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13年生山杜英与杉木1︰1行状混交林、杉木纯林和山杜英纯林的林分生长量、生物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山杜英和杉木混交可以有效促进杉木和山杜英的生长,混交林中杉木和山杜英的生长量均高于其相应纯林,蓄积量比纯林提高65. 00%~72. 89%,生物生产力提高1. 11%~59. 11%;山杜英与杉木混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化学性状,提高土壤有机质、氮磷钾等养分含量;杉木混交山杜英模式在闽西北地区具有较大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福建省闽清县20年生的湿地松与杉木混交试验林的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在相同立地因子和相同经营措施条件下,采用湿地松∶杉木=5∶5的株间混交方法与混交比例最为合适。在不同混交方法中,以株间混交林的生长量最大,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带状混交林、块状混交林高出23.3%、32.5%。在不同混交比例中,以湿地松∶杉木=5∶5混交林生长量最高,林分总蓄积量分别比湿地松纯林、湿地松∶杉木=6∶4混交林、杉木纯林高出4.1%、19.1%、50.9%。  相似文献   

3.
陈志洪 《绿色科技》2021,(5):97-100
在杉木采伐迹地分别营造秃杉、木荷两树种的混交林和纯林,对12年生林木的生长量进行了比较,经调查效果探究,混交林、纯林不同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及林分土壤的理化性质有所不同,结果显示:混交林两树种混交与单树种纯林相比,混交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均比纯林两树种林分生长量,平均树高大7.5%、8.5%,胸径粗11.60%、9.70,树冠大4.8%、11.7%,枝下高大7.14%、25.00%,单株材积大31.3%、33.3%,蓄积量多27.5%、29.6%。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比纯林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19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不同混交模式下林分的生长状况及林地内土壤的理化性质的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混交林内毛竹和杉木的生长情况都优于纯林,土壤肥力状况总体上较纯林高,土壤水分指标均优于纯林好。研究初步表明毛竹杉木混交对林分的生长有促进作用,同时对林内地力衰退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福建省洋口林场开展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混交林研究,从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分析了混交林和杉木纯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结果表明,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与乐东拟单性木兰(Parakmeria lotungensis)带状混交林(5∶5和6∶4)中杉木生长较杉木纯林迅速,混交林植被发育繁茂,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大,表层土壤的养分含量高于杉木纯林。杉木与乐东拟单性木兰带状混交可减缓杉木纯林地力衰退,为杉木林合理经营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黔东南州杉木不同龄级纯林及中龄期混交林林分生长及生物量变化规律,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对8个杉木纯林及混交林固定样地(20m×20m)持续了3a定位观测。结果表明:随龄级增大,杉木纯林平均胸径和高度增加、郁闭度和密度降低,平均胸径和高度的年生长量降低;乔木层植物树干、枝叶和总生物量蓄积量增加、年生长量降低,凋落物年产量增加。中龄期混交杉木林林分生长及生物量和凋落物产量受混交树种及株数比例的影响,部分类型间林分结构指标及生物量差异显著。杉木纯林生物量归还率和枯落物更新率随龄级增大而增加,混交杉木林类型间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7.
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林生长特性与生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湿地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 ,对 10年生试验林研究结果表明 :采用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带状混交 ,各个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 ,与湿地松纯林相比较 ,带状混交林中湿地松生长状况表现出明显优势 ,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 ,土壤理化性质良好 ,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湿地松与厚荚相思单行混交 ,湿地松受压严重 ,保存率、生长量低 ,应及时对厚荚相思进行适度修枝 ,增加林内透光度 ,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8.
在镇办半山林场杉木采伐迹地营造了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混交林,经过12年的经营管理,对不同的林木生长效果和土壤性质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显示:12年生的福建柏马尾松木荷混交林的林分蓄积量、生物量、土壤理化性质,分别比福建柏马尾松木荷纯林的林分蓄积量提高8.09%、10.35%、106.78%,林分总生物量提高8.21~35.98t/hm2,混交林的土壤理化性质也比纯林均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9.
毛竹杉木混交造林对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福建省宁化县方田乡泗坑村营造的7年生杉木毛竹混交林和杉木、毛竹纯林的林下土壤养分及林木生长量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毛竹杉木混交林的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水解氮、速效磷、速效钾的含量均比毛竹纯林和杉木纯林高,毛竹杉木混交林中毛竹、杉木的平均胸径、平均高、枝下高、冠幅、单株材积生长量均比毛竹、杉木纯林高。表明,毛竹、杉木混交造林改善了土壤养分,促进林分的生长。  相似文献   

10.
从林分生长、生物量及土壤养分等方面,对营造于浙江遂昌县牛头山林场的6年生杉木(Cunnighamia lanceolata)与南酸枣(Choerospondias axillaris)不同模式混交林及其纯林进行了调查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南酸枣与杉木混交后能促进杉木的生长和有利于维护地力,其中以杉∶南=3∶1混交模式生产力和生物量较高,蓄积量为76.42 m3/hm2,生物量为41.512 7 t/hm2,与杉木纯林为相比,分别提高了74.55%和97.27%,南酸枣纯林以及杉木南酸枣混交林的土壤肥力与杉木纯林相比也均有不同程度提高.  相似文献   

11.
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生物量分配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调查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黄山木兰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粗根、大根及中根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小根及细根生物量则小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2.
对4年生的福建柏刨花楠混交林及福建柏纯林进行了生长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研究,结果表明:福建柏刨花楠混交林和福建柏纯林在生长量、蓄积量上差异不明显,但混交林和纯林的土壤理化性质有一定的差别,混交林土壤容重小,而孔隙度、持水量大,同时混交林土壤肥力状况较好,在参试的两种混交林中,以福建柏与刨花楠按1∶4比例混交的林分土壤结构和肥力为佳。  相似文献   

13.
宁化县木荷混交造林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木荷与杉木、马尾松不同混交方式、混交比例的混交林、木荷纯林的生长效果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表明:木荷更适宜种植混交林,杉木×木荷3∶1比例混交林的木荷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及林分生长量均比杉木×木荷2∶1混交林及木荷纯林更好,具有显著性差异。混交方式以水平带状混交林分生长更好,水平带状混交木荷的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单株材积、平均冠幅均比垂直带状混交及木荷纯林高。杉木与木荷混交应控制好木荷的混交比例,否则会影响混交效果,而且到一定年龄时对林分应进行间伐,控制好林分密度,促进林分生长。  相似文献   

14.
对木荷伴生杉木萌条林分和木荷纯林的生长情况、林分总持水量和土壤理化性质等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木荷伴生杉萌条林分中的木荷生长优于木荷纯林,林分总持水量较木荷纯林高,土壤总体理化性质也优于木荷纯林。研究结果对木荷林分的可持续经营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调查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对照)生长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及杉木纯林地上部分各器官及各径级根生物量分配格局。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的生长及林分总生物量的积累均优于杉木纯林。从生物量分配上看,杉木与乳源木莲混交林中杉木及纯林中杉木其地上部分各器官的分配均表现为树干>叶>枝,但混交林中杉木叶和干分配率略大于纯林,而枝分配率略低于纯林;混交林中杉木各径级根的生物量均大于杉木纯林。  相似文献   

16.
杉木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探讨杉木与闽粤栲混交林分特征与水土保持功能,以杉木纯林为对照,对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特征和林分的持水量、土壤物理性质、渗透性、抗蚀性及水文效益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结果表明:杉木闽粤栲混交林乔木生物量、地被物生物量、凋落物现存量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杉木闽粤栲混交林林分的总持水量、土壤渗透速度、林分地表抗冲刷能力、涵养水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杉木纯林。这些说明杉木与闽粤栲以3∶1混交的林分能更有效地改善土壤物理性质,提高土壤入渗能力,截持雨水,减少雨水对林地的冲刷和侵蚀,增强土壤抗蚀性,提高水文效益,从而提高林分的固土保水功能。  相似文献   

17.
选取同样立地条件和管理措施下30年生湿地松与杉木纯林及其混交林,对其林木生长、林分蓄积量和生物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林分密度与管理措施下,与纯林相比,混交林显著提高了湿地松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单株生物量(P<0.05),混交林中杉木的胸径、树高、材积和单株生物量虽比纯林有所提高,但其差异未达显著水平(P>0.05);混交林的林分生物量高于纯林,林下草本生物量和凋落物现存量也显著高于纯林(P<0.05).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厚荚相思混交效果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在较为贫瘠的迹地上开展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单行、带状混交及湿地松纯林造林对比试验,结果表明,采用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带状混交,与湿地松纯林相比,树种保存率高、生长量大;混交林林内小气候条件适宜,土壤理化性质良好,改善土壤肥力效果明显。湿地松与厚英相思单行混交,湿地松受压严重,保存率、生长量低,应及时对厚英相思进行适度修枝,增加林内透光度,促进湿地松生长。  相似文献   

19.
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分结构和生物量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通过福建柏杉木混交林、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福建柏纯林、杉木纯林、湿地松纯林的林分结构和生物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福建柏混交林与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相比具有较大的林分生物量 (福建柏杉木混交林为 2 33 6 6t·hm-2 ,福建柏湿地松混交林为 2 19 4 5t·hm-2 ,而杉木纯林、福建柏纯林、湿地松纯林分别为 188 78t·hm-2 、178 37t·hm-2 、181 4 4t·hm-2 )和较合理的林分结构 ,可以把福建柏与杉木、湿地松混交林作为用材林造林方式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20.
对5年生杉木三年桐混交林的林分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杉木与三年桐混交能加快林分郁闭,有效地利用林地空间,从而大大地提高林分的光能利用率,5年生混交林总生物量是杉木纯林的1 92倍,混交林中杉木的干材生物量比杉木纯林增加72 6%,有效地提高木材产量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