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不仅是城市园林部门所能承担的,而是全社会的工作。狭义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不可能承担起改善生态的重担。北京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将从区域性防沙治沙、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绿化荒山到市区范围内的绿色防护屏障体系建设以及市区内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与完善等方面着手。 北京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分为五大部分: 一是区域性治理,主要是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等地沙地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二是以燕山、太行山绿化工程为主,构筑山区绿化生态屏障的建设,以山区15.3万km~2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为主,综合治理周边山区生态环境。 三是“五河十路”绿化通道工程。“五河”是北京地区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温榆河、北运河。北京风沙化土地,历史上由以上五大河流多次泛滥冲击而成,特  相似文献   

2.
关于北京生态建设中树种规划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已不仅是城市园林部门所能承担的,而是全社会的工作。狭义的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已不可能承担起改善生态的重担。北京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将从区域性防沙治沙、流域治理、水土保持、绿化荒山到市区范围内的绿色防护屏障体系建设以及市区内园林绿地系统建设与完善等方面着手。 北京市生态环境体系建设分为五大部分: 一是区域性治理,主要是内蒙古、甘肃、宁夏、山西等地沙地及干旱半干旱地区生态环境建设。 二是以燕山、太行山绿化工程为主,构筑山区绿化生态屏障的建设,以山区15.3万km~2宜林荒山荒地的造林绿化为主,综合治理周边山区生态环境。 三是“五河十路”绿化通道工程。“五河”是北京地区永定河、潮白河、大沙河、温榆河、北运河。北京风沙化土地,历史上由以上五大河流多次泛滥冲击而成,特  相似文献   

3.
在沂蒙山区,一对夫妇面对着家乡日益恶化的自然环境,毅然丢掉“铁饭碗”,回乡当了农民。他们扎根荒山,治理穷崮,殚精竭虑,呕心沥血,历时20余年,把一座杂草丛生的荒山穷崮变成了一个硕果累累的花果山。他们的事迹向世人说明,开矿办厂可以致富,开发荒山秃岭也能致富。这对夫妇不但富了自已,也富了一方百姓,富了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4.
实现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重要战略举措,在“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中,产业兴旺是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发展好乡村产业是每一个基层工作者都必须深思的问题。对吴家村发展模式进行了调研及分析,以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5.
“生态桥”治理工程是北京平谷区针对桃树枝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而提出一套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乡村治理的模式,对于破解乡村环境治理困境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了“生态桥”治理工程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运行模式特征。结果表明:“生态桥”治理工程通过堆制有机肥、食用菌栽培、制作栽培基质和地表覆盖物等资源化利用方式,打造桃树枝废弃物良性生态循环模式。在运行模式上,“生态桥”治理工程建立投融资平台,统筹资金使用与投入方式,建立起财政资金有效使用和管理办法,激发企业投入农村环境治理的动力,保障农民全员参与的机制。通过“生态桥”工程设施,吸引社会资本进入乡村环境治理领域,有效改善环境质量,推动乡村生态环境建设投融资机制改革,提高了乡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水平,是一种有效的乡村环境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为了筛选出强度水土流失区理想的生物治理模式,为南方水土流失区治理提供植被恢复“范本”,通过对福建长汀强度水土流失区4种不同生物治理模式的群落调查、物种多样性和土壤理化性质测定,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不同治理模式恢复效果的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生物治理模式恢复效果均比对照好,可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蓄水保肥功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和养分含量,丰富植被物种种类和数量。不同模式恢复效果不同,灰色关联序为:乔灌草混交模式(0.934)>经济林+封育模式(0.794)>灌木+草本模式(0.487)>灌木模式(0.484)>对照(0.337),其中乔灌草混交模式、经济林+封育模式的改良土壤肥力作用显著,植被物种多样性高,治理恢复效果好,是南方强度水土流失区值得推广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7.
“保护水源”并“发展经济”是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探寻保护区适宜的生态经济发展模式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层次性、时序性的分析方法。对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的生态经济模式从点到面、由深到表进行了深入分析,明确了保护区生态经济模式的层次结构与时序安排,首先采用不同的生态经济技术措施对影响其生态环境的因素进行根本性的解决;之后调整大的农业种养结构。使第一层次的各种技术措施实施于第一产业的物质、能量输出之中;继续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生态休闲产业,予生态环境保护于高层次产业输出之中;同时配合改造保护区村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将环境治理、环境美化、产业发展有效融为一体。由此总结出北京密云水源保护区适宜的生态经济模式分别是“以水环境保护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治理与生态恢复模式”、“以保护区资源利用为主要内容的生态农业技术传播模式”、“以保护区生态休闲为主要内涵的产业经济增长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荒山造林中掌握行之有效的绿化技术要点,重视苗木的移栽与管理工作,不仅可以实现绿化造林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还可以提升植被的生存能力,获得绝佳的荒山造林效果,使其更好地造福人类。鉴于此,对荒山造林绿化技术要点进行了分析,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油用牡丹是我国特有的乡土树种,其籽、花、根、皮等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油用牡丹开花量大、花香,可作为园林观赏树种,也是优良的蜜源植物。油用牡丹耐瘠薄,可在荒山荒地大量发展,不与粮、棉等农作物争夺耕地,经济价值高。种植开发油用牡丹是山区农村经济发展的一条重要途径。对亚热带丘陵山区引种油用牡丹的气候适应性进行了试验研究,介绍了试验的实施内容和成效,并对观测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一年四季,无论何时走进湖南省益阳市赫山区笔架山乡莘田村,五颜六色的花革,郁郁葱葱的苗木,都会让人迷醉,使人流连。十几年前,这里还是一片野草丛生的荒山僻野,徐琼花——一位普通的农家女,凭借一双勤劳的手,依靠科技,实干巧干,在300多亩荒山上创造了惊人的业绩,成了名符其实的“花木大王”。并先后获得了全国农村妇女“双学双比”先进女能手、“湖南杰出青年农民”、湖南省“十佳花卉苗木种植能手”等荣誉称号和首届袁隆平科技奖。  相似文献   

11.
美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功能及建设模式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农业的发展日益受到人们关注,市民农园作为其重要形式之一,是由一群人在同一地块上开展耕种的社区活动,已成为协调城市人地关系的一种有效途径。为借鉴国外城市农业发展经验,本文对美国市民农园的发展、功能、类型进行了梳理,对洛杉矶14个市民农园营建模式进行了系统调查。研究得出:美国市民农园已有百年历史,对美国社会、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影响深远;不仅具有生产、生态和景观功能,而且有较高社会文化价值;有多种营建模式,管理体系较为完善,用地属性多为公有,以种植食用植物为主,重视节约管理和有机种植;同时亦有诸如租约等弊端影响其长远发展。这对中国城市农业发展、绿地规划具有借鉴意义。该文从城市化、老龄化及和谐社区建设等角度,认为市民农园是中国城市农业和城市规划重要的实施方式,具有一定社会需求,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
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深入了解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及协调性状况,促进耕地的科学高效利用,笔者以泰安市为研究对象,从经济、社会和生态3个效益方面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以2000—2009年的数据为基础,运用特尔菲法和变异系数法确定各指标权重,计算综合评价值,并结合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泰安市耕地利用效益系统协调性,准确分析不同时期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结果表明:2000—2009年,泰安市耕地利用经济效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的波动状态;社会效益前3年出现小幅度波动,后期一直稳步上升;生态效益不太稳定,总体数值较低,整体上呈现“下降—上升—下降”3个阶段;综合效益曲线走势与耕地利用社会效益曲线趋势相同;系统协调度处于不断波动的状态,与综合效益曲线走势不同,总体协调度水平不高。针对上述分析结果,笔者提出泰安市应加大农业财政和科研投资力度,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耕地保护,以最终提高耕地利用效益。  相似文献   

13.
为了衡量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揭示土地利用问题,优化配置土地资源,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3个角度构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协调度模型,定量评价土地利用效益,动态分析土地利用效益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当前大兴区土地利用效益协调度较高,整体呈上升趋势,其中土地利用经济效益增长最快,其次是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由于土地利用效益受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等多重因素影响,必须通过政策引导,实施内部挖潜,集约用地促使土地利用效益进一步提升,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可持续利用。采用功效系数和协调度模型,能有效揭示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效益整体情况及变化趋势,有利于土地资源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4.
探析耕地保护中的政府行为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采用文献资料法和理论分析法对中国耕地保护中政府行为进行研究,发现地方政府保护耕地的效率并不高,中央政府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政策的实际作用远不如其理论设想。因此,必须完善耕地保护的政策体系,通过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改革现行征地制度、提高农业比较利益和科学制定土地利用计划促使地方政府自觉保护耕地,注重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15.
为了探讨贫困地区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有效途径,笔者以近年来在中国云南红河哈尼梯田开展的“稻渔共作”的养殖模式为典型案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云南红河哈尼梯田“稻渔共作”养殖模式能够很好地将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和精准扶贫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品种选择、专家指导、繁殖推广、平台建设、示范参考等方面都遵循这一理念,并且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了云南红河当地的生态保护和少数民族群众的脱贫致富。因而,这一养殖模式对于中国乃至世界上同类性质的世界文化遗产的可持续保护,推动对当地贫困人口精准扶贫具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土地整治规划综合效益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有效评估土地整治规划制定的科学性,指导土地整治工作顺利进行,以伊通满族自治县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为研究实例,根据研究地区伊通满族自治县的实际情况,从生态影响、经济影响和社会影响3方面进行分析,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利用层次分析法,将每项指标进行赋值,评判出经过土地整治之后的综合效益变化结果。结果表明:(1)规划实施后,该地区生态影响分值为0.2998,经济影响分值为0.5400,社会影响分值为0.1565,综合影响得分为0.9663;(2)本轮规划比规划初始年综合影响分值增加0.1122,说明土地整治对环境有一定的提升作用。因此,土地整治规划综合效益影响评价为土地整治规划的有效实施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现实的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为科学的考量土地资源配置情况,对土地利用产生的影响进行综合评价,从土地自然属性、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效益3个方面构建了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构建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模型,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并针对评价结果进行障碍度分析,指出南川区城市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其科学用地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2009—2013年间南川区土地利用绩效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土地集约利用和土地利用效益起到主要作用,自然条件对土地利用绩效的提升的约束作用有增大的趋势;南川城市土地利用中应注重提升土地利用效率和效益,以实现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2)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绩效评价既要考虑城市土地利用的一般特征,又要注意到山地城市土地利用的特殊性,尤其土地的自然条件等。  相似文献   

18.
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与利益分配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通过对农村居民点整理的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发现该领域研究成果较多。国外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体现出整体主体多元化、重视利益分配的合理性、注重生态景观美化等理念和制度特点,这也为其具体操作中的利益分配奠定了基础。国内对此问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居民点整理概念与内涵、模式分类、驱动力、效益评价等问题上。对各类整理模式的整体性特点,尤其是不足之处的研究有所涉及,但较薄弱。针对农村居民点整理中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分配问题,鲜有文献将其作为研究对象,有少数学者在研究相关问题时,体现出要关注此问题的思想萌芽。探讨合理的农村居民点整理模式,切实保障各整理主体利益,将是后续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9.
简述了中国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现状并对其进展缓慢的原因进行了系统的分析,通过对山东省菏泽市巨野县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提出矿区废弃地的生态恢复应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指导,以改善生态环境和景观重建并控制水土流失为根本,根据各地区的发展规划,运用景观生态规划原理和恢复生态学原理,运用各种技术手段,结合矿区废弃地的具体情况,在生态恢复和尊重现实,尊重当地人民群众和政府经济利益的基础上发展诸如旅游业等产业,以求获得更大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为展示悠久的中国农业生态智慧,推动“生态智慧—生态实践—生态文明”的融合共生,通过对历史典籍资料和传统农业实践的文献分析和归纳演绎,总结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及其规划思维。研究表明:因天时、就地利、重人和体现了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生态智慧。整体生态观念、时间循环思维和要素统筹思想是中国农业土地利用的规划思维外在表现。在今日城乡空间规划和乡村振兴中要树立整体思维,通过生命共同体视角下的空间分配实现以人为本的城镇化;通过控制线划定为未来的空间布局打下基础;通过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通过城乡融合与乡村振兴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共同富裕;通过战略性留白实现城乡发展的增值。在土地和人口要素统筹中,倡导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尽管古代中国农业土地利用是小尺度的土地利用与生态实践活动,但对于理解和推进今日的规划实践仍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