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试验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阐述了粉碎刀辊正转、旋耕刀辊反转的双辊秸秆还田机结构特点和作业机理.基于土槽试验台设计了室内旋耕耕作部件试验装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双辊作业模式具有良好的植被性能和相对较低功耗,其应用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是可行的.研制了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并进行了玉米秸秆还田性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双辊秸秆还田旋耕机可一次完成直立玉米秸秆还田、旋耕碎土等联合作业,秸秆粉碎合格率、根茬破碎率、植被覆盖率、碎土率等可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2.
正秸秆机械化还田是当前秸秆利用最普遍、最经济的手段,但还田机械种类繁多,效果各异。江汉平原大多采用联合收获机带秸秆切碎抛撒+耕整机械直接耕整地的方式就地还田。为了鉴别不同耕整机械在稻草全量还田条件下的作业效果,我们对生产中应用较为普遍的3种耕整机械进行了性能试验,并作了对比分析,供参考。1试验机具试验样机:江苏亚澳1GKNBM-220双轴式灭茬旋耕机、湖北枣阳1LFG-140犁翻旋耕联合整地机和连云港  相似文献   

3.
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于2006年开始研制稻麦秸秆切碎还田旋耕复式作业机,现已通过大面积试验及小批量生产鉴定。该机可一次完成秸秆粉碎、抛撒还田、旋耕碎土、覆盖秸秆及整地等多道工序的复式作业,可用于小麦、水稻和玉米等秸秆粉碎还田旋耕覆盖作业,可提高秸秆还田作  相似文献   

4.
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目前我国水稻秸秆还田机械普遍存在的耕作深度浅、秸秆还田深度不满足农艺要求、旋耕部件缠草严重等问题,运用旋耕理论和数值计算分析方法设计了水稻秸秆深埋整秆还田装置。根据实际情况对土壤颗粒进行假设,运用离散元法建立土壤颗粒力学模型,应用EDEM软件进行整秆还田仿真虚拟试验,仿真结果表明,耕深在20 cm时,土壤表层覆盖率为93.87%。通过土槽台架试验得到:在作业速度为1.25 km/h、刀辊转速为237 r/min时,耕深可达到22 cm,地表以下15~20 cm翻埋的秸秆占秸秆总量的80%,秸秆还田率为91.63%,同时刀辊轴不缠草。试验结果表明,秸秆还田深度达到水整地环节的要求,秸秆还田率较高。通过虚拟仿真和台架试验相互验证,证明新型整秆还田装置一次作业可实现切土、碎土、埋草、压草及覆土的功能,满足农艺要求。  相似文献   

5.
为缓解我国秸秆焚烧及废弃所带来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设计了秸秆深施还田机,可一次完成秸秆捡拾、切碎和深施还田作业。同时,对其秸秆深施装置的秸秆深施量进行了正交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秸秆含水率对秸秆深施量影响较大,深施螺旋转速次之,秸秆长度影响较小;秸秆深施量随深施螺旋转速的增大而增加,随秸秆长度和秸秆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少。在该试验条件下,深施螺旋转速为540r/min、秸秆含水率为1 0%、秸秆长度为5 mm时,秸秆深施量最大。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棉花-春玉米轮作下,棉花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对土壤性状和玉米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通过4 a大田定位试验,以试验处理前土壤理化性质为参照,研究了翻耕秸秆还田(PT+SR)、旋耕秸秆还田(RT+SR)、翻耕秸秆不还田(PT+NSR)、旋耕秸秆不还田(RT+NSR)、免耕秸秆还田(NT+SR)、免耕秸秆不还田(NT+NSR)对土壤容重、水分、养分、微生物等的影响;不同处理方式对玉米产量、产量构成因素、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可有效降低0~20 cm和20~40 cm土层土壤容重,以PT+SR处理效果最优,与处理前相比,降幅达9.87%和7%。PT+SR处理在玉米生长中后期具有较好的蓄水保墒效应,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2 a平均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达到了1.29万kg/hm~2和2.42 kg/m~3。秸秆还田配合耕作措施可有效提高耕层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有效磷和速效钾含量以及真菌、细菌和放线菌数量,其中以PT+SR处理效果最优,分别较试验处理前提高了11.9%、40.5%、32.8%、23.1%、24.6%、74.3%、72.1%和41.9%。通过多年试验证实,在棉花-春玉米轮作区,棉花秸秆还田配合翻耕,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物理特性,增加土壤养分含量和有益微生物数量,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进而显著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7.
秸秆在土壤中的空间分布质量会对秸秆腐解速率、土壤养分分布等产生显著影响。为了探究不同旋耕作业参数对秸秆空间分布质量的影响,本文基于离散元法构建旋耕仿真模型,模拟秸秆旋耕还田作业过程,并结合田间试验对不同前进速度和刀辊转速下的秸秆空间分布质量进行对比验证。对仿真及田间试验区域进行垂直分层和水平划分的空间分割处理,计算各区域内秸秆数量并以秸秆占比变异系数为指标评价不同旋耕作业参数下的秸秆空间分布质量。结果表明,在垂直分层处理中,刀辊转速的增加会使得各层秸秆占比变异系数呈递增的趋势,其中240r/min时最小,仿真值与试验值分别为60.09%和80.65%,而随着前进速度的增加,变异系数呈先减少后增加的规律,其中0.50m/s时变异系数最小,仿真值与试验值分别为61.00%和79.90%;在水平划分处理中,刀辊转速的增加对各层秸秆占比变异系数无明显规律性影响,但前进速度的增加可以减小纵向划分区域内的变异系数,最小值为0.75m/s时的11.36%和20.12%,仿真值与试验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垂直分布和水平分布秸秆占比变异系数仿真值与试验值间差值平均最大分别为22.13%和12.23%,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离散元仿真能够模拟不同旋耕作业参数下的秸秆空间分布状态,可以为旋耕秸秆还田作业质量的快速预测评价研究提供支持,也可为旋耕机械的作业参数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稻麦秸秆犁翻旋耕机可以实现一次作业完成土地犁翻、稻麦秸秆旋耕粉碎、覆土还田等多道工序,能代替目前先采用秸秆粉碎、再犁耕或旋耕覆土还田二次作业模式的还田机械。目前由于机具调整、机手操作水平等原因造成机具使用效果达不到设计要求,总结提炼了该机的操作规程。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秸秆粉碎还田作业中工艺繁琐和作业成本高等问题,利用1JHG-180型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同时完成秸秆粉碎还田、旋耕碎土以及秸秆覆盖作业.试验结果表明,根茬粉碎合格率、秸秆粉碎合格率、覆盖合格率、碎土率和秸秆切碎长度均符合国家标准.经济效益分析结果表明,按每年工作15d、每天工作8h计算,最低纯收益可达到1.56万元/台*年.  相似文献   

10.
寒地水稻机械化秸秆直接还田技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黑龙江省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稻田养分严重亏缺的问题,研究了水稻秸秆直接还田适宜量、适宜时间,明确了化肥施用方法及土壤理化性状改善程度与节肥效果,并研究了机械还田的具体措施,形成了寒地机械化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体系.研究结果表明:连续3年稻草还田土壤有机质提高0.2个百分点,增产10%以上,节肥10%~20%,培肥地力、增产、节肥效果非常显著.积极地推广机械化稻草还田培肥地力技术,是促进农田生态环境优良化,使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该项技术市场前景极为广阔.  相似文献   

11.
1.集粉碎、抛撒、破茬、掩埋于一体的新型玉米秸秆还田机 该机与36.8千瓦拖拉机配套,可一次完成玉米秆秸粉碎、抛撒、破茬、掩埋复式作业。采用潜土逆转旋耕方式 实行秆秸掩埋覆盖 效果良好 具有结构紧凑、用料省、成本低的优点。经测试,玉米秆秸切碎率达92.6%,覆盖率达97.9%,根茬破碎率达87.3% 生产率为0.22公顷/小时。 2.新型秸秆还田机械—水田旋耕埋草  相似文献   

12.
一种集旋耕、灭茬、秸秆还田于一体的新型耕作机械——1GQD-180型多功能旋耕机在江西问世,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该新型耕作机通过更换不同的工作部件,可以完成不同的作业。其旋耕部分主要完成碎土作业;专门设计的灭茬机主要用于打碎浅土层的留茬根部;秸秆还田机是对留在地里的秸秆(如小麦、棉花、高粱和玉米的秸秆)进行粉碎。该机主  相似文献   

13.
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刀辊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长江中下游两熟制地区土壤黏重板结,传统秸秆还田耕整机作业质量不理想、刀辊易缠绕和功耗大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刀辊。基于滑切原理设计了等滑切角二次切刀,阐述了刀辊结构及工作原理,分析了二次切刀减阻程度及主要作业参数。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各因素对功耗和秸秆掩埋率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分别为刀辊转速、耕深、作业速度和耕深、作业速度、刀辊转速,对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影响显著性由大到小为刀辊转速、作业速度、耕深,通过软件分析得到最优参数组合为:耕深12. 7 cm,作业速度0. 7 m/s,刀辊转速273 r/min。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最优参数组合下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秸秆掩埋率、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分别为31. 9 k W、93. 1%、87. 5%和78. 3%,与软件预测值之间的误差分别为4. 7%、1. 4%、1. 9%和2. 6%。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六头螺旋秸秆还田耕整机功耗和秸秆掩埋率较水旱两用秸秆还田耕整机分别低8. 8%和2. 3%,秸秆粉碎率和碎土率分别高3. 0%和6. 1%。  相似文献   

14.
正安福县农机局针对秸秆焚烧,坚持"标本兼治,堵疏并举,以用促禁"的原则,将千余台农机铁甲打造成绿色生态农业的排头兵,探索出一条节能减排、物尽其用的好模式。一是对收割机、拖拉机进行升级更新。将全县两千多台联合收割机60%以上安装了稻草粉碎机,将收割后的稻草粉碎成长度小于8厘米的碎草,然后通过拖拉机旋耕将碎草就地旋埋于稻田土壤中,实现秸秆粉碎还田。  相似文献   

15.
<正>玉米秸秆还田机械化技术是在玉米收获时或收获后,使用还田机械对秸秆进行粉碎、抛撒、旋耕、深耕翻埋的田间作业技术。秸秆还田后,在土壤中腐烂分解成有机肥,补充土壤养分,增加土壤肥力,提高土壤透水透气、蓄水保墒能力,改善土壤团粒结构,保持土壤疏松。这是一项省工、省时、省力、增产和提高地力的保护性耕作技术。  相似文献   

16.
玉米是黑龙江省第一大粮食作物,也是第一大秸秆产出作物。目前,在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理念引领下,玉米秸秆焚烧压力巨大。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翻埋还田、碎混还田和离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试验表明: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均优于对比的玉米秸秆离田旋耕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玉米秸秆粉碎翻埋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的秸秆腐解效果、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作物生长效果最好,但机械作业成本最高;玉米秸秆粉碎覆盖还田耕作机械化技术模式土壤含水率效果最好,综合效益最高。因此,玉米秸秆综合利用应以粉碎还田为主、离田为辅,对实现"藏粮于地"、保护黑土资源、减轻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苏科1GSZ-200型水田埋茬(草)耕整机作为江苏苏科农业装备有限公司新开发的产品,是已在田间进行了2年试验,并经过改进后推出的一款秸秆还田机。该产品是由中型拖拉机动力输出驱动的耕作机具,利用刀轴上刀片的旋转转动和前进运动的复合运动对未耕地或已犁耕过的田地进行秸秆还田碎土作业。其性能特点是碎土能力强,一次旋耕能达到一般犁耙作业几次的碎土效果,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徐州市农机技术推广站自行研制开发的1JHG-180型秸秆粉碎还田旋耕机,是一种将秸秆粉碎还田和旋耕作业结合在一起的双轴复合作业机械。该机具采用新型圆弧切刀,一次作业可完成玉米、小麦、水稻等作物秸秆的粉碎、旋耕、覆盖、整地等多道工序,具有整机性能稳定,可靠性高、经济性好、作业效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浅析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稻秸秆机械化还田与小麦机播集成技术是农田保育与轻简麦作的一项农机农艺集成创新技术。稻草还田种麦技术,主要通过秸秆切碎、深翻或旋耕埋草、适墒播种、播后镇压、合理增施基肥等措施,实现全苗壮苗,达到省工、节本、增效、安全、生态的效果。稻草还田虽然给种麦整地、  相似文献   

20.
秸秆综合利用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秸秆还田,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机是秸秆还田的主要农业机械,市场上现有的秸秆还田机械已经有多种机型,有单机也有综合整地机,但大多不够理想。针对现有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机存在的问题,创新设计了1GJH-350秸秆全量还田作业机,该机集秸秆粉碎、旋耕、深松、起垄和镇压于一体,实现了一机多用。通过生产作业试验了机具性能,结果表明该机具有作业效率高、节约能耗、降低成本、作业效果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