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0 毫秒
1.
本文介绍了甘肃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的现状,分析了黄牛冻配改良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对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的实施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我市牛改工作经过20多年的历程,由二元级进杂交改良发展到三元肉牛杂交生产,黄牛冻配点219个,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服务推广网络和较为完善的牛改繁育体系。目前,年黄牛冻配改良达到5万头,牛的良种率达到90%以上,黄牛改良工作为全市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社会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影响西藏山南地区黄牛冷配受胎率的几个问题及解决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黄牛冻配改良是提高养牛业生产水平最成熟、最有效的技术措施,已为我区奶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奶业产业化发展的关键环节。由于黄牛改良站点岗位艰苦,工作环境差,技术人员文化素质参差不齐,年龄差距大,再加上收入低,新的技术人员得不到补充,对"冷配"技术掌握不够全面,黄牛改良总体技术水平较低,黄牛改良建档立卡和数据收录难度大,管理不规范。  相似文献   

4.
为有效解决云南省寻甸县鸡街镇耻格村黄牛体格较小、生长发育速度缓慢、产肉率低等问题,提高肉牛的生产效率,本试验采用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技术对该村黄牛进行改良,通过对后代犊牛的体重、体长与胸围等指标的测定,分析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改良技术对耻格村黄牛后代犊牛的改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杂交牛的平均体重、体高、体斜长等指标均较耻格村纯种黄牛有了明显提高,且杂交牛的耐受力与抗病能力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同时每头12月龄的杂交牛可增收1926元,进一步提高了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可进一步扩大推广西门塔尔牛细管冻精改良技术的牛种改良范围,从而为养殖户带来更大的养殖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针对西藏黄牛个体小、成熟晚、生产性能低的缺陷,研究人员于1979年开始采用新技术、新方法,引进先进的“冻配”人工授精技术,经配套、组装和改进,形成以“冻配”为主的综合配套技术,对西藏黄牛改良和杂交育种进行定性、定量、定位的研究。首次彻底解决了在西藏高寒生态条件下家畜引种不适应的重大难题;为“西藏乳用牛新品种”开创了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新模式:在研究和生产应用中首次突破了国内外家畜改良的海拔高度-202m;研究成果改变了西藏黄牛季节性发情的遗传性,加快了黄牛改良和杂交育种进度,扩大了改良范围,丰富了遗传基因,取得了很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6.
黄牛冻配改良是一项科技含量高、带动性强、涉及面广、影响力大、效益显著的重要实用技术,也是实现黄牛提质增效、加速牛产业发展的关键措施。本文分析了张掖市甘州区黄牛冻配改良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牛业科学》2012,38(3):88-88
1确保黄牛改良工作到位 健全完善县级供精中心、乡镇配种站、村配种点三级黄牛改良服务网络,规范操作规程,增添改良设施设备,配齐配强技术人员,提高冻配技能,不断扩大改良面和提高配孕率,满足群众需求,保证全年黄牛改良5万头,配孕率达70%以上。  相似文献   

8.
对全县黄牛改良的现状、经验、存在的问题加以分析,为提高黄牛生产性能和经济效益,增加养殖户群众收入,充分发挥细管冻配技术优势,使黄牛改良技术推广部门做到冻配站(点)服务与上门服务相结合。  相似文献   

9.
资料显示,位于西部的甘肃从1997年开始探索市场经济下黄牛改良的运行机制,至1998年全省14个地(州、市)61个县(市)进行了冻配改良工作[1];陕西省定鸡市陈仓区依靠多年的黄牛改良体系及体制优势,从2004年起开始黄牛品种改良体制创新探讨[2];青海省大通县从2001年3月起,利用英国南德温牛冻精改良青海黄牛,南杂F1得到了明显地改善[3];2002年青海省互助县引进蓝白花牛细管冻精646支,授配166头,受胎134头,分娩时难产1头,难产率为0.75%[4].  相似文献   

10.
利木赞牛改良当地黄牛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化地处闽西北山区 ,是三明市黄牛养殖大县 ,黄牛饲养以放牧为主。长期以来本地黄牛处于野交乱配、近亲交配 ,牛种退化 ,其体型日益变小 ,生长速度缓慢 ,产肉性能极低 ,经济效益低下。为了合理调整优化牧业内部结构 ,改良当地牛种 ,提高养牛经济效益 ,促进肉牛养殖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 ,我县自 1 996年开始从福建农业大学引进法国利木赞肉牛细管冻精对当地自然发情的黄母牛进行杂交改良。到目前全县已建立一个县级黄牛冷配中心 ,1 0个乡镇黄牛冷配站 ,1 4个黄牛冷配点 ,冷配黄牛 51 1 7头 ,受胎 4 733头 ,总受胎率 92 .5%。在以放牧为主…  相似文献   

11.
黄牛是畜牧养殖中常见的品种,为了保障其繁殖,采用冻精授配得分方法来实现其数量的增长。但是在黄牛细管冻精授配方面还存在一定问题,导致黄牛冻配的成功率降低,本文从3个方面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  相似文献   

12.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推动黄牛改良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根据省畜牧管理总站通知精神,我站组织有关技术人员组成黄牛改良情况调查小组,采取点面结合的方式于2009年至2012年,深入积石山县17个乡镇的17个冻配点和8 750户养牛专业户(包括700户奶牛户和8 250户肉牛饲养户)中对养牛现状、牛群结构、改良点建设和冻精液氮供应等方面情况,进行座谈交流、调查了解、核算分析,结果表明:积石山县黄牛存栏3.0147万头,从事肉牛改良技术人员34人。目前存在改良经费短缺,技术人员不稳定的问题,需要引起重视,同时需要加强宣传和培训力度,也要从机制创新上为黄牛改良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3.
黄牛冻精配种改良技术推广是我区启动早、覆盖面大、带动力强、科技含量高、效益显著的畜禽良种工程技术内容之一。经过20多年的示范推广,建立健全了以地县乡三级畜牧站为依托,以冻配输精点为基础而组装配套的三级黄牛冻配改良体系。累计授配母牛23.5万头,产活杂种牛15万多头,占黄牛存栏总数的54.5%。  相似文献   

14.
2004~2006年,天水市实施了《应用三元杂交技术改良黄牛示范与推广》项目。3年来共改配黄牛63103头,获杂交牛37862头,繁活三元杂交牛犊10357头,新增产值2420.3元,示范村冻配面达  相似文献   

15.
青海省互助县大面积应用冷冻精液人工授精技术改良本地黄牛已20多年,始于1979年,现有黄牛改良点16处,年均完成黄牛冻精授配0.32万头,受胎率和成活率由1979年的65%和60%提高到目前的76.9%和70.9%,头均消耗液氮0.4立升,冻精也由颗粒冻精转为细管冻精,节省人力、物力,方便、快  相似文献   

16.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畜牧业产业化进程的加快.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群众养肉牛热又悄然兴起.又给黄牛改良工作带来新的机遇。我市多数黄牛人工授精站点受季节的约束。只抓4—9月份温暖的6个月开展冻配工作.而黄牛属于常年发情的家畜.就人为地忽视了寒冷的10月一翌年3月份冬春6个月的黄牛改良.降低了黄牛的繁殖率。为了加快黄牛改良步伐.扩大覆盖面.l〕1994年选择了常年黄牛冻配站点10处.进行了不同季节黄牛冻配效果的观察。!材料与方法1.互站点选择配种员经验丰富,黄牛冻配200头以上的站点10处。1.2牛体选择八…  相似文献   

17.
我省的黄牛改良自1980年代初大面积推广以来,取得了显著的成效.2005年全省黄牛冻配改良达到35万头,其中应用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达65%以上.……  相似文献   

18.
自1980年湟源县实施黄牛改良工程以来.先后利用荷斯坦、西门塔尔牛冻精改良当地黄牛.经过畜牧兽医技术人员近30年的努力和有关部门的支持.黄牛改良工作稳步发展。近两年又开展实施了胚胎移植、性控冻精和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全县牛良种比例明显提高。1980年。全县仅有改良能繁母牛360头,其中荷斯坦牛245头.西门塔尔牛115头,良种母畜比例2.5%。  相似文献   

19.
采用含有1/2野牦牛血液的冻精为吉林当地10头黄牛输配。结果,受配牛妊娠率为100%,产犊成活率为100%,杂种后代牛在采食性能、抗寒暑能力及生长速度方面都优于本地黄牛。初步表明利用含1/2野牦牛血液的冻精改良本地黄牛有较强的种间杂种优势,可为生产利用。  相似文献   

20.
<正>黄牛冻配改良技术在我县已推广30多年了,为我县黄牛向肉用化方向转变和牛肉的品质提高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我县黄牛的情期受胎率、配种总受胎率等技术指标仍然低于西北地区平均水平,黄牛冻配改良速度缓慢,给肉牛产业的扩量提质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更进一步的提高我县黄牛冻配改良的配种总受胎率和情期受胎率,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