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心村规划和建设既可以满足政府和农民的经济利益需求,优化土地集约节约利用,促进人口集中、土地集中,又能兼顾社会利益和生态利益;既能保护农民短期的资产利益,又能够维护其可持续生存。因此,在小城镇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的背景下,提出与传统的安置区规划建设不同的中心村规划内涵,以便于更好地实施中心村建设。在基于上海市中心村规划建设的历史进程基础上,梳理法律法规体系,总结上海中心村规划体系特点,从村域规划和居住点规划两个方面构建中心村规划的编制体系,以驱动机制来说明中心村建设的动力和资金来源,以安置方式来说明中心村搬迁安置模式和农民利益的保障方法。结合上海区域特点,从规划引领、公共政策运用的视角来分析上海市已实施的中心村规划和建设过程中的土地利用、产业结构、特色风貌等情况,最后综合衡量中心村规划建设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并深入分析带来的社会问题,为未来上海和全国其他城市新一轮中心村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加快,房屋拆迁过程中显现的问题日益突出。农户拆迁前加建房屋、补偿机制不合理、政府监管不到位等问题亟待解决。科学合理的农村房屋拆迁补偿机制对于保障拆迁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保障搬迁农民的基本生活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政府部门应完善房屋拆迁补贴机制、加强拆迁工作的监管、优化被拆迁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3.
易地搬迁过程中大量迁移人口使部分农业劳动力离开了熟悉的土地,迁出农户无地可种的同时又有大量耕地闲置,搬迁区的人地矛盾更加复杂。本文将搬迁区农户土地流出影响因素根据动力机制的不同分为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推力因素通过降低农户自行耕种的效益促使农民进行土地流出;拉力因素通过提升土地流转本身的效益推动农户土地流出。将动力机制与实践结合得出,流转价格确定需考虑多重利益因素,农户是否适宜进行流转需精准识别,应维持部分农户搬迁后农业生产能力;农业劳动力转移有效拉动土地流转;集体经济组织应真正参与流转过程;搬迁后续帮扶是推进流转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
脱贫攻坚移民搬迁同传统的人口自然流动相比是一种政府行为,由于搬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规模效益要求,导致相当数量的农户出现了人地分离的现象。贫困山区农民自身文化素质偏低引发进城务工能力缺乏,导致出现"搬得出、留得住、难致富"的现实问题,随着我国移民搬迁人口规模越来越大,移民后的生计问题也引起了社会和诸多学者的广泛关注。生计问题事关农户能否摆脱贫困,这对于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的发展都有重大的影响,因此,运用可持续生计理论,研究移民搬迁的可持续生计问题寻求解决的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宅基地是农民最重要的生活场所之一,也是保障农民生存的最基本财产之一,中心村建设重在土地置换,中心村宅基地置换的研究有助于中心村建设的顺利实现,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的完成,所以中心村宅基地置换研究是规范中心村发展的需要。主要以郏县各地中心村的建设为对象,对宅基地置换利益均衡问题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平朔露天矿区土地征用对搬迁农民生活水平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实地调查、类比分析、系统回顾相结合的方法,对平朔矿区已搬迁的安太堡村、白辛窑村、上窑村、西易村居民的生活条件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被征地农民得到一定土地补偿后居住条件有了较大改善。采矿也给农民提供了再就业机会,农民可以依托矿区开展与矿业发展有关的煤层剥离、洗煤、运输、种植及多种经营活动,经济收入有了较大提高。但部分老少农民虽然居住条件得到了改善,但因失去了做为基本生活保障的土地,又无其它就业渠道,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这种情况随着采矿规模的不断扩大,矛盾愈来愈突出。因此,继续开展土地复垦解决复垦土地使用权的流转,已成为保持矿区社会稳定、解决搬迁农户的再就业问题和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针对陕南移民搬迁存在的搬迁资金紧缺、土地资源紧缺、产业落后、就业增收渠道狭窄、社会公平等问题,提出进一步提升思想认识,完善政策体系;着力破解移民搬迁中的资金制约因素;有效化解移民搬迁中的土地制约瓶颈;抓好产业培育和进镇农民就业;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对策与建议,以期扎实有序推进移民搬迁,促进陕南农村改革发展。  相似文献   

8.
金丽馥  冉双全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6):16225-16228
强调了土地流转条件下解决农民就业问题的紧迫性,解决农民就业问题,是土地流转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分析了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多,普遍性失业紧迫;农民就业空间不足,结构性失业严重;农民就业能力较低,隐性失业较多;农民就业形势不理想,政策性失业频繁。指出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就业问题的成因是:从主观因素分析,农民自身就业能力有待加强;从客观层面分析,主要是政府相关体制的不健全。提出了建立土地流转条件下农民跟踪分析机制、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强化农民就业观念宣传教育、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农民就业载体、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拓展农村内部就业、健全宏观调控完善农民就业环境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12):153-154
为解决我国人多地少、土地资源城乡分配不均、土地供求矛盾突出、土地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保护等问题,实现城乡统筹发展、城乡用地合理布局、建设用地总量稳定并节约集约利用、耕地有效面积增加等目标,我国开始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项目。解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的基础上,以南赵庄村为例,对农户搬迁意愿进行入户调研,分析项目区农户搬迁诉求,并根据农户搬迁诉求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正>高度重视和认真解决好农村土地承包纠纷问题,是保障农民权益、提高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发展、保持农村稳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制度基础和根本保证。1农村土地承包纠纷的主要类型1.1土地流转合同不规范。有些农户因外出务工或搬迁,私自将自己的承包地转包给了他人耕种。有的根本不签合同,只是  相似文献   

11.
基于农户行为理论和农技扩散规律进行分析,可知农技入户难的原因有3个,即农业比较效益低、规模经营超小及我国农民组织化程度过低。解决科技入户难的对策为:培育高素质专业农民,减少兼业户比例;促进土地流转,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大力发展农民合作组织,提升农民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去土地的农民越来越多,失地农户的后续发展越来越值得重视。本文以北京市丰台区南沟村为例,通过可持续生计分析框架和二项逻辑回归分析,分析棚改拆迁后的失地农民的生计问题,为同类被拆迁农民的生计发展提供行之有效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采用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等方法,对江津区农村土地流转重点区域开展了实地调查和分析。调查表明:江津区农村土地流转发展较快,采取了租赁、入股、转包等多种形式,但流转规模不大、障碍因素多,表现出农村土地流转不规范、农民流转土地顾虑较多等现状特征;深入剖析发现,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农户家庭状况、区域土地流转政策等是影响农村土地流转的主要障碍因素,因此,需挖掘农村土地流转与资源整合互动逻辑,解决农村土地资源重新配置或整合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性技术问题,从而畅通土地流转路径。  相似文献   

14.
盐都县从1995年下半年开始筹划中心村建设,并着手试点,至目前已全面启动。1998年全县进入中心村的农户达1800户。1.中心村建设有利于改善民居,优化环境。中心村建设为部分富裕农民房屋的“升级换代”起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已进入中心村的近1800户,都...  相似文献   

15.
搬迁农民的生计问题是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工作中最重要、最突出的问题,事关生态移民的成效,更关乎民生发展与社会稳定。舟曲移民搬迁至兰州新区西岔镇新康村后,失去了世世代代赖以生存的土地,生计方式发生了变化,生计能力不足导致生计转型困难、政府帮扶成效不明显等问题突出。本研究认为,转变思想观念,离开土地谋生计;强化技能学习,提升生计能力;发挥基层政府的职能、丰富生计方式是解决舟曲县易地搬迁农民生计问题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6.
何玲  贾启建  董谦  董海荣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6):3162-3164,3170
首先,以河北省土地流转为例,介绍了河北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现状。其次,采用抽样调查法,对河北省350户参与土地转出的农户的社会保障供求状况进行调研,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状况。其中,从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供给状况(农户养老保障状况、农户医疗保障状况、农户就业保障和教育培训状况)2个方面探讨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村社会保障供给状况;从土地转出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土地转出前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状况2个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土地流转前后农户的社会保障需求变化状况。最后,提出了通过加大针对合作医疗资助力度、出台针对土地流转的相应社会保障政策、建立农村社会保障的管理、执行、监督机构,以及树立农民现代社会保障意识的措施来解决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供求矛盾,并建议政府应以优化和完善转出土地农民的社会保障制度为目的,建立一个统一的覆盖全省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7.
易地扶贫搬迁是一项重大的民生工程,但从农户视角来看该政策是否真正使农户满意仍有待商榷。本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通过对康保县县城集中安置区已搬迁农户满意度的分析,对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实施后存在问题与改进路径进行研究,为多方主体后续工作的完善提供信息和建议。本研究结论如下:(1)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物业服务、就业压力、家庭总收入、家庭年总收入及适应城市状况八个因素对已搬迁农户满意度有显著影响;(2)易地扶贫搬迁后存在已搬迁农户就业压力增大、多数已搬迁农户收入有所降低且不稳定性增加、搬迁后家庭消费支出增加过大等六大突出问题。(3)针对问题提出了完善技能培训、完善智能就业服务系统、通过经济补贴和税收减免来降低物业公司运营成本等改进路径。(4)政策实施效果的评价要进一步关注人民满意度,而非仅局限于其所带来的客观效益。  相似文献   

18.
简要分析了农村拆迁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通过引入弱势收益的概念,构建农村拆迁问题博弈模型,用博弈论的方法分析了拆迁农户和拆迁单位的行为选择.分析认为:要避免农村拆迁问题的产生,就必须消除农民弱势地位的影响,降低农民的弱势收益,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解决该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山西X县276个搬迁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搬迁后农户可持续生计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搬迁农户的家庭健康状况、受教育程度、参加就业培训次数、人均年收入、借款来源、耕地质量以及住房面积7个指标对其可持续生计具有极显著或显著正向影响。基于此,从搬迁农户的教育培训、耕地资源利用、金融支撑体系建设以及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方面提出了易地扶贫搬迁后农户生计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推行农户小额信用贷款业务,对于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增加农业信贷投入,促进农民增产增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如何实现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可持续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更大的资金支持,是农信社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