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重庆烟区 K326上部烟叶烘烤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提高‘K326’上部叶烤后烟质量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试验通过利用‘K326’同一成熟度的上部叶,设定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外动力排湿烘烤工艺、三段式烘烤工艺3个处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内动力排湿烘烤工艺表现最好,最利于重庆烟区‘K326’上部烟叶的烘烤,烤后烟叶的总糖、还原糖含量增加,烟碱含量降低,且总氮含量、糖碱比值处于适宜范围内,淀粉含量最低;其烤后烟在经济上表现佳,中上等烟比例达68.5%,均价达13元/kg。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品种‘K326’上部叶烤后烟叶价值及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在烟叶采收环节调整采收成熟度,在烘烤时采用定色期低速升温、高湿定色的烘烤工艺。研究表明:当上部叶充分成熟,叶色变黄,主脉泛白,茎叶角度在90°左右,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烘烤时间延长10 h以上,烘烤成本略有增加,烤后烟叶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较好,淀粉含量降低,可以达到预期的目标;当顶叶过熟,叶色变黄泛白,到达枯尖焦边的程度,在定色期采用低速高湿烘烤工艺,烤后烟叶均价较高,还原糖含量适中,淀粉含量5%左右,总氮含量适中,钾氯比适宜,内部化学成分协调性好。  相似文献   

3.
密集烤房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比较不同装烟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以烤烟品种‘K326’为材料,选用烟夹、散叶、箱式和烟竿4种装烟方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1)烟夹、散叶和箱式烘烤均能降低烘烤成本,降幅为11.78%;(2)烟夹和散叶烘烤烤后烟叶中上等烟比例、均价与烟竿烘烤基本一致,箱式和散叶烘烤烤后光滑叶比例高于烟竿;(3)烟竿烘烤烤后烟叶外观质量表现较好;(4)散叶、箱式和烟竿烘烤烤后烟叶内在化学成分均达到优质烟叶标准;(5)烟竿烘烤评吸质量好于烟夹、散叶和箱式。  相似文献   

4.
为探究烤烟品种K326烘烤变黄期不同温湿度对烤后烟叶品质的影响,通过在变黄主要时段对不同部位烟叶设定4个不同温湿度处理,分析变黄期不同温湿度与烤后烟叶的等级质量,主要化学成分及评吸质量的关系,寻求K326不同部位烘烤变黄阶段最适宜的温湿度。结果表明:K326下、中部叶烘烤变黄阶段最适宜的温湿度为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4℃;上部叶烘烤变黄阶段最适宜的温湿度为变黄恒定温度38℃,湿球温度35℃。  相似文献   

5.
“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对烤烟中上部 烟叶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求烤烟中上部烟叶适宜的烘烤工艺,提高其烘烤质量,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在42℃、54℃左右较常规烘烤模式维持的时间较长,烟叶内各种酶的活性较高且持续,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还原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外观质量得到改善,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弹性好,桔黄烟叶较多,基本杜绝了青筋烟;烟叶烘烤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3.3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46元/kg,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3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85元/kg;但能耗成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6.
 为了探求烤烟中上部烟叶适宜的烘烤工艺,提高其烘烤质量,进行了该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两拖一低”烘烤模式在42℃、54℃左右较常规烘烤模式维持的时间较长,烟叶内各种酶的活性较高且持续,有利于大分子物质的降解,烤后的烟叶化学成分比较协调,还原糖含量较高,淀粉含量较低;外观质量得到改善,叶片结构疏松,身份适中,弹性好,桔黄烟叶较多,基本杜绝了青筋烟;烟叶烘烤质量有较大幅度提高,中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13.34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46元/kg,上部烟叶上等烟比例提高了21.33个百分点,均价提高了0.85元/kg;但能耗成本略有提高。  相似文献   

7.
烟叶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淀粉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烟叶烘烤过程中,采用低温低湿、中温中湿、中温高湿3种不同烘烤工艺参数组合模式;烟叶不同部位,选用下部烟叶、中部烟叶、上部烟叶;烟叶不同成熟度档次,选用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测定烤前、烤后烟叶淀粉含量。结果表明,鲜烟叶的淀粉含量随部位的上升而增加,随成熟度的提高而降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对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欠佳;中温中湿烘烤工艺能促进烟叶淀粉较为充分地分解转化,极显著地降低烟叶淀粉含量,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烘烤质量的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大幅度地降低了烟叶淀粉含量;成熟度与部位、烘烤工艺与部位间的互作,均极显著或显著地影响着烤后烟叶的淀粉含量。  相似文献   

8.
自动化加热排湿烤烟房烘烤工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动化加热排湿烤烟房是近年来中国烟草发展的一个主题,为了探明该烤烟房配套的烘烤工艺,依据现有烘烤理论和自动化加热排湿烤烟房的研究结果,设置自动供热排湿热风循环烤房的烘烤工艺,以传统的三阶段烘烤工艺为对照进行了烘烤比较。结果表明:设置的烘烤工艺阶段简单,操作方便,烟叶烘烤后,比三阶段烘烤工艺烘烤的烟叶桔黄烟比例、上等烟比例、上中等烟比例分别增3.38、4.74、2.03个百分点,鲜干比增高0.03,均价提高0.53元/kg;总糖、淀粉、总氮、烟碱、烟碱氮、蛋白质的含量及总糖与还原糖的差值有所降低,烟叶化学成分更为协调。  相似文献   

9.
烟叶各部位成熟度烘烤工艺对使用价值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低温低湿烘烤工艺、中温中湿烘烤工艺、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K326’品种,上、中、下3个部位的未熟烟叶、初熟烟叶、适熟烟叶和过熟烟叶进行烘烤。初烤烟叶评吸鉴定结果表明,低温低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下部初熟烟叶、适熟烟叶、过熟烟叶和中部适熟烟叶、过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中湿烘烤工艺有利于中部初熟烟叶和上部适熟烟叶使用价值的改善与提高;中温高湿烘烤工艺对烟叶的使用价值产生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
以烤烟上部4~6片叶为对象,研究不同成熟度一次性带茎砍烤与常规采收方式对烟叶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烟株倒数第2片叶成熟,叶片上有50%的面积起黄斑,叶耳开始变黄时上部4~6片叶一次性砍烤,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好,产值、均价、上中等烟率最高;但烟叶成熟过度反而使烟叶品质下降;常规采烤综合经济性状表现最差。说明一次性带茎砍烤有利于改善上部叶质量和产值,K326较云烟85表现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