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针对蚕种生产面临雌雄鉴别技术难题,在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的支持下,利用中系雌蚕无性克隆系与日系限性卵色或平衡致死系杂交分别育成了新型单交蚕品种"浙凤1号"、低制种成本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配套研制了雌蛾集团取卵机、CCD雌雄蚕卵自动分选  相似文献   

2.
利用孵化率高且后代全为雌性个体的雌蚕无性克隆系雌35与平衡致死系平28杂交,育成了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雄蚕新品种浙凤2号。新品种在浙江省家蚕新品种实验室鉴定和农村生产试验中表现出孵化、眠起、上蔟齐一,茧型大、产量高,茧丝品质优的特点。新品种的龄期经过略长于对照雄蚕品种秋华×平30,虫蛹率高于对照品种0.66个百分点,万蚕产茧量和万蚕茧层量分别比对照品种提高2.99%、3.73%,茧丝洁净94.80分,出丝率高于对照品种。新品种在蚕种生产过程中,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可实现一方专养雌蚕,另一方专养雄蚕的生产模式,不仅能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也能提高杂交率和蚕种质量,促进雄蚕新品种的推广应用。2016年5月新品种通过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适宜在长江中下游及四川、山东、河南等省蚕区春季和晚秋季推广饲养。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系杂交育成了新型雄蚕新品种,是雄蚕平衡致死和雌蚕无性克隆两项性别控制创新技术的融合。通过对近四年来"秋华×平30"、"雌35×平28"、"雌29×平30"三对雄蚕种的原种繁育,比较克蚁收茧量、健蛹率、制种量等指标,发现其繁育上的优缺点,通过进一步的选育和优化,以及繁育单位对原种性状的了解,性状表现向好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4.
家蚕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品种杂交的配合力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探讨“单交制种”新模式在家蚕育种和蚕种生产上应用的可行性,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将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品种组配杂交组合,以秋丰×白玉为对照,在相同条件下进行饲养,调查了42对单交组合蚕期的主要经济性状和配合力水平。结果表明,有19对组合的万蚕产茧量、万蚕茧层量指标均优于对照,虫蛹率与对照相仿或超过对照。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有望选育出应用于生产的单交组合新品种。  相似文献   

5.
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的新型雄蚕品种选育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性别控制技术实现"农村专养雄蚕,蚕种场多养雌蚕"对提高蚕茧生产的茧丝产量和品质,以及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具有重要意义。将育成的高发生率和高孵化率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雄蚕杂交,按不完全双列杂交方法组配成31个雄蚕杂交组合,通过3年5期的比较试验,从中筛选出综合经济性状优良的新型雄蚕品种雌35×平28和雌29×平28,并在浙江主蚕区成功试养。新型雄蚕品种与现行雄蚕品种相比,张种产量提高8.53%,解舒丝长增加45m,鲜茧出丝率提高0.7个百分点。新型雄蚕品种的育成有望进一步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加速专养雄蚕产业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6.
浙凤1号是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系杂交育成的单交品种.经小区和大区试验对比,该品种龄期较对照区长12 h;食桑性较好,蚕体略大,500 g熟蚕较对对照区减少9条;张种产茧量较对照区增加3.0 kg以上;解舒丝长、清洁、净度等丝质指标高于对照.该品种在农村饲养表现优良,可以推广.  相似文献   

7.
雌蚕无性克隆系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雌蚕无性克隆后代全雌、基因型完全一致的遗传特性,在家蚕遗传育种及杂种优势机理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价值.本文介绍了10余年来在雌蚕无性克隆性状的遗传特性、无性克隆系的构建及应用方面所取得的主要进展.  相似文献   

8.
为了加速雄蚕品种的实用化进程,对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原种平28、平30的雄性黄卵和雌性黑卵的孵化率、各龄期减蚕率等进行了调查。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的二日孵化率分别为39.67%、40.67%与29.50%、36.50%,黄色雄卵孵化率低于黑色雌卵,品种间的二日孵化率达极显著差异。平28雄卵、雌卵及平30雄卵、雌卵1-4龄的减蚕率分别为11.34%、17.62%与9.60%、13.24%,雌性减蚕率高于雄性,品种间的4龄起蚕率达显著性差异。对影响孵化及减蚕率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黄色雄卵在蚕种保护过程中,卵内胚胎除受致死基因的影响外,也许更易受到外界环境诸如光线等的不利影响;平衡致死系的致死基因可能对正常孵化的蚕儿会产生微弱不利影响,从而影响正常孵出蚕儿的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9.
1 试养情况 1.1试养品种 浙凤1号(28000粒/盒),雌蚕无性克隆系与限性卵色系杂交育成的新型单交蚕品种,由浙江省农业科学院蚕桑研究所提供;对照蚕品种:菁松×皓月(28000粒/盒),由杭州蚕种场提供. 1.2试养方法 春蚕期第一批饲养期,在大同镇选取9户饲养水平接近的农户试养试验种14盒.其中5户在同等条件下饲养两个不同的蚕品种,饲养量均为试验种2盒、对照种2盒;另外2户农户仅饲养2盒试验种;剩余2户农户仅饲养2盒对照种.采取同样技术饲养,小蚕参加共育至3龄起蚕,统一用方格蔟上蔟.  相似文献   

10.
"雌29×平30"是浙江省农科院蚕桑研究所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雌29"与平衡致死系"平30"杂交育成的新型雄蚕品种。"雌29×平30"品种的主要优势在于蚕种繁育环节解决了雄蚕种质量标准中的雄蚕率问题,提高了雄蚕种的质量,降低了雄蚕种的生产成本。2017年春期在淳安县威坪镇进行了农村生产试养,该品种孵化齐一,各龄眠起快而齐,群体生长发育整齐,抗病性强,好养,食桑旺、不踏叶,上蔟涌,营茧速度快,张种产茧量高。  相似文献   

11.
家蚕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雄蚕杂交组合比较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了进一步降低雄蚕杂交种的生产成本,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雄蚕杂交的方法,配制成30对雄蚕杂交组合,经两年的实验室比较试验,从中初步筛选出3对组合,其虫蛹率、万蚕产茧层量、鲜茧出丝率等主要经济性状优于对照种秋丰×白玉,解舒和净度优良.通过进一步的筛选,有望育成综合经济性状优良、能有效降低制种成本的新型雄蚕杂交组合.  相似文献   

12.
2005年青州公司场内繁育了多对新品种,特别是大批量地进行了雄蚕品种的繁育,现就今年春、秋两季繁育雄蚕秋华×平30的体会汇报如下:1品种性状1.1平30是蚕性连锁平衡致死日日杂交固定种。日系、二化、卵色限性、四眠原种。滞育卵雄卵黄色,卵壳白色,雌蚕卵为紫色,雌、雄卵各有一半在胚胎期死亡。在蚕种整理、装盒、催青前,将雌蚕卵全部选除,彻底淘汰,只留黄色蚕卵,其实用孵化率在36%左右(因为黄色卵中有一部分为不良卵,因此孵化率达不到50%),孵化出的蚕儿99.95%为雄蚕。蚁蚕浅褐色,大蚕体色灰青,普斑,似油蚕,逸散性强,克蚁头数在2300头左右,适…  相似文献   

13.
家蚕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运用不完全双列杂交法 ,以经 7~ 8代孤雌生殖选育初步育成的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及其原两性繁殖系 ,分别与平衡致死雄蚕、常规品种雄蚕配制一代杂种 ,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各组合的生产性能 ,结果表明许多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的配合力超过其原系统 ,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因此 ,若利用雌蚕单性生殖无性繁殖系与平衡致死雄蚕组配杂交种 ,将为降低雄蚕品种的制种成本开辟了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家蚕卵色和斑纹限性品种选育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卵色限性品种和斑纹限性品种在蚕业生产上的意义:斑纹限性品种,雌蚕有斑纹是普通斑蚕,雄蚕没有斑纹是姬蚕,在良种繁育上,可以利用斑纹的有无来识别蚕儿的雌雄,可以提高蚕种场雌雄鉴别的劳动工效,降低蚕种的生产成本。至于卵色限性品种是黑卵雌,  相似文献   

15.
针对雄蚕品种制种成本较普通杂交种高的问题,通过利用雌蚕无性克隆系与平衡致死系交配的方式,以提高雄蚕种的制种效率、制种质量及繁育效益。于2016年晚秋进行了新型雄蚕品种"浙凤2号"的原蚕区嵊州床江村繁育试验,饲养成绩、制种过程稳定,制种结果符合预定的目标,试验取得初步成功。  相似文献   

16.
家蚕单交组合选育研究初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于降低杂交种制种成本和提高家蚕品种经济性状的目的,以家蚕非减数分裂孤雌生殖产生的雌蚕为雌性亲本,选取限性卵色蚕的雄蚕为雄性亲本,配制成杂交组合。经过近10年的研究,现已初步解决了这种单交型式中孤雌生殖系孵化率低下和限性卵色系经济性状不良等实用技术问题,组配成的单交组合无11×卵36在实验室饲养的主要经济性状均超过对照品种秋丰×白玉,特别是鲜茧出丝率较对照品种提高15.70%。  相似文献   

17.
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鲁菁×华阳”的育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18.
用3650A紫外线进行荧光选茧,定向交配,运用原种自系分离及杂交育种等方法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其蚕茧在紫外线下,雌茧和雄茧分别呈现白色和黄色荧光,准确率达100%和95%;对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荧光×春玉,进行了5省联合鉴定,主要经济性状优良,达到实用化蚕品种的水平。  相似文献   

19.
苏州大学蚕桑研究所发明现行蚕品种转育成荧光茧色判性蚕品种的方法,新育成的蚕品种“雄晓”雄茧为黄荧光,雌茧为紫荧光,判性率100%。茧质成绩:全茧量1.499g,茧层量0.366g,茧层率24.42%,具生产实用性。  相似文献   

20.
以家蚕平衡致死系平76为受体亲本,以丝质优良的普通蚕品种皓月为基因供体材料,采用杂交、自交和回交三步改良家蚕性连锁平衡致死系的方法,育成了经济性状优良的性连锁平衡致死系华阳;以限性皮斑蚕品种857为母本,以茧丝质优良、茧层率高、配合力优的蚕品种菁松为父本,转育成限性皮斑蚕品种鲁菁。两者组配成雄蚕杂交组合鲁菁&#215;华阳,其雄蚕率达到98%以上,茧层率、万蚕茧层量和鲜茧出丝率分别比对照品种菁松&#215;皓月高3.42%、0.46 kg和3.52个百分点,是一对经济性状优良的春用多丝量雄蚕品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