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输出园林,就是输出扬州独特的造园技艺,输出扬州文化。扬州园林自身求异性、开放性的特点,更便于扬州园林的"走出去"。求异性反映在叠石、理水、建筑、组景布局上,就是不落常套;开放性就是就是扬州园林大量吸收了北方园林和西方园林的做法。扬州园林输出的时段都是扬州历史上经济、文化最繁荣昌盛的时期。今天扬州园林的特点,是扬州文化求新求异、包容多元的特点在当下的另一种彰显。对扬州园林的欣赏,也就是对扬州文化的接受与认可。  相似文献   

2.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曾几何时,这些诗句就深深刻在我的脑中,扬州随之也就成了我心驰神往的佳地。一直以来,以未到扬州为一缺憾。今年初秋有幸到扬州一游,秋高气爽的时候,总算实现了我多年的梦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是古人对扬州繁华的赞誉和向往。由此诗句,扬州的富足可见一斑。扬州位于苏北平原南端,长江、京杭运河的交汇点上,古时交通就很便利,成为众多商品的集散地、胜极一时。扬州城区始建于春秋末年,至今2400多年矣。其间历史光彩夺目,,辉煌耀人。史可法、扬州八怪等更是…  相似文献   

3.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历史文化名城。早在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北上争霸中原,开邗沟沟通江淮,并在蜀岗上修筑邗城(即今之扬州)。邗沟的开发,孕育了京杭大运河。沟通南北交通,使扬州经济繁荣,文化发展,隋唐时就有“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及“扬州富庶,甲于天下”之誉。清代扬州成为南北漕运与盐运的咽喉,又出现  相似文献   

4.
根据史籍,概括介绍了扬州菊花的栽培历史以及清代以来的艺菊专家及菊花专著,列举了扬州菊花的发展所引带的一系列菊文化,说明了扬州菊文化的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5.
许浩  王安康  陈涛 《广东园林》2019,41(1):30-35
清乾隆时期是扬州园林发展的高峰期,乾隆南巡推动了扬州蜀岗、保障河等扬州西北郊园林的营造。从清代《平山堂图志》版刻图像入手,梳理了其中描绘的扬州西北郊园林名胜,分析了图像中所呈现的建筑、山水植被等园林要素,提炼了园林的风格特征。对图像视觉结构与表现手法进行了分析,认为图版中景观的序列与水上游览的顺序相呼应,具有明显的时空秩序性。图版刻绘细腻,表现了清代扬州西北郊园林与名胜的精湛技艺与风格面貌。  相似文献   

6.
扬州园林是江南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扬州园林史入手,梳理扬州园林营造技艺中的“扬州工”形成与发展脉络,其经历了隋唐时期的“初见端倪”,宋明时期的“形成系统”,清代中期的“臻于成熟”“形成流派”的不同阶段。“扬州工”独特的风格特点表现在因地制宜地选择材料;制作工艺精致儒雅、细腻圆润,追求“书卷气”;园林建筑融汇南北,外观上介于南北之间,在结构与细部的处理上又兼抒两者之长。  相似文献   

7.
去汀苏扬州旅行前.曾经到过扬州的朋友告诉我: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个闻是其中的代表.到了扬州不进个同,就不算去了扬州。 个园,过去是一处私家园林。个园的得名,一是因为园主黄玉筠别号“个固”;二是由于园内遍植翠竹,而竹叶与“个”宁相似.故取名“个园”。  相似文献   

8.
冯道刚 《广东园林》2008,30(5):17-19
扬州园林与苏州园林都是江南私家园林的代表,两者在很多地方都有着相似之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主要体现在特色、分布形式以及建筑空间等几个方面。究其原因,苏、扬两地园林存在的差异性,是由于两地不同的园主、画风和学风以及地域等因素造成的。扬州多盐商巨贾造园,苏州多官宦文人构园。扬州园林受扬州画派和扬学的影响;苏州园林受吴门画派和吴学的影响。扬州地势平坦,气候温和,兼有南北两地的长处;苏州地处富饶的江南农业区,湖荡密布,气候温和湿润。  相似文献   

9.
指出了扬州"瘦西湖"置景多与扬州文化中的植物相配,而植物又常与历史及人物有关,探讨了"瘦西湖"植物景观与扬州丰富的城市文化中不同社会阶层文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植物文化意象的生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现如今,在扬州凡有挺水植物的河塘,总能见到黑水鸡的身影。它们或是优雅地在荷塘漫步,或是悠闲地在水面游弋,或是从容地在河滩觅食,或是惬意地在堤岸打盹……过去我们没见过黑水鸡,更不知它是何物。它们是最近10年迁徙而来,并在扬州落籍定居的一族,不仅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成员,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黑水鸡是鹤形目秧鸡科的鸟类,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全球共有12个亚种,在扬州仅能见到黑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11.
扬州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绿化模式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扬州古运河是扬州的母亲河。她因岁月沧桑,年久失修,已失去往日风采。为重现扬州古运河"古、绿、水、文、秀"的水乡特色,作者提出了古运河生态环境林建设模式、结构功能和绿化设计。    相似文献   

12.
去江苏扬州旅行前,曾经到过扬州的朋友告诉我:分峰造石当为扬州叠石的一大特色,个园是其中的代表,到了扬州不进个园,就不算去了扬州。个园,过去是一处私家园林。个园的得名,一是因为园主黄玉筠别号"个固";二是由于园内遍植翠竹,而竹叶与"个"字相似,故取名"个园"。据说该园出自石涛的手笔,他一生多游历名山大川,"搜尽奇峰打草稿",使之在个园设计中取材自然,又敢于突破传统局限,因此以四季假山汇于一园  相似文献   

13.
以城市森林为骨架建立起来的城市绿化空间,与城市建筑、文化相互补充和制约,是突出城市文化特色的重要载体之一。本文以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分析了城市绿化空间的外貌特征及其文化承载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对扬州城市森林建设中实现文化表达的途径进行了探讨。为建设扬州城市森林、实现生态城市目标、再现扬州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4.
扬州园林植竹造景史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历史文献资料,探讨了扬州园林的植竹造景历史。扬州历代园林竹景建造的特点主要是以竹名园、以竹名景和以竹辅景。  相似文献   

15.
现如今,在扬州凡有挺水植物的河塘,总能见到黑水鸡的身影.它们或是优雅地在荷塘漫步,或是悠闲地在水面游弋,或是从容地在河滩觅食,或是惬意地在堤岸打盹…… 过去我们没见过黑水鸡,更不知它是何物.它们是最近10年迁徙而来,并在扬州落籍定居的一族,不仅成为这座城市新的成员,也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16.
芍药是我国传统的名贵花卉,原产华北、华中各地。芍药在我国至少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江苏扬州曾是种芍药的圣地。宋时有“洛阳牡丹、广陵芍药”并美于世之说。诗人苏轼也说:“扬州芍药为天下冠”。据载,宋朝蔡繁卿守扬州时,年年要搜集芍药万千枝,举行“万花会”,足证扬州芍药在历史上曾盛极一时。现今山东荷泽、安徽亳县、浙江杭州等地也是主要栽培地区。  相似文献   

17.
扬州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文化的古城,是我国优秀的旅游城市之一。自然风光秀丽、历史遗迹众多,素有"烟花三月下扬州"之美喻。除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之外,扬州园林中的竹子更具有它独特的风格。本文通过实地考察、人物走访、资料检索等方法,着重描述和介绍了扬州园林的竹子和竹文化的历史背景,以及造园造景用竹的特色,以供园林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8.
园林是人类社会城市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产物,园林的形成、发展与城市的诞生和演变密切相关,扬州古城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了扬州园林的诞生和辉煌。    相似文献   

19.
2008年1月13日,由南京林业大学丁雨龙教授、扬州大禹风景竹园禹在定等主持的"观赏地被竹容器育苗和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应用推广项目,在扬州通过了江苏省有关部门组织的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20.
扬州以创建国家生态型园林城市为契机,以不断丰富和完善具有扬州地域特色的城市园林为内涵,在创造良好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