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引进燕麦种质资源饲草产量与饲用营养价值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有效利用引进的燕麦种质资源,促进黑龙江西部农牧交错区燕麦品种的高效利用与新品种选育,比较了66份引进燕麦种质资源的饲草产量、营养指标及其饲喂价值评估指标,以相对牧草质量和粗饲料分级指数3综合评定了饲草营养价值,并利用聚类分析对各品种饲草产量和营养价值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66个燕麦种质资源中,T07和坝莜12号饲草产量最高,为最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推广的高产草量燕麦品种;Heacharrelyngby营养价值最高,其次是都3、T19、三分三、74-N-29和白燕2号,为最适宜黑龙江西部地区种植、推广的高品质燕麦品种;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种质分为5类,以种质群Ⅱ饲草产量最高、营养价值最低,种质群Ⅲ饲草产量最低、营养价值最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介绍麦片加工专用燕麦品种冀张燕3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方法】冀张燕3号是张家口市农业科学院从国外引进的42个皮燕麦品种中筛选出的优质麦片加工专用型皮燕麦品种。介绍了该品种的产量表现、品种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要点。[结果】该品种生育期97.60d,千粒重36.63g,出米率为76.73%,粗蛋白含量13.31%,粗脂肪含量5.29%,最高产量可达5266.95kg/hm2,一般旱地种植籽实产量为3753.30kg/hm2,比同类主栽品种红旗2号增产33.51%。【结论】该品种适宜在河北坝上以及周边相同生态类型区的内蒙、山西种植、  相似文献   

3.
目前,燕麦生产发展潜力巨大,但育种技术较为落后,现代的新型育种方式应用不够成熟。因此,高度重视种质资源的创新和专用型新品种的选育已成为中国今后燕麦育种工作中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国内外燕麦生产、贸易情况及发展潜力方面进行研究总结,并对中国燕麦品种选育技术及育种发展方向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中国燕麦产业的发展及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不同地区不同裸燕麦品种淀粉品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研究不同生长环境对燕麦淀粉品质的影响,分别选取同时在我国两大燕麦主产区内蒙古和河北省种植的10个裸燕麦品种,测定其抗性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糊化特性和淀粉水解率,通过多重比较分析品种的变异性和地区之间的差异性。结果表明,两地区内参试样品间的抗性淀粉、总淀粉、峰值黏度、破损值和回生值的差异均较大;两地区之间,抗性淀粉和总淀粉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5),淀粉水解率以及大部分糊化特性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淀粉水解率、糊化温度极显著(P<0.01)高于河北地区种植的燕麦样品,而峰值黏度、破损值、回生值极显著(P<0.01)低于河北地区的样品。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种植密度对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燕麦产量形成的影响,以裸燕麦品种白燕2号为试验材料,设置300万、450万、600万、750万、900万、1 050万株·hm-2共6个种植密度,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植株形态、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籽粒灌浆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种植密度的增加,燕麦的株高和茎粗均显著降低;各生育时期燕麦群体总茎数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各生育时期分蘖数和单株干物重随种植密度增加均呈降低趋势。群体干物重在分蘖期至孕穗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开花期和成熟期随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峰值均为750万株·hm-2群体;不同种植密度下,燕麦籽粒灌浆过程均呈“S”型曲线变化,其Logisitic方程的决定系数在0.997 8~0.998 3之间,均达极显著水平,方程拟合效果较好。种植密度显著影响籽粒产量形成。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籽粒灌浆速率和千粒重均呈下降趋势,籽粒产量呈先升后降的趋势,以450万株·hm-2种植密度的产量最高。因此,在松嫩平原西部地区,白燕2号籽粒生产的适宜种植密度为450万株·hm-2,饲用干草生产适宜种植密度为750万株·hm-2。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沈阳地区的耐盐碱能力。[方法]试验选取6个燕麦品种,研究在沈阳地区大田条件下,盐碱地块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燕麦的抗盐碱能力有差异,其中对盐碱胁迫影响小的是沈农燕麦1号,其次为坝燕5号、冀张莜12、白燕2、冀张燕3、影响最大的为白燕7号。[结论]盐碱胁迫对燕麦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该研究结果为在沈阳地区盐碱地块种植燕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燕麦品种在辽宁地区机械化种植条件下,不同栽培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方法]试验选取4个燕麦品种,研究在平肥地块应用免耕播种机的条件下,栽培密度对燕麦产量的影响。[结果]大部分燕麦品种产量随着播种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在180kg/hm2和225 kg/hm2的播种密度下,燕麦产量差异不显著。[结论]在该地区适宜的机械化播种量为150~180 kg/hm2。该研究结果为在辽宁地区燕麦机械化生产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通过加工专用型马铃薯品种区域性试验研究表明,加引5号综合表现好,适宜泉州地区示范种植;加引14号与荷兰薯2号综合表现较好,可以小面积试种;加引11号、加引24号、加引21号、加引16号、加引8号以及加引25号综合表现较差,不适宜种植。  相似文献   

9.
对6个燕麦(Avena sativa L.)品种在甘肃河西走廊4个不同地区的生育特性和种子产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参试的6个燕麦品种中加拿大燕麦为晚熟品种,青海白燕麦、青海444、甘肃燕麦、青海甜燕麦、林纳均为中早熟品种;加拿大燕麦抗倒伏性最弱,青海444、林纳、甘肃燕麦这3个品种种子产量高,其中种子千粒质量最大的是甘肃燕麦。因此,在河西走廊地区收获目标产物为种子时可选择青海444和甘肃燕麦。  相似文献   

10.
2013年中国燕麦区试品种(系)主要营养品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中国不同地区、不同品种燕麦的主要营养品质状况,收集2013年中国燕麦13个区试点的292份燕麦样品,测定其粗蛋白、粗脂肪和p-葡聚糖含量,并分析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燕麦样本间的差异.结果表明,2013年参加区试燕麦品种(系)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分别为14.07%、5.81%、3.62%;裸燕麦的营养品质优于皮燕麦;华北、西北、西南生态区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均有显著差异.华北生态区燕麦样品的营养指标平均值较高;西南生态区样品的粗脂肪平均含量最高,但粗蛋白、β-葡聚糖平均含量最低.不同试点比较,燕麦样品的粗蛋白、粗脂肪、β-葡聚糖平均含量最高的分别是宁夏固原(16.44%)、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武川(6.80%)、河北张家口(3.99%);内蒙古乌兰察布试点燕麦样品的综合营养品质较高;大区域种植的品种(系)营养品质较好的分别是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的燕2009、坝莜12号、冀品1号,山西大同市的白燕11号,宁夏固原市的坝莜12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