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将胞质雄性不育恢复系383R与转Bt基因的抗虫棉品系72-72(轮回亲本)回交产生的BC3群体,利用与CMS恢复基因Rf1紧密连锁的2个EST-SSR标记和Bt基因特异引物展开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对棉花育性恢复基因Rf1和抗虫Bt基因进行聚合育种。结果表明,检测出15个恢复基因纯和且含有Bt基因的单株(RfRf Bt),同时检测出35株杂合态(Rfrf Bt)植株,为培育恢复基因和转Bt基因的抗虫棉恢复系提供重要的种质资源。  相似文献   

2.
隐性核不育油菜两型系20118AB的遗传与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核不育两型系20118AB的育性由2对隐性重叠基因和1对隐性上位基因控制,具有广泛的恢复源。当2对基因为隐胜纯合体(aabb),另1对互作基因为显性纯合体(HRfRf)和杂合体(Rfrf)时,植株表现不育(aabbRfRf和aabbRfrf),其不育纯合体相应的临保系基因型为3对隐性纯合体(aabbrfrf)。两型系中不育株与可育株连续兄妹交和可育株连续自交,后代可育株和不育株育性分离分别保持1:1和3:1。利用纯合两型系中的不育株和可育株成对兄妹交可生产纯合两型系(AabbRfRf或aaBbRfRf)和纯合不育系(aabbRfRf),纯合不育系和临保系杂交生产全不育系(aabbRfrf),全不育系与恢复系(AA__或__BB)杂交生产杂交种。  相似文献   

3.
水稻抗白叶枯病恢复系的分子育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利用4类粳型亲籼系与携带有2个恢复基因Rf3、Rf4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Xa4、xa5、xa13和Xa21的品系构建回交群体,应用与目标基因紧密连锁的以PCR为基础的分子标记进行辅助选择(MAS).在BC1F1选择到2个恢复基因和4个抗白叶枯病基因全杂合的植株19个.在BC1F2对19个当选株系进行MAS,共选择到28株至少含有4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其中3个单株在6个目标基因座位上均带有纯合目标基因型.测交结果表明,选取的2个具6个纯合目标基因的单株对野败型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有良好的恢复力.  相似文献   

4.
为摸清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在3种生态型大白菜品系中的分布特性,利用基因型为MsMs的大白菜纯合显性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与68个正常可育的直筒、卵圆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分离比例,鉴定各品系基因型,计算不同生态型可育品系在核不育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直筒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71.43%。可育基因ms频率为76.79%,恢复基因Msf频率为23.21%;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3种基因型MsfMsf,Msfms和msms分别占42.42%,39.40%和18.18%。Msf基因频率为62.12%,ms基因频率为37.88%;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57.14%。Msf基因频率为33.33%,ms基因频率为66.67%。直筒型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基因为主,而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f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骨形态发生蛋白受体(BMPR-IB)基因作为多浪羊的高繁殖力候选基因,研究该基因对多浪羊产羔性状的影响.[方法]采用PCR-SSCP和PCR-RFLP技术检测多浪羊BMPR-IB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最小二乘法分析不同基因型与产羔数的相关性;并对基因型纯合个体进行测序.[结果]BMPR-IB基因在多浪羊中存在三种基因型即野生型++、突变杂合型B+和突变纯合型B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741、0.254和0.005;B和+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132和0.868.BB基因型与++基因型相比在BMPR-IB基因编码区第746位碱基处发生了和Booroola绵羊相同的突变(A→G).B+基因型的平均产羔数比++基因型多0.51只(P<0.01),差异极显著.[结论]BMPR-IB基因是影响多浪羊多胎性状的一个主效基因,可作为一个分子标记用于多浪羊的选育.  相似文献   

6.
用甘蓝型油菜细胞质雄性不育杂合型恢复株作母本,纯合型显性不育监保系作父本去雄杂交,经过自交和测交筛选。转育了一份对细胞质不育和显性核不育为恢复的广恢品系。研究结果表明,在育性分离世代中,利用不育细胞质和显性核不育性对恢复基因传递的鉴别作用,可以显著提高目标基因型的选择机率,是转育广恢品系快速有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大白菜雄性核不育复等位基因的鉴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摸清大白菜核不育复等位基因在3种生态型大白菜品系中的分布特性.利用基因型为MsMs的大白菜纯合显性雄性不育株为母本.与68个正常可育的直筒、卵圆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杂交.统计后代育性分离比例,鉴定各品系基因型,计算不同生态型可育品系在核不育位点上的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结果表明:直筒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71.43%:可育基因ms频率为76.79%,恢复基Ms频率为23.21%.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3种基因型Ms/MsfMsfms和msms分别占42.42%.39.40%和18.18%;Msf基冈频率为62.12%,ms基因频率为37.88%.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以纯合隐性基因型msms为主,占57.14%:Msf基因频率为33.33%,ms基因频率为66.67%.直简型和平头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基因为主.而卵圆型大白菜可育品系的核不育复等位基因位点上以Msf基因为主.  相似文献   

8.
以携带有bph2NBph3的水稻品系ME1为抗褐飞虱供体亲本,以保持系盟B、先B、天B,不育系RT300、RT181和恢复系R29等6个常用的杂交稻亲本为轮回受体亲本,通过杂交、回交和自交,并结合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将bph2和Bph3基因导入到各杂交稻亲本中。结果6个回交组合在BC2F1代共获得13株双基因杂合株系;结合成型株农艺性状,选取其中6份的BC2F1代自交种子播种进行苗期抗虫鉴定,结果显示,各株系对褐飞虱均表现中抗水平;标记全部309个抗性植株的基因型,共获得21个聚合两个抗性基因的纯合株系。这些纯合材料将可用于组配抗褐飞虱杂交水稻。  相似文献   

9.
本试验以明恢63(供体)/早熟豫6(受体)的BC4F2分离群体为材料,采用BSA(Bulked segregation analysis)法,对控制水稻抽穗期分离的基因进行SSR分子标记定位。BC4F2出现抽穗期分离,早抽穗植株为253株,晚抽穗植株为657株,χ2=3.66P0.05=3.84,符合1∶3的孟德尔分离比,表明F2群体的抽穗期分离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晚抽穗性状为显性。以明恢63×早熟豫6的BC4F2分离群体的253株隐性单株为定位群体,将该抽穗基因(暂时命名为Hd6-f1)定位在水稻第6染色体分子标记RM19771与RM527之间,遗传距离分别为0.2 c M和2.9 c M,与RM19780共分离。  相似文献   

10.
菜薹和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位点基因型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定了菜薹和乌塌菜在育性位点上的基因型,以期为菜薹和乌塌菜核基因雄性不育系的转育奠定基础.以白菜核不育系OOS107为测交材料,对23个菜薹和乌塌菜可育品系育性位点基因型进行鉴定和基因频率测定.结果表明:显性恢复基因Msf的频率为89.13%.隐性可育基因ms的频率仅有10.87%,纯合显性恢复基凶型MsfMsf占82.6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