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是一种较理想的滩涂和虾池混养贝类的生产模式,且缢蛏、泥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很受人们的喜爱,市场供不应求。一、材料与方法1.养殖池的选择:根据缢蛏、泥蚶的生态习性选择胶洲湾北岸、城阳区的上马、河套等镇的养虾池,池底为软泥质和软泥半沙质,虾池进、排水条件良好,水质无污染。推广面积1000亩,共35个池,水深1.5m~2.0m。2.整埕:冬季将池水排干,每1.5m修一中间隆起、两边略低的埕,长度依地形几米至几十米不等,埕之间挖宽30cm,深10cm的沟,埕面耙平。3.苗种放养:(1)…  相似文献   

2.
对虾、缢蛏、泥蚶虾池底播混养具有周期短、易管理、生长快、产量高、效益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的混养模式。现将我们进行的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黑鲷、对虾、缢蛏生态混养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虾贝生态养殖是优化养虾池塘生态结构的一种有效途径。近年来 ,我们在乐清湾沿岸虾塘实施千余亩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技术示范 ,取得了平均亩产9~12厘米体长对虾50公斤、黑鲷20公斤、缢蛏500公斤或泥蚶250公斤的产量 ,每亩毛利润6000元。现将其生态混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塘选择与改造沿岸进排水比较方便的常规虾塘均可以作为生态混养场所 ,面积以5~30亩大小为宜。待上年虾塘养殖产品收获完毕 ,就可对池底进行翻耕、曝晒、耙平 ,并按黑鲷、对虾、缢蛏(或泥蚶)生态混养对养殖生态地形的要求改造常…  相似文献   

4.
<正>近日在浙江台州沿海调查时发现,三门湾一带兴起泥蚶、对虾、锯缘青蟹、缢蛏混养模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笔者就其池塘混养缢蛏技术存在的两个问题总结如下,以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陈度煌 《水产养殖》2010,31(3):39-39
<正>在浙江台州沿海调查时发现,三门湾一带兴起泥蚶、对虾、锯缘青蟹、缢蛏混养模式,养殖面积逐年增加,已形成较大规模高产养殖新格局。围塘蓄水贝类精养技术模式很值得借鉴,笔者就池塘混养  相似文献   

6.
连江县晓澳镇位于东南沿海突出部.地处闽江口与敖江口交汇处,随着近几年来虾池混养缢蛏面积的逐年扩大,缢蛏死亡日趋严重,已成为我镇水产养殖业继对虾病毒之后又一值得探讨的课题。我们在深入了解混养缢蛏病害的基础上,结合多年来在生产实践中掌握的简易“防、观、治”方法,为提高养殖户经济效益,将此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一、放养准备工作 1.场地选择:缢蛏属于埋栖型贝类、营穴居生活,根据其生活习性,蛏田应选择在以内湾或河口附近平坦并略有华侨的滩涂为好。中湖区下段至低潮区的潮间带,由于潮起潮落,第天能干露2-3小时。要求潮流比较通畅,但风浪又不太大的海区。底质以软泥为最佳,其次是泥沙混合,但以泥为主的滩涂。海水比重在 1.005—1.020之间、滩面和水质未受到污染。进行虾蛏混养的养虾池,最好是有较大比降的长条形,或者池内有高起的滩面。将高起的滩面深翻整平,建畦,放养缢蛏。也可通过加深加宽养虾池的环沟,将环沟内的泥…  相似文献   

8.
缢蛏,又叫蛏子、小人仙、竹蚶、海蛏、虫先等,瓣鳃纲、异齿亚纲、真瓣鳃目、竹蛏科、缢蛏属,是沿海的主要贝类养殖经济品种,肥水是缢蛏养殖最为关键的一环,因为缢蛏的生长主要靠的是水中的藻类。1缢蛏春季肥水的重要性肥水培藻,对于缢蛏来讲至关重要,缢蛏主要以过滤水体中的藻类为食物;保证水体肥度,能够抑制青苔和泥皮,防止遮挡蛏眼;保持一定肥度.  相似文献   

9.
由于近岸水域污染等原因,1993年以来虾病肆虐,对虾大面积死亡,常规虾池高密度单品种养殖已难以取得好收益,多品种混养已成为虾池增产增收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近年来,笔者一直在福建省长乐市文武虾池进行缢蛏、黄鳍鲷、日本对虾混养,取得了较好的收益.  相似文献   

10.
缢蛏从南方逐渐进入了北方,并成为北方滩涂养殖的一个新亮点。缢蛏全人工养殖是由室内人工育苗、室外越冬暂养和滩涂围网养成三个环节而构成的,现将每个生产环节的技术要点介绍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技术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进行缢蛏人工育苗生产。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滩质好、无污染、缢蛏肥满度高、性腺发育好的海区,定期定点取样检查其性腺发育情况。当确认性腺成熟时,挖取蛏种,经挑选、洗刷,入池进行催产。实验表明,缢蛏亲贝入池培养难度较大。因此,适时掌握…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养虾池经济效益,充分利用虾池水域,进行立体化养殖,是提高综合经济效益的一条途径。近年来,初步探讨虾蛏混养方法,我认为,虾蛏混养,使虾蛏有机地结合,缢蛏利用虾池过肥的水,可改善水质条件,挖掘了虾池生产潜力,促进虾池生  相似文献   

12.
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与经济效益分析(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缢蛏肉味鲜美,营养丰富,是我国沿海群众喜爱的海味佳品.它与蛤仔、牡蛎和泥蚶被称为我国传统的"四大养殖贝类". 针对缢蛏传统养殖常常发生病害的问题,各地积极总结有关经验,自1990年代起,不断探索缢蛏无公害生态养殖技术,打造高效生态绿色产业链.本文着重分析基于缢蛏养殖的立体混养模式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推广这些模式,实现缢蛏的规模化、无公害、健康高效养殖.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对虾养殖生产环境恶化,养虾业遭到沉重的打击。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水域资源,提高经济效益,1994年我们采用虾池隔离法间养缢蛏获得成功,1995年全市对虾和缢蛏间养面积4600亩,新增加缢蛏产量960吨,产值1300万元。现将对虾和缢蛏间养技术介绍如下: 一、虾池条件: 虾池要求以适合对虾和缢蛏养殖的环境条件为前提。池形以长方形为好,虾池面积一般50亩左右;池底要求以泥为主的底质,并在离池堤5m左右挖一环沟(环沟与池堤间成一宽5m左右的滩面,该滩面高于虾池中间的滩面,用于养殖缢蛏);池子要求进排水方便,有效水深1.5~2.0m。 二、清池: 缢蛏苗比对虾苗早进池,在缢蛏苗播养前应对其底质进行处理。其方法为:冬季空闲时排干池水,清除其池底污泥,并将养殖缢蛏的滩面翻泥20~30cm,晒池1~2  相似文献   

14.
缢蛏(Sinonouacula consticta)系为中潮带滩涂养殖贝类。采用对虾池立体混养缢蛏技术后,缢蛏不仅生长快、养殖周期短,而且肥温度高,产品质量好,深受消费者欢迎。这种新的养殖方法,实践证明是科学的、成功的,为对虾池综合利用水体开创了新途。  相似文献   

15.
由于近岸水域污染等原因,1993年以来虾病肆虐,对虾大面积死亡,常规虾池高密度单品种养殖已难以取得好收益,多品种混养已成为虾池增产增收的主要养殖方式之一。近年来,笔者一直在福建省长乐市文武虾池进行缢蛏、黄鳍鲷、日本对虾混养,取得了较好的收益。一、虾池条件1.底质和面积。兼顾缢蛏、黄鳍鲷、日本对虾的生活习性,以泥沙混合(以泥为主)底为佳,最好有较大比降。面积1ha~2ha,以长条形为宜,便于管理。2.水深和进排水。平均水深1.5m左右,具备独立的进排水系统,小潮时半月至少有9天能换水。3.水质和水温。…  相似文献   

16.
缢蛏属热带及温带海洋生物,在滩涂中营埋栖生活。它具有肉味鲜美、营养丰富、生长速度快、生产成本低、经济效益好等很多突出优点,是我国四大滩涂贝类之一。随着北方沿海地区水产养殖品种结构的不断调整,缢蛏逐渐进入北方滩涂养殖领域。缢蛏综合养殖是由缢蛏室内人工育苗、稚贝土池大棚越冬暂养、滩涂围网养成三个不同生产环节而构成一个完整生产周期。现将各个生产环节技术要点分述如下:一、缢蛏室内人工育苗1.育苗设施:可利用扇贝、泥蚶等贝类育苗设施及供水、供气配套系统。2.亲贝选择:进入9月份,缢蛏性腺逐渐成熟,此间选择…  相似文献   

17.
王语同 《科学养鱼》2005,(12):34-35
笔者2004年在龙海市紫泥甘文农场开展对虾池混养缢蛏试验,试验面积74.67公顷,收获缢蛏475吨,对虾28吨,每公顷增加收入31511元,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现把对虾池混养缢蛏技术总结如下:一、虾塘选择与清整1.水源以自然纳潮为主,水质无污染,海水比重在1.008~1.022之间,水温8~32  相似文献   

18.
<正>三门县海水养殖模式以虾-蟹-贝混养为主,其中贝类占水产品产量的80%以上,主要养殖品种为泥蚶、缢蛏。泥蚶又称血蚶,全县年产量达7万吨,年产值超10亿元,是三门县渔业支柱产业。三门县泥蚶养殖产量保持较稳定的增长,但是泥蚶养殖周期较长,需要2~3年才能养成,且养殖池塘的租赁价格普遍升至4 000元/亩以上,成本较高,养殖效益有所降低。因此,选取优良的泥蚶新品系、提高生长率、缩减养殖周期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9.
苏北沿海传统的海水池塘养殖是以对虾为主的单茬单养方式,为充分利用现有的虾池资源,探索新的养殖模式,提高海水池塘养殖的经济效益,近年来,我们在江苏省南通市利用614亩水面进行以缢蛏为主的鱼、虾、贝多茬混养生产试验,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20.
<正>为创新水产养殖模式,提高水产养殖综合效益,我们在山东潍坊滨海区北部老河口1100亩海水池塘养殖区,开展了南美白对虾、缢蛏等多品种混养试验示范,南美白对虾养殖亩产400千克以上,缢蛏养殖亩产85千克,养殖产量效益均提高50%以上,现将技术要点归纳如下:一、池塘改造1.虾池条件虾池长方形,池深3.0米,水深1.5米,池底平坦,盐度20~30,pH 7.8~8.7,溶解氧5毫克/升以上,进排水方便,虾池底质为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