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以黑龙江省12个常用玉米品种及其亲本为试验材料,研究其光反应特性.通过对材料的每日阶段遮光处理的结果分析,缩短光照直接影响玉米品种的生育阶段。其中出苗至抽雄期遮光处理与正常光照的叶龄值差异显著,可作为衡量光反应特性的指标性状。缩短光照后使大部分玉米杂交种及自交系的花期提前,其中四早六、龙单21、绥玉7号、1134、龙系85、H172、4F1对光敏感;海玉4号、四单16、本育9号、合344、434、706、446光反应迟钝。遮光处理对品种形态性状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及雄穗分枝数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影响大小程度依次为:穗位高〉株高〉雄穗分支〉叶片数。  相似文献   

2.
玉米光敏感性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采用黑龙江省的10份光敏感杂交种及自交系作为试验材料,通过遮光处理的方法,对这些材料的发育进程、形态性状的光敏感性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玉米的9叶期-抽雄期及散粉期-抽丝期两个时期对光照比较敏感。同时遮光处理对玉米的株高、穗位高、叶片数和分枝数都有影响,但影响的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3.
辽南地区玉米品种植株性状对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辽南地区16个玉米品种为研究材料,运用灰色系统理论中灰色评判理论与方法,对影响玉米产量的7个性状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各植株性状对辽南地区玉米产量关系最密切是植茎粗、株穗位高、株高,其余四个与产量关系较疏远,它们与产量的关联度大小依次为茎粗、穗位高度、株高、脖长、叶片数、雄穗长度、雄穗分枝。  相似文献   

4.
以7个优良玉米杂交种及其亲本自交系为材料,研究了株高、穗位高、顶高、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雄穗长、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叶向值、叶面积、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目、茎粗13个植株性状的表现、杂种优势及杂交种与双亲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杂交种和自交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杂交种及不同性状的中亲优势(MH)和超高亲优势(HH)均存在差异,株高、穗位高、顶高、叶面积、雄穗长、茎粗、夹角、穗上叶片数、雄穗分枝数等杂种优势较大,顶高/株高、叶向值、气生根层数、气生根数等杂种优势较小;顶高、顶高/株高和穗上叶片数表现为杂交种与父本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雄穗长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母本呈显著正相关;顶高、雄穗分枝数、叶夹角和叶面积表现为杂交种与中亲值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与产量形成的关系,以期为早熟、高产、适应机械粒收的玉米新品种的筛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7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衡早8号(HZ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2018年以早熟玉米品种登海518(DH518)、京农科728(JNK728)和中晚熟玉米品种登海605(DH605)、郑单958(ZD958)为试验材料,种植密度为75 000株/hm2,研究玉米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叶片建成规律、穗部发育特性以及各生育阶段对光温需求的差异。【结果】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各生育阶段的光温需求大小表现为吐丝期(R1)—生理成熟期(R6)>出苗期(VE)—吐丝期(R1)>播种期(sowing)—出苗期(VE)。不同品种花后对积温的需求高于花前,中晚熟和早熟夏玉米品种对积温需求的差异主要在拔节期—吐丝期,具体表现为第9—16片叶建成期;花后对积温的需求品种间差异不显著。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产量与穗位高、穗高系数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的雄穗发育特性不同,晚熟品种的雄穗长度显著低于早熟品种,但晚熟品种的雄穗分枝数、雄穗总小花数、小花败育率、有效小花数显著高于早熟品种;而雌穗分化到籽粒形成受品种基因型影响较大。【结论】不同熟期夏玉米品种生长发育特性具有较大差异,在75 000株/hm2条件下,中晚熟品种的产量显著高于早熟品种;植株总叶片数较少,拔节期—吐丝期所需时间短,后期脱水速率快是早熟宜机收玉米品种的典型特征。  相似文献   

6.
遮光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农艺性状和果穗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不同株型玉米品种为材料,在大田采用人工遮光处理,研究了弱光胁迫对不同株型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至吐丝期遮光处理导致玉米生长发育迟缓,吐丝期株高、茎粗、叶面积等农艺性状和雌穗长、雌穗粗、雌穗鲜重等穗部性状均下降,可见花丝数减少;成熟期,穗部性状除千粒重增加,其余均降低。紧凑型品种浚单20对遮光的敏感性显著低于平展型品种豫玉22。  相似文献   

7.
以3个不同熟期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设6个不同播期处理,研究广西桂北玉米生态区春季不同播期对不同熟期玉米品种生长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春玉米全生育期随着播期推迟而缩短,生育期缩短时间主要体现在出苗至抽雄的营养生长阶段,其次为抽雄至成熟阶段。随着播期推迟,玉米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大致呈现低—高—低的变化趋势。6个不同播期处理中,3月8、15、22、29日播种处理各玉米品种表现较好、产量较高。因此,桂北地区春玉米的适宜播种期为3月中旬至下旬。  相似文献   

8.
探讨玉米广适性品种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农艺和生理特征,为广适性新品种培育提供参考依据。2015年和2016年,将玉米品种'先玉335'郑单958'与玉米新品种'衡玉321',在干旱和正常灌溉2个水分处理下种植于河北省农科院节水试验站,试验采用裂区设计。测定株高、穗位、抽雄期、吐丝期、籽粒产量和产量要素等农艺学性状,以及抽雄前叶绿素含量(SPADv)、灌浆期叶绿素含量(SPADg)、灌浆后期叶片衰老等级评分(LSS)、抽雄前叶面积指数(LAIv)、灌浆期叶面积指数(LAIg)等生理性状,比较不同品种间的性状差异。玉米品种穗粗、秃尖长品种间差异不显著,其他性状品种间存在差异。与干旱处理相比,正常灌溉处理下,'衡玉321'、'郑单958'和'先玉335'的籽粒产量分别增加5 056.5 kg/hm~2、3987.5 kg/hm~2和5 934 kg/hm~2,穗行数增加3.5、2.3、2.3,百粒重增加4.7 g、5.2 g、6.8 g,株高增加46.7 cm、44.1 cm、66.7 cm。'衡玉321'在正常灌溉处理和干旱处理下的LRS、SPADg分别是5.97、3.85和5.81、3.27。广适性品种'衡玉321'株型紧凑,抽穗后叶片衰老速度慢;干旱条件下叶片发生明显卷曲,但叶绿素含量较高,叶功能好;产量、千粒重和株高的水分敏感性低,而穗数和穗粒数的水分敏感性较高,灌浆中期的叶绿素含量和抽穗前叶面积指数对水分不敏感,水旱条件下均表现出高产。  相似文献   

9.
对76份西南高原区玉米地方品种的主要农艺性状与穗粒重进行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度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穗粒重与百粒重、行粒数、穗长、穗粗、叶片数等9个性状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各性状与单穗粒重的关联程度依次为百粒重>穗长>行粒数>穗粗>叶片数>穗位高>株高>生育期>穗行数.在西南高原生态区,籽粒性状是影响玉米产量的主要因素,在育种中应以百粒重、穗长和行粒数为主要选择目标,适当选择穗粗、叶片数和穗位高的品种,同时也要注重其他性状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正>邢台市农科院玉米育种一直注重高产、多抗、籽粒脱水快玉米品种的选育,近年来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了邢玉10号玉米新品种。该品种2016年5月通过河北省品种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6003号,由河北春淼种业有限公司独家经营。1品种特征特性1.1幼苗及植株性状。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300 cm,穗位117 cm,根系发达,叶片20片左右,叶色深绿,雄穗分枝7~9个,花药黄色,  相似文献   

11.
不同品种春玉米光合特性及产量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引进适宜宁夏南部干旱区种植的10个玉米品种为参试材料,同时以富农340为对照,在抽雄吐丝期对品种(系)净光合速率、蒸腾速率、叶片气孔导度、光合有效辐射、农艺性状、穗部性状和产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红禾28的株高和穗位高最高,其余品种的株高和穗位高差异不大;参试品种中光合有效辐射利合228最高,净光合速率极早熟111最高,蒸腾速率利合528最大,气孔导度极早熟111最大,叶片水分利用效率极早熟111最高;各参试品种产量之间均达到极显著差异(利合16和博纳6号除外),较对照富农340增产的有4个品种,其中,极早熟111产量为15 120 kg/hm2,比对照富农340(11 551.5 kg/hm2)增产30.9%,居参试品种第1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光周期对春小麦生育进程及其主要产量因素的影响。[方法]将待测小麦种子洗净消毒后,置于温度为25℃、相对湿度为80%的恒温恒湿培养箱内进行种子萌动处理。种子露白后,置于0~2℃低温黑暗处处理15 d。[结果]光周期延长时,出苗至成熟的天数减少且光反应敏感品种的出苗至拔节和拔节至抽穗期缩短极为显著。在短日照下,光反应迟钝品种的分蘖数略有变化,而光反应敏感品种的分蘖数增加极为显著。光反应敏感品种的株高变化幅度、穗长可调幅度明显大于光反应迟钝品种,短日照下光反应敏感品种的株高增加10 cm以上。[结论]延长发育期的光照时间有利于增加光反应敏感春小麦品种的小穗数和小花数,从而形成大穗。  相似文献   

13.
<正>冀玉5817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最新选育的玉米杂交种,2014年5月通过河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冀审玉2014017号,品种来源郑58-3×B17。1特征特性幼苗叶鞘紫色。成株株型紧凑,株高260 cm,穗位105cm,全株叶片数19~21片,生育期为103 d左右。雄穗分支6~10个,花药浅紫色,花丝红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不同年代主要玉米品种耐旱性鉴定与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鉴定评价我国不同年代大面积推广的35个主要玉米品种的耐旱性.[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不同水分管理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重复3次.调查生育期、单株籽粒产量和相关农艺性状,计算耐旱系数和产量耐早性指数,进行耐早性分析评价.[结果]单株籽粒产量耐旱系数与穗长、穗粗、行粒数和百粒重的耐旱系数呈极显著和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86、0.522、0.542和0.350,各农艺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程度为:穗长>行粒数>穗粗>百粒重>雄穗长>穗位高>株高;产量耐早性指数表明,不同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差异显著,随年代的变化,耐旱性呈逐渐增强趋势,2000年代玉米品种耐旱性显著优于其他年代品种.[结论]采用产量耐早性指数结合主要农艺性状耐早系数可有效评价玉米品种耐早性.参试品种中耐旱性极强的品种为先玉335和沈单16号;耐旱性强的品种为黄417、沈单7号、掖单2号、吉单180、掖单13、农大108、登海9号、鲁单981等.  相似文献   

15.
【目的】鉴定广西主栽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筛选适合广西种植的耐低氮型玉米品种,为当地山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裂区设计,以施氮量为主处理、品种为副处理进行10个主栽玉米品种氮胁迫试验。主处理设正常施氮(N 180 kg/ha,CK)与氮胁迫(N 0 kg/ha)2个处理,灌浆期测量株高与穗位高,成熟期测产并调查穗部性状。分析各玉米品种主要农艺性状指标的耐低氮指数差异性及相关性,并采用模糊函数法五级制划分标准对各玉米品种的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氮胁迫处理的株高、穗位、穗长、穗行、穗粒数、百粒重和产量均低于CK,果穗秃尖长则较CK长。不同玉米品种在氮胁迫下各性状的耐低氮指数存在差异,其中以产量的耐低氮指数最小,氮胁迫对其影响最大;株高、穗长、穗行、百粒重等性状的耐低氮指数差异不明显;秃尖长的耐低氮指数变幅最大。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产量与穗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P<0.05,下同),与秃尖长呈显著负相关;氮胁迫条件下,玉米各性状对产量影响程度排序为穗粒数>百粒重>秃尖长>穗行>穗长>株高>穗位。以模糊函数法对各品种耐低氮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桂单0810、迪卡008、华优168和桂单162的耐低氮能力较强,先达901、亚航0919、兆丰788、桂单901和正大808种的耐低氮性属于中间类型,瑞特237的耐低氮能力较弱。【结论】产量、穗粒数、百粒重和秃尖长可作为大田生产中快速、简易筛选耐低氮玉米品种的指标;初步筛选出耐低氮能力较强的品种为桂单0810、迪卡008、华优168和桂单162。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12个玉米品种及其亲本温室内和室外大田环境对比种植的有效积温调查结果表明,出苗-5.5叶期和出苗-抽雄期两种环境下差异较大,可以作为温敏反应的衡量指标。四早六、龙单23、本育9号、龙单21、446、龙系8、G801对温度反应敏感;海玉4号、龙单224、44、Mo177、884-7、H172、龙系85、4F1反应迟钝。同时两种环境下各品种和亲本的株高、穗位高也存在显著的差异,温室环境明显高于室外环境。反应敏感的材料包括四早6号、龙单21、K10、东46、龙系1、Mo17、268;反应迟钝的有四单16、龙单13、龙单16、龙单23、四单19、龙系53、4F1、龙抗11、龙系8、G801。  相似文献   

17.
3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旨在38个参试青贮玉米品种中筛选出适于在青岛地区推广的青贮玉米品种。[方法]采用随机区组的试验设计,对38个来自不同生态区常用青贮玉米品种成熟期的株高、穗位高、鲜重、干重、干物率、叶片数、株型、中性洗涤纤维(NDF)和酸性洗涤纤维(ADF)含量9个性状进行测定和分析,同时用聚类分析法将38个供试品种分成5个类群并分析总结每一类群的主要特性,以期为青贮玉米品种的筛选、推广和选育提供理论参考。[结果]38个青贮玉米品种的叶片数多为13片叶,株型主要为紧凑型和半紧凑型,株高最高的为先玉1225(317.1 cm),穗位高最高的为新饲玉12号(154.2 cm),华美1号的株高和穗位高均最低,分别为239.1和69.8 cm;参试青贮玉米的平均干物质率为25%。在品质方面,NDF含量为54.67%~89.00%,ADF含量为31.33%~62.00%。通过系统聚类分析获得5个类群,其中第5类群中所包含的新单61、沈农H5065、先玉335、新玉31号、农华101、饲玉1号、农研青贮2号和祥玉9号八个青贮玉米品种株高与穗位高适宜,且NDF和ADF含量较低。[结论]进一步对这9个品种的农艺性状及品质性状综合评价分析发现,农华101和新玉31号品种在青岛地区具有更高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8.
光照强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构成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采用盆栽方法研究了光照强度对不同玉米品种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2个玉米品种在全生育期遮光条件下株高、穗位增高,单株叶面积减小,开花日期延后,雄穗变短;干物质在根、茎、叶、穗等器官内的累积量降低,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存在差异;由于遮光处理减少行粒数和千粒重,导致玉米单株产量降低,“瑞秋”遮光处理比ck减产26.1%~28.1%,“郑单958”遮光处理比ck减产43.4%。45.9%。说明在单株水平上,“瑞秋”比“郑单958”具有较强的耐荫性。  相似文献   

19.
河南部分优异玉米地方品种主要农艺性状变异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基于SSR聚类分析,对从不同玉米类群中筛选到的46份有突出优良性状的河南地方品种进行精细的表型重复鉴定,分析了抽雄天数、吐丝天数、株高、穗位、主茎叶片数、雄穗一级分枝数、穗长、穗粗、穗行数、千粒重、穗粒重、粒长、粒宽及粒厚14个数量性状的变异情况,株型、穗型、粒型、花药颜色、花丝颜色、粒色及轴色7个质量性状的变异情况。结果表明,河南玉米地方品种数量性状频率基本符合正态分布,同时穗位、雄穗一级分枝数、千粒重和穗粒重的变幅较大,并发现一些具有独特优异性状的地方品种,对于今后的育种材料改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由优良普通玉米自交系8984与高油玉米自交系GY220杂交构建的F23家系的分离特征及其相关性.[方法]在夏播环境条件下对8个植株性状进行分析.[结果]F2∶3家系间各性状均存在极显著的差异,并呈连续性正态分布,存在明显的双向超亲分离;株高与穗位高、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穗位高与顶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与顶高/株高、穗上叶片数、叶面积、雄穗长和雄穗分枝数,顶高/株高与穗上叶片数,穗上叶片数与叶面积、雄穗分枝数,叶面积与雄穗长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正相关;顶高/株高与株高、穗位高、叶面积和雄穗分枝数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的表型和遗传负相关.[结论]该研究可以为高油玉米育种及其相关性状的分子遗传研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