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蓝莓果汁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牛乳和蓝莓果汁为主要原料,制成蓝莓果汁乳饮料,并从稳定剂、乳化剂等对其稳定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蓝莓果汁含量8.5%,蔗糖含量8%,乳含量45%,有机酸含量0.09%时蓝莓果汁乳风味最佳;CMC-Na 0.25%,果胶0.10%,单甘酯0.15%复合使用时,产品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2.
发酵乳饮料稳定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次实验通过使用稳定剂、乳化剂和品质改良剂,对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使发酵乳饮料的稳定性最好,风味最佳的配方是30%的发酵乳、62%的水、8%的白砂糖,0.3%的CMC,0.1%的蔗糖酯,0.05%的单甘酯,0.1%的Na2HPO,,并用0.1%的柠檬酸调酸到60'T左右。  相似文献   

3.
O/W型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O/W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的效果。[方法]选择适当的乳化剂和乳化温度以及水和乳化剂的质量比,根据表面活性剂不同的HLB值进行复配,采用O/W微乳法制备纳米植物甾醇酯纳米乳液。[结果]选择蔗糖脂肪酸酯(HLB11)与蔗糖脂肪酸酯(HLB16)和三聚甘油单硬脂酸酯(HLB7.5)进行复配,体系的HLB值≥13.0,复配的3种表面活性剂可以完全溶解于水性材料中,在水:丙三醇为1:1、乳化温度为60℃和pH值为6.0的条件下,形成的乳液最稳定。用O/W微乳液法制备的植物甾醇酯颗粒分布在200~300am,且分布均匀,分布集中在263.9nm,放置后稳定,无漂浮和沉降。[结论]该研究为功能材料的生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钙强化豆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确定适合添加在豆奶中的稳定剂配方。[方法]以豆奶的稳定性为指标,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确定所选用乳化剂、增稠剂的种类和添加量。[结果]复配乳化剂“0.10%单甘酯+0.02% Span60+0.08%蔗糖酯”的稳定系数最大,为49.50%,其复配比例为5:1:4。增加复合乳化剂、微晶纤维素、卡拉胶和海藻酸钠的添加量有助于提高豆奶的稳定性。在正交试验中只有3组复合稳定剂的稳定系数达钙%以上,其中复合稳定剂“0.20%复合乳化剂+0.10%微晶纤维素+0.015%卡拉胶+0.06%海藻酸钠”的稳定系数最大,其在3组平行试验中的稳定系数分别为97.36%、96.94%和97.15%。各因子对豆奶稳定性的影响依次为:复合乳化剂〉微晶纤维素〉海藻酸钠〉卡拉胶。[结论]该研究为通过添加稳定剂提高豆奶的稳定性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用量的柠檬酸、乳化剂、稳定剂以及不同的杀菌时间对玉米乳饮料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柠檬酸的用量为2.0%,SS-33复合稳定剂的用量为2.0%,乳化剂(单甘酯∶蔗糖酯=3∶7)的用量为0.10%,杀菌时间为15 min,玉米乳饮料稳定性最好,放置4个月未出现分层现象。  相似文献   

6.
提伟钢  邵士凤  邹佩文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3):20574-20576
[目的]研究具有营养保健功能的发酵型草莓果汁乳饮料的加工工艺和配方,为其工业生产提供技术参考。[方法]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型草莓果汁乳饮料的最佳配方,同时选用耐酸CMC-Na、阿拉伯胶和果胶3种稳定剂进行复配,采用正交试验,以沉淀率为指标,确定了3种稳定剂的最佳配比。[结果]确定的工艺条件:酸乳制备的发酵时间以5~6 h为宜,乳酸菌饮料制备时应控制pH3.8~4.0,酸度0.4%左右,均质温度55~60℃,均质压力20~25 MPa;确定的最佳配方:酸乳添加量35%,稳定剂添加量0.5%,草莓汁添加量10%时饮料的口感及综合品质最佳;采用复合稳定剂可大大提高稳定效果,当耐酸CMC-Na添加量为0.2%,阿拉伯胶用量为0.2%,果胶添加量为0.1%时,饮料的稳定性最好。[结论]通过以上试验研究,可得到具有独特风味的高质量的发酵型草莓果汁乳饮料产品。  相似文献   

7.
以沉淀率和乳析率为指标,研究蔗糖脂肪酸酯、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羧甲基纤维素、黄原胶、海藻酸钠、瓜尔豆胶、微晶纤维素等乳化剂和稳定剂及均质加工工艺对以全谷物糙米为基质的临床营养乳剂稳定性的影响,优化确定乳化剂和稳定剂的最佳配方及均质加工的最佳工艺条件.结果表明,乳化剂的最佳配方为蔗糖脂肪酸酯与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按5:5搭配,添加量为0.1%;稳定剂的最佳配方为羧甲基纤维素0.05%、瓜尔豆胶0.15%和微晶纤维素0.25%;均质加工的最佳条件为压力20 MPa、温度60℃、均质2次.在此条件下,以全谷物糙米为基质的临床营养乳剂表现出较好的乳化稳定性.  相似文献   

8.
王烈喜  陈琼  陈黎斌  朱庆玲 《安徽农业科学》2013,(27):11132-11134,11137
[目的]通过现代饮料加工技术,优化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生产加工工艺。[方法]以碎米为主要原料,经烘烤、磨浆、糊化、酶解糖化后与全脂奶粉混合,再经乳酸菌接种等工艺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通过单因素分析和正交试验,优化该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加工工艺。[结果]试验确定了生产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的最佳工艺条件:酶解糖化55℃,50min,葡萄糖淀粉酶加酶量65U/g,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的菌种配比为1:1,发酵时间9h;稳定剂组成为海藻酸钠0.02%,瓜尔豆胶0.02%。单甘酯0.04%(质量分数)。[结论]该工艺制备的活性乳酸菌米乳饮料产品呈均匀的流体状,无分层现象;色泽为乳白色或浅灰色,酸甜可口,具有大米和牛奶经乳酸发酵产生的独特香味。  相似文献   

9.
在120℃条件下,对元宝枫种仁约烘烤25min,配水15~20倍,添加糖量60~70g/L,pH值调至7.0~7.2,稳定剂脂肪酸蔗糖酯、吐温80、黄原胶和单苷酯的添加量分别为2.0,0.5,3.0和0.5g/L时,元宝枫蛋白乳的稳定性最高,感官评价结果最好。其产品总固形物含量约为100g/L,蛋白质含量大于8.0g/L.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开发一种新型人参核桃乳饮料.[方法]以人参、核桃为主要原料,通过感官评定和稳定性研究等方式,对人参核桃乳饮料的风味配制、乳化稳定剂的选择进行了研究,通过试验确定了合适的工艺参数.[结果]人参水提取液的最佳添加量经试验选择为20%,蔗糖添加量经试验选择为6%;复合乳化剂选用单甘脂:蔗糖酯=1∶2,其综合添加量选用为0.3%,酪蛋白酸钠添加量为0.4%,稳定剂为卡拉胶,添加量为0.1%;按此参数配制所得的核桃乳产品比较细腻,香气淳厚,风味怡人,且稳定性好.[结论]本研究可为人参核桃乳饮料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菠萝味豆浆的制作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光辉  刘振春  陈丽安  吕艳君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0):5304-5305,5351
[目的]制作菠萝味豆浆,丰富果味豆浆种类。[方法]以菠萝和大豆为原料,菠萝榨汁,大豆浸泡后制成豆浆,通过正交试验确定菠萝汁、菠萝香精、蔗糖、豆浆浓度及稳定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菠萝味豆浆的最佳配方为菠萝汁2.0%、菠萝香精0.2%、蔗糖8.0%、豆浆浓度6.0%,可同时加入0.12%蔗糖脂肪酸酯和0.12%CMC保持豆浆的稳定。[结论]制成了感官性状良好、理化指标合格的菠萝味豆浆,易被消费者接受。  相似文献   

12.
沈秀荣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25):7935-7936
[目的]研究薏苡仁红枣保健饮料的液化和浸提制汁工艺。[方法]薏苡仁乳与红枣汁用量比、糖度、酸度做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1,由10人评分小组按感官评分,选出较优水平组合。选取XGM和CMC作为稳定剂,蔗糖酯和单甘酯作为乳化剂,做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2,选出较优水平组合。[结果]根据正交试验1和2的结果,确定产品最佳基料配方为:薏苡仁乳(料水比1∶6)和红枣汁(料水比1∶7)比为1∶2。辅料:蔗糖6%,柠檬酸0.25%,XGM 0.10%,CMC 0.12%,蔗糖酯0.08%。[结论]按该配方及工艺流程操作,完全去掉了薏米特有的令人不快的气味,制成口感优良、风味独特的美容保健饮料。  相似文献   

13.
张邦建  王海峰  武建新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1525-1527,1849
[目的]以冬瓜、香菇、牛奶为主要原料,通过发酵生产一种新型复合酸乳饮料,为其推广提供参考。[方法]将冬瓜、香菇分别取汁,选取嗜热链球菌和保加利亚乳杆菌(1∶1)的混合菌种为发酵剂进行乳酸发酵生产复合酸乳饮料,通过L9(33)正交试验优化最佳发酵工艺参数。[结果]冬瓜、香菇复合酸乳饮料的最佳配比为:蔗糖用量7%,冬瓜汁与香菇提取液的质量比为2∶3,其添加量为25%,稳定剂添加量为0.2%,发酵温度为42℃,接种量为5%,发酵时间为4.5 h,产品经调酸后pH值为4.25。[结论]冬瓜、香菇复合乳酸饮料滋味独特,香气浓郁,价格低廉,具有较高的营养和保健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综合评价黄龙病对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方法]以采自海南琼中县同一果园的健康绿橙植株和具有柑橘黄龙病典型症状植株上的果实为试验材料,对单果重、果形指数、果皮厚度、果实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可滴定酸含量、维生素C、果汁率、可食率等指标进行测定,探讨黄龙病对琼中绿橙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同一生产果园中健康绿橙和黄龙病绿橙果实在外观、内在品质等多个指标上存在明显差异,感病绿橙果实品质严重下降。与健康植株果实相比,感染黄龙病的植株果实单果重明显变轻,果实变小,果实变硬,可溶性固形物、维生素C含量、固酸比、可食率和出汁率显著减少,而可滴定酸含量明显增加。[结论]该研究结果为科学评估黄龙病对绿橙产业造成的损失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红枣汁调味乳研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制红枣汁调味乳的最佳配方。[方法]采用U10(1010)均匀设计并通过感官评价方法对红枣汁调味乳配方进行优化。[结果]优化的结果显示红枣汁调味乳最佳配方为牛乳含量81.0%,红枣汁添加量11.3%,蔗糖添加量3.5%,柠檬酸钠添加量1.0‰,复合稳定剂添加量1.65‰。[结论]采用均匀设计与感官评分方法得到的红枣汁调味乳配方较准确可靠,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刘崑  苗淑荣  闫微  任亚楠  申思瑶 《安徽农业科学》2010,38(27):15090-15091
[目的]探索凝固型胡萝卜番茄汁酸奶的最佳工艺条件。[方法]以胡萝卜、番茄、牛奶为主原料,白砂糖、稳定剂为辅料,采用保加利亚乳杆菌和嗜热链球菌进行发酵,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结果]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产品的最佳配方:胡萝卜6.0%,番茄汁6.0%,白砂糖6.0%,接种量3.0%,发酵时间为3.5h,复合稳定剂0.2%(CMC与明胶为1∶1)。[结论]产品酸甜适口,风味独特,营养丰富,具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7.
李爱江  张敏  辛莉 《安徽农业科学》2007,35(36):12018-12019
[目的]为开发食用方便且具有独特风味的天然苦瓜食品。[方法]用新鲜苦瓜、甜菊苷、柠檬酸和食盐研制苦瓜汁饮料,通过正交试验优化配方,研究生产工艺、关键技术。[结果]最佳配方是苦瓜汁36%,甜菊苷7%,柠檬酸0.5%,食盐0.2%,制成的苦瓜汁饮料淡咸香型,淡黄绿色,质地均匀、细腻,具有苦瓜特有的风味,酸甜适宜,清爽润喉,无异味。总酸0.3%,总糖3.4%~3.5%,pH值4.2~4.3。细菌总数≤85个/ml,大肠杆菌≤2个/100ml,致病菌未检出,常温下保质期为6个月。复合护色剂(TKH02)0.1%护色效果最好。[结论]该配方制成的苦瓜保健饮料风味优良,口感细腻,别具特色,而且工艺流程简单可行,成本低,为苦瓜资源的合理利用和饮料新品种的开发开辟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复合保健乳饮料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以芦荟、枸杞、蜂蜜、牛乳四种原料为4因素,以不同添加量设置5个水平,采用L25(56)正交试验设计,通过对感官、理化等项目的测定,采用直观分析等方法筛选出复合保健乳饮料的最佳配方,并对杀菌工艺条件和口味进行研究,确定出适宜的杀菌条件和糖酸比。结果表明,复合保健乳饮料的最佳配方为:牛乳18 %,枸杞5 %,芦荟3 %,蔗糖8.0 %,柠檬酸0.25 %,海藻酸钠0.8 %,CMC0.1 %,黄原胶0.1 %,β–环糊精0.4 %;适宜的杀菌条件为:80 ℃10 min,糖酸比为32:1。  相似文献   

19.
山药杏仁乳饮料制作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伟  邢建华  郭志刚  闫春生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0):12154-12155,12157
[目的]优化山药杏仁乳的制作工艺。[方法]对苦杏仁的脱毒、去苦条件、不同乳化稳定剂乳化稳定效果进行了考察,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山药杏仁乳的配方。[结果]采用0.08%单甘酯、0.02%蔗糖酯、0.07%三聚甘油酯、0.03%酪蛋白酸钠、0.08%CMC、0.02%海藻酸钠、0.03%黄原胶及0.07%果胶作为乳化稳定剂,可以起到较好的乳化稳定效果;山药杏仁乳的最佳配方为:杏仁乳用量30.00%,山药汁用量15.00%,pH为3.8,白砂糖用量10.00%。[结论]该工艺配方条件下制得的产品色泽、风味俱佳,组织状态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