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几种危害较重的鳖病的防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养鳖业规模的扩大和集约化程度的提高,鳖病频繁发生,危害日益严重,使养鳖业蒙受巨大的损失。我国鳖病的种类很多,归纳起来有30多种,其中最常见的、危害较重的鳖病有10余种。现将几种常见的鳖病的防治经验总结如下。1疖疮病(打印病、穿孔病、洞穴病、烂壳病)病原:点状气单胞  相似文献   

2.
鳖病的诊断与治疗(下) 二、常见病的治疗 鳖病的种类很多,这里仅介绍几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治疗方法,供养鳖者实际应用。 1.水霉病。水霉病由几种真菌引起,危害稚、幼鳖。菌丝体寄生在宿主的体表、四肢腋窝处,严重时菌丝可覆盖全身,导致稚、幼鳖死亡。 治疗:刚孵出的稚鳖用1∶15000的高锰酸钾  相似文献   

3.
出血性肠炎是甲鱼生产中发生且危害较严重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危害成鳖、亲鳖和100~200g的幼鳖。病鳖症状主要表现为肠道糜烂出血,肠内有血液或凝血块,部分病鳖肠道完全失血发白,体腔内靠近肠壁处有血凝块,肝脏大部分肿大呈灰黑色或暗褐色,并有糜烂;体表完整...  相似文献   

4.
鳖白底板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几年,浙江省工厂化养鳖发展很快,随着饲养密度的提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鳖病流行也较严重,鳖白底板病是其中的一种。近几年在我省杭州、绍兴、金华等地发病较多,病鳖主要表现底板发白,肠道出血,腮腺充血、出血等症状与病变,发病率、死亡率高,严重危害鳖业生产。为此,笔者结合浙江省科委下达的“养殖鳖主要病害防制技术研究”课题对该病作了流行病学调查与防治试验,现将结果初报如下。1 流行病学特点1996年5月~1999年12月,通过对我省杭州、宁波、金华、湖州等地13起鳖白底板病例的临床调查及病理、病原学检测…  相似文献   

5.
七、鳖病的预防(上) 鳖在天然条件下,生态条件较好,故极少生病。但近年来,养鳖业在追求高产的同时,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环境日趋恶化,更由于鳖病防治技术滞后于生产,鳖病有所发展,养殖场应予高度重视。对于鳖病必须贯彻“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预防为主”主要是从建立健康养殖的工艺着手,药物预防是第二位的。  相似文献   

6.
鳖病的诊断与治疗(上) 鳖发病后身体各部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病灶、病变,并表现出行为异常。为了有效地治疗,首先须进行正确的诊断,确诊后对症下药。 一、鳖病的诊断方法 鳖病的诊断分为调查、检查、分析和确诊几个步骤。  相似文献   

7.
鳖病的防治,一般通过换水或使用常规药物,防治技术很落后,没有一套成熟的或先进的防治措施。广东绿卡实业有限公司养殖场1995年开始探索防治措施,1995年亲鳖的死亡率为30.2%,1996年减为14.75%,1997年减为10.35%,两年减少亲鳖死亡16000多只,挽回直接经济损失600多万元元,增加间接效益500多万。有关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预防措施1.1做好鳖地、幼鳖、饲料、食台、工具等的常规消毒工1.1.1鳖池的消毒对新建鳖地,每亩用60kg~75kg生石灰或加用13kg~5kg漂白粉进行消毒。对连续饲养多年的鳖池,每隔两年对池地至少D后习清理消…  相似文献   

8.
1.鳖:用3%食盐水浸洗鳖5~10分钟,可防治钟形虫病;用400ppm食盐水和小苏打水合剂全池泼洒,或用3%~4%食盐水浸洗病鳖5分钟,或用0.5%~0.6%食盐水较长时间浸洗病鳖,可防治水霉病;用500ppm食盐水和500ppm小苏打水合剂全池泼洒,可防治白斑病.  相似文献   

9.
红脖子病是中华鳖养殖中最常见的疑难病症,是对中华鳖危害较大的一种传染性疾病,通常被认为纯粹是细菌性疾病,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嗜水亚种。去年深圳动植物检疫局对患红脖子病的鳖检疫,发现有病毒存在;厦门大学学报报道《中华鳖一种球形病毒的电镜观察》一文,发现病毒粒子主要分布在病鳖的咽喉粘膜、肺、胃和腹甲皮层,致使相应部位呈出血状。结合笔者实践研究并参考文献,认为红脖子病的病原应为细菌和病毒。现对红脖子病的症状及病理变化,流行情况以及行之有效的防治方法报道如下:1 症状和病理变化 此病初发时,病鳖腹部出现赤斑,舌尖顶部…  相似文献   

10.
鳖病的预防措施由于鳖的生活能力和抗病力都很强,在饲养过程中一般较少发病,但如果饲养不当,也会引发病害,甚至大量死亡。必须切实做好预防措施,一般包括以下几项措施。1、养鳖池的水质要求清新,呈褐绿色。池中如有含氨水流入,即会导致鳖耳下腺炎病发生,这种病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