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32)P研究不同耕作法种植水稻的根系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采用32P茎基注射法和土壤施用法,研究了免耕作法和常规耕法种植水稻的根系分布及活力。研究结果表明,免耕作法种植水稻在分蘖盛期和灌浆期,其根系在土壤中的横向和纵向分布量都大于常规耕作法种植的水稻。且免耕法种植的水稻在各时期都具有较强的根系活力。  相似文献   

2.
用水稻专用叶面喷剂喷施水稻秧苗,1670 ̄2500mg/L浓度处理可改善秧苗素质,控制株高,秧苗粗壮,假茎宽,干物质增多,促进分蘖,5000mg/L浓度处理抑制秧苗生长,水稻专用叶面喷剂可提高秧苗叶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质,叶绿素含量和硝酸还原酶活性。  相似文献   

3.
水稻专用配方肥增效剂的应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以中稻培两优 93为材料 ,对配方肥增效剂的增产机理进行了研究。盆栽试验结果表明 ,配方肥增效剂能显著促进根系的生长 ,极显著提高根系体积、总吸收面积和活跃吸收面积 ,但对根系活力影响不大。增效剂对水稻植株下部叶片光合性能有一定影响 ,促进叶绿素含量增加、光合速率增大 ;还可提高处理水稻植株的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 ,改善养分在植物体内的运输条件 ,增加根系吸收养分的动力。配方肥增效剂能提高水稻植株的分蘖能力 ,增加干物质积累量。配方肥增效剂处理比配方肥处理增产约 8.6% ,减少化肥用量 10%和 20%。  相似文献   

4.
在田间小区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不同硒(Se)肥的施用方法及施用时期对水稻植株和籽粒中Se的吸收与富集的影响。研究表明:水稻在生长前期和旺盛时期对Se的吸收和积累有很大差异。与对照相比,苗床施Se、土壤施Se和叶面喷Se 3种方式均能明显提高各生育期水稻植株和籽粒中Se的含量,富Se效果达到差异极显著水平。从稻米富Se效果看,富Se含量在0.163~0.207 mg·kg-1之间,Se含量增加了5.8~7.6倍,且都在安全范围内。从水稻富Se的方式上,不同施Se方式富Se效果依次为水稻扬花期喷Se土壤施Se育苗期喷Se对照。从叶面喷施Se的时间上,稻米富Se效果依次是扬花期喷Se育苗期喷Se灌浆期喷Se齐穗期喷Se对照。从水稻富Se类型上看,外源无机Se和有机Se都能明显促进水稻对Se的积累。水稻育苗期和扬花期叶面喷Se在提高水稻稻米中含Se量的同时,并没有降低水稻产量。因此水稻叶面喷Se是一条安全、简单、易操作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叶面喷施氨基酸螯合硒对水稻籽粒硒含量及形态的影响,以水稻品种百香 139 为材料,通过大田试验,在水稻破口期叶面喷施不同用量的氨基酸螯合硒,并在水稻拔节孕穗期、始穗期、扬花授粉期、灌浆期、蜡熟期 5个不同生育期叶面喷施 13.5 g/hm2(以硒计)的氨基酸螯合硒,在水稻成熟期测定、分析各处理组水稻地上部不同组织器官硒含量和籽粒硒形态。结果表明,喷施外源氨基酸螯合硒可提高水稻各器官硒含量,在适量范围内水稻植株各器官硒含量随着喷硒浓度的增加而提高;水稻籽粒中硒主要以硒代蛋氨酸存在,水稻籽粒中硒代蛋氨酸含量与总硒含量的变化规律相一致。喷施氨基酸螯合硒用量为 6.75、13.5、27.0 g/hm2 时水稻籽粒中硒含量分别为 0.168、0.431、0.439 mg/kg,均达到《富硒农产品硒含量分类要求》(DB45/T 1061-2014)的要求。拔节孕穗期至灌浆期喷硒处理水稻籽粒硒含量呈现增高趋势,灌浆期喷硒处理的水稻籽粒总硒含量最高,达到 0.320 mg/kg;水稻籽粒中硒代蛋氨酸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为 43% ~ 91%,硒代蛋氨酸含量占总硒含量的比例由大到小依次为:拔节孕穗期 >始穗期>扬花授粉期=灌浆期>蜡熟期,硒代蛋氨酸比例随着施硒时期越靠近水稻成熟期越低,表明水稻叶片中硒的转化时间对稻米中硒形态有显著影响,提早喷施硒有利于有机态硒的形成,提高稻米中有机态硒的比例。在硒的生物强化生产富硒水稻中,水稻破口期叶面喷施氨基酸螯合硒的最佳用量为 13.5 g/hm2,在 5 个不同生育期喷施 13.5 g/hm2 的氨基酸螯合硒均能生产出富硒大米,且最佳喷施外源硒的时期为灌浆期。  相似文献   

6.
不同施硒方式对水稻硒利用效率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城铭  周鑫斌 《土壤学报》2019,56(1):186-194
采用盆栽试验方法,研究土壤施硒和叶面喷硒两种施硒方式(均为硒酸钠形态)对水稻籽粒硒生物强化以及营养品质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等量施硒条件下,土壤施硒和叶面施硒两种方式均能显著提高水稻地上部和籽粒硒含量,土壤施硒水稻地上部和籽粒硒含量分别为叶面喷硒处理的8.9倍和5.3倍,说明在等量施硒条件下土壤施硒较叶面施硒更能有效提高籽粒硒含量。叶面喷硒处理的籽粒硒分配系数为土壤施硒的2倍,说明硒通过叶片向籽粒转运速率较通过根系到籽粒的转运速率更快。土壤施硒能够显著提高籽粒中镁、硫、铁、锰和锌等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相比对照组,土壤施硒和叶面喷硒的水稻籽粒粗蛋白分别提高8%和4.5%,丝氨酸和酪氨酸含量说明施硒能够提高水稻营养品质,以土壤施硒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7.
对稻田养鱼(垄稻沟鱼)后的稻田土壤、田水、水稻植株、稻米蛋白质等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土壤和田水的氮,磷、钾含量均有明显提高,土壤的通透性得到改善;水稻的根系活力增强,分蘖增多,稻株的氮、磷、钾含量,叶片叶绿素含量,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的累积均有明显增加,稻米的蛋白质含量也有所提高;稻田杂草基本根除,同时获得明显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
4PU-30对杂交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及再生芽萌发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验研究 4PU 30对杂交水稻后期叶片衰老及再生芽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 ,水稻齐穗 5d喷施 4PU 30可缓解叶片叶绿素分解 ,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降低芮二醛含量和细胞渗透率 ,有效延缓叶片衰老。 4PU 30可提高水稻根系活力 ,促进再生芽生长 ,提高活芽率  相似文献   

9.
稻-鸭-泥鳅耦合对水稻部分株型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稻田养殖能否改善水稻的株型结构从而影响产量的形成和品质的改善,通过田间对比试验,研究水稻分蘖期、孕穗期和齐穗期的部分株型结构。结果表明,与水稻直播处理相比,稻-鸭-泥鳅耦合能促进水稻根系生长、增加植株株高和根冠比,减少无效分蘖,保持后期分蘖稳定;减小水稻茎基宽,增加水稻冠层幅度,保持水稻具有一定的松散度;减小倒3叶和倒4叶叶开角和披垂度,增加剑叶和倒2叶叶开角、披垂度、叶长和叶宽,使水稻叶面积和叶绿素含量较多的分布在植株上部,利于地上部干物质的积累;提高水稻基叶高,减少枯黄叶,减缓叶片衰老,延长叶片的功能时期。本研究结果为水稻产量的提高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灌浆结实期高温对水稻剑叶生理特性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水稻耐热品系996和热敏感品系4628为材料,在灌浆结实期利用人工气候室进行高温处理(9:00-17:00,37℃,17:00-翌日9:00,30℃)和适温处理(CK,9:00-17:00,30℃,17:00-翌日9:00,25℃)22d,研究高温胁迫对水稻剑叶光合特性、膜透性、抗氧化酶活性及稻米品质的影响,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下水稻剑叶叶绿素含量、叶绿素a/b和净光合速率均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胁迫初期升高,高温处理5d后,随胁迫时间延长呈降低趋势,热敏感品系4628剑叶中叶绿素含量、净光合速率和抗氧化酶活性下降幅度大于耐热品系996;(2)高温下剑叶丙二醛(MDA)含量上升,相对电导率增加,热敏感品系4628增加幅度大于耐热品系996;(3)高温胁迫下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显著增加,精米率和整精米率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灌浆结实期高温胁迫下,水稻功能叶抗氧化酶活性降低,膜透性增加,光合能力及光合产物的运输与卸载能力下降,可能是稻米品质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氮饥饿水稻利用不同形态氮素的差异及其生理机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水培试验,研究了氮饥饿7d后,恢复供应不同形态氮源对水稻氮吸收和积累及氮同化中关键酶活性和光合色素的影响。结果表明,缺氮促进根系生长,增加根冠比。恢复供氮4d显著增加地上部生物量。铵硝混合营养促进了水稻对氮的吸收和转运,叶片和根系中全氮及叶片中铵态氮的含量以硝酸铵处理最高。与单一铵或硝营养相比,铵硝混合营养增强了根系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和叶片中硝酸还原酶的活性,提高了水稻同化和利用氮的能力。另外,与纯硝营养相比,供应铵态氮显著增加了叶片中总叶绿素,尤其是叶绿素a的含量。因此,改善水肥管理、平衡对水稻供氮的铵硝配比将提高水稻氮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2.
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对水稻根系活力及养分吸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等养分量下,控释肥BNCRF和BRCU处理较专用肥分次施用的SNRSF处理能提高水稻生育前期、中期根系伤流强度,显著提高全生育期伤流液的氨基酸态氮输出强度;明显增加了根系总吸收面积和有效吸收面积。同时,BNCRF处理在前、中期氮、磷吸收速率显著增强,BRCU处理仅在生育中期显著提高。采用低钾控释肥BLCRF处理,水稻前期伤流强度、氨基酸态氮输出强度及吸收面积均较小,但中、后期明显增高,氮、磷吸收速率与高钾含量的SNRSF处理相当。说明一次性施用控释肥能显著增强根系活力,提高生育中期养分吸收速率,改善水稻根系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3.
叶面喷施硅调理剂对水稻砷累积及其赋存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营养液培养生物学模拟方法,研究了喷施8种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对苗期水稻累积总砷(As)和砷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施用硅调理剂可降低水稻根和茎叶中砷含量,其中叶面施用Na2SiO3+鼠李糖脂处理(Si6)的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含量最低,分别为10.04,0.31mg/kg,比对照降低25.35%和33.10%(P<0.05);水稻中砷的赋存形态主要为As(Ⅲ),喷施该叶面硅调理剂减少水稻地上部和根系As(Ⅲ)含量,降幅分别为27.74%和21.50%(P<0.05);综合考虑水稻根系和地上部砷累积及砷由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对不同的叶面硅调理剂处理进行聚类分析发现,喷施Na2SiO3+鼠李糖脂的处理为水稻砷低积累类群。因此,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与含硅溶液配施是抑制水稻幼苗吸收和积累砷效果最好的叶面硅调理剂,可为我国砷污染区稻米生产安全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稍为高大韧水稻籽粒灌浆期间部分生理特性的变化,探讨了其结实率较低的生理原因。结果表明:(1)稍为高大韧水稻的株高极显著高于对照的,总粒数、千粒重显著高于对照的,但结实率极显著低于对照的,单株有效穗数和穗实粒数均与对照的差异不显著;(2)在子粒灌浆前期,稍为高大韧水稻剑叶的叶绿素含量和可溶蛋白质含量比对照的高,根系活力较强,库大源足,但后期根、叶早衰。稍为高大韧水稻的茎鞘物质表观运转率(流)极显著低于对照的,后期源不足、库源不协调、流不畅是稍为高大韧水稻结实率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不同镁浓度对水稻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温室条件下, 采用溶液培养法研究了不同Mg2+ 浓度对水稻(Oryza sativa L.)根系生长及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稻根系干重、根冠比、总根长、Mg吸收、根系活力、伤流速度、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和Mg含量、Mg流入速率以及Mg2+ 吸收速率与Mg2+ 供应水平密切相关。在低Mg2+ 浓度(0.05 mmol/L)条件下,水稻植株叶片在缺Mg症状出现之前分配较大比例的干物质到根系,使总根长和根冠比增加, 这可能是水稻早期对低Mg胁迫的适应机制之一。适中的Mg2+ 浓度(1.0 mmol/L)有利于水稻生长发育,促进养分吸收,提高根系活力和伤流速度以及伤流液中游离氨基酸总量。低Mg2+ 和高Mg2+ 浓度(5.0 mmol/L)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根系活力和氨基酸合成能力。植物Mg的吸收、伤流液Mg2+ 浓度、根系平均Mg流入速率和Mg2+ 吸收速率随营养液Mg2+ 浓度的增加而相应增加。  相似文献   

16.
以孕穗期的两优培九为材料,用伤流法测定根系活力,调查了影响根系伤流收集量的因素。结论如下:在两优培九孕穗期用脱脂棉收集伤流液,以2.0 g的脱脂棉填充量为宜;两优培九主茎和分蘖的伤流量差异显著(P<0.05);白天和夜晚的伤流量差异极显著(P<0.01);稻桩高低对伤流量影响不显著(P>0.05);连续两次测定的差异不显著(P>0.05)。用上述最佳方法,对两优培九及其对照品种汕优63抽穗后的根系活力(根系伤流强度)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两优培九抽穗前的根系活力比汕优63相对较高,二者均在抽穗后1周左右出现峰值,随后呈下降趋势,但与汕优63相比,两优培九伤流强度下降幅度相对较大,且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同时,对两个品种抽穗后剑叶叶绿素含量的测定结果表明,两优培九和汕优63的剑叶叶绿素含量抽穗后都迅速下降,但是相对于汕优63,两优培九剑叶叶绿素含量下降速度要慢,能维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因此,根系活力的下降可能是两优培九生育后期易早衰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水稻子粒硒累积机制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溶液培养方法研究了富硒与非富硒两品种水稻(秀水48和丙9652)对硒的转运差异及其子粒硒积累机制。结果表明,水稻子粒灌浆开始后停止供硒,其根系硒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表现下降的趋势。秀水48根系硒含量下降幅度大于丙9652;秀水48根系中硒更加容易转运出去。剑叶是水稻的功能叶,在水稻整个生育期内剑叶中硒含量逐渐下降。秀水48剑叶硒含量下降幅度大于丙9652,两者差异显著。从硒的积累量看,秀水48剑叶硒积累量下降幅度大于丙9652,剑叶硒的转移将有助于硒在水稻子粒中的积累。  相似文献   

18.
以辽园多丽和樱桃番茄红玉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及其两者的混合液,研究叶面喷肥对两个品种番茄光合速率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叶面喷肥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番茄果实内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力水平,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其与葡萄糖两者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单独喷施葡萄糖效果稍差。表明在叶面喷施葡萄糖、磷酸二氢钾和两者的混合液条件下,果实是通过提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的。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19.
水稻灌浆结实期阴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明了江苏早稻灌浆结实期阴害大约10年5遇;中、晚稻阴害约10年4~5遇。水稻遭受阴害后,植株体内糖氮比例失调,叶片叶绿素(a+b)含量下降,光合作用受阻,导致结实率和千粒重下降。然而,不同品种的耐阴特性各异,阴害使籼稻类型品种植株的可溶糖和淀粉含量下降多;含氮量的增加,籼(杂交)粳稻无明显差异,剑叶叶绿素含量、结实率和千粒重的减少率,品种间差异颇大。随着施氮量和肥料的组合不同,水稻耐阴特性亦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以辽园多丽和樱桃番茄红玉为试材,采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葡萄糖及其两者的混合液,研究叶面喷肥对两个品种番茄光合速率及蔗糖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叶面喷肥可明显提高番茄叶片中叶绿素的含量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通过叶面喷肥处理,提高了2个品种番茄果实内果糖和葡萄糖的含量,提高了果实中酸性转化酶和中性转化酶的活力水平,蔗糖合成酶(SS)和蔗糖磷酸合成酶(SPS)活力也得到明显提高。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及其与葡萄糖两者的混合液效果较好,单独喷施葡萄糖效果稍差。表明在叶面喷施葡萄糖、磷酸二氢钾和两者的混合液条件下,果实是通过提高4种酶的活力来提高库强度的。果实库强度增加的同时,相应地促进了同化产物的运转和干物质的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