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螺旋密封在D型输油泵上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世维 《油气储运》1990,9(3):50-51
管道输油使用的D型输油泵,其轴封不外有两种型式:一种为软填料密封(如石棉填料、膨胀石墨等等),另一种为机械密封。前者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轴封形式,据笔者了解都没有很好地解决渗漏问题。机械密封虽有较好的密封性能,但对于D型输油泵也存在着种种问题。  相似文献   

2.
D型输油泵螺旋密封改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振荣 《油气储运》2000,19(9):19-21
介绍了D型输油泵螺旋密封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改造后的螺旋密封与原输油泵的填料密封相比,螺旋密封的结构合理、安装方便。采用螺旋密封可实现点滴不漏,既节约了能源,又保证了安全生产。螺旋密封固定套可一次安装,不用再拆卸,延长了检测周期,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在D型输油泵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D型输油泵螺旋密封的结构、原理及其应用,改造后的螺旋密封与原输油泵的填料密封相比,螺旋密封的结构合理、安装方便。采用螺旋密封可实现点滴不漏,既节约了能源,又保证了安全生产。螺旋密封固定套可一次安装,不用再拆卸,延长了检修周期,减少了维修工作量。在D型输油泵上具有广泛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油田现用离心输油泵的轴封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为此,研究设计了一种异形浮动螺旋动力密封装置.采用独特的锥形分段浮动螺旋、摩擦环式停车密封结构,综合了机械密封和动力密封的优点,使其能够自动调整密封压力、自动补偿螺旋摩损、自适应泵轴窜动.现场试验结果表明:被密封介质压力介于0.09~0.21 MPa时,泄漏量不大于0.015 L/min,温升小于67 ℃,工作过程中不会引起被密封介质的汽化,能满足输送一般液体介质密封的要求;当工作介质压力发生变化时,密封压力能够随之变化,密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输油泵的结构特点和维护要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斌 《油气储运》1997,16(9):15-19
在对中比转数梯森泵、宾汉姆泵、国产输油泵的结构特点及运行维护分析以比的基础好各种输油泵的外形构造、叶轮、口环、涡室、机械密封室,轴承及轴在润滑系统等主要部件。从泵的特性参数来看,其综合技术指标都比较先进,特别是梯森泵和宾汉姆泵,目前在国内外工输管道中起到了艇,进口泵构合理,性能优良、运行效率高、维修方便、但存在着人格昂贵、购入手续繁琐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输油泵总体结构、水力设计方法、铸造加工工艺、高压机械密封、可靠性检测等方面的设计研究,解决了国产化输油泵效率低、可靠性差等问题,研制完成的管道输油泵经现场运行验证,取得了预期的使用效果,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王猛 《油气储运》2000,19(6):44-46
在D型输油泵螺旋密封装置的应用中发现,不同规格的D型泵在输送不同原油及在不同运行工况下,会导致密封效果出现较大差异。通过分析,指出在螺旋密封装置设计时将输送介质粘度、运行温度及压力等参数作为常数,是导致密封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在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实际工况,确定了螺旋密封装置的设计参数选值,对原设计进行了修改,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螺旋密封装置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8.
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双螺旋密封装置(CN91.2.26522.1)自开发以来,由于其密封性能好、使用周期长、安全可靠等特点,具有普遍的推广价值。胜利石油管理局油气集输公司与专利权人刘祖益高级工程师合作,首次将其应用于250D 60×8型和250Ys 150×2型外输油泵上。该密封装置运行时间已超过8 640h,至今,密封部位不漏油、不发热,中间无维修和更换配件,没有发现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9.
为了响应国家政策号召,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支持民族工业发展,近年来中国石油组织开展了管道输油泵国产化的相关研究,特别是在2 500 k W级双额定工况管道输油泵研制方面成效显著。管道输油泵国产化经历了以使用国产输油泵为主、引进消化吸收、国产化加速发展3个阶段。国产化管道输油泵为单级双吸水平中开结构,设计了高效水力新模型,能够通过更换叶轮和导叶实现同一壳体两个额定工况功能,同时采用滚动轴承支撑、高性能密封环及集装式机械密封等配套方案。利用同一测试平台、同一标准对3个不同厂家的试制产品进行出厂性能比对测试,结果显示国产化管道输油泵额定效率可以达到89.8%。  相似文献   

10.
水泵是应用广泛的通用机械,机械密封作为泵类采用最广泛的密封形式,具有密封安全、节约动力的优势。但因为维修人员缺少故障分析的知识及技术,经常造成泵体密封泄漏现象,从而导致重大的资源浪费。因此,掌握好水泵机械密封泄漏原因及处理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1.
西部管道乌鲁木齐输油首站成品油主泵启输及运行中多次出现机械密封泄漏油气油烟的过热失效现象。针对该问题,通过对机械密封失效现象的观察、气阻机理的探讨以及对气阻和杂质堵塞致机械密封失效的现象和原因进行对比分析,确定了气阻是导致机械密封过热失效泄漏油气油烟的主因。同时,提出了机械密封过热失效的解决方法,包括:启泵前需要反复多次对泵腔灌泵以充分排气;运行过程中若发现机械密封压盖及冲洗冷却循环管路快速升温发烫,则应立即在不停泵的状态下缓开泵腔排气阀排气。相关经验可为输油站现场避免发生此类问题提供实践依据。(图2,参6)  相似文献   

12.
汤占岐  李晓瑞  姜国平  康亚明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36):22853-22854,22899
[目的]探讨动压槽的槽深、槽数对农用潜水泵机械泄漏量、液膜刚度等密封性能的影响。[方法]在潜水泵机械密封的设计上应用流体动压润滑理论,通过密封端面的斜直线槽产生流体动压效应,以提高密封装置的寿命。应用CFD技术建立密封的几何模型并进行数值模拟,以确保密封具有较小的泄漏量和较大的液膜刚度为优化准则,探讨动压槽的槽深、槽数等结构参数对泄漏量、液膜刚度等最佳密封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外装式内侧斜直线槽密封具有明显的流体动压效应,能产生较大刚度的液膜,可实现密封端面非接触,减少摩擦磨损,能抵抗较为剧烈的外界工况变化;内侧斜直线槽能产生上游泵送效应,密封泄漏量小,当槽数为30,槽深为5—8μm时,密封综合性能最佳。[结论]斜直线槽密封具有泄漏量小、液膜刚度大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王福众  曲江  范传宝  孙民 《油气储运》2004,23(2):56-57,60
介绍了充液式双重密封的结构和特点,并与运用较为广泛的泡沫软密封加挡雨板密封结构进行了油气损失对比.对比结果表明,此种密封结构的油气蒸发损失是泡沫软密封加挡雨板密封结构的1/4倍.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油气储运》1999,18(12):37-39
对比了外浮顶油罐一次密封与加一次密封的密封效果,分别介绍了一次密封、二次密封结构及密封机理,着重从对储液表面温度及变化的控制以及降低风荷载引起的油气损耗等方面分析了二次密封装置的机理。  相似文献   

15.
干气密封失效原因分析与有效性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气东输站场内压缩机组干气密封频繁失效并造成高额维修更换费用的问题,从干气密封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出发,分析了西气东输管道干气密封实际应用效果,重点剖析了部分压缩机组站场干气密封失效的原因,根据实际生产运行中得出的结论,在收集和分析西气东输各站影响干气密封事件的同时,深入分析了导致干气密封失效的一系列因素,并从压缩机的设计、干气密封系统设计、阻挡密封、干气密封的运输和储藏、安装和拆卸、运行和维护6个方面提出了提高干气密封有效性的针对性措施,以期对压缩机站场干气密封的使用及维护提供指导。(图6,参6)  相似文献   

16.
德国鲁尔泵作为油品外输泵被广泛应用于输油管道泵站。结合现场实践,对运行过程中泵机组因为机械密封动环轴套发生轴向串动而引起的泵机组突然停机、启动时出现堵转的现象进行阐述和分析。从泵机组机械密封的结构设计和受力状态分析入手,阐述了机械密封动环轴套发生位移是由灌泵时巨大的流体冲击力造成的这一观点,并通过建立流体力学模型进行计算证明,最后成功解决了机组运行中的过载停机和启动堵转难题,对于今后鲁尔泵机组类似故障的解决具有借鉴意义。(表1,图7,参7)  相似文献   

17.
乔桢遴 《油气储运》2003,22(5):24-26
液压安全阀和机械呼吸阀是保证储罐安全运行的重要设备,前者可在后者失灵时工作。液压安全阀液封的高度若按正确的计算结果确定,则既可减少轻油气的挥发损耗,又能防止储罐产生超压和负压,保证储罐的安全运行。给出了液封高度的计算公式,介绍了公式的推导过程和计算结果应用于生产的实际效果。  相似文献   

18.
机械设备的维护升级,往往会产生大量的密封件废弃品,同时在生产制造密封件的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边角废料.密封件材料不可分解和焚烧,大量密封件复合废料的堆积已成为工业生产中的严峻问题.本文研发了一种密封件复合废料分离再生设备,介绍其工作原理及装置的结构组成,设备突破了传统筛网设计思路,提出了涡旋气流分级装置及适用于微小粒径粉尘回收的高效除尘装置,同时公开了利用该设备微粉碎后的微粉加工形成的芳纶纤维平板的配比比例.  相似文献   

19.
填料密封渗漏问题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毅平 《油气储运》2004,23(8):53-55
通过理论计算,从爆炸危险性、油品毒性和经济性方面论述了填料密封渗漏造成的危害,并对密封失效的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密封部位存在间隙,以及流经密封部位的介质压力过高,是造成填料密封装置渗漏的主要原因.提供了解决填料密封泄漏问题的方法,为实际安全生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