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优质高产抗病水稻新品种圣稻18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圣稻18是山东省水稻研究所利用系谱法选育的常规粳稻新品种。该品种全生育期160 d左右,株高96.5 cm,植株生长清秀,熟色好;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53.4粒,实粒数135.3粒,结实率88.2%,千粒重25.4 g;稻米品质达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食味品质好;抗条纹叶枯病、稻瘟病。2013年5月通过山东省品种审定,适宜在鲁南、鲁西南麦茬稻区及东营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2.
抗条纹叶枯病水稻新品种南粳44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粳44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早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58 d左右,株高100 cm左右,穗型较大,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6 g左右。植株生长青秀,耐肥抗倒,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三级优质稻谷标准。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对稻瘟病ZB21、ZC15、ZF1小种免疫,感ZD7、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7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沿江和苏南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3.
优质水稻新品种南粳46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育的中熟晚粳稻新品种,全生育期165d左右,株高110cm左右,直立型穗,每穗总粒数140~150粒,结实率90%左右,千粒重25~26g。植株生长青秀,灌浆速度快,熟色好。稻米品质达国标二级优质稻谷标准,米饭晶莹剔透,有香味,口感柔软滑润,富有弹性,冷而不硬,食味品质极佳。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ZA5 ,ZB21 ,ZD7,ZF1小种,感ZC15,ZE3,ZG1小种,感穗颈瘟和纹枯病。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适宜在江苏南部地区种植。  相似文献   

4.
徐稻5号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采用有性杂交和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熟中粳稻新品种,2006年通过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全生育期150d左右,株高97.4cm,每穗总粒数135粒左右,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6g;国家区试两年加权平均产量533.6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7.7%,生产试验平均产量572.9kg/667m^2,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9.4%;稻米品质达国家《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2级标准。  相似文献   

5.
云粳48号是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以高产中间材料云粳14号/云粳优3号为母本、优质中间材料云粳优3号//云粳优4号/云粳优12号为父本进行杂交,经11代系统选择育成的优质香型粳稻新品种。从F3代集团单株选拔开始,同步进行稻米品质、丰产性、抗病性、耐寒性等特性鉴定,育成的云粳48号具有优质、高产、多抗、广适等综合优良性状。该品种于2021年通过云南省审定,适宜在云南省海拔1 450~1 850 m稻区及周边省份类似稻区种植。  相似文献   

6.
秀水09     
南浙江省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选育(秀水110/嘉粳2717//秀水110),属粳型常规水稻。2008年通过农业部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国审稻2008021。在长江中下游作单季晚稻种植,全生育期平均148.4d,比对照秀水63长0.8d。株型紧凑,叶片短小直挺,长相清秀,熟期转色好,有效穗数304.5万/hm^2,株高92.5cm,穗长15.9cm,每穗总粒数127.1粒,  相似文献   

7.
《北方水稻》2009,39(1)
南粳46是江苏省农科院粮食作物研究所选择培育的优质粳稻新品种,2008年1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委员会审定。 该品种株高110cm左右,穗长15cm左右,总粒数140~150粒/穗,结实率90%以上,千粒重25-26g。抗条纹叶枯病,中抗白叶枯病,感穗颈瘟和纹枯病。全生育期165d左右,属中熟晚粳类型,  相似文献   

8.
采用裂区试验,以品种生态类型为主区,品种为副区,选择中熟中粳(连粳7号、宁粳4号、武运粳27号)、迟熟中粳(武运粳24号、南粳9108、镇稻14)、早熟晚粳(武运粳23号、宁粳3号、镇稻11)共计9个粳稻品种为材料,以杂交籼稻(丰两优4号、徽两优6号、Y两优2号)为对照,研究不同粳稻生态类型在安徽沿江稻区的种植表现。结果表明,粳稻无论在营养生长期的苗高上,还是在最终株高上都显著低于杂交籼稻;粳稻叶片短而挺,稻穗直立且着粒密,表现较强的抗倒能力;在粳稻生长特性中,粳稻大田期的出叶速度明显快于杂交籼稻,同期抽穗的粳稻主茎叶片数多于杂交籼稻;粳稻的分蘖力明显弱于杂交籼稻,但成穗率显著高于杂交籼稻。在产量构成性状上,粳稻大部分是中穗型品种,有效穗数明显多于杂交籼稻,千粒重与杂交籼稻相当,正常情况下结实率高于杂交籼稻,属穗粒兼顾型品种,在精确定量栽培下容易取得高产。在产量表现上,迟熟中粳、中熟中粳与杂交籼稻相比具有产量优势,早熟晚粳不具有产量优势。  相似文献   

9.
浙粳2A属感光性较强的中熟晚粳稻不育系。作单季稻种植,株高100cm;作连晚种植,株高90cm左右。株型较紧凑,穗型较大,着粒均匀,叶片较挺,后期转色好,耐高温,米质优,组配的杂交组合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杂交水稻》2016,(4):90-91
嘉禾优555是嘉兴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利用长粒型粳稻不育系嘉禾212A与嘉禾恢555配组育成的BT型三系中熟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熟期早、穗大粒多、成熟度好、高产稳产、直链淀粉含量低、食味好等特点,适合浙江省晚粳地区作单晚或连晚种植,2012年2月通过浙江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11.
中粳优9313是中国种子集团有限公司用恢复系中粳恢9313与粳型三系不育系中种19A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该组合具有丰产稳产性好、米质优、适应性广、茎秆粗壮、根系发达、群体整齐、熟期转色好、穗大粒多等特点,2018年通过河南省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9年通过安徽省引种备案,可在河南省南部稻区及安徽省...  相似文献   

12.
95优161是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用自主育成的BT型粳稻不育系95122A与恢复系晚161配组育成的杂交晚粳稻新组合,2009年2月通过江苏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组合株型较紧凑,长势较旺,穗型较大,分蘖力中等,叶色浅绿,群体整齐一致,后期熟色好,抗倒性较强。2006—2007年参加江苏省区试,2 a平均产量8.88 t/hm2,2006年较对照苏优22增产8.2%,极显著,2007年较对照常优1号增产1.1%,不显著;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产量9.79 t/hm2,较对照常优1号增产6.4%。有效穗235.5万/hm2,每穗实粒数175.9粒,结实率86.5%,千粒重25.0 g,株高108~117 cm,全生育期162 d左右,比对照常优1号短1~2 d,适合在江苏省沿江及苏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条件下种植。接种鉴定中抗穗颈瘟和条纹叶枯病,感白叶枯病、纹枯病。米质理化指标达到国标2级优质稻谷标准。  相似文献   

13.
《北方水稻》2006,(1):80
花粳8号是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于1996年以294为母本、盐粳10为父本进行人工有性杂交,后代按系谱法进行选育而成。2004年完成全部育种程序,于2005年1月经辽宁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命名为花粳8号。该品种属多穗数型丰产品种。在辽宁全生育期为163d,比对照辽粳294晚熟1~2d,属中晚熟品种。抗低温、耐盐碱,出苗快而整齐,秧苗健壮,根系发达,移栽后发根力强,返青快,分蘖力强,低位蘖成穗率高,抗早衰,灌浆速度快,籽粒饱满,结实率高。株高105.4cm,主茎16片叶,叶色较深,株型紧凑。平均每穴16.3穗,半紧穗型,稍弯,穗长15.8cm,每穗着粒105.5个,结实率8…  相似文献   

14.
玉粳13号是玉溪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高产香型粳稻新品种,亲本为南99-8/96IRNTP94-10。2012年通过云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该品种产量高,株叶型好,高抗稻瘟病,米饭清香浓郁,食味品质优。  相似文献   

15.
不同类型粳稻品种产量及其相关因素综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11个杂交粳稻品种和20个常规粳稻品种的产量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表明,相比常规粳稻,杂交粳稻的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分别增产7.9%和8.6%,产量优势明显;杂交粳稻在株高、穗粒数、干物质量等性状上优势也较明显,表现植株高大、穗粒数多、群体物质积累量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杂交粳稻产量受到穗粒因子影响最大,杂交粳稻高产品种选择和品种选育应该以穗粒数为重点,选育大穗型品种,常规粳稻受生育期影响较大,高产栽培应该选择生育期较长的单季晚粳稻,并注重品种的穗粒协调;根据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初步筛选出适宜江淮区域种植的Ⅲ优98、金奉19、甬优7号等3个杂交粳稻品种和T418、淮稻5号、武运粳24、天粳2号等4个常规粳稻品种。  相似文献   

16.
水稻是世界上重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生长发育、产量和稻米品质都很容易受到氮素的影响。本文以江苏省主栽常规粳稻品种武运粳23号和宁粳3号为研究材料,采用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不同施氮水平(0、75、150、225、300 kg/hm2)对2个水稻品种的生长发育及加工品质的影响。结果发现:施氮肥处理增加了水稻植株的株高、茎蘖数、上3叶叶色值、干物质重、产量,提高了水稻的加工品质,但施用氮肥量越大,水稻的株高越高,而茎蘖数、干物质积累量、产量则会降低,同时,施氮量的增加提高了水稻的糙米率、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但过高反而降低了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综合生长发育指标和稻米加工指标,施氮肥量在N3(150 kg/hm2)处理下表现较优;不同品种对氮素的响应不同,武运粳23号株高、茎蘖数、叶色值、有效穗数、穗粒数、理论产量、糙米率和精米率低于宁粳3号,而千粒质量、产量、整精米率高于宁粳3号。武运粳23号和宁粳3号的产量和加工品质分别在施纯氮150 kg/hm2和225 kg/hm2下表现较优。  相似文献   

17.
盐粳6号系江苏省盐都县农科所育成的中粳新品种 ,2000年4月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1998~2000年在苏中、淮北大面积试种示范 ,表现熟期适中、优质、抗病性强、适应性广、熟相佳等特点 ,可作麦茬单季稻主体品种应用。一、特征特性1.品质优良 ,商品性好据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测试中心检测 ,盐粳6号各项品质指标均达国家优质米三级标准 ,且食味适口性较好 ,可以在适宜地区种植并作为优质粳米进入市场。2.穗大粒密 ,产量较高盐粳6号穗长15~16cm ,每穗总粒数105~110粒 ,结实率一般在95%以上。1997、1…  相似文献   

18.
163A是毕节市农业科学研究所以BT型不育系BJ-1A为母本、毕粳43/BJ-1B选系中优良单株作父本杂交,后通过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粳稻不育系。该不育系不育性稳定,不育株率100%,套袋自交不育度99.979%,开花和异交性好,柱头自然外露率高达75.5%,稻米品质优。2017年4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办公室组织的技术鉴定。该不育系配合力高,所配组合黔粳优57(163A/NR210)和黔粳优2号(163A/黔粳恢2号)分别于2017年7月和2018年7月通过贵州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19.
《杂交水稻》2019,(6):90-92
连8优3号是江苏金万禾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以自主选育的BT型早熟中粳三系不育系连8A作母本,以含广亲和基因的籼粳交恢复系云R3作父本配组育成的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具有丰产、抗病、抗倒能力强、米质优、熟期早、转色好等优点,2017年通过河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相似文献   

20.
杂交粳稻新组合徐68优201的选育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徐68优201是江苏徐淮地区徐州农科所用徐91068A作母本,与徐恢201配组育成的优质高产多抗三系杂交粳稻新组合。全生育期150~155 d,株高115~120 cm,每穗总粒数180~200粒,结实率80%以上,千粒重25~26 g;稻米品质达部颁《食用稻品种品质》(NY/T593-2002)优质3级标准;接种鉴定中抗苗瘟、抗穗颈瘟,种植鉴定表现高抗条纹叶枯病。2009年通过国家品种审定,2010年通过江苏省品种审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