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茎尖菜用甘薯最佳栽培密度。[方法]以大叶型品种福薯7-6、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及中等花叶型品系徐菜薯2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类型品种及密度对产量的影响。[结果]相同栽培密度下,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最高、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最低,产量受叶型影响较大。同一品种在不同栽培密度下,产量有所差异,小叶型品种薯绿1号和中等大小花叶型品种徐菜薯2号合理密植可以提高产量,最适密度为20 cm×20 cm至20 cm×15 cm;不同密度处理对大叶型品种福薯7-6产量影响不显著,栽培条件好的可适当降低种植密度,可选择20 cm×25 cm。[结论]该研究可为甘薯栽培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种植密度对苗用型大白菜双耐产量和商品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苗用型大白菜双耐进行种植密度试验。结果表明,双耐种植密度10 cm×10 cm适宜20 d收获,20 cm×20 cm适宜50 d收获,一般适宜15 cm×15 cm种植35 d收获。  相似文献   

3.
本试验对洛茄1号设置5个种植密度进行高产栽培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以60 cm×30 cm密度组前期产量和总产量均较高,而且植株大小适中,果实商品性好,建议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主要进行了紫心甘薯不同品种的产量比较试验,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紫心甘薯品种,并对筛选出的紫心甘薯品种进行紫心甘薯不同栽插时间和垄距对产量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在适栽期内尽早栽插,垄距为75 cm、单垄单行条件下种植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5.
以陕西榆林地区蒙古黄芪为研究对象,通过大田试验,以探讨播期和栽植密度对其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栽植密度影响总黄酮、总皂苷及多糖等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以20 cm×25 cm和20 cm×20 cm的栽植密度播种,能够提高蒙古黄芪根中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优化其品质。生长一年的蒙古黄芪根中多种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也以在5月10日播种时最高;因此,蒙古黄芪在5月10日播种,生长发育期间温度、光照等生态条件最为适宜,利于黄芪植株的生长发育及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能够确保蒙古黄芪产量及内在质量的稳定有效。  相似文献   

6.
在试验密度范围内(18~31.3万丛/hm2),蔺草经济产量随着移栽密度的提高而递增。处理20cm×16cm产量最高,达11039.0kg/hm2,其次为处理20cm×20cm,产量10141.7kg/hm2;成草率和长蔺率与移栽密度呈倒抛物线状分布,成草率和长蔺率以处理20cm×20cm最高,分别达39.1%、30.9%。从经济产量和加工品质需要综合考虑,移栽密度以20cm×20cm为宜。  相似文献   

7.
为探索辣椒适宜的栽培密度,进一步提高辣椒产量和商品质量,开展了不同密度栽培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都匀市坝固镇辣椒种植最佳密度为40 cm×70 cm。  相似文献   

8.
沿淮地区一季中稻机插秧密度试验结果表明,沿淮地区一季中稻实行工厂化育秧,秧苗素质好,在肥水条件较好及适宜的秧龄期栽插,栽插密度分别为12 cm×30 cm、14 cm×30 cm、17 cm×30 cm、22 cm×30 cm时,产量差异不明显。实际生产中,一季中稻的栽插密度以14 cm关×3键0词cm和中1稻7;cm×30 cm为宜。机插秧分蘖多,分蘖时间集中,在栽插后15~20 d应及时烤田,防止无效分蘖过多。机插秧;密度;沿淮地区  相似文献   

9.
为明确广东地区甘薯适宜栽培密度,以甘薯品种广薯87为试验材料,开展不同密度单双行种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双行种植总产、小薯产量、中薯率和小薯率较单行种植高,单行种植大薯率高、小薯率低。推荐的种植方法为双行种植,株距20 cm,种植密度7.14万株/hm2,此时经济效益、商品薯产值及总产值均最高。  相似文献   

10.
为探明优质常规籼稻品种新源占在豫南地区的适宜播种期和栽插密度,设置3个播种期(4月5日、4月28日和5月20日)和3个栽插密度(33 cm×12 cm、33 cm×14 cm和33 cm×16 cm)处理,研究不同播种期和栽插密度对新源占产量构成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播种期推迟,水稻全生育期缩短(主要表现为播种至拔节持续时间减少,而拔节至抽穗和抽穗至成熟持续时间变化不大),有效穗数减少,每穗粒数增加,结实率降低,千粒重变化不大,产量逐渐降低。随着栽插密度的降低,有效穗数和结实率减少,每穗粒数增加,颖花量逐渐降低,产量也随密度降低而减少,但稻米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有所改善。综合产量和品质方面的因素,新源占在豫南地区作中稻种植时应在4月28日播种,栽插密度为33cm×12 cm。  相似文献   

11.
就播期和密度对苦苣(Cichorium endivia L.)植物学性状、产量以及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苦苣在佛山地区10月下旬至11月中旬进行播种最为适宜,表现为产量高,品质好.其中处理C(11月12日播种)产量最高,达47 086.4 kg/hm2,与其他播期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适宜的密度为10 cm×10 cm,产量达79 133.3 kg/hm2,产品爽脆度提高,苦味下降,口感变好.适当密植有利于提高苦苣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2.
探讨不同种植密度对籼粳杂交稻浙优18在生长中后期光合产物的积累、转运以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本种植,密度30 cm×20 cm,30 cm×23.3 cm时,浙优18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优,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各处理之间产量无显著性差异。浙优18单本种植以密度30 cm×20 cm,30 cm×23.3 cm较适宜,可获得高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13.
探讨三叶香茶菜的人工栽培技术。用种子育苗进行移栽时间、种植密度及宿根栽培等试验。结果表明,4月10日移栽,其产量分别比4月28日和6月10日移栽的增加7.1%和50.0%,差异极显著;行、株距30 cm×10 cm的产量分别比30 cm×15cm、30 cm×20 cm、30 cm×25 cm、40 cm×30 cm增加2.9%、20.0%、56.5%和140.0%。经方差分析,行、株距30 cm×10 cm与30 cm×15 cm的产量间差异不显著,但与其余各密度的产量间差异极显著;宿根三叶香茶菜的产量是新植的2.88倍。三叶香茶菜野生变家种可行。早播种、早移栽的产量较高;适宜的种植密度为行、株距30 cm×10~15 cm;采收茎叶后留下的根蔸可重新萌发新芽,并长成再生植株,宿根栽培产量较新植的高。  相似文献   

14.
不同栽培密度对红薯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探索良种红薯的栽培密度与产量之间的关系,为广西红薯生产寻找适宜的栽培密度.2007年在广西大化县大化镇流水村进行了红薯不同栽培密度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冬种红薯以100cm×15cm(行距×株距)规格栽培即6.75万株/hm^2为桂薯1号在当地的适宜密度,其薯块产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以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为材料,进行不同种植密度试验,研究行株距分别为30 cm×30 cm、27 cm×27 cm、30 cm×20 cm、27 cm×20 cm、23 cm×20 cm和20 cm×20 cm 6个处理对其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对杂交水稻浙粳优1578的产量有显著影响;种植行距...  相似文献   

16.
饲用型甜菜作为一种家畜饲料作物,具有块根含糖率低、产量高、适口性好等特点。为研究饲用型甜菜在西藏的适应性,对饲用甜菜品种甜饲1号和斯特品种在林芝县和白朗开展播期、密度和施肥等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在白朗县,甜饲1号和斯特品种播期4月25日和4月30日时产量最高;斯特品种播期为5月5日时产量最高;白朗及类似区域甜菜适宜密度是40cm×35cm。斯特和甜饲1号和斯特在林芝播期2月底至3月初时产量最高,甜菜在林芝县及类似地区最适宜密度是50cm×30cm。由此可得在林芝和白朗等县类似区域适宜的饲用甜菜播期、密度和施肥等。  相似文献   

17.
脱毒甘薯的化学和肥水调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定县推广脱毒甘薯已有十余年,脱毒甘薯产量高、品质好,已被广大农民所接受,2002年正定县推广面积已达4万亩。总结十多年来的试验和实践我们认识到,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具有明显的差异,除了产量高、品质好外,其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也具有很多独特之处。1脱毒甘薯的生长特点脱毒甘薯的生长特点概括起来就是:前旺,中稳,后衰。脱毒甘薯与未脱毒甘薯地上部长势上有一个明显的差别:脱毒甘薯前期生长特别快。春薯一般5月上旬栽植,栽植后20~25天开始分枝。40~50天(6月中旬)薯蔓就可长到50~60cm,基本上盖严地皮,叶面积系数达到1。65~70天(7月上…  相似文献   

18.
以5a生‘霞多丽’葡萄为试材,研究不同栽植密度30cm×300cm、60cm×300cm、90cm×300cm、120cm×300cm对其光合特性、品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20cm×300cm栽植密度下,葡萄单位面积产量最低,而30cm×300cm栽植密度下,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其他3个处理相比,60cm×300cm栽植密度下葡萄单果穗长度和百粒质量最大,葡萄果穗的单位质量也高于其他处理,且其叶片叶绿素SPAD、净光合速率大于其他栽植密度,品质较其他栽植密度优。因此,60cm×300cm栽植密度更有利于葡萄产量、品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9.
在不同种植密度下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单本种植密度30.0 cm×20.0 cm、30.0 cm×23.3 cm时,甬优12的有效穗、每穗粒数等产量构成因子较优,灌浆期光合产物的积累量、齐穗至成熟期的转运量,以及产量高于其他处理。在衢州地区单季籼粳杂交稻甬优12单本种植密度以30.0 cm×20.0 cm、30.0 cm×23.3 cm较适宜,可获得利于高产的群体结构。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不同种植密度对橡胶草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确定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最佳种植密度,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研究6种移栽密度条件下,橡胶草农艺性状和产量的表现。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减小,橡胶草单株农艺性状基本呈现增加趋势,当密度达30 cm×30 cm后,增幅减小;单株产量性状也基本呈增加趋势,30 cm×30 cm、30 cm×40 cm、40 cm×40 cm处理显著高于其他高密度处理;群体产量性状以20 cm×20 cm和30 cm×30 cm处理较高。综合各农艺和产量性状,在伊犁河谷,移栽橡胶草最佳种植密度为11.1×10~4株/hm~2,株行距配置为30 cm×30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