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疆三种类型盐生植物矿质元素含量的特点比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比较生长在新疆极端干旱区的三种生态类型的盐生植物 ,即积盐植物 (以盐爪爪为代表 )、泌盐植物(以柽柳为代表 )和避盐植物 (以芦苇为代表 )地上部元素含量特点 ,发现盐爪爪属于Na>K >Ca >Mg型SO2 -4-Cl-盐生植物 ,柽柳属于Ca>Mg >Na>K型Cl--SO2 -4盐生植物 ,芦苇属于Ca >Na >K >Mg型的Cl--SO2 -4型盐生植物。Na、K、Cl-含量以盐爪爪 >柽柳 >芦苇 ,SO2 -4含量以芦苇 >柽柳 >盐爪爪 ,Mg2 + 含量柽柳 >盐爪爪 >芦苇 ,Ca含量为柽柳 >芦苇 >盐爪爪。这三种盐生植物体内元素含量特点与其生长的土壤盐分类型相反  相似文献   

2.
选取棉花品种鲁棉研24号为研究对象,探究盐胁迫(CS,NaCl含盐量为4.43 g·kg-1)和碱胁迫(AS,Na2CO3+NaHCO3质量比1∶1,含盐量为2.03 g·kg-1)对棉花生长、生理和养分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盐碱胁迫显著抑制棉花生长,与CK相比,CS处理叶、茎、根的K/Na值分别降低86.4%、9.2%和75.0%,总生物量降低57.5%,叶片REC、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PRO含量分别增加74.2%、211.7%、118.9%、9.0%、134.0%和230.0%;AS处理叶、茎、根的K/Na值分别降低94.4%、91.7%和84.5%,总生物量降低58.8%,叶片REC、MDA含量、SOD活性、POD活性、CAT活性和PRO含量分别增加31.5%、208.3%、215.3%、12.4%、276.1%和264.2%;CS处理叶中Na含量提高 563.0%,N含量提高13.9%,P含量降低35.5%,K含量降低10.0%,Ca含量降低21.4%,Mg含量降低19.2%,S含量降低14.3%,Fe含量提高26.2%,Mn含量提高37.2%,Zn含量提高32.2%,Cu含量降低11.1%,B含量提高5.7%,Mo含量提高21.1%,Ni含量降低5.1%;AS处理叶中Na含量提高1 761.0%,N含量降低2.7%,P含量降低23.3%,K含量提高5.9%,Ca含量降低40.0%,Mg含量降低27.3%,S含量降低17.5%,Fe含量提高71.8%,Mn含量提高81.8%,Zn含量提高19.7%,Cu含量提高10.3%,B含量降低20.3%,Mo含量提高133.7%,Ni含量提高66.8%。棉花通过强化抗氧化酶系统和积累脯氨酸适应盐碱胁迫。盐胁迫下叶面喷施N、P、K、Ca、Mg、S、B、Fe、Cu和Ni,碱胁迫下叶面喷施N、P、Ca、Mg、S、Fe、Zn和B可以缓解盐碱胁迫对养分吸收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导致的大气氮沉降急剧升高,将会影响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循环。为了研究氮沉降对高寒草原植物养分含量及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的影响。依托2009年在新疆天山巴音布鲁克高寒草原设置的长期氮沉降研究平台,于2017年7月和10月采集溚草(Koeleria cristata)、二裂委陵菜(Potentilla bifurca)和天山赖草(Leymus tianschanicus)3种植物的成熟叶和老叶,分析3种植物叶片N、P元素生态化学计量对不同施氮水平的响应规律。结果表明:① 3种植物养分浓度及其化学计量比在成熟叶和老叶之间存在较大差异,成熟叶和老叶的N、P含量分别为12.78 mg·g-1、0.88 mg·g-1和6.88 mg·g-1、0.46 mg·g-1mg·g-1。3种植物成熟叶和老叶的N元素含量均为:二裂委陵菜>天山赖草>溚草,P元素含量同N元素含量趋势一致;② 氮添加增加了成熟叶和老叶N浓度,分别达12%和48%;成熟叶与老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规律不一致,成熟叶P浓度对氮添加的响应与物种有关,而老叶P浓度呈一致的下降趋势;氮添加对成熟叶和老叶N∶P的比值影响亦不同,其中相对于成熟叶,老叶的N∶P呈显著增加趋势。③ 植物叶片的N元素、P元素和N∶P比三者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N元素和N∶P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在生长旺盛期和枯黄期,溚草和天山赖草的N与P元素之间没有发现显著相关性(P>0.05),而二裂委陵菜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在生长旺盛期二裂委陵菜叶片N与P元素呈显著的正相关、枯黄期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表明长期氮的添加显著影响了3种植物叶片的养分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不同物种间存在一定差异,未来氮沉降升高将会影响天山山地草原的植物养分循环。  相似文献   

4.
柿果顶腐病与柿果矿质元素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广西、山西、陕西等地14个柿园的‘恭城水柿’、‘阳丰’为试材,分别研究各果园正常和病果果实氮、钾、钙、镁、锰、硼含量及比值差异,以期探索柿顶腐病与矿质元素的关系,为顶腐病防治提供理论依据。矿质元素对比分析表明:‘恭城水柿’及‘阳丰’顶腐病果钙含量均普遍低于正常果实;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正常果含有较高钙、钾、氮含量;元素比值分析更清晰地表明:各品种顶腐病病果的N/Ca、K/Ca、(K+Mg)/Ca、K/(Mg+Ca)值普遍显著高于同果园中正常果实,Mg/Ca值显著低于同果园中正常果实。发病前,相对于正常果,病果K/Ca、K/(Mg+Ca)、(K+Mg)/Ca值高于正常果,钙元素含量与Ca/Mg值低于正常果,但未达到显著水平;发病后,这些差异越发明显,达到显著水平。综合分析认为:柿顶腐病与果实缺钙关系密切,柿果缺钙加大了顶腐病发病可能性,而果实矿质元素失调导致的生理性缺钙是病害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营养元素空间变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规则网格取样,传统统计学和地统计学方法分别进行资料分析,研究宁夏银北灌区灌淤土耕层土壤有机质和速效Ca、Mg、N、K、P、S含量分布特征及其空间变异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有机质、氨态N和速效K、P含量普遍较低,低于临界值的比例分别为100%、11.8%和22.7%,而Ca、Mg和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速效Ca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31.13%,其它元素变异系数32.97%~77.45%。利用球型模型对各元素的实验半变异函数进行拟合,结果表明,速效N在田间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纯块金效应,说明其空间变异性主要受灌溉、作物类型、施肥等随机因素影响。而有机质、Ca、Mg、K、S具有较强的空间结构,块金效应在1.6%~20%之间。由于速效P含量的预测值和测量值在0.01水平未达到显著相关,仅用普通克里格插值法绘制了土壤速效Ca、Mg、K、S含量分布图,以直观地反映其空间变异性。  相似文献   

6.
 为明确猕猴桃黑点病的发生与果实矿质元素含量的关系,以期为黑点病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方法,本研究通过测定病果与健果的果皮中主要矿质元素N、P、K、Ca、B、Mn,分析各矿质元素含量与发病的相关性,进而采取补施病果中显著缺乏的矿质元素,并测定补施后其对黑点病的预防效果。结果表明:2018—2019年,猕猴桃黑点病普遍发生,病园率高达100%。不同年份、不同果园“翠香”猕猴桃黑点病发病程度不同。通过对比病果与健果中矿质元素含量发现,病果皮中的N、B含量显著高于健果,Ca含量显著低于健果,并且病果皮中N/K、N/Ca、P/Ca和K/Ca比值显著大于健果,而Ca/B和Ca/Mn比值显著低于健果。连续两年田间补施Ca肥,对猕猴桃黑点病的预防效果可达到70%以上。猕猴桃黑点病的发生可能与果园管理中N、B过量以及Ca施用不足引起的矿质元素失衡有关。  相似文献   

7.
利用5种不同的土壤改良剂,对矿化度在2~3 g·L-1的微咸水灌溉棉田土壤进行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五种改良剂均降低土壤p H值和总盐含量,并能有效控制土体Na+、Ca2+、SO42-、HCO3-积累;其中,磷石膏能显著降低土体Na+、Ca2+、SO42-总含量(P<0.05),DS1997能显著降低土体Na+、HCO3-总含量(P<0.05),酸碱平衡剂显著降低土体Ca2+、SO42-总含量(P<0.05),禾康改良剂有效控制土体SO42-、HCO3-含量;改良剂对土体中Cl-改良效果不显著(P>0.05)。研究得出:微咸水灌溉导致土壤p H值升高和含盐量增加,造成土壤盐分的积累;土壤改良剂可有效减少微咸水灌溉引起的盐分积累,改善土壤理化特性和盐分离子分布。  相似文献   

8.
红砂灌丛对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富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高原西部荒漠草原区广泛分布的红砂灌丛为研究对象,对灌丛周围土壤盐分和养分的富集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红砂灌丛下土壤养分明显高于灌丛外,且表层0-10cm土壤养分的富集率较10-20cm要高,灌丛下pH值和电导率显著提高,主要盐离子(HCO3-、Cl-、SO42-、K+、Na+、Mg2+、Ca2+)含量在灌丛内外表层土壤中均存在显著差异,其中Cl-、SO42-、Na+含量差异最为显著.相对于K+、Mg2+、Ca2+三种离子,Na+在红砂灌丛下的富集程度更强,而SO42-和Cl-在灌丛内外的积累速率基本处于平衡状态.相关分析表明,大部分盐分离子的积累与灌丛周围养分的富集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沉水植物在不同水深和生长时期对不同种类入侵植物的响应,选取2种湿地入侵植物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水盾草Cabomba caroliniana和2种常见本地沉水植物黑藻Hydrillaverticillata、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为研究对象,通过模拟试验探究在不同水深(0.2、0.4 m)和生长时期(生长初期和生长旺期)的本地沉水植物对2种入侵植物的响应。结果显示,当水深为0.4 m时更有利于黑藻的生长,并可削弱入侵植物对黑藻生长的消极作用,而水深对菹草的生长无显著影响;入侵植物种类对本地沉水植物的生长无显著影响,但影响方式却存在差异,其中水盾草倾向于直接抑制本地沉水植物的生长,而凤眼莲可以通过降低水体透明度以及总磷含量进而间接抑制本地沉水植物的生长。此外,外来植物在本地沉水植物生长初期入侵对本地沉水植物产生的消极影响较生长旺期入侵时更显著。表明凤眼莲及水盾草入侵对本地沉水植物生长的影响机制存在差异,本地沉水植物在适宜水深和生长旺期对2种入侵植物具有更强的抵抗能力。  相似文献   

10.
盐胁迫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58,自引:1,他引:57  
用不同浓度的 Na Cl溶液及相同浓度不同比例、不同盐分的混合溶液处理玉米 ,实验结果表明 ,盐胁迫对玉米种子发芽有抑制作用 ,Na Cl的抑制作用最显著。混合不同盐分有一定的减轻 Na Cl对玉米种子萌发的抑制作用。盐胁迫对玉米幼苗生长有抑制作用 ,对地上部分生长的抑制程度大于对根生长的抑制。不同的单盐处理均出现单盐毒害现象 ,不同价数的阴离子之间的拮抗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克里雅绿洲土壤盐分分异特征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土壤盐渍化是目前世界农业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克里雅绿洲土壤盐渍化日趋严重,直接影响当地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借助统计软件,运用统计特征值等方法,探讨了克里雅绿洲土壤含盐量、盐分化学组成及其不同时期的变化情况。结果发现:盐渍地土壤的含盐量普遍高于农田土壤;盐渍地土壤平均pH为9.965,呈强碱性;农田土壤平均pH为8.340,呈碱性。盐渍地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CI-,CO23-和K++Na+为主;农田土壤盐分组成主要为Ca2+,Mg2+,SO42-和K++Na+。相对于盐渍地而言,农田土壤中CI-,CO32-含量明显降低,其次为K++Na+;Ca2+和Mg2+含量明显增加。盐渍地土壤总含盐量从7月到9月一直处于累积状态;农田土壤总含盐量却处于不同的状态。0cm,40cm,60cm等土层中的总含盐量处于脱盐状态;而20cm,80cm,100cm等土层中的总含盐量处于积盐状态。从7月到9月,不同土壤层次中的各盐离子也处于不同的状态。  相似文献   

12.
9种典型荒漠植物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化学计量学是研究生态过程中能量平衡和多重化学元素平衡的科学,能够定量化研究活有机体重要组成元素碳(C)、氮(N)、磷(P)之间的关系,有助于解决植物和生态系统养分供应与需求等方面的难题为解决生态系统养分供求与循环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化学计量学已成为研究生态系统元素平衡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手段之一。为了厘清极端环境条件下荒漠植物在逆境适应与元素循环的反馈能力,对东阿拉善-西鄂尔多斯荒漠生态系统中9种优势植物霸王(Sarcozygium xanthoxylon)、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四合木(Tetraena mongolica)、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蒙古扁桃(Amygdalus mongolica)、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细枝岩黄芪(Hedysarum scoparium)和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根、茎、叶的C、N、P含量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种荒漠植物根、茎、叶的C、N、P含量的均值分别为:418.96 mg·g^-1、15.07 mg·g^-1、1.10 mg·g^-1,460.88 mg·g^-1、12.99 mg·g^-1、1.03 mg·g^-1,435.07 mg·g^-1、23.40 mg·g^-1、1.18 mg·g^-1。根、茎、叶的C∶N∶P化学计量比分别为381∶14∶1、447∶13∶1和369∶20∶1。表明其C的相对过量和P元素的限制性。(2)植物根部的C储备能力较弱,与其处于荒漠生态系统土壤贫瘠,日照强,年降水量较低有关。(3)四合木的N∶P(9.45)计量学较全球陆生植物(12.6)、中国陆生植物(16.3)中国北方典型荒漠及荒漠化地区植物(15.8)显著偏低,表现出我国特有孑遗珍稀植物四合木化学计量学特征的独特性。(4)与已有的荒漠植物化学计量学研究结果相比,9种荒漠植物根、茎、叶N含量均显著偏高,茎和叶P含量显著偏低,根的P含量无显著差异。生物与环境的协同进化,使得荒漠植物在温度逆境、干旱胁迫、营养限制、物质代谢和辐射损伤的条件下,经过长期的进化适应形成了自身独特的生理生态和生态化学计量特征。该研究结果可为我国西北荒漠区植物化学元素循环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中限制性营养的判定与维护生态系统元素平衡提供案例借鉴。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典型草原割草地的土壤、羊草的根、植物的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其9种营养元素含量的月变化各有特点.在割草区和对照区,土壤中的含量变化较小;羊草根部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变化趋势;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的变化形式更多,而且留茬部分的含量多数低于割取部分.9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平均值在土壤和羊草的不同部位亦有很大差异.在割草区,土壤以Mg的含量最高,为3.4163±0.6772%,以Cu最低,为20.26±8.43 10-6,其余的依次为K、Ca、Fe、N、P、Mn和Zn.羊草根部以N的含量最高,为0.7570±0.1400%,以Zn最低,为16.17±4.46 10-6,其余的依次为Ca、K、P、Fe、Mn和Cu.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亦以N的含量最高,分别为1.9210±1.0110%和2.3040±0.8680%,以Cu最低,分别为9.97±7.77 10-6和15.48±15.87 10-6,其余的顺序相同,即K、Ca、P.Mg、Fe、Mn和Zn.与对照区相比,土壤中9种元素的含量,割草区多数低于对照区;羊草根部、留茬邵分和割取部分是割草区多数高于对照区.根据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可分为三类,一类是严重短缺或一般短缺,如N和P;二类较为丰富,如Ca、Mg、Fe和Mn;三类为介于一类和二类之间,即有时短缺有时不短缺.据此, 可为割草地的合理施肥与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典型草原割草地的土壤、羊草的根、植物的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 ,其 9种营养元素含量的月变化各有特点。在割草区和对照区 ,土壤中的含量变化较小 ;羊草根部各营养元素有不同的变化趋势 ;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的变化形式更多 ,而且留茬部分的含量多数低于割取部分。9种营养元素含量的年平均值在土壤和羊草的不同部位亦有很大差异。在割草区 ,土壤以Mg的含量最高 ,为 3 .41 63± 0 .6772 % ,以 Cu最低 ,为 2 0 .2 6± 8.43 10 - 6 ,其余的依次为 K、Ca、Fe、N、P、Mn和 Zn。羊草根部以 N的含量最高 ,为 0 .75 70± 0 .1 40 0 % ,以 Zn最低 ,为 1 6.1 7±4.4610 - 6 ,其余的依次为 Ca、K、P、Fe、Mg、Mn和 Cu。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亦以 N的含量最高 ,分别为 1 .92 1 0± 1 .0 1 1 0 %和 2 .3 0 40± 0 .8680 % ,以 Cu最低 ,分别为 9.97± 7.7710 - 6和 1 5 .48± 1 5 .8710 - 6 ,其余的顺序相同 ,即 K、Ca、P、Mg、Fe、Mn和 Zn。与对照区相比 ,土壤中 9种元素的含量 ,割草区多数低于对照区 ;羊草根部、留茬部分和割取部分是割草区多数高于对照区。根据 9种元素在土壤中的含量可分为三类 ,一类是严重短缺或一般短缺 ,如 N和 P;二类较为丰富 ,如 Ca、Mg、Fe和 Mn;三类为介于一类和二类之间 ,即有时短缺有时  相似文献   

15.
采用盆栽沙培方法,研究四翅滨藜主要渗透调节物质对NaCl浓度和盐胁迫时间的响应。结果表明:①胁迫时间对四翅滨藜叶片中脯氨酸、Na+、K+、Cl-含量和K+/Na+有极显著影响。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叶中脯氨酸、Na+含量增加,K+含量、K+/Na+下降,Cl-含量变化趋势较复杂;NaCl胁迫〈40 d时,脯氨酸和Na+含量增加幅度相对较小,〉40 d时均大幅增加。②NaCl浓度对四翅滨藜叶片中脯氨酸、Na+、K+、Cl-含量和K+/Na+也有极显著影响。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叶中脯氨酸、Na+含量增加,K+含量、K+/Na+下降;高NaCl浓度处理下,脯氨酸和Na+含量增加幅度以及K+含量、K+/Na+下降幅度均较大。③四翅滨藜体内离子运输具有选择性。盐胁迫下,根向茎选择运输K+,将Na+滞留在根部;茎向叶选择运输Na+,抑制了K+向叶片的运输,使从根部运输的K+贮存在茎中;不同营养器官中K+/Na+从高到低依次为:茎〉叶〉根,并且都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胁迫时间的延长,NaCl浓度对脯氨酸、K+、Na+及K+/Na+的影响逐渐放大,并且NaCl浓度与胁迫时间的交互作用也对以上指标(除K+外)有极显著影响,因此在研究盐分浓度对植物盐胁迫的影响时,应考虑时间因素及盐分浓度与胁迫时间的交互作用。  相似文献   

16.
植物叶片性状研究是植物生态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以阿拉善地区荒漠植物霸王(Zygophyllum xanthoxylum)、沙冬青(Ammopiptanthus mongolicus)、驼绒藜(Ceratoides latens)、白刺(Nitraria tangutorum)和无芒隐子草(Cleistogenes songorica)为研究对象,采集不同物候期的叶片,分析叶片性状的季节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5种荒漠植物叶片性状在生长季内变化规律不同,即使同种生活型灌木叶片性状也有很大差别。(2)叶片单叶面积和单叶重量在单个植物物种以及整体水平上均表现出显著的幂函数方程曲线。(3)植物叶片元素(C、N、P、K、Ca、Na、Mg)含量在生长季内波动较大,而4种微量元素(Fe、Mn、Zn、Cu)含量在生长季内随月份变化不大,其中,5种植物叶片Zn和Cu含量均维持在"低"水平,对整体植物叶片元素含量变异系数的排序为:NaKPMgZnCaFeCuNMnC。(4)对植物叶片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分析显示,在单个物种水平上,5种植物叶片性状之间的相关性差别较大;在整体水平上,植物叶片单叶重量、单叶面积和比叶重与元素C和Cu表现出协同关系,与其余元素均表现出相反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极端干旱区绿洲土壤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选择克里雅河流域于田绿洲为靶区,以灌漠土、棕漠土、盐土和风沙土4种不同土壤类型为对象,结合通径分析开展了土壤表层盐分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4种土壤类型表层全盐含量以盐土最高(60.62 g•kg-1),并且显著高于其他3种土壤类型(盐土>棕漠土>风沙土>灌漠土);各类型土壤盐分离子组成主要为SO2-4、Cl-和Na+。地下水埋深是影响该区域各类型土壤表层全盐含量的主要因子;此外,灌漠土与土壤水分和总碱度、棕漠土与土壤容重、风沙土与总碱度对各类型土壤表层全盐含量均有直接的正效应。  相似文献   

18.
于2007年10月下旬收集克拉玛依市区北郊防护林内新疆杨、胡杨和尖果沙枣凋落叶,分别通过埋土及埋土+速腐增效剂处理与3种凋落叶自然分解进行比较,开展为期一年的分解实验。结果表明:埋土及埋土+速腐增效剂处理均能促进凋落叶的分解,并且随分解时间延长,这种促进作用日益明显。虽然,埋土及埋土+速腐增效剂处理对3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养分含量的影响因凋落叶基质质量的差异有所不同,但总体来看,埋土处理有效提高了凋落叶分解过程中P元素和Ca元素含量,使K元素含量略低于对照。与埋土处理比较,埋土+速腐增效剂处理显著提高了新疆杨凋落叶的分解率,使3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N,P,Ca,Mg元素的含量有明显提升,促进了K元素的淋洗。与对照相比,2种处理均加快了有机C的分解;埋土处理仅降低了尖果沙枣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N值,埋土+速腐增效剂处理使3种凋落叶分解过程中的C/N值均大幅下降。  相似文献   

19.
干热河谷罗望子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及养分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长期野外监测和分析,研究了金沙江干热河谷罗望子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和养分释放动态,结果表明:经过420d分解期,林地A和林地B的凋落物残留率为42.57%和29.22%,半衰期为0.87a和0.75a,周转期为4.81a和3.61a;养分迁移方式,K元素是淋溶-富集-释放;N、Ca、Mg、Cu元素是富集-释放,Fe元素是富集,P元素在林地A和林地B中迁移方式略有差异;养分释放特征,P、Ca、Mg元素表现为净释放,七种元素释放率大小,林地A和林地B均为:Ca﹥K﹥P﹥Mg﹥N﹥Cu﹥Fe;P、K、Ca、Mg元素易分解和循环,返回林地时间较短,易被林木吸收。罗望子林凋落物的分解总体特征符合亚热带气候的地带性特点,受气温和降雨量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0.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盐分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明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的盐分状况,并构建滴灌利用龟裂碱土过程中具有代表性和限制性的盐分特征因子,利用经典统计和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龟裂碱土原状土剖面和滴灌利用下的土壤盐分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龟裂碱土剖面盐分离子含量总体呈现"T"字型分布,0~40 cm土壤SAR值较大,均高于15(mmol/L)0.5,土壤pH值9.5左右;Cl-和Na+是该土壤中最主要的阴阳离子;HCO3-含量在100 cm以下的土层中逐渐增加;土壤可溶性总盐(TSS)与Cl-和Na+的相关性较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7和0.910(P<0.01),TSS与饱和浸提液电导率(ECe)亦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P<0.01);主成分分析表明影响土壤利用的4个主成分依次为土壤盐化状况、土壤结构状况、土壤碱化特征以及除Na+、Mg2+和Ca2+等离子之外的其它离子含量状况,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87.18%。由此可见,在宁夏银北地区龟裂碱土具有干旱区盐碱土壤盐分表聚特征,在利用过程中仍需要首先降低土壤盐度,通过改变离子组成减小土壤碱度,改善土壤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