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了2000年以来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水稻褐飞虱的发生状况,分析了其发生特点和成灾原因,主要包括褐飞虱对吡虫啉、扑虱灵等的抗药性增强、所种品种抗虫性差、有适宜褐飞虱大发生的气候条件以及防治效果参差不齐。旨在引起对褐飞虱防治工作的重视,以期为该虫害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稻褐飞虱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稻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提出了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3.
2007年是繁昌县褐飞虱20世纪以来第六次大发生年,控制褐飞虱为害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特对今年褐飞虱大发生成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4.
稻飞虱暴发成灾原因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主要有白背稻虱、褐稻虱、灰飞虱等。近年来,在单季稻上发生以白背稻虱为主,常中等偏重至大发生;褐稻虱为中等发生,局部中等偏重发生;灰飞虱为轻发生。其中,2005年桐庐县稻飞虱发生特点:白背稻虱中等偏重,局部大发生;褐稻虱大发生至特大发生,为10年来发生为害最重的年份;灰飞虱发生量有所增加。现将稻飞虱发生为害损失及成灾原因分析,以及防控关键技术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5.
根据1912-2006年东亚地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1959-2010年东南亚地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的资料以及1880一2009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资料,采用相关分析、相位分析、关键时分析及周期分析方法,探讨了太阳黑子周期与国内外褐飞虱大发生年份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当年东亚地区及东南亚地区褐飞虱大发生年份级别均与前17年...  相似文献   

6.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  相似文献   

7.
褐飞虱是贺州市稻作区主要害虫,有繁殖快、抗性强等特点,防治难度大。影响褐飞虱种群的发生主要是气象因素。本文根据田间调查结果,通过查阅文献资料,结合贺州市的气象观察资料,从温度、湿度的角度对贺州市早稻田褐飞虱的发生为害情况进行分析,旨在给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结果显示,2007年5月份气候条件利于褐飞虱种群在田间快速生长发育和严重为害。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褐飞虱大发生特点以及对褐飞虱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水稻褐飞虱在靖江市大发生频率明显增高,为更好地控制褐飞虱的发生与危害,总结了水稻褐飞虱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措施,以期为大面积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1.
褐飞虱属同翅目、飞虱科,主要危害水稻。江苏省洪泽农场发生有3种:褐飞虱、伪褐飞虱、拟褐飞虱;拟褐飞虱、伪褐飞虱在灯下和游草上可见,但不危害水稻。2005年夏季不热,秋季不冷,多阴雨天气,导致褐飞虱暴发。1发生世代江苏1a发生5代,我场9月下旬至10月初发现4代若虫,10月6日发现5代若虫回迁代。2虫源初次虫源由远距离迁飞。3危害特点褐飞虱有趋光性,喜阴性,闷热夜晚趋光更强,每晚8∶00~11∶00扑灯量为全晚的90%(双色灯,200W黑、白日光灯)。成、若虫怕阳光直射,喜阴性。一般栖息于稻丛下部的叶鞘上取食产卵,很少到叶片上活动。当虫口密度大…  相似文献   

12.
涟水县水稻褐飞虱重发生原因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涟水县2000年以来褐飞虱发生资料的分析,发现2005年以来七(4)代褐飞虱连续偏重发生,剖析褐飞虱重发生的原因,主要是迁入虫量大、水稻生育期推迟、暖秋气候、防治质量下降等因素,并提出压前控后、科学用药、注重用药质量,提高防治效果等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3.
2006年是繁昌县五(3)代褐飞虱20世纪以来第四次大发生年,控制褐飞虱的为害对水稻生产具有重要意义.对2006年五(3)代褐飞虱大发生的成因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14.
稻飞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稻飞虱是影响我国水稻稳产、高产的主要虫害之一,主要种类有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分布及为害对象;比较了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影响其发生的因素、为害症状等;分析了稻飞虱在国内外的大发生特点,以及未来的发生趋势和相应的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5.
赵法宝  陈良兴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7):142-142,128
本文阐述了怀宁县2005年褐飞虱发生特点,并对褐飞虱大发生原因进行系统分析,提出了有效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室内以不同生测方法测定了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毒力,结果表明:噻嗪酮对褐飞虱若虫的活性主要是触杀作用;噻嗪酮也具有一定的内吸作用,但难以由叶片渗透转移到叶鞘部位起杀虫作用。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防治效果明显高于叶蝉散和甲胺磷,以每亩2.5~5克有效成份的剂量在褐飞虱大发生代前一代的若虫中期施用,既有效控制了当代飞虱,又压低了大发生代飞虱的数量。在田间试验中,噻嗪酮对稻田蜘蛛的数量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7.
三都县1996~2006年稻飞虱灯光诱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定点在稻区采用灯光诱测法,每天对监测点的飞虱进行收集,分类鉴定,统计稻飞虱种类和数量。结果表明:三都县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和褐飞虱2种,白背飞虱为优势种,褐飞虱相对较少,白背飞虱占总飞虱量93.84%,褐飞虱占6.16%,不同年度虫量变化大,当年发生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5月份为全年主迁入峰期,峰期虫量占全年总虫量70.94%,始见期为3月、4月,白背飞虱早见于褐飞虱,终见期2种飞虱基本一致,均为10~11月份。  相似文献   

18.
2005~2007年,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对水稻生产威胁极大,已成为水稻后期不可忽视的主要害虫。分析了七(4)代褐飞虱在响水县连续大发生的原因,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王明勇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10):2944-2945
回顾了褐飞虱在我国的发生情况,分析了当前褐飞虱的防治现状,指出了防治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探讨了褐飞虱可持续治理技术.  相似文献   

20.
褐飞虱是一种远距离迁飞能力强、繁殖速度快的水稻单食性、常发性害虫,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易于在水稻穗期暴发成灾。一般危害损失达10%-20%,严重危害时损失超过50%,甚至绝收。为加强水稻褐飞虱的防治,从褐飞虱生活习性、生物型变化、褐飞虱造成的危害及大发生征兆等方面入手,了解稻褐飞虱的概况,提出稻褐飞虱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