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件代表着国家意志,考察文件的动态变化能够透视出国家的战略走向与发展思路。从文件视角出发,对十八大以来的八个"中央一号文件"进行系统梳理,综合分析这段时期国家对乡村治理秩序的形塑,可以得出:以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为"基"、以建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为"核"、以打造维护乡村互动关系为"脉"是其基本的实践逻辑。总的来说,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围绕着"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这一中心议题来开展,并且兼顾了对内对外两个方向的工作。建构完善乡村治理体系着重关注统筹深化村民自治实践、推进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多元互动的乡村治理格局中,打造维护好国家与乡村、城市与乡村、基层政府与乡村的互动关系同样也是国家的重要关切。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传统性乡村自治日渐式微,现代乡村治理困境逐步显现。如何破局,这是推进国家 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整体布局中亟须解决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我们要在历史维度、现实 维度和理论维度的统一中,深刻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治理的问题,不忘初心和使命,牢牢把握提升乡 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时代要求,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当代乡村治理面临多重困境,在这一背景下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具有深厚的历史依据和客观的现实依据。论述了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历史沿革和当代乡村治理困境背景下新乡贤回归乡村治理的必要性,揭示了新乡贤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新时代乡村治理体系中的重要角色功能,从"三治结合"视角下针对性地提出了推进新乡贤参与乡村治理的具体路径。  相似文献   

4.
认识和把握我国乡村社会的历史性变迁,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构建乡村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创新和转型,提升乡村治理能力,既能满足国家治理的现实要求,又能够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与利益需求,是一个重大理论和现实命题。  相似文献   

5.
乡村治理法治化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解决乡村纠纷的有效手段,对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 要意义,是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依法治国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当前我国完善乡村治理法治化面临着诸多困 境,要加强立法,完善立法体系;依法规范行政主体的行政行为与行政程序;优化农村法治环境,提高农民法治意识;全 面依法行政,加强执法监督。  相似文献   

6.
当前乡村社会的诸多冲突,根源在于乡村治理结构的制度性缺陷.所以,在充分肯定"乡政村治"模式的制度初始绩效的同时,对"乡政村治"模式制度性缺陷的梳理和剖析对变革和选择乡村社会治理模式,提高乡村治理效能,实现国家乡村治理的目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加强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石,是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保障.本文从灵台县近年来乡村治理方面的经验入手,深入分析了基层党建和乡村治理的经验和着力点,对新时期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层治理位于国家治理体系的末梢,直面基层社会.当前,我国的基层社会正处于巨变过程中,很多新型矛盾不断涌现出来,基层治理任务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研究通过对当前徐州农村基层组织的工作特色分析,归纳了徐州农村基层治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了推进徐州基层治理机制创新应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深化村民自治实践、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提升乡村德治水平等方面获得突破.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乡村数字治理的研究主要围绕提出背景、科学内涵、理论渊源等展开,认为乡村数字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推动数字乡村建设的现实需要,对其科学内涵主要从乡村治理数字化和乡村数字化治理两个维度来阐释,对其理论渊源主要从互构论、工具论、治理论的视域来阐述.深...  相似文献   

10.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0,(2):271-272
乡镇作为我国最基层的行政机构,连接着数量广大的农村和农民。然而,在乡镇与农村农民之间,行政村,又作为最前端的基层管理单元,直接面对着农村和农民。作者作为云南省镇雄县倮倘村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员,从乡镇、行政村及基层群众之间在乡村治理关系中的优势和问题,浅要论述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农村最基层,如何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1.
乡村治理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对实现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没有乡村治理的现代化作基石,国家治理的现代化就无从谈起。新冠肺炎疫情这只“黑天鹅”的出现,使中国人民再一次面临新的挑战,也给乡村治理工作增加了新的风险。此次疫情暴露出了我国的乡村治理现代化工作依然面临着乡镇政府行政权力过度延伸、乡村干部权力缺乏有效监督以及村庄共同体意识逐渐淡薄等现实困境,需要从完善多元主体的乡村治理结构、加强对乡村干部的监督和管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以及引入现代信息技术等方面不断改善乡村治理格局,进而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2.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党建在乡村治理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基层党组织引领乡村治理的功能基础与切实路径一直是学界研究的焦点。在乡村治理具体实践中,拥有坚强的组织保障与领导核心、始终密切联系群众以及担当负责的驻村工作队伍是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实现有效契合的重要价值基础。在具体推进路径上,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必须始终坚持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以激活村民治理主体为导向,借助数字技术实现融合治理,达到乡村的有效治理目标。  相似文献   

13.
在乡贤价值被广泛提倡的语境下,不能生硬地将传统乡贤安排进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依照“双轨政治”理 论,在中国传统政治中,皇权不下县,县以下实行村民自治,乡贤在这种政治体系中发挥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伴随着现 代化进程,我国的政治结构发生巨大变化,构建现代化治理体系已然成为国家层面的战略布局。在政治体系发生根本 性变化的当下,现代性成为区别于传统的时代底色,因而对乡贤在现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中的行动逻辑必须予以现代性 探讨;在中国传统政治语境中,乡村事务管理往往被赋予家族、集体等理念,却始终未上升到公共性高度,而在现代化 治理体系中对乡村事务的关注更需要从公共性角度予以理解,其中多元治理主体的首要特征就是公共性;因此,对现 代化乡村治理体系中新乡贤参与的探讨,首先要解决其身份内涵上的公共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贵州省典型深度贫困村箐口村"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创新模式,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构建契合贫困地区的三维互动现代乡村治理体系,以期为贫困地区的乡村发展提出具有一定建设性的意见,扎实推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  相似文献   

15.
乡村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三治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具体要求,是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发展的应有之义。在乡村治理的过程中存在自治程度低、法治不规范以及德治观念旧等问题,面临着治理主体欠缺、基层组织无力以及治理体系失灵等现实困境,针对以上问题,“三治融合”理念的提出势在必行,必须要鼓励主体自觉行动、推进“三治”紧密融合以及构建“三治”有效体系。  相似文献   

16.
于泳 《农业与技术》2023,(6):151-154
边境地区是我国与毗邻国家发展的纽带,是民族聚集生活地区,同时也是国家行政与司法管辖的“真空地带”,只有坚持建立健全边境地区乡村基层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才能以有效的边境地区乡村治理体系助力乡村振兴战略,测度和评价边境地区乡村治理的绩效成为重要理论问题。依托中央和西藏自治区有关乡村振兴的若干重要文件精神,从定量角度出发,从政治、经济、文化、公共服务、生态5个方面构建边境地区达曼村乡村治理的定量评价体系,为边境地区达曼村乡村治理的科学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受到密切关注。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促进乡村治理有效尤为必要。乡贤在我国不同历史时期,在乡村事务处理过程中发挥着一定的影响力和领导力。在新时代乡村振兴的伟大进程中,乡贤回归必将对乡村善治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是乡村振兴的内在动力,现代化的乡村治理不仅能推动乡村振兴,而且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和乡村振兴实施的新阶段,乡村社会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吸引了不少外出精英回归乡村,有部分甚至重返乡村社会的“前台”,成为乡村治理中创新的代表,其作用不可忽视。本文结合已有文献和调研实例,对返乡精英之于乡村治理的作用进行分析,认为返乡精英必然会影响乡村治理的体系,重构乡村治理的权力结构,成为乡村治理体系中重要的一方面,能有效推进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2):201-202
中国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农业大国,我国的农业发展在长久以来都受到了国家的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农民,始终是我们国家最为重要的存在之一,也是推动我国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乡村治理在我国现行的社会治理体系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虽然当下中国已经开始步入现代的进程中,但是想要真正的发展和加快中国现代化的步伐,最根本的还是要在农村现代化进程中作出努力。所以,能否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乡村治理机制并且保证其良好实施,则显得尤其重要。因此,我们应将乡村治理的经验作出总结,以此促进农村的多元治理发展,推动乡村民生的改善,继而提高社会进步的步伐,最后推进社会治理的现代化发展。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乡村治理面临着乡村经济发展状况不佳,乡村关系行政化,县乡关系利益化,乡村文化贫弱,村民自治制度亟待完善,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缺失,乡村社会无组织化现象依然严重等困境。因此,应积极建设管理服务型乡镇政府,促进乡村社会治理主体的良性互动,重建县域公共服务体系,发挥村委会的组织功能,重视社会自治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强化县级财力,发展乡村经济组织劳务输出,培育乡村经济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