药氟虫腈的防效接近,而优于低毒化学农药马拉硫磷的防效。鉴于杀蝗绿僵菌、苦皮藤素、苦参碱三种药剂均为低毒的生物农药和植物源农药,可作为替代有机磷和菊酯类农药用于东亚飞蝗的防治。  相似文献   

17.
油菜蚜虫田间防治药剂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有效地控制油菜蚜虫的危害,筛选出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防治的经济、有效、环保的药剂,通过对药剂的安全性测定、田间药效试验以及各种药剂的经济效益分析来验证所选取的药剂对油菜蚜虫的防治效果和应用技术。试验表明: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10%氟氯氰菊酯EC、1.8%阿维菌素EC、2.5%高效氯氰菊酯EC等6种药剂对油菜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6种药剂对油菜蚜虫均有一定的防效,其中70%吡虫啉WP、5%地蚜灵DP、50%烯啶虫胺SWG第一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31%、93.99%和79.18%,而第二次施药后10天防效为89.80%、80.40%和86.35%。各药剂有利于油菜的生长发育,且油菜的经济性状较对照好,通过药剂防治油菜蚜虫,对其经济效益分析可知,6种药剂的投入产出比为1:6.53,其中地蚜灵DP投入产出比达到了1:11.88。5%地蚜灵DP、70%吡虫啉WP、50%烯啶虫胺SWG对油菜蚜虫有较好的防效,且对油菜安全,成本低,可作为油菜蚜虫大田的防治药剂。  相似文献   

18.
刘振兴  周桂梅  陈健  赵晖 《作物杂志》2018,34(6):154-87
采用田间试验的方法,研究1 000亿CFU/g枯草芽孢杆菌WP、3亿CFU/g哈茨木霉菌WP、2亿CFU/g宁盾一号EW、0.3%丁子香酚SL、1%蛇床子素EW、10%多抗霉素WP等6种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参试的生物农药对绿豆叶斑病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防治效果分别为72.58%、63.27%、77.53%、58.64%、72.60%和62.37%,彼此间差异显著,但防治效果均显著低于化学农药430g/L戊唑醇SC的防治效果(85.22%);2亿CFU/g宁盾一号EW是防治绿豆叶斑病较理想的生物农药;喷施农药防治绿豆叶斑病对产量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为了研究大田中常用3种化学农药对烤烟旺长期生理活性的影响,选用3种不同农药(氧化乐果乳油、乙酰甲胺磷乳油、吡虫啉可湿性粉剂),测定其在烟苗旺长期对烤烟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硝酸还原酶(NR)、转化酶(InV)、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多酚氧化酶(PPO)等5种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喷施3种农药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叶片中叶绿素含量、NR和InV活性,并随着烟草生育期的推进,上述指标均有所提高;而IAAO,PAL和PPO活性在施药后明显增加,随着烟草生育期的推进回落明显。这3种农药对烟草叶片中不同的生理活性指标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