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概述了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就在林区公路建设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2.
田家才 《绿色科技》2019,(2):113-114
随着我国建设的不断发展,公路桥梁工程也在逐渐的增多,而林区作为我国自然保护的重要对象,具有着极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生态资源。连接着周围林场主要是依靠林区公路来进行,并且林区公路还是资源流通的主要渠道,林区公路的建设对于我国的林业市场经营、森林环境治理以及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并且科学的林区公路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保护我国林业资源,让周围的居民能够安居乐业,并且利用林业资源为我国经济效益、市场效益以及生态效益带来更多的利益。但在实际的林区公路设计当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分析了林区公路设计给环境保护带来的影响,阐述了林区公路设计中要遵循的环保设计原则,提出了林区公路设计中的环境保护策略。  相似文献   

3.
赵康 《林业建设》2002,(1):37-38
概述了林区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就在林区公路建设中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文章阐述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旅游生态环境的现状,论述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旅游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目标及主要内容,提出了大兴安岭东部林区生态环境保护的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5.
伊春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伊春林区在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伊春林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中几点对策。  相似文献   

6.
阐述了大兴安岭林区湿地类型的划分和分布特点,分析了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利用方面存在了问题,并据此提出了今后大兴安岭林区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4条措施:(1)广泛开展宣传教育;(2)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保护;(3)增加科技投入,积极开展湿地生态的科学研究;(4)严于管护,科学利用。  相似文献   

7.
林区公路作为林区经营的基础设施,在修建和改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森林资源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本文以广东南岭林区公路的边坡修复为例,初步探讨林区公路边坡生态修复的措施,以及修复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为最大限度地降低损失、防止水土流失、加快森林植被与景观的恢复提出初步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类型汽车数量不断增加,不论城市公路以及林区道路交通,都必须实行人、车、路三者综合治理,才能在经济、安全、环境保护几方面取得成就。因此,加强机动车安全性能的检测,实行现有车辆技术状态行驶前的预先检查,是确保综合治理实施的主要手段。本文在利用数学方法研究分析城市和交通公路机动车检测线的来车分布与检测能力的同时,依据林区的  相似文献   

9.
大兴安岭林区公路的环境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军  李晓路 《森林工程》1998,14(3):57-58
本文重点论述了林区公路在设计、选线等方面.要注意保护自然环境.所选择线路应与地形和自然环境相协调.防止由于修建林区公路而造成水土流失.提出了林区公路设计时保护环境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公路建设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影响的基础上, 从综合决策、设计理念、施工与生态补偿等方面对公路建设项目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11.
澳大利亚森林资源丰富,林区道路建设历史悠久,密集而发达的林区道路及其现有林道改进方案保证了澳大利亚森林道路的良性有序发展,保障了森林和木材资源的可持续、综合和有效利用。文中概述了澳大利亚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包括林区道路“用者自付”原则下的多元化投融资机制,以及林区道路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建设规划及建设规范等;分析了中国林业道路建设和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提出了我国林区道路建设需要促进投融资渠道多元化、重视林道规划和规程的规范化建设、注重维护生态社会与经济效益的统一等启示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开设毛竹山机耕路竹林效益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福建省毛竹林面积最大的乡(镇)迪口镇竹山机耕路开设后产生的效益进行预测分析表明:全镇20.6万亩毛竹林每度竹山产值可增加1341万元。人均收入增加420元。农特产税收入增加70.8万元。林业育林金收入增加43.7万元。达到农民增收、财政增税、部门增费的目的,同时还节约运竹材成本50~100万元。从生产笋干转入直接卖鲜笋后,每度可减少4577m^3薪材资源的消耗。能有效地保护竹林内阔叶树资源。改善竹林生态环境。提高竹林质量。实现竹林可持续经营.  相似文献   

13.
阐述了江苏省国家公益林的总体布局特征及划分依据,并对划分结果进行了详细分析,指出江苏省国家公益林布局从总体上看,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长江、淮河、沂(沭、泗)三大河流为主干,以秦淮河、滁河等20余个一级支流及众多二级支流为分支呈“树型”分布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护岸林等,构成了江苏省国家公益林的主体。二是以沿海特保林、高速公路、国道、铁路等呈“带状”分布的护路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等,构成了江苏省国家公益林的基本框架。三是以骆马湖、石梁河水库、大丰麋鹿保护区以及中山陵等呈“块状”分布的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护林、自然保护区林、国防林、风景林等,是江苏省国家公益林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4.
国外林区道路发展现状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林区道路是林业和区域发展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德国、奥地利等较早实现工业化的欧洲国家林道建设起步早, 现已形成了与本国林业生产作业体系相适应的完善的林道路网体系。奥地利林道密度已达到89 m/hm2, 德国超过100 m/hm2, 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家也具备了密集的林道路网体系, 而日本、印度、韩国和俄罗斯林道配置水平较低。文中概述了这些国家林区道路的发展现状和经验教训; 针对我国林区道路总量不足、等级低下等严重滞后问题, 提出合理提高林区道路密度和等级, 林道建设要科学规划合理配置、重视森林生态保护, 制定林道建设技术标准和规程, 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等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杜拉尔鄂温克民族乡生态环境现状,按照"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原则,确定7项建设工程和3项保护工程。工程布局在全乡全面实施退耕还林(草)工程、封山育林工程、湿地保护工程和绿色家园工程,南部以水土保持工程和绿色通道工程为主,北部以水系防护工程和天然草牧场工程为主。  相似文献   

16.
针对山区道路的生态环境特性,遵循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采用层次分析法对目标层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进行了筛选、优化,最终形成了2大类准则层(自然环境指标、社会环境指标)和17个指标层的山区道路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7.
道路建设对风景旅游区的生态环境影响很大,道路之生态保护设计极为必要。通过探讨风景旅游区道路的结构、选线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提出了避免或弱化道路对生态敏感区造成生态负面影响的具体设计方案,以实现风景旅游区道路生态保护之目的。  相似文献   

18.
城郊生态敏感区土地利用的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城区与郊区结合部作为生态敏感地带,对整个城市地域生态环境改善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本文在全面分析城郊地区生态环境现状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其地理位置的特殊性、环境污染的严重性和生态功能的高效性,提出要加强该地区以森林植被为主的生态建设,使之成为建设林网化-水网化主体框架的重点地带,发挥森林和湿地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方面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广西位于祖国西南边陲,由于受特殊的地形地势和气候条件的影响,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该地区的生态公益林生境恶劣,在人为强度干扰下很容易造成生态系统的退化。通过对广西生态公益林资源概况、生态公益林的退化过程和特点分析,提出了扩大现存生态公益林地面积;采取封山育林;通过林分改造;采用效应带、效应岛造林方法;运用透光抚育等恢复措施。其中封山育林是最易行、有效的方法。同时根据广西区实际情况,对广西生态公益林的建设和保护提出了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We compared stand structure and plant species occurrence on the shoulders of 3-, 10- and 20-year-old roads in a subtropical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o document temporal changes in edge effects of forest roads. We recorded 154 vascular species in the study plots, including 3 non-native species. We used generalized linear mixed models to analyze changes in forest structure and plant species composition in relationship to the distance from forest roads. The spatial patterns in stand structure at different distances from roads differed with road age. The large canopy openness on the edge of 3-year-old roads decreased with time after the construction. A progressive decrease in tree height on roadsides was observed after the road construction, suggesting tall trees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dry and windy roadside environment. The edge effect on the canopy tended to be larger at higher elevation sites. The spatio-temporal pattern of species occurrence based on distance from roads differed by species. Typical pioneer species such as Schima wallichii and Eurya japonica increased along the edge, while less aggressive pioneer species and understory species decreased. As time passed after the road construction, some climax and understory species decreased at the forest edge, while other climax and understory species increased. The modeling method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could be applied to different roadside and edge study sit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