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话柚     
抽类原产找国.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据记载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先秦《禹贡》就右“杨州……鹰包桔油词贡”的记载;公元前周书更有“秋食护梨桔抽”的佳话,可见油类生产的历史久远,历史上对抽类的记载多夸其果大、花香,西晋《广志》有“成都有油大如斗。”’东晋《装渊广州记》中有“广州别有油,号回香油,实大如斗。”南宋(桂南皮衡志》记载有:“老果、轮子,南州名奥抽.大如瓜,人亦食之!皮甚厚。”明《闽部流》中对抽的描述为“油大…··,柑桔中之最品也,…··花亦奇大,三月开,香气甚郁。”明·《五杂咀》称“成…  相似文献   

2.
读《伐檀》     
读《伐檀》李积久涟猗·直猗·沦猗魏风《伐檀》是《诗经》中最具有反抗与批判精神的名篇之一,因此这首诗成为儿童诗歌读本、中学语文课本乃至大学教材必选篇目。全诗分反复咏叹的三章,每章前三句写劳动场景:“坎坎”之声、“伐檀”之劳、“河水”之景,一派生动景象;...  相似文献   

3.
秀竹节节发清音─—竹制乐器漫笔王本泉竹子是个很有趣的东西,汉字的“笑”,就是根据竹子的形态设计的。《说文解字》对“笑”字注解是:“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古人由于迷信,连在梦中见到竹子也认为是大吉大利。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梦列》中说:“凡察梦之大体...  相似文献   

4.
“插花”一词,早在我国南北朝时就有出现。南朝梁袁昂《书评》:“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梁·简文帝《答新渝侯书》“九梁插花,步摇为古。”不过,那时所说的“插花”,是指头上戴花而已。梁·简文帝《梅花赋》:  相似文献   

5.
在湖南祁东县,盛产一种以花作案的特产——黄花菜。它是生活中常见的以花入菜的佼佼者之一,学名叫萱草、又称萱花,谖草、忘忧、疗愁、鹿剑、丹棘、宜男。我们中国人与萱草相处了几千年,早在《诗经·伯兮》中就行“焉得谖草,言树之背”的说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这句话解释为“忧思不能自遣,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吴人谓之疗愁。”西晋张华撰《博物志》云:“萱草,食之令人好欢乐,忘忧思,故谓忘忧草。妇人有孕,佩其花生男,亦名宜男草。故称母萱堂。”以萱草象征母亲,并表示敬重,这是我国传统的社会美德。“朝饮木兰之…  相似文献   

6.
臭椿又名樗,因枝叶有恶臭,俗名臭椿,有的地方直呼为椿树。臭椿分布较广,在中国南至两广,北至辽宁,为山东的乡土树种。树名屡见经传,《诗经·豳风》有“采荼新樗”,《诗经·小雅》里有:“我行其野,蔽芾其樗”,《左传》、《庄子》里都有樗树的记载。因臭椿有恶臭,《左传》里说它是“恶木”。  相似文献   

7.
荷花,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素有“花中君子”之称。几千年来,华夏儿女以咏荷的诗词精品,用颂荷的翰墨丹青,不断弘扬和挖掘着荷花的人文精神。以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的吟唱,到近代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下的风情韵致;从“接天莲叶无穷碧”的壮观气象到“出污泥而不染”的君子风范,等等……从而形成了我国特有的荷莲文化。欣赏诗词歌赋固然能感受到荷花的婀娜、高雅、纯洁,但往往停留于表面之上,若从荷花品种名称上赏析,则可由表及里,更深一层体会荷花的文化内涵。下面试举一些荷花品种名称…  相似文献   

8.
编·读·通     
休息日,偶从同事家中翻到一本《新疆林业》杂志。嘿,那诱人的封面就让人油然而生敬意。我又略略看了看目录,不由使人有种像在沙漠中发现了一块“绿洲”。杂志栏目色彩斑斓:理论栏目让人知法守法;服务栏目使人增添技能;调色板栏目让人熟知“百科”,沙枣花栏目让人闻到了缕缕“沙枣花”的清香……我拍案叫绝,如此好的杂志,竟然刚刚发现,怎不让人有点遗憾。同事说:“你看这份杂志,质高价廉,有一本在手,会给你的生活带来多大的乐趣!”“是的”,我不加思索说:“明年,我一定订上一份”。(李建新)致《新疆林业》申晓永只有你最…  相似文献   

9.
王本泉 《云南林业》2001,22(4):25-25
竹子是很有趣的植物,汉字的“笑”,就是根据竹子的形态设计的。《说文解字》对“笑”字的解释是“竹得风其体夭屈如人之笑。”古人讲迷信,连在梦中见到竹子也认为是大吉大利。汉代王符在《潜夫论·梦列》中说:“凡寥梦之大体……竹木茂美……皆为吉喜”。由此可见一斑。 然而竹子最有趣的却在于它“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由于竹子所特有的结构,我国古代乐器,大都取其做成。如萧、笛、笙、琴等。所以古代音乐特称“丝竹”。演奏乐器的人称“竹人”,至今音乐舞台上仍有“江南丝竹”之名。 据《吕氏春秋》记载,相传黄帝轩…  相似文献   

10.
中华民族自古有爱松的文化传统。《诗经·小雅·斯干》中写道:“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汉代刘桢在《赠从弟》中说:“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几千年来,众多文人志士以青松自喻,与青松共勉。岱岳雄天下,山秀松绝奇。泰山松以其  相似文献   

11.
漫话琼花     
漫话琼花琼花是我国的千古名花,相传我国最早的一枝琼花始于汉代,发现于扬州后土庙。根据北宋著名官吏兼文人王禹所作的《后土庙琼花诗·序》中记载:“扬州后土庙有花一株,洁白可爱,且其树大而花繁,不知实何木也,俗谓之琼花”。它那淡雅的风姿和独特的风韵曾博得了...  相似文献   

12.
“家家争说黄花秀,处处篱边铺彩霞。”又到秋菊霜中争艳之时,它不仅将清秋的大自然点缀得如诗似画,也为人们献出了一味天然美食。 菊花入馔历史悠久,屈原在《离骚》中写道:“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西汉刘歆《西京杂记》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半酿之,谓之菊花酒。”宋代文豪苏东坡宣称“吾以杞为粮,以菊为糗,……”元周密《乾淳岁时记·重九》载:“都人是日饮新酒,汛萸簪菊,且各以菊糕为馈。”明高濂的《饮馔服食笺》,清顾仲的《养生录》等著作中均收录有大量菊花做的菜肴,如“凉拌菊”、“炸菊花”、…  相似文献   

13.
宋代《词话》载诗人曾端伯以十种花各题名目,称为十友,后有人将十友花各配诗一束,一时传为佳话。一、兰花·芳友:春晖开禁苑,淑景媚兰场,映庭含浅色,凝露泫浮光;日丽参差影,风传轻重香,会须群子折,佩里作芬芳(唐·李世民)。二、梅花·清友: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元·王冕)。三、腊梅花·奇友:天向梅梢独出奇,国香未许世人知;殷勤滴蜡缄封印,偷被霜风折一枝(宋·杨万里)。四、瑞香花·殊友:幽香洁浅紫,来自孤云岭。骨香不自知,色浅决殊深(宋·苏轼)。五、莲花·净友:…  相似文献   

14.
“环境激素”一词是1997年病因环境记者戴安·达到诺斯首次提出的。她说:“环境激素并不作为有毒物质直接给生物带来危害,而是以激素的面目出现,即使极微量摄入也会使生物体内的内分泌失调,导致激素异常生成、释放,乃至生殖器官畸形、癌变等严重后果。受“环境激...  相似文献   

15.
花是美的文明象征。华夏农历每月有一种代表性的花开放,民间称谓“十二姐妹花”,即梅、杏、桃、蔷薇、榴、荷、凤仙、桂、菊、芙蓉、水仙、腊梅。正月梅花凌寒开宋代文学家王安石《梅花》诗曰:“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唐代黄蘖禅师有“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的佳句。北宋诗人林逋的《梅花》诗写得最为动人:“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二月杏花满枝来“暖气潜催次第春,梅花已谢杏花新。”(唐·罗隐《杏花》)宋代叶绍翁的“春色满园关不注,一…  相似文献   

16.
(一) “诗情画意”是评价中国古典园林创作的特有准则,这是我国五千年古老文化的传统所致。纵观中国的诗词画论中,有关“情”和“意”的评述是很多的,例如说“情”的有: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白居易《与元九书》) “情以物迁,辞以情发”(刘勰《文心雕龙·物色篇》)  相似文献   

17.
(2)(8)(5)卜_.月最百目猫达人大币爱云弟二亏令.”.”‘“’.’艺井内旅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试行)·一“(7)(6)(2)(2)关于《内蒙古自治区森林管理条例 (试行草案)》的说明.“一”,..…哈伦2加强法制二娘兴林必卿吻””,””“一哈伦“自治区人民检寮院等苏杀部门联合发出通知 要求各地认真贯彻执行林业大法 ”..·..”.…“…“…“.,:.,.,,…袁立人8森警部队要做执行《森林管理条例 (试行)》的模范”·..··“~‘”‘“’”’·‘“ ···……内蒙古自治区武装森林警察总队3运用法律保护森林“··”一’“’“’二’”‘“’“’“ ·…  相似文献   

18.
松树的雅号     
松树,冬夏常青,木质坚硬,是长寿的象征,人们常说“寿比南山不老松”,画家也都爱画松鹤延年图.松树还是坚贞的象征,人们常用“松心”来比喻坚贞高洁的节操.革命家陶铸就曾经写过名篇《松树的风格》,歌颂品格高尚的人.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便爱松、敬松,为松树起了不少雅号.十八公.“松”可拆为十、八、公.据《三国志·吴志·孙皓传》裴松之注云:丁固梦松树生其腹上,丁固对人  相似文献   

19.
说桃     
说桃山东·梁岩桃,别名仙桃、寿桃、寿果,是当今人们普遍喜爱的水果之一。桃原产于我国西北高原,后传至各地,系蔷薇科李属果树。河南殷墟遗址出土文物中有桃核,据《诗经》记载,栽培历史达3000年以上。桃的品种繁多,《尔雅》载有“山桃”、“夏桃”、“冬桃”;...  相似文献   

20.
中国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国家之一,历史上许多朝代都采取一定措施,制定法令,发展林业。早在夏代,《逸周书·大聚》中记载:“春三月,山林不登斧斤,以成草木之长”。周代重视护林,《周礼·山虞》中对采伐林木做出严格规定:“仲冬斩阳木,仲夏斩阴木”。《礼记》中有:“木不中伐,不鬻于市”,“禁禁其欲伐者,止止其方伐者”的记载。《通鉴辑览》中记载:周文王讨伐崇国,下令行军作战中“无伐木,……违者不赦”。《管子》中记载:“山林梁泽以时禁发”,“山泽救于火”,在非采伐季节严禁“伐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