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根据目前贺兰山东麓酿酒葡萄建园的苗木类型和定植方法,笔者对贺兰山东麓石砾地酿酒葡萄裸根苗、裸根嫁接苗、营养袋嫁接苗、营养袋自根苗等多种类型苗木不同时间定植建园技术进行试验总结,提出贺兰山东麓石砾地酿酒葡萄规范化建园及架形培养技术,供葡萄产业管理部门和葡萄种植企业或个人参考。  相似文献   

2.
丘陵地中小径竹园营建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995年春从浙江安吉、江西九江、南昌市郊及本县境内引进栽培竹种 3 7个 ,引种当年造林成活率达到 80 %~ 1 0 0 % ,次年发笋成竹率多数达 80 %以上。经 3年培育 ,1 997年竹园立竹密度达 60 0 0~ 1 2 0 0 0株 /hm2 以上 ,散生竹立竹最高密度达2 3 0 46株 /hm2 ,建园成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红寺堡产区酿酒葡萄规范化建园主要通过应用葡萄园规划、整地标准、苗木准备、定植技术、栽后当年管理以及一次性"厂"字形三年成形丰产优质栽培技术,选型配套高效植保、埋土、有机肥施肥、夏季修剪等现代机械,重点围绕以机械化为统领的现代酿酒葡萄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最终达到架形美观科学、架面三带分明、投入成本地、葡萄品质优良、三年生葡萄园亩产达到200㎏以上、四年生葡萄园亩稳产在400kg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根据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设置酿酒葡萄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试验,研究氮肥施用量及施用深度对酿酒葡萄产量、收获后土层氮素残留量及第2年酿酒葡萄萌芽期土层氮素残留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氮(300 kg N/hm~2)和中氮(240 kg N/hm~2)处理之间产量差异不显著,但相对于低氮(180 kg N/hm~2)处理显著增产28.6%和24.1%;2015年收获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65.1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增加了94.6%和53.8%;2016年萌芽期,随着施氮量的增加,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不断增加,高氮处理达到182.2 kg/hm~2,相对于低氮和中氮处理平均增加了76.0%和41.5%。10 cm与30 cm施肥深度相比,酿酒葡萄产量、2015年收获期和2016年萌芽期0~200 cm土层硝态氮残留量差异不明显。该研究合理分析了凉州灌区酿酒葡萄氮肥施用现状条件下土层氮素残留情况,为地区酿酒葡萄氮肥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酿酒葡萄赤霞珠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 ,秦皇岛市酒葡萄栽培以赤霞珠为主 ,占酒葡萄栽培总量的 5 0 %,由于缺乏经验 ,管理粗放 ,早期产量较低 ,果实含糖量不高 ,品质较差 ,严重影响了这一优良品种性状的表现 ,为此 ,结合实践经验 ,总结一下赤霞珠葡萄栽培管理技术 ,与广大果农共同探讨。1 建园1.1 选好园址挖定植沟赤霞珠葡萄喜肥水 ,建园时宜选择有排灌条件、光照充分、有机质含量高、质地疏松的沙壤土。盐碱地挖排水沟。提前 1年秋季按行距 2 .5 m 挖定植沟 ,沟深 0 .8m,宽1.0 m,最底层施用杂草或粉碎的作物秸秆30 0 0 0 kg/ hm2、回填一层表土 ,再施农家肥375 0 0 kg/ …  相似文献   

6.
板栗野生砧木嫁接建园丰产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别山区北坡利用板栗野生砧木嫁接建园,引进省内主产区的11个品种和当地主栽的2个品种进行品比试验。施行的插皮舌接、夏季摘心、改土增肥、综合措施防治剪枝象甲等系列丰产配套技术均显成效,嫁接5年后便进入丰产期,6~10年生年株产达2.4okg,单产1500Kg/hm2,其中二新早等7个品种平均株产达3.3kg,单产2000kg/hm2,达到了丰产指标,为野生板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开辟了途径。  相似文献   

7.
山西省右玉县是水利部和国家林业局确定的全国 30个沙棘资源建设和开发利用重点县之一 ,沙棘资源极为丰富。 1 0几年来 ,在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等中央、地方各部门的支持下 ,全县沙棘保有面积达到 2 .2万hm2 ,已挂果面积 1 .4万 hm2 ,其中有 1 .0 7万 hm2进入盛果期 ,年产鲜果 1 .2万 t,为沙棘产业发展提供了基本条件。“九五”期间 ,右玉县提出了“举加工龙头 ,兴沙棘产业 ,治一方水土 ,活一方经济”的沙棘产业发展思路 ,把沙棘当作产业 ,全面开发利用。现在 ,全县建成沙棘企业 30多家 ,其中国营企业汇源公司年上交利税30 0多万元 ,绿都公司年…  相似文献   

8.
宣化庭院漏斗架式葡萄栽培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宣化牛奶葡萄以庭院式栽培为主,目前仍大量沿用传统的漏斗式栽培模式。为了给这种传统葡萄栽培方式的传承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采用野外观测及农户调查等方法对漏斗葡萄栽培模式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式葡萄产量为2.65万kg/hm2,经济收益可达18.38万元/hm2,宣化区总产量达到3 600多t,经济收入达到2 500万元;该栽培模式在庭院中创造了丰富的生态位,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在调查的30个农户中,观察到87种植物,分属43科62属;漏斗葡萄地上部分碳贮量可以达到5.85t/hm2,而且由于寿命较长,葡萄植物体内存贮的碳能够得到长期固定;同时,漏斗葡萄造型优美,景观独特,具有突出的旅游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9.
1酿酒葡萄建园规划园址选定后对土地、林带、道路、灌溉设施等进行规划。对坡度较大、高低不平的大块地,应分片平整,并清除较大的石块。新建园的条田以6hm2~10hm2长方形为宜,其长边与主风向垂直。主林带与主风向垂直,8行~10行,副林带4行~6行。防护林以新疆杨、箭杆杨、沙枣、榆树等乡土树种为主,乔灌结合,营造混交林。  相似文献   

10.
河西灌区酿酒葡萄水肥一体化的水肥适宜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完善河西灌区酿酒葡萄节水控肥技术,以5年生酿酒葡萄‘Merlot’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灌水量与施肥量对酿酒葡萄修剪量、产量、灌水生产力和肥料偏生产率的影响。以常规大水漫灌撒施化肥为对照(CK),采用灌水和施肥二因素裂区试验,3个滴灌灌水量水平为2 400 m~3/hm~2(WL)、3 600 m~3/hm~2 (WM)、4 800 m~3/hm~2(WH),3个施肥量(N-P_2O_5-K_2O)水平分别为870 kg/hm~2(FH)、580 kg/hm~2(FM)、290 kg/hm~2(FL)。运用多元回归分析,量化滴灌酿酒葡萄的适宜灌水量和施肥量。结果表明:水肥投入量显著影响酿酒葡萄的生长与产量。随着灌水量和施肥量的增加,修剪量呈上升趋势。中水中肥(WMFM)处理可以显著增加酿酒葡萄果实的百粒质量、产量,提高灌水生产力与肥料偏生产率。继续增加灌水量与施肥量(WHFH)降低了百粒质量,且产量未显著增加,灌水生产力与肥料偏生产率显著下降。与CK相比,WMFM处理能节水59.73%,节肥42.00%,增产31.29%。根据建立的滴灌水肥投入量与酿酒葡萄产量关系模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滴灌酿酒葡萄适宜的灌水量为4 127.00 m~3/hm~2,氮、磷、钾肥适宜的施用量分别为240.50、216.45、240.50 kg/hm~2,此模式可作为当地酿酒葡萄滴灌节水、控肥的最优水肥模式。  相似文献   

11.
沙漠边缘地区酿酒葡萄氮、磷、钾配方施肥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酿酒葡萄栽培进行N、P、K不同配方、不同施肥量试验,研究其与酿酒葡萄生长量、产量、品质的关系,结果表明:沙漠边缘地区酿酒葡萄N、P、K最佳配方为4:2:5,较适宜的施肥量为3年生株施0.3k,4年生株施0.6kg。科学施肥是实现酿酒葡萄早期优质丰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灵石县紧紧抓住国家大搞生态环境建设的机遇 ,制定了《灵石县绿色产业发展战略纲要》,并已经县人大会议讨论通过。《纲要》结合灵石的实际 ,提出了以核桃经济林为突破口 ,大力发展绿色产业 ,全县用 6年时间建设优种核桃基地 1.6 0万 hm2 ,优质红枣基地 0 .33万 hm2 ,良种仁用杏基地 0 .2 7万 hm2 ,生态防护林基地1.53万 hm2 ,把绿色产业培育成继煤炭之后县域经济的新产业 ;实现荒山沟道全部绿化 ,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 4 0 %以上 ,人均 0 .13hm2 经济林 ,林业迈向产业化的目标。在组织领导上 ,县里成立了绿色产业开发领导组 ,县长任组长 ,分…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低产栗林的本底调查和成因分析,划分出4种低产林类型,分别选择不同改造方式开展品种更新、密度调整、树体改造和林分扶壮等综合技术措施应用,改造规模35hm2。改造后第57a年栗实均产量达2 046kg/hm2,是改造前的37a年栗实均产量达2 046kg/hm2,是改造前的36倍,其中新造更新类型单产1 974kg/hm2,换接改造类型单产2 119.5kg/hm2,实现了栗林丰产稳产和优质丰收,栗林经济效益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望天树人工林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望天树是我国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为了更有效地保护这一树种,在桂西南那坡县对29年生望天树人工林的生长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和平均蓄积量分别为28.49cm、28.30m和440.5m3/hm2,净经济收入为39.65万元/hm2。林地0~100cm土层密度为0.819 8~1.174 3g/cm3,土壤总孔隙度为57.0%~66.3%,土壤通气度为16.8%~25.0%,土壤最大持水量、毛管持水量和最小持水量分别为46.7%~94.2%、34.1%~68.8%和20.8%~42.1%。0~40cm土层pH值为4.64~4.96,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9.58~70.70g/kg,土壤全N、全P和全K含量分别为1.15~2.71、1.38~1.56和13.27~15.31g/kg,速效N、P和K分别为157.68~327.42、0.32~1.21和9.93~23.12mg/kg。研究结果表明,29年生望天树人工林的生长量较高,林地土壤疏松、土壤通气性能良好、土壤肥力较高。因此,在类似该地区立地环境进行望天树的引种栽培具有较大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15.
1 核桃生产的现状1.1 基本情况左权县位于太行山区 ,是我省核桃生产重点基地县之一。该县核桃资源丰富 ,栽培历史悠久 ,栽培面积大 ,产量高 ,销路广 ,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盛誉。全县种植面积 0 .86万 hm2 、总株数 12 0多万株 ,其中挂果树4 0万株、幼龄树 80万株。左权县约有 90 %以上的核桃园 ,是在 2 0世纪 5 0年代~ 70年代以实生苗定植建立起来的。随着林业科技的不断发展、优良品种的引进和推广 ,左权县核桃产业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 0 0 0年全县核桃总产量达 4 0 0万 kg,总收入 2 80 0万元 ,农民人均收入 2 0 0元。核桃生产已成为左…  相似文献   

16.
采用规范化的配套技术,对1010hm2板栗进行大面积开发试验,其中4~5年生密植园、成龄密植园、高接换优园、成龄实生园分类进行技术改造,总产达到260.73万kg。比开发试验前增长2.72倍,取得了显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山坡试验地年土壤流失深度由2.03mm下降为0.56mm。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概况开发试验地分布在费县薛庄、田庄等五个乡镇,21个行政村。共计1010hm2,其中丘陵山地面积986hm2;河滩地面积24hm2。供开发试验的板栗园分为四个类型,经3年的试验开发,各类型产量情况为:4~5年生幼树密植园293hm2,总产量是53.95万kg,平均每667m2…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传统耕作和保护性耕作2种方式对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与传统耕作方式相比,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玉米各器官生物量,整株生物量平均提高了2.15倍,各器官有机碳含量平均提高了11.4%,单株碳储量提高了2.56倍;保护性耕作能有效提高0~30 cm各土层有机碳储量,对0~10 cm土层范围内土壤有机碳含量影响程度明显,其碳含量较传统耕作提高近1倍;实施保护性耕作后,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各碳库碳储量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玉米农田生态系统地上碳库、根系碳库、土壤碳库和总碳库碳储量分别达到了1 431.62 kg/hm2、364.79 kg/hm2、27 667 kg/hm2、29 463.66 kg/hm2,比传统耕作分别提高了263.6%、228.6%、62.7%、68.3%。  相似文献   

18.
葡萄绿苗建园以其“1年建园,2年见果”的优势在各地发展葡萄中被广泛应用。涿鹿县在近年发展的333.3hm2红地球葡萄和1333hm2干红酒用葡萄中推广应用绿苗建园技术,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了选择出栽植成活率高,管理简便,投资少的栽植方法,于1998年5月中旬,采用常规栽植、扣小...  相似文献   

19.
商南县连接着秦豫鄂的三省八县 ,古为秦楚咽喉要道 ,今为“31 2”国道的中途要地 ,属长江流域的汉江水系。全县辖 2 0个乡镇2 0 8个村 1 81 3个村民小组 ,5.9万户 ,2 3.1 5万人 ,其中农业人口 2 1 .3万人。全县总面积2 31 5km2 ,属浅山丘陵地貌 ,基本地理状况处于“八山一水一分田”的格局。全县有耕地面积 2 .6 8万 hm2 ,基本农田 1 .43万 hm2 ,森林覆盖率达 6 0 .4%。1 发展现状全县现有森林以天然次生林为主 ,主要分布在“31 2”国道以北和丹江以南地区。在有林地中 ,用材林 4.5万 hm2 ,防护林 2 .79万hm2 ,经济林 3.0 4万 hm2 ,薪炭林 …  相似文献   

20.
粤北次生常绿阔叶林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研究了粤北天井山林场2 hm2样地内土壤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随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结果表明:(1)0 ~25 cm土壤密度均值为(0.76±0.02) g/cm3,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为( 32.29±1.66) g/kg;25~50cm土壤密度均值为(0.96±0.02) g/cm3,土壤有机碳平均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