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创业是当今农业产业发展的大趋势,创业能力的强弱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活力的集中体现。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农民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因素和根本保证。提升农民创业能力,将一批具有创业创新精神的种(养)大户、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组织者、农业食业领办人,培育成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的法人或企业法人,将农民创业带头人培育成为有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农民企业家,由传统的农民身份向业主、老板、企业家的身份转变,可提高农村自身发展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长。解决“三农”问题和建设新农村的突出问题是人才短缺,特别是发挥骨干作用的创业人才,人才强国战略如何真正落实刨“三农”中去,落实到新农村建设中去,开展农民创业教育,促进农民创业活动,提高农民创业能力是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是农民,核心是增收。加大资金投入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扩大投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第一推动力.加快农民资金积累是投资创业、扩大再生产的源泉。如何完善农民创业资金积累机制。加快资金积累,破解新农村建设和农民新一轮创业资金“瓶颈“问题,增加资金投入,推进“海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相似文献   

3.
农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其关系纽带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与农民创业的辩证关系是农民创业与新农村建设辩证关系的最好体现。一方面,新农村建设为农民创业创造更有利的软硬件环境,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的发展,将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创新农村社会经济运作机制,为农民创业创造更适宜的环境;另一方面,农民创业过程也是一个创新农村经济发展理念的过程,会有力的推动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加快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人才是关键.广大农村人才匮乏,农科大学生以服务“三农”为目标,责无旁贷.调动农科大学生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引导农科大学生通过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博士团”科技支农活动、参与农技推广、开展农民培训、毕业生到村任职、积极创业等不同形式新农村建设模式,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建功立业.  相似文献   

5.
宋洋 《当代农业》2010,(19):4-5
随着新农村建设不断推进。农民创业致富取得了许多新成效、新经验,也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新挑战。这时候.农民最需要的是强有力的“亮剑”.以激发他们的创业致富潜能.开辟致富新路。  相似文献   

6.
简要介绍了韩国“新村运动”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概述了韩国“新村运动”把农民的思想启蒙作为起点、农村经济发展作为目标的成功经验;分析总结了韩国“新村运动”对中国新农村建设的启示;结合“十一五”规划纲要和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指出在中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尊重农民意愿、培养有创业本领的新型农民、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资金来源问题、做到科学合理规划、完善乡村自理和村民自治机制。  相似文献   

7.
培育创业型农民,是激发农民创新活力、助力新农村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途径。为此,地方政府特别是镇村组织要千方百计加大对创业型农民的培育力度,为新农村建设注入活力之源。  相似文献   

8.
贫困地区"空心村"现象的出路与新农村建设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论述了贫困地区“空心村”现象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了贫困地区“空心村”现象产生的根源,认为“空心村”现象的出现在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现象,它对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强调要充分挖掘外出农民中的优秀人力资源,鼓励创业成功的农民企业家回乡村投资创业,加强乡镇政府在乡村规划的统筹调配。  相似文献   

9.
如何推动"三农"发展,如何建设新农村,如何带领农民奔小康,农民创业是个根本问题。农民创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建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在新农村建设中,在发展现代农业中,我们需要涌现出千千万万的农民通过动脑、动手、自主创新、艰苦创业,  相似文献   

10.
农民主体地位的确立与否是新农村建设的成败的关键.作者从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实践入手,分析了新农村建设中“强政府”和“弱农民”的问题,阐述了新农村建设中应以农民为主体,并提出了保证农民主体作用发挥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1.
阐述了新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强调重视农村教育,为新型农民培育搭建培训平台,是农业院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新型农民是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要求和新农村建设需要的市场型农民、文化型农民、技能型农民和创业型农民。强调重视农村教育,为新型农民培育搭建培训平台,是农业院校图书馆拓展服务的重要内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和谐社会的使命。  相似文献   

1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项大事业,也是一个新话题。发展农村经济,改变乡村面貌,涉及方方面面。农民教育,看起来是“软件”,实质是一个“硬件”。政府是新农村建设的投资主体,农民则是新农村的建设主体,农民教育跟不上,建设新农村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14.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建设新农村关键是提高青年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提高青年农民科学文化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关键,青年农民素质低是当前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和谐新农村、创业型新农村需要青年农民道德素质的提高。提高青年农民素质要加强农村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加强法治教育,通过城乡交流提高青年农民素质。  相似文献   

15.
张晓东 《河南农业》2008,(24):18-19
甘肃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面向“三农”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全省各地农村不同区域经济和产业化企业特点,先后在甘肃省农村各地通过广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认识到实现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经营,延长农业产业链条,增加农民收入,必须大力开展农民创业培训,扶持和发展农业创业成功的类型,对于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村小康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浙江省统筹城乡建设新农村的成就与经验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城乡关系是人类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对关系,浙江作为我国农村市场取向改革的先行地区,统筹城乡的改革探索也走在了全国前列。在分析和评价浙江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巨大成就的基础上,总结了统筹城乡发展、建设新农村的若干改革经验,可以概括为:以城乡互动的农民自主创业、自由就业促进农民转产转业,以城乡统筹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农民多渠道增收,以政府主导的村镇规划和整治建设促进村容村貌改善和农村新社区建设,以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促进农村民生难题的破解,以建立党政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全面参与的共建机制促进新农村建设,以培育致力于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促进农民群众共创共建美好家园。  相似文献   

17.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贯彻好“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发展成果惠及广大农民,这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才有可能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8.
“新型现代农民”是农村中“经济带头人”或者是“能人”。本文分析了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对新型现代农民的需求,对新型现代农民培养情况与现状,研究分析培养新型现代农民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的关系,提出了加强贫困地区新农村建设中新型现代农民培养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主体缺位和政府越位的问题十分普遍;我国提出的“政府主导”建设口号具有“越俎代庖”的嫌疑,压制了“农民主体”的真正发挥。韩国的经验告知我们,只有真正落实农民的主体地位才能使新农村建设持续发展。当前,只有通过加强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坚持教育农民、发展农民组织,来构建新农村建设的农民主体;  相似文献   

20.
培养新型农民,建设一支有文化、有技术、能创业的农民工队伍,促进转移就业,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要的目标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条件。农民培训工作是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推进新农村建设、开创城乡和谐发展新局面的基础性工作。为此就余杭区的农村劳动力数量、文化、就业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了解,并对进一步提高农民素质、加大农民转移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