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尾叶桉 湿地松1~6年生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尾叶桉、湿地松1~6年生幼林施肥结果表明:1.尾叶桉在缺P的立地上,施P肥的效应极其显著。施P各处理在1~6年生时均显著或极显著地大于对照,其中以施NPK全肥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分别增长35%,69%,243%。而施NK肥的生长与对照差别不大。湿地松1~2年生的幼林施肥效果不大显著,3~6年生时才达显著差异,其中以施NPK全肥的效果最好,6年生的树高、胸径和材积与对照比较仍分别增长13%,18%,52%。2.尾叶桉、湿地松施P肥的各水平均达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施N、K肥的只在个别年度有差异。3.偏相关和复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尾叶桉施肥肥效主次顺序是P、N、K,湿地松是P、K、N。两树种均在5,6年生时,N、P、K的肥效最高。4.最优施肥配方:尾叶桉1~3年生以施N3P3为好,5~6年生以施N3P3K2为佳。湿地松1~2年生不用施肥,或薄施N肥;3~6年生以施N1P3K1较好。  相似文献   

2.
林木相关值法营养诊断及施肥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尾叶桉、湿地松林分进行相关值法营养诊断,结果表明:1.尾叶桉:不施肥的幼林需P肥,1,6龄林需N肥,2龄林要慎施N肥,应施有机肥;1~4龄林不必施K肥,至5,6龄林时要补充K肥;2,6龄林需Ca肥,3龄林较需Mg肥。需肥顺序是P、N、K。施肥处理的以施N100kg/hm2的适宜;施P量100kg/hm2为足够,施50kg/hm2的偏低;4龄林后需补充K肥。尾叶桉施P肥效果最为显著。2.湿地松:不施肥林地较需P、K肥,林地高P时需施N肥,Mg、Ca养分足够。需肥顺序是P、K、N。施肥处理的以施P200kg/hm2的更有利于促进湿地松6龄林后的生长成材。施P肥后,均能促进幼林对N的需求,并随着施钙镁磷肥量的增大,需N量和Ca,Mg—K的拮抗交互作用也增大。湿地松施肥肥效不显著。3.林地土壤养分库存量下降的趋势及顺序与相关值诊断结果完全吻合。  相似文献   

3.
尾叶桉幼林施肥效应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尾叶桉幼林施肥肥效是十分显著的,但不同处理对幼林生长存在较大差异,有P处理肥效高,无P处理肥效较小。由此表明P是限制尾叶桉幼林生长的主要因子。N、P、K三要素对材积的影响顺序为P-N-K。试验表明,尾叶桉幼林最佳的施肥肥料配比方案为每公顷N50kg、P2O550kg、K2O10kg,其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3.6%;其次为N50kg,P2O5100kg,材积生长量比对照大61.1%。  相似文献   

4.
互叶白千层引种与栽培试验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近年新引进的互叶白千层苗期和幼林生长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引种区苗期以湿润沙质壤土生长最好;盆栽施肥在本试验条例上以N:0.5-1.0;P:0.6-0.9,K:0.8-1.2g/盆为适宜施肥量;造林时,施基肥一不施基肥生长显著;林地施不同追肥2个月后,根据树高、地径、地上部分生物量得出的施肥效果排序为:复合肥Ⅱ〉复合肥〉碳氨〉尿素。  相似文献   

5.
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雷林1号桉叶营养诊断的采样时间、诊断方法,用临界值法和诊断施肥综合法诊断雷林1号桉施肥“中试的营养状况。结果表明:;雷林1号桉叶片营养诊断的最佳采样时间是8月龄,其N、P、K临界浓度为17.2、1.3、4.9,DRIS参数为K/P、P/N和N/K。  相似文献   

6.
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树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与不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经济效益最好,投入与产出比为1∶2.2,与施肥量最高的处理相比,投入少,产出大,内部收益率为25.96%。  相似文献   

7.
应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研究尾叶桉肥效与营养诊断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采用“416A”最优混合设计安排尾叶桉幼林氮磷钾硼肥的施肥试验,建立了尾叶桉高生长与N、P、K、B肥施用量的回归模型,对模型进行仿真寻优,得到尾叶桉幼林最佳施肥配比的两套方案:高方案为N80P40K40B2-5(kg/hm 2),当年目标树高生长4-53 m 。中方案为N34-9P17-45 K17-45B1-1(kg/hm 2) 目标树高生长2-45m 。施N、P、K、B 肥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尾叶桉幼林的生长,三大要素中K 对尾叶桉幼林高生长影响最大,其次是P,最后是N。合理施肥能延长尾叶桉的树高生长速生期。采用监界值法诊断得到尾叶桉幼林叶片养分元素及其比值的临界浓度和最适浓度,这将为桉树的合理施肥,大面积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尾叶要无性系幼林施肥效应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广东省开平市镇海林场进行了尾叶桉无性系幼林施肥试验,4.5a试验结果表明,8个不同施肥处理(肥料配方)间的生长差异极显著,尤以N75P200K50处理最好,其平均高为15.23m,平均胸径为11.07cm,每公顷材积为107.5m^3。8个施肥处理均没施肥处理有极显著的差异。最好施肥处理的平均树高、平均胸径和每公顷材积分别是不施肥的1.3、1.65和3.1倍。以最佳施肥处理N75P200K50的  相似文献   

9.
施肥对杜仲叶含胶量与生长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了9个不同N、P配比处理对杜仲叶含胶量与生长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杜仲叶片含胶量除N3P2、N3P3外,其它处理均比对照有所增加,以N1P2为最高;(2)杜仲施肥后,对照的地径生长有两个峰期,其它各处理先后自5月15日~6月15日开始加速生长,至9月15日开始加速生长,至9月15日总体形成一个峰期,8月生长最快,以N1P2和N1P3处理最大;(3)高生长对照有两个峰期,除N3P2出现两个峰  相似文献   

10.
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进行施肥效应的研究结果表明:施肥能显著地提高木麻黄幼林的生长,施肥处理的树高和胸径分别比不施肥的增加0.8%~57.1%和10.1%~55.3%;年均材积平均每公顷增长0.880 14~2.817 04m^3。最佳施肥处理(配方)是N100P250K37.5。在人工接种弗兰克氏菌的木麻黄幼林三要素施肥中,第1、2年以P肥为主要影响因素,第3、4年以N肥为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1992-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江西省分宜县页岩坡积物发育的红壤上,湿地松纪林施用N、P、K肥及其配合,使树高、胸径、蓄积等总生长量分别达到3.72-4.03m、7.20-7.93cm、27.65-34.158m^3/hm^2,较对照显著增长5.1-13.8%、7.0-17.8%、15.2-42.4%。在各种施肥处理中,以P2K1配合的效果最佳;单施N、P、K肥均有效,但不同剂量间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火炬松和湿地松幼林施肥对土壤性质和叶片养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1~1995年期间,在江西景德镇市低丘千枚岩和第4纪红土红壤上,研究了火炬松、湿地松幼林施肥(P和PK)对土壤性质和叶片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1)2个施肥处理使火炬松和湿地松林土壤速效P含量提高,有机质等其它土壤肥力指标下降。施P肥加速了有机质矿化和林木对N的吸收;(2)2个施肥处理能提高湿地松林土壤细菌、真菌和纤维分解菌的数量,减少放线菌的数目,而施肥前期对好气固N菌、P细菌有促进作用,后期对其有抑制作用;(3)2个施肥处理能明显提高湿地松林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施肥前期磷酸酶活性受到抑制,施肥后期磷酸酶活性不再受抑,酶活性大大提高。P肥能提高蔗糖酶活性,而PK肥对蔗糖酶活性有抑制作用;(4)湿地松林施肥2年后,叶片养分有明显变化,P和PK处理提高了叶片Ca、Mg的含量,降低了N水平,而对P和K含量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3.
土壤本底与毛白杨幼林施肥效应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定州市毛白杨幼林施肥试区土壤本底分析及4年的施肥效应调查,结果表明:该区土壤肥力低下,富钾、少磷、氮素尤缺;施肥效应与土壤本底密切相关;单施氮肥,林木材积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即N1<N2<N3,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26.5%、149.0%、171.4%;单施磷肥,材积随着施磷量的增加而增加,即P1<P2,材积分别是对照的142.9%和157.1%;单施钾肥无效;氮磷配合差异显著,N1·P1和N2·P1处理,毛白杨材积分别为对照的146.9%和149.0%;氮钾配合等同单施氮肥效果。  相似文献   

14.
蓝桉幼林不同生长期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92-1996年对不同年龄蓝图桉幼林各生长季节叶片的5处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蓝图桉幼林叶片中N、P元素的含量夏季高于冬季;N含量第1、2年较高,各的间差异不显著;P一各年间差异显著,第3年含量最高。元素K、Ca、Mg的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5年以后达到高峰,之后由于“组织稀释”,浓度有所下降。施肥能提高叶片中N、K、Ca元素的含量;由于施肥使蓝桉生  相似文献   

15.
尾叶桉施肥效果研究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种施肥措施影响尾叶桉林分生长过程,进行了历时9a的定期观测和系统分析,所得出的结论有:施肥即可提高林分产量,双能缩短成材时间;一次性施足基肥的肥效可延续到轮伐期;施用N,P,K复合肥比单一肥或两元素的复合效果好,只施N肥效果差,和不施肥结果相近;在不同肥料中,P肥效应突出。  相似文献   

16.
杉木北带幼林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4年试验结果表明,在杉木北带河南鸡公山花岗岩母岩发育的黄棕壤上,人工杉木幼林施肥后2年效应十分明显,第3年效应下降;施NP2K1混合肥(100N+100P2O5+100k2Okg/hm2)效应最好;在阳坡试区,施肥后3年,树高生长增加68%,地径生长增加78%;P2K1(100P2O5+100K2Okg/hm2),P1K1(50P2O5+100K2OK2Okg/hm2)和NP2(100N+100P2O5kg/hm2)处理效应也较显著;单施N、P肥,前2年也有效应,但肥效低于NPK混合肥,单施K肥效应不好。林分本底值对幼林生长影响极显著,干扰肥效  相似文献   

17.
采用完全随机区组设计,分别对杉木造林前穴底、幼林及中龄林施城市固体垃圾肥,以研究该肥对杉木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杉木造林前穴底施垃圾肥肥效显著,以每穴施 37.5 kg 肥效最好,第2 年地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7.68% 和25.41% ;幼林施垃圾肥对杉木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当年肥效不明显,其中 37.5k g/株垃圾肥处理在第 3 年胸径、树高生长量分别比对照增加21. 29% 和 24.14% ,不同施肥处理第 3 年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垃圾肥 37.5 kg/株(记为 L37.5)> L25> L12.5> N0.25(尿素0.25 kg/株);杉木中龄林施垃圾肥具有明显增产效应,随时间推移,各施肥处理对杉木生长效应排序为:L37.5> L25> N0.25> L12.5.,且肥效渐趋明显  相似文献   

18.
湿地松幼林施肥五年生长反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江西省永丰县恩江林场贫瘠的第四纪低丘红土立地进行湿地松林施肥试验,用以检验要对N、P、肥效的反应,和不同施肥期对幼林生长的影响,施肥后五年的生长统计分析表明:N、P配合施用效果最佳;施用量为N100kg/hm^2、P2O5100kg/hm^2时,立木蓄积达到42.01m^3/hm^2,比不施肥增加90%;单施肥湿地松幼林的生长反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造林施P2O550-200kg/hm^2时,立木  相似文献   

19.
1992~1996年对不同年龄蓝桉幼林各生长季节叶片的5种主要营养元素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蓝桉幼林叶片中N、P元素的含量夏季高于冬季;N含量第1、2年较高,各年间差异不显著;P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第3年含量最高。元素K、Ca、Mg的含量各年间差异显著,含量随林龄增加而增加,25年以后达到高峰,之后由于“组织稀释”,浓度有所下降。施肥能提高叶片中N、K、Ca元素的含量;由于施肥使蓝桉生长量明显提高,叶片中P、Mg元素含量下降,“组织稀释”现象明显。  相似文献   

20.
银杏采叶园施肥效应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本文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肥料类型和施肥量以银杏采顺园的产量效应,其结果表明,配方施肥能够显著增加叶产量,增幅为36.2%~133.4%4因素对叶产量的作用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施肥量,N,K,P;A2B1C1C2D1是4因素最佳处理组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