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植物抗寒性的生理生态学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徐燕  薛立  屈明 《林业科学》2007,43(4):88-94
综述植物在冷驯化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环境对植物抗寒性的影响主要与光诱导、温湿度以及气候的变化有关.植物表面形成冰层会引起植物的无氧呼吸,导致植物受害;光抑制诱导活性氧的产生,从而导致植物光合系统的退化,抗寒能力下降,而短日照诱导植物休眠,有利于植物抗寒.光敏色素则被认为是启动冷驯化的光受体;植物通过冷驯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积累及病原体相关蛋白的合成,以增强对低温病原体的抵抗能力;气候的变化使植物遭受了更大的冷伤害风险.微管最初遇冷时部分的解体可以有效诱导植物抗寒性;抗氧化酶活性增强,植物体内糖、脯氨酸、多胺等内含物含量上升.植物休眠状态中的生理变化(种子的休眠、芽的休眠)与ABA敏感性的差异有关.对植物抗寒性分子机制的研究表明:COR基因的表达对于植物抗寒性和冷驯化是十分关键的;与气候梯度有关的基因梯度的分布说明寒冷地区的树种更为抗寒;多表型性状的数量性状分析,为重要的农艺性状标记辅助选择(MAS)提供基础.对植物抗寒过程中的信号转导进行研究发现,Ca2 是低温下参与调节冷驯化应答机制中信号转导途径的重要的第二信使.未来植物抗寒领域的研究热点为信号转导和基因调节,低温抗性的遗传学和遗传应用及代谢组学,气候变化对于植物抗寒的影响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低温冻害是生产上制约巴旦木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研究巴旦木的抗寒特性及对低温的应答机制对于巴旦木引种栽培及其冻害防御技术的制定有重要意义。文章介绍了巴旦木不同品种的抗寒特性,并从组织器官、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等方面总结了巴旦木抗寒性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目前巴旦木抗寒性研究的局限,对未来的研究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植物抗寒育种研究进展简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抗寒育种已成为植物育种的重要研究领域,成为提高植物抗寒性、减少寒害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本文简述了芽变选种、实生选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等提高植物抗寒性的主要育种方法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绿化观赏竹的抗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笔者对国内外绿化观赏竹抗性的研究进展做了较全面的总结,并参考其它植物抗寒性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对绿化观赏竹抗性的进一步研究提出了一些设想。目前国内绿化观赏竹抗寒性的研究领域主要有绿化观赏竹抗寒性良种选育与引种、抗寒耐旱生理及增强越冬抗寒性提高水分利用率的措施等方面,而对绿化观赏竹的抗寒锻炼、抗寒与旱害的动态发展过程及分子水平的研究等则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可能会成为未来绿化观赏竹抗性研究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竹类植物的抗寒性研究进展作了总结,主要从研究现状、研究方法、检测及分析方法几方面来介绍,并对今后竹类植物抗寒性的研究趋势提出展望。目前竹类植物抗寒性研究集中在部分属、种上;研究方法除了最常用的生理生化指标研究法,还有直接观察法、恢复生长法、镜检法、叶绿素荧光法;检测方法、计算方法和评价体系也对竹子抗寒性的综合评价有着重要的影响。今后需要加强竹类植物抗寒机制、机理以及抗寒性与分子水平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选取德化县3种不同生长发育阶段的毛竹作为试验材料,通过对其自然越冬以及抗寒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测定,分析毛竹抗寒性与抗寒响应机制。结果表明,低温胁迫下毛竹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POD活性、SOD活性以及MDA含量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些物质均与毛竹抗寒性能相关,毛竹具有较强的抗寒性,并且随着生长发育的成熟其抗寒能力逐渐提高。毛竹是禾本科竹亚科的多年生常绿植物,是极为重要的可再生林业资源,也是重要的园林绿化植物。  相似文献   

7.
梅花品种抗寒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电导法和生长法测定了梅花38个主要代表品种的抗寒性,并对梅花的系统、类、型的抗寒性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杏梅系统比真梅系统抗寒,真梅系统的直脚梅类和垂枝梅类比龙游梅类抗寒,在直脚梅类的六个型中,玉蝶型和绿萼型抗寒性较强,朱砂型抗寒弱,垂枝梅类的“骨红垂枝”同支脚梅类的朱砂型抗寒性相似,对梅花品种抗寒性的季节性变化,同型及同品种在不同栽培地区的差异及其枝条脱水等也进行了一些讨论,提出了在北京地区引种栽培梅花的几点意见。  相似文献   

8.
诱导植物抗寒基因得到充分表达的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综述了诱导植物抗寒基因得到充分表达的各种条件,主要包括温度、当照水分、植物激素、化学药剂、物理方法等外界条件,以及植物的生长期、发育水平等内部因素。同时提出了植物抗寒性研究领域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植物抗寒指标的确立,及对其测试原理和方法的明确,对植物抗寒性研究起着关键性作用。对鉴定植物抗寒性使用的各项生理、生化及代谢指标的种类及测试原理进行了总结概述,提出了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低温对油桐伤害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油桐是亚热带地区主要的经济林木,在北亚热带地区油桐冻害是影响桐林丰产因素之一,研究低温对油桐生长发育的影响,进行抗冻害因素分析,从而控制低温对油桐的伤害,使桐林达到丰产栽培的目的。1983—1985年我们在浙江富阳亚林所、城阳乡双江村油桐试验林和建德县新安江林场苗圃对油桐枝条抗寒性能周年变化,实生苗和无性系苗木抗寒性能,油桐挂果多寡枝条的抗寒性能、油桐施肥种类与抗寒性的关系,及油桐受低温伤害与树林营养关系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11.
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低温、干旱、土地盐碱化是影响植物生长发育的主要逆境胁迫因子。植物在逆境胁迫下的生理生化变化以及对逆境适应能力的研究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探索如何将逆境胁迫对植物的伤害降到最低以及如何提高植物的适应性已成为研究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植物的抗寒性、抗旱性、抗盐性机理,提高其耐受性,对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文中分别综述了低温胁迫、干旱胁迫、盐胁迫对植物的危害,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生理生化机制,以及提高植物耐寒性、耐旱性、耐盐性的途径,展望了植物适应逆境胁迫的研究方向,以期为抗逆性植物种质的筛选和育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北京竹子引种历史、栽培研究与园林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竹子因其优美的自然特性与深厚的文化内涵,一直备受人们喜爱。北京作为文明古都,也具有悠久的竹子引种栽植历史。文中对北京竹子引种栽培历史进行了研究考证,归纳总结主要绿化和观赏竹种资源,评述竹子引种栽培、养分管理和抗寒性等研究进展,分析竹子孤植、列植、群植、丛植等造景方式以及竹作为主景、配景等园林应用形式,并从竹子引种栽培、科学研究和弘扬竹文化等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国外木本植物抗寒性测定方法综述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中对目前国外采用的不同抗寒性测定方法的测定原理、测定程序以及优缺点等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这些测定方法有全株冰冻测试法(组织褐变法)、电解质渗出率法、叶绿素荧光法、热分析法(主要用差热分析法)、电阻抗图谱法以及核磁共振显微镜图谱法和可视+近红外线光谱法等。并简介了这些测定方法的适用性和抗寒性测定方法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4.
中国植物资源广博,植物栽培以及园林应用历史悠久。从17世纪开始,中国植物开始陆续向世界传播,期间对运输保存技术、园林造景方式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英国园林引种中国植物为例,记述了相关引种栽培历史以及探索了对英国园艺技术的影响。植物的引种栽培促进了英国园林风格的改变,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英国园林中的温室和各式的花坛替代了大面积的草地以及希腊罗马式建筑小品。19世纪后期花境开始在英国园林中风靡,英国园林中草花的应用也成为了植物造景的主流。相较于其他地区引种的植物,中国的植物耐寒性强观赏性高,因此在英国园林中应用频率较高。17—19世纪中国植物在英国园林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15.
棕榈藤是热带森林中兼具经济、生态价值的一类攀援植物,水分是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重要限制因子,系统总结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的影响对棕榈藤培育具有指导意义。文章综述了水分对棕榈藤分布和生长影响方面的研究进展,重点概述了棕榈藤幼苗阶段和萌蘖阶段应对水分变化的响应、水分和光照的交互作用对棕榈藤生长的影响,以及不同藤种对水分需求的差异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并从棕榈藤抗性生理和分子机制、影响棕榈藤生长的水分及其他生态因子耦合作用、棕榈藤高效育苗体系和不同区域棕榈藤地理分异规律等4个方面提出了今后的研究重点,以期为解决棕榈藤高效培育中存在的瓶颈问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南宁市嘉和城苗圃为对象,通过对植物外部形态进行感观鉴定,对植物的叶、芽、枝、整株等的生长指标、组织褐变等进行观察,把园林植物受寒冻害程度划分为五个等级,然后根据等级评价标准,对2011年苗圃园林植物受寒冻害情况进行调查与数据收集分析。结果表明,持续低温给苗圃园林植物造成明显寒冻害,热带植物种类抗寒性差,受寒冻害严重,甚至整株死亡,多为IV-V级。合理选择植物品种、做好寒冻害来之前的防寒措施和植物受冻后的及时补救措施是避免园林植物大面积受寒冻害的关键措施。  相似文献   

17.
龙紫1号是从齿瓣石斛栽培大田中选择优株扦插增殖,经3年区域栽培试验选育的优良无性系品种。其根系发达,茎稍肉质,鲜嫩,粗壮且较长;其鲜茎平均长88 cm,直径1.0 cm,石斛多糖含量高达41.4%,盛产期产量达1.80 kg/m2,具有较强的抗寒性、抗旱性及抗病性,与传统品种比较,萌芽期推迟约15 d,叶功能期延长5 d。2012年12月通过云南省林木良种审定委员会认定,命名为龙紫1号;2013年12月,龙紫1号被云南省林业厅园艺植物新品种注册登记办公室确定为园艺植物新品种。  相似文献   

18.
多胺在植物抗逆中的生理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胺(PAs)是一类低分子量、聚阳离子、脂肪族含氮物质,是植物对逆境响应的重要物质。国内外众多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植物体内不同类型的PAs,例如腐胺(Put)、亚精胺(Spd)、精胺(Spm)的含量会发生变化,外源PAs会对植物的抗逆性产生不同的影响。但多胺的研究对象多集中在农作物,对木本植物的研究较少。PAs对植物抗逆的作用机制较为复杂,不同种类的多胺对植物的抗逆影响不同,PAs的代谢与参与逆境胁迫的其他代谢密切相关。文中主要综述PAs在植物抗干旱、低氧、高温、低温、盐、重金属过程中的变化及生理作用机制,以期为开展PAs与抗逆林木研究、栽培与抗逆育种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丁香属植物引种栽培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黑龙江省引种栽培的红丁香、白丁香、小叶丁香、重瓣洋丁香等丁香属部分植物的栽培历史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丁香属植物为观赏价值高,发展前景广,应用功能全面、优良的园林绿化树种。今后应在充分开发利用丁香属植物资源的基础上,加强新品种选育。使之更好地应用到园林景观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