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新疆大叶苜蓿特征特性及丰产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加入WTO后,农产品将面临更为严峻的 挑战,发展以苜蓿为主的草业,以带动畜牧业的发展 势在必行。苜蓿属于多年生豆科牧草,被誉为"牧草 之王"。新疆是我国的苜蓿起源地,自公元前一三五 年和一一九年张骞出使西域从新疆带回苜蓿种子, 我国已有2100多年的栽培历史。因新疆具有得天独 厚的气候、水土和资源优势,有很多的农家品种,一 直没有开发出来,新疆大叶苜蓿是其中之一。该品种 由当地农牧民有意识的选育而成,1987年,原八一 农学院闵继淳教授整理登记,品种登记号为007。  相似文献   

2.
苜蓿是新疆主要栽培牧草,是多年生的豆科作物,他的生态体系独特,不同于比较稳定的果园生态体系,也不同于每年发生较大变化的大田一年生作物生态体系。苜蓿田中的昆虫比较丰富,被称为昆虫的“天堂”,据统计有500多种,其中一类是危害苜蓿的害虫;另一类对苜蓿不造成危害的昆虫。近年来,苜蓿产业的开发与生产,使苜蓿在新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形成了较为单一的品种种植格局。随着苜蓿种植面积的扩大,虫害已成为苜蓿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而且呈上升趋势。本文根据调查资料,对苜蓿田主要害虫的分布、习性、危害及其防治进行详述。1苜蓿夜蛾1.1…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苜蓿草产业的开发与生产,使得苜蓿在新疆的种植面积逐年增加。随着集约化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管理程度的提高,尤其是单一品种种植,病害成为苜蓿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赵震宇、陈耀、南志标、王雪薇、李春杰、苏生昌等先后对新疆的苜蓿病害和病原菌等进行过调查研究,共发  相似文献   

4.
苜蓿(M edicago sativa)是一种产量高、适应性强、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的优良豆科牧草。为指导北疆地区的苜蓿种植,新疆农垦科学院畜牧所从2004年起,在塔城地区进行优良苜蓿的筛选试验。1供试品种新牧1号、新牧3号、W L324、苜蓿王、苜蓿皇后、金皇后、三得利、费纳尔、阿尔冈  相似文献   

5.
苜蓿属多年生豆科植物,具有产量高、品质好、营养丰富、抗寒、耐旱、耐盐碱、改土固氮、抗逆性强等优良特性,被誉为“牧草之王”。苜蓿根系发达、再生性强、生长旺盛,适于新疆大部分地区种植。结合新疆农牧结构调整,地下滴灌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苜蓿生产,该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  相似文献   

6.
17份贮存40年的苜蓿种子,经测定发芽率在90%以上的有6份占总数的35.3%,发芽率在60%以上者14份,占总数的82.4%,研究结果证明:在新疆保存的苜蓿种子寿命,一般在40年以上:同时也表明新疆的气候对植物种质资源保存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7.
木纳格葡萄品种特性及当年栽培管理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木纳格葡萄是新疆维吾尔族果农在长期栽培过程中通过自然选择而形成的一个农家品种,绵延栽培数千年之久,本文作者详细描述了木纳格葡萄的品种特性,并在调查南疆主产区阿图什木纳格葡萄生产经营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一些栽培措施。  相似文献   

8.
苜蓿是新疆主要栽培牧草,是多年生的豆科作物,他的生态体系独特,不同于比较稳定的果园生态体系,也不同于每年发生较大变化的大田一年生作物生态体系。苜蓿田中的昆虫比较丰富,被称为昆虫的“天堂”,据统计有500多种,其中一类是危害苜蓿的害虫;另一类对苜蓿不造成危害的昆虫。  相似文献   

9.
苗阳  卢欣石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17):403-407
苜蓿是世界上几个最古老的栽培作物之一,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利用史。本文在研究历史文献的基础上,对我国古代苜蓿的栽培利用情况归纳出以下结论:第一,苜蓿在汉代由张骞引入我国,作为观赏植物和养马饲草在长安宫庭中栽植,随后种植范围逐步扩大。第二,我国古代已有一套完整的苜蓿栽培方法,并总结出苜蓿与粮食作物混作、林草间作、改良盐碱土壤等种植经验。第三,我国古代对苜蓿的利用方法主要有以下三各方面:一、苜蓿被广为应用于饲喂牲畜,古代已有将苜蓿研磨成粉以备无青草季节共牲畜食用的技术。二、苜蓿作为古代一种重要的救荒植物,其叶、种子均为人所食用,且制作方法丰富。三、苜蓿作为一种重要的中药,其地上部分、地下部分均可入药,对多种疾病有疗效。上述结论可为现代苜蓿产业发展拓宽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新疆苜蓿制种普遍产量较低。本文综述了苜蓿制种主要的灌水方式,并总结了各种灌水方式的优缺点,加以分析比较,为大田生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苜蓿芽期对重金属镉的耐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5个苜蓿品种为材料,研究镉胁迫对苜蓿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并分析比较了5个品种间的耐镉性差异。结果表明,低浓度镉对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指数影响不大,甚至有促进作用。随着镉浓度的增加,5个苜蓿品种的种子发芽率、发芽指数和活力指数、胚根和芽长都呈明显下降趋势,而胚芽直径则随着镉浓度的增加先呈上升趋势,而后又在50mg/L的镉浓度下迅速下降。通过耐镉性系数的计算,综合各个指标比较得出5个品种苜蓿的芽期耐镉性,排名为:新疆大叶苜蓿牧歌401号苜蓿0104号苜蓿玛纳斯苜蓿佩里苜蓿。  相似文献   

12.
苜蓿叶蛋白生产工艺及其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各地农村在优化产业结构中积极发展苜蓿种植业。据统计,仅我国北方地区的苜蓿种植面积就达133.3万hm2。依靠科技进步,从食用和饲用两个方面推进苜蓿产业科学化发展,便成了科研与生产人员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1.苜蓿及其叶蛋白的营养成分苜蓿中蛋白质含量较高,远高于大麦、玉米、高粱蛋白质的含量。苜蓿中的蛋白质含量是玉米的2.68倍,其叶蛋白体蛋白质的含量是玉米中同类蛋白质的6.1倍,但是苜蓿蛋白质具有大豆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即赖氨酸含量多、蛋氨酸含量不足。从表1苜蓿及其叶蛋白营养成分中的数据可知,苜蓿蛋白质中的蛋氨酸含量只是比…  相似文献   

13.
果林下六种牧草的光响应特性与地上生物量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果林下间作菊苣、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驯鹿)、红三叶、鸭茅、无芒雀麦,对6种牧草的产量和光响应特性进行测定分析,研究不同牧草在果林的生长状况。结果表明:六种牧草产量的高低依次为菊苣>驯鹿苜蓿>新疆大叶>鸭茅>红三叶>无芒雀麦。利用叶子飘新模型[15~16]对6种牧草的光响应曲线拟合表明菊苣、紫花苜蓿(新疆大叶)、紫花苜蓿(驯鹿)的光合能力较强,最大净光合速率均大于15μmol CO2.m -2.s – 1。六种牧草的光补偿点的大小为鸭茅<菊苣<新疆大叶<驯鹿苜蓿<无芒雀麦<红三叶,光饱和点为驯鹿苜蓿>新疆大叶>无芒雀麦>鸭茅>红三叶>菊苣;六种牧草在光量子小于400μmol m-2.s-1时Pn均值与第一茬鲜草产量存在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4.
我国苜蓿属植物栽培品种的地理分布   总被引:3,自引:9,他引:3  
我国共有苜蓿属(Medicago)植物13个种、1个变种,其中栽培品种主要是紫苜蓿(M.sativa L.)、野苜蓿(M.sativa L.)、花苜蓿(M.ruthenica(L.)Trautv.)、南苜蓿(M.hispida Gaertn)、天蓝苜蓿(M.lupulina L.)和其他一些一年生苜蓿,其中紫苜蓿(M.sativa L.)栽培最多、分布最广泛.经全国牧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登记的苜蓿品种有36个,其中地方品种17个、育成品种17个、引进品种及野生栽培品种各1个.并在我国栽培品种可划分为6大种植区划的基础上,将地方品种划分为7个生态类型,育成品种划分为5种育种类型,而引进品种则非常多样化.如此丰富的种质资源不仅将在牧草的栽培选育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并对大力发展我国的苜蓿产业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谷米好吃的原因李香月(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所石家庄050031)1980年从河北省农家品种黄谷中选出一株早熟抗病材料,1981年种穗行,后经连年集团选种培育,于1984年开始在河北石家庄、海南岛、广西南宁、新疆哈密、山西太谷等地采用跨大纬度,大经度...  相似文献   

16.
苜蓿将成为新世纪朝阳产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苜蓿堪称“牧草之王”,是世界上栽培面积最广、最主要的豆科牧草之一。全世界种植苜蓿约5亿亩,美国种植1.6—1.8亿亩,美国苜蓿草的直接年收入达100亿美元,加上养植、加工等相关产业年产值超过1000亿美元。我国种植苜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现有苜蓿面积2750万亩,居世界第五位。苜蓿对世界和中国农牧业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跨入21世纪,我国农业面临  相似文献   

17.
新疆棉区棉盲蝽发生比较普遍,其中以牧草盲蝽(LyguspratensisL.)和苜蓿盲蝽(Adelphocorislineolatus Goeze.)为主.近年来,在新疆有猖獗发生和危害上升的趋势,该虫以2代若虫、成虫危害棉花造成蕾铃大量脱落,严重影响着棉花的持续高产.  相似文献   

18.
以新星圆、卜留克、农家品种3个芜菁品种为试验材料进行麦后复种,比较分析3个品种的生长发育特性及产量。结果表明:3个品种的叶面积、SPAD值、叶片鲜和干物质量总体呈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其中农家品种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保持较高的叶面积和SPAD值,前3次取样中其叶片鲜、干重均高于或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根冠比、肉质根的鲜、干物质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农家品种各取样时期的肉质根的鲜、干物质量均高于其他2个品种,收获期的产量为农家品种新星圆卜留克,农家品种的产量达71 037kg/hm~2,显著高于其他2个品种。由此可见,麦后复种当地农家品种的产量相关因素及经济产量都明显优于另外2个品种,适合河套地区进行麦后复种。  相似文献   

19.
籽粒苋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籽粒苋又名千穗谷,属苋科苋属,为粮饲兼用作物。在我国很早就有种植,籽粒作为食用,茎叶作为饲用。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引种美国籽粒苋成功,国内已大面积推广。籽粒苋种子含蛋白质14%~16%,高于一般谷类作物,富含Ca、P、K、Fe、维生素B、维生素C等,是食品和饲料工业的理想原料。籽粒苋叶片含蛋白质24%~27%,茎含蛋白质12%~15%,高于一般饲料作物。作为青饲料利用,营养价值达到苜蓿水平,而产量高于苜蓿,并且适口性好。籽粒苋适应性广,抗逆性强,适宜在早、碱、薄地种植,可作为新疆各地州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区发展畜牧业生产的优质饲料来源。  相似文献   

20.
豆科苜蓿属(Medicago)有60多种,大多数是一年生的,其中在我国栽培利用的仅是金花莱(M.hispida)一种,在国外农牧业生产上,除应用金花菜外,还栽培着多种一年生苜蓿,如澳大利亚栽培有蒺藜状苜蓿,种子向许多国家出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