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查苗、补苗、间苗、定苗 白瓜子出苗后要及时查苗.发现缺苗立即催芽补种,保证苗全苗壮。当苗长至1—2片真叶时,每埯留间隔较远的两株壮苗.3—4片真叶时再选一株壮苗,即定苗。  相似文献   

2.
及时间苗、定苗是确保壮苗全苗的主要环节,应该及时间苗、定苗,确保单株有充足的营养面积,并结合间稠补稀,方可达到苗壮苗全,在2片真叶展开时第1次间苗,3~4片真叶时开始第2次间苗,并结合补苗开始定苗。  相似文献   

3.
向日葵耐盐能力强,且能改良盐碱地,号称盐碱地的“开荒作物”。我县太子滩有几万亩盐碱地,小麦收获后都要复播油葵(油用向日葵)。由于播前时间紧,播种时又要争时、抢墒,从而造成油葵田底肥不足。因此,做好盐碱地复播油葵的种肥和追肥工作就成为确保油葵高产、稳产的关键。1种肥  相似文献   

4.
一、制种前管理加强制种田的管理,保证玉米的正常生长是保证制种产量的重要措施。1苗期管理(1)查苗补苗出苗后如果缺苗,切不可补种其他玉米,如补种其他作物要与原标记作物分开。父本行可补种和移栽原父本种子或幼苗;母本行一般不允许补种或移栽,只可补种其他作物,以防母本抽雄时间过长,影响去雄质量。(2)间苗定苗一般要求三叶期间苗,五叶期定苗,定苗根据密度指标计算出的平均株距进行。间、定苗时应根据亲本自交系的苗期特征特性,拔除杂苗并去除生长势弱的白化苗、畸形苗,留性状一致的标准苗。(3)中耕除草结合间、定苗进行1~2次浅中耕,要求把地皮  相似文献   

5.
油葵是油用向日葵的简称,是一种含油率较高的作物,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经济效益。该作物生长期短,适应性广,抗逆性强,丰产性好,出油率及油品品质高,目前已成为主要开发油料作物之一。大力发展油葵生产,不仅可以缓解食油紧张矛盾,且可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油葵栽培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6.
王开云 《河南农业》2014,(21):52-52
<正>一、及时补苗、间苗、定苗玉米顶土出苗后,需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应立即进行补苗,采取移栽补苗或催芽补种的方法。间苗在3叶期进行,定苗在4~5叶展开时完成,拔除小株、弱株、病株、混杂株,留下健壮植株。二、灌溉播种期灌溉:套播玉米在播种前要浇1次水,既有利于小麦灌浆,又有利于玉米出苗。麦茬平播玉米播种时遇干旱,要进行造墒灌溉,30~40m3/667m2水即可,有利于保证  相似文献   

7.
《山东农业科学》2019,(8):71-74
为探究宁夏中部旱作区油用向日葵水分养分吸收累积规律,以向日葵杂交种S606为材料,测定氮、磷、钾3种养分在不同生育期不同器官的吸收累积量以及各生育期水分吸收量。结果表明:油用向日葵全生育期单株N、P、K总累积量分别为4.2、4.8、13.4 g,N、P累积于籽粒中的较多,K累积于茎中较多。3种养分的累积变化规律符合Logistic方程,且利用Logistic方程计算得到的不同生育期N、P、K总累积量与之前测定的数值基本一致。油葵对水分和K吸收量明显高于N、P,吸收高峰期在出苗后60 d;对N的吸收总体变化不大,仅在现蕾期吸收量小幅升高;油葵现蕾期到终花期对P的吸收量逐渐增加,最大吸收量出现在出苗后80 d。  相似文献   

8.
<正>秋播萝卜一般播种期以8月10-20日为适播期。该期处于高温炎热季节,播种后立即浇足透墒水,覆盖遮阳网保持土壤湿润,促进播种后的种子萌发及出苗。播种5天后覆盖遮阳网的地块出苗后要及时揭掉遮阳网接受阳光的照射。当萝卜苗长出真叶后应进行间苗和定苗。间苗和定苗主要是去除弱苗、病苗和过密的苗,也是防止幼苗徒长的关键措施。生产上一般间苗2次,第1次在第1片真叶展开时进行,  相似文献   

9.
油葵是“制油用向日葵”的简称,它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葵花籽油的主要原料,目前市面上广泛应用的油葵多为杂交。油葵作为一种营养价值和再利用价值丰富的作物,其体内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和维生素E,在人体排毒、降血脂和润肺等方面都有巨大作用,同时,榨油后剩余的油葵渣滓也能用作饲料喂养畜禽。基于此,重视杂交油葵的栽培和育后管理工作对增加油葵产量提高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0.
食用向日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向日葵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播前准备、适时播种、苗期查苗补苗定苗、生育期防治病虫害,现蕾期追肥、辅助授粉,成熟期适时收获。用该技术种植的向日葵产量提高13.5%,产值提高11.6%。  相似文献   

11.
一、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甜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同时也要适时间苗、定苗,从而促进个体发育壮实。定苗实际上是最后一次间苗,它对密度、壮苗都有影响。一般当幼苗4—5片叶时间苗,6~7片叶时定苗,根据去弱留强的原则,最后每穴留1株壮苗。  相似文献   

12.
<正> 杂交油葵就是油用型向日葵杂交品种的简称。杂交油葵充分发挥了异交作物的杂种优势,产量与常规油葵相比,提高了30%~50%,而且含油率很高。杂交油葵植株较矮、整齐度较好,没有分枝,适应性广,粒小但很满饱。此外,杂交油葵还具有抗早、耐盐碱、耐瘠薄等特性。由于杂交油葵具有较强的丰产性、适应性、抗逆  相似文献   

13.
油葵的适应性、抗逆性非常强,适宜干旱山区大面积种植.现将主要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 抢墒播种 油葵较耐低温,一般春播油葵地化冻后,根据天气情况抢墒播种.在3月初~ 4月上旬播种. 2 查苗补苗 油葵为双子叶作物,子叶较大,出苗率较低,所以油葵出苗后及时查漏补缺,对于缺苗断垄地块可带土移栽或催芽补种,随后立即浇水,确保成...  相似文献   

14.
一、田间管理 1、查苗补苗,间苗定苗.甜玉米出苗后应及时查苗补苗,确保苗全、苗匀,同时也要适时间苗、定苗,从而促进个体发育壮实.定苗实际上是最后一次间苗,它对密度、壮苗都有影响.一般当幼苗4~5片叶时间苗,6~7片叶时定苗,根据去弱留强的原则,最后每穴留1株壮苗.  相似文献   

15.
普匡 《云南农业》2002,(11):12-12
1.加强田间管理。①间苗、补苗。待苗出到2~3片真叶时,要及时间苗,4~5片真叶时,开始定苗并补苗,确保每塘2~3株,注意拔除杂草。②施肥浇水。提肥苗亩用清粪水1500kg兑碳铵20kg浇施,土壤湿度应保持最大持水量的70%~80%。苔肥:要结合除草,亩用清粪水1000kg兑尿……  相似文献   

16.
研究播期和种植密度对油葵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可以为油葵优质高产栽培时播期和密度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用型向日葵YK18-1为试材,采用二因素(播期、种植密度)裂区试验设计,其中播期(主因素)设5月15日、5月30日、6月14日和7月1日4个水平,种植密度(副因素)设8.3万、6.7万、5.6万、4.8万、4.2万和3.7万株/hm2计6个水平,在行距60 cm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播期和密度处理对向日葵生育性状、品质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推迟会导致向日葵各生育期均缩短,其中出苗到开花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历经时间受播期影响较小.播期对籽仁粗脂肪含量、结实率、单盘粒重和产量具有极显著影响;种植密度对籽仁率具有极显著影响;播期×种植密度对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影响均不显著.不同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除百粒重差异不显著外,其他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但各指标达到最高值的播期与种植密度组合不同.综合油葵品质和产量指标分析认为,播期5月30日、种植密度8.3万株/hm2组合效果最好.该处理下,产量最高,达到1888.89 kg/hm2,籽仁粗脂肪含量为59.54%.  相似文献   

17.
目前,栽培的向日葵有油葵及食葵2类。油葵油用为主,含油量45%~50%,长期食用能降低人体胆固醇,软化血管,被誉为"健康营养油";食葵是我国人民传统的休闲食品,深入千家万户,有宽广市场。平均亩产130kg,种植向日葵有很好的经济效益。近年仍将是发展趋势,被誉为"朝阳产业"。  相似文献   

18.
<正> 油用向日葵俗称为油葵,油葵黑斑病是向日葵的常发性病害,普遍发生于向日葵产区。一般年份造成减产10%~20%,严重者减产50%以上,如不及时预防,任由病情发展,甚至造成绝产。2000年我省武邑县66.67多公顷油葵由于发生该病颗粒无收。黑斑病已成为向日葵生产上危害严重的病害。 油葵黑斑病一般在6月份发生,到7、8月份进入盛发期。该病主要为害叶片,也可为害叶柄、茎、花、果实、花盘等各个部位。首先是下部叶片开始发病,并逐渐向上蔓延,最初叶上产生黄色小点,逐步变褐,直径1~2毫米,病斑扩大,呈圆形或近圆形;直径达5~20毫米病斑;中央灰白色,边缘褐色,如病斑进一步扩大,中央灰白部分不再扩大,褐色部分形成同心轮纹。具有同心  相似文献   

19.
首批国家鉴定油葵新品种——F53辽宁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以雄性不育系HS55A为母本、自选恢复系5069为父本组配而成的油用型向日葵杂交种。2005年通过全国向日葵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1.特征特性该品种生育日数  相似文献   

20.
<正>油葵,即为"油用向日葵"的简称,为中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油葵的葵花籽提取出的油脂,可榨出低胆固醇的高级食用葵花油,由于含有66%左右的"亚油酸",被誉为21世纪"健康营养油"。近年来,油葵作为我县的新兴种植产业,由于其油可食用、耐旱、耐瘠薄、易管理等特点,面积连年持续扩大,目前种植1万余亩,下茬以种植谷子、玉米为主,其大致比例为0.6∶0.3∶1,更形成了一些油葵种植专业村,效益可观。油葵亩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