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选用山东省寿光市1961 ~ 2010年的气温、降水、日照气象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该市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当地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0年寿光市年、季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高温日数增多,1994年前后气温发生突变,增温明显;年平均、夏季、秋季、冬季降水量、降水日数呈减少趋势,日照时数呈显著减少趋势.寿光市气候变化与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大体一致,对当地农业生产有利有弊,极端气象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应采取有效措施,科学防御气象灾害.  相似文献   

2.
根据潜江市近50年(1970—2019年)的逐年平均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对潜江市近50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近50年来潜江市年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其中春、秋季增温更为明显;年降水年际波动大,总体呈小幅上升趋势,四季降水差异明显且波动大,春、夏两季降水量随年份有增加的趋势,而秋、冬两季降水量随年份减少;年日照时数以及四季日照时数随年份小幅减少。最后通过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以期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气候方面的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4.
以讷河市气象观测站50a观测资料为基础,研究1961-2010年讷河市气温、降水、积温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和积温总体呈上升趋势;降水量年份之间波动较大。气候变化对讷河市农业生产产生影响:一方面积温增加,热量条件更加充足,农作物种植结构和品种需要调整;另一方面农业气象灾害增加,干旱机率增多,局地强降水增强,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农业的不稳定性增强。  相似文献   

5.
气候变化给农业生产带来复杂的影响,东北地区是国家商品粮食的重要生产地,探讨当地的气候变化对于作物生产具有指导意义。该文利用1961—2010年和龙气象台站的气象资料,分析年平均气温、降水量、日照、初终霜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有效积温、降水呈波动上升趋势;终霜日变化明显提前;日照时数呈波动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所产生的影响,找出其变化规律,更好的指导当地农业生产,对诸气候变化进行统计分析,揭示诸城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合理指导当地农业生产;选用诸城市1961—2010年的气温与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其年、季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诸城市年平均气温总体呈显著上升趋势(0.383℃/10年),20世纪90年代后升温明显。各季平均气温亦呈现上升趋势,冬季气温增幅最大。年、夏季、秋季降水量总体呈下降趋势,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呈上升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利大于弊。极端降水事件有所增加,干旱和洪涝可能趋于增加,加剧了农业灾害的发生;随着气温变暖,极端降水事件的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加强预报,有效防御气象灾害,减少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7.
利用1961—2010年抚顺市温度、降水、日照和霜等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对近50年抚顺市气候变化特点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近50年来,抚顺市年平均和各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上升趋势,年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呈减少趋势,无霜期延长。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表现在2个方面,一方面气温的不断上升使农业生产上可利用的热量资源不断增多,特别是冬季气温的明显上升,对发展反季节果菜生产有利;另一方面由于气温上升,高温天气增多,降水减少,干旱频率增大,抑制了作物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8.
本文根据国家气象监测站、区域气象站及林草气象监测站的相关资料,对近30年和近5年固原市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近5年全市降水增加明显,大部分地区年平均降水量超过了400 mm;年平均气温随年份递增呈波动上升趋势;热量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近30年全市≥10℃积温随年份递增呈上升趋势,但从5年平均值来看,从2010年开始的2个5年≥10℃积温有所回落;春季终霜日虽然总体呈提前趋势,但年变化较大,林草生产霜冻预防难度加大。  相似文献   

9.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总体趋势下,抚州地区的气候也正在发生相应的变化。利用抚州市近20a的气候变化和粮食产量变化资料,分析了抚州市的气候变化特征及粮食产量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抚州市气温在波动中呈升高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呈总体下降趋势;全年的总降水量呈波动发展的趋势,个别年份出现过较严重的洪灾和旱灾;粮食产量呈明显增加的趋势。还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气温升高在一定程度上有益于粮食增产,但是由温度升高导致作物发育速度加快,生育期普遍缩短,减少光合作用积累干物质的时间等因素又不利于粮食单产;抚州市的年光照时数的减少趋势有利于早稻的生长发育,而不利于晚稻的生长发育;抚州市降水量总体的上涨趋势有利于农作物的产量,但是在干旱和洪涝灾害的年份中,一定程度影响了农作物的产量。  相似文献   

10.
摘要:受到很大影响。如何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安全。主要分析陕西近几十年来气候变化.全省总体上平均气温升高、降水总量减少、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明显增多、气象灾害造成损失逐步增加的趋势,结合陕西农业生产实际和粮食生产以及未来气候预测.提出应对气候变化、确保粮食安全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张万娟  武折章  刘婧婧  张全  田伟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30):17117-17118,17166
[目的]了解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为发展农业和农业结构调整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常规数理统计方法,进行气候资源特征和趋势变化分析。[结果]与1980年农业资源普查相比,年日照时数平均减少257h,年平均气温升高1.2℃,年降水量减少77mm。50a内年日照时数减少482h,年平均气温升高2.55℃,年降水量减少185mm。[结论]日照时数减少对设施农业影响较大;气温升高可延长作物生育期,提高生物产量,同时也给害虫及病菌提供了滋生条件;降水量减少增加了旱灾次数。  相似文献   

12.
采用1981-2018年江苏省盐城市气温、降水以及日照时数观测资料,分析了盐城市近38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并探讨了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近38年来盐城市年平均温度、四季平均气温均呈显著上升变化趋势,年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为0.426℃/10年;春、夏、秋、冬四季平均气温的气候倾向率分别为0.574、0.392、0.382、0.355℃/10年。盐城市降水量整体上呈波动增加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为10.11 mm/10年,增加趋势并不明显。盐城市降水年际间波动起伏变化特别大,易引发旱涝灾害,给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盐城市日照时数主要呈下降的变化趋势,气候倾向率-117.52 h/10年。气候显著变暖,降水量年际间大幅波动以及日照时数显著下降均会影响到盐城市水热光资源的平衡性,进而对各类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发育以及作物病虫害造成一定影响。只有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及时应对异常气候变化,才可以推动盐城市农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根据武汉市1966-2015年的气候数据资料及统计年鉴资料,使用线性趋势分析法、滑动平均法、MK和MTT突变检验法对武汉市50 a气候进行分析,选取5个城市化指标,建立城市化指数模型并与气象要素做相关拟合分析。结果表明,武汉市50 a的年平均气温、极端最高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呈上升趋势,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降水量变化不显著;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突变年份分别为1983、1980、1994、1988年。城市化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极端最低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相对湿度、日照时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极端最高气温和降水量无明显相关性。城市化指数与年平均气温拟合曲线的拟合程度较高,说明城市化发展对年平均气温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4.
利用石岛地区1981—2010年气温与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近30年石岛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近30年石岛地区年平均气温以0.205℃/10 a的速度上升,除秋季外,春、夏、冬各季平均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年降水量以33.4 mm/10 a的速度缓慢增加,春、夏、秋季降水量均呈缓慢上升趋势,冬季降水量呈缓慢减少趋势。气候变暖对农业生产有利有弊,灾害性天气和极端降水事件将有所增加,干旱和洪涝可能趋于增加,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15.
徐婷  安娟  王鹏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350-12352
利用辽阳市观测站1956~2010年的日照时数资料,对近55年来辽阳市的日照时数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日照时数演变的一般特征规律,以及气候背景和日照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近55年来,辽阳市日照时数年变化、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月变化均呈显著减少趋势,年平均日照时数在1994年后减少趋势明显,反弹上升到平均线以上的可能性较小;进入21世纪,辽阳市日照时数减少趋势加剧;夏季减少幅度最大,春季减少幅度最小;5~7月、11~翌年1月是日照时数减少的主要时段,对大田作物和设施农业生产有较严重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巴中地区柑橘生长气候条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永宏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1):414-415,440
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巴中地区1971~2000年的降水量、温度、日照时间等资料进行处理,分析了近30年巴中地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来的气候变化特征不是十分明显。近几年来,年降水量呈增多趋势,年均温度有上升趋势,年日照时数有上升趋势。综合以上气候变化特征的分析,巴中地区短时间内的气候变化对该地区柑橘生产不会产生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富平县1973—2018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富平县的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尤其是气温逐年上升明显、年降水量下降、年日照时数下降、年无霜期天数增加、结冰期缩短、区域性强降水明显;干旱、短时大风、暴雨、冰雹、低温冻害、区域性强降水等气象灾害对富平县农业生产的影响尤为突出。为此,根据气候变化规律提供针对性建议,以减轻各种气象灾害对富平县农业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1981—2010年新民市实测气象资料以及灾害情况为基础,分析了新民市1981—2010年近30年来气候变化的主要特征。结果表明,近30年新民市气温逐渐升高,降水量呈现上升趋势,日照时数呈下降趋势,无霜期日数延长。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业产生的影响,并进一步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9.
李晶晶  刘艳红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0):4497-4498
利用2001~2010年潍坊几种木本植物物候期观测资料,分析了木本植物物候期变化对气温、降水、日照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近10年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说明潍坊气候逐渐变暖,年降水量年变化较大,总体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年累计日照时数变化不明显;在各种气候因子相关分析中,气温的影响最显著,日照时数次之,降水量最弱。  相似文献   

20.
固原市原州区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宁夏固原市原州区近50a来的气温、降水、日照等气象资料,分析了宁南山区的气候变化,认为其特征是年平均气温逐渐升高,且冬季气温异常偏高;年降水量逐年递减,年蒸发量逐年减少;年日照时数逐年增加。同时分析了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提出扩秋压夏,发展旱作农业等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