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给栗壳的综合利用提供一条新途径,研究从栗壳中提取食用棕色素,以应用于食品生产中。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正交试验,研究乙醇浓度、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等因素对栗壳色素得率的影响。通过对结果进行极差及方差分析表明,当料液比为1:20、溶剂为50%的乙醇水溶液时,提取栗壳天然色素较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温度80℃,提取3次,每次3h。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栗壳天然食用色素的最佳提取_T艺,以栗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探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8.0、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在80℃下提取3h。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频率为40kHz及200W条件下,以浓度为4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5,在60℃下超声波提取60min。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得率略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得率。  相似文献   

3.
为获得栗壳天然食用色素的最佳提取_T艺,以栗壳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及方差分析,探讨乙醇回流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提取工艺,并对二者进行比较。乙醇回流提取法的最佳提取条件为:以pH=8.0、浓度为5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20,在80℃下提取3h。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在频率为40kHz及200W条件下,以浓度为40%的乙醇水溶液为提取剂,料液比为1:15,在60℃下超声波提取60min。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的得率略高于乙醇回流提取法的得率。  相似文献   

4.
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及产品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紫玉米为原料提取紫玉米色素,并对产品稳定性进行研究。通过单因素试验,确定各工艺参数对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影响;选择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3个因素进行正交试验设计,对紫玉米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试验结果表明:影响紫玉米色素提取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以80%乙醇与0.2mol/L柠檬酸混合溶液为提取剂,最佳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2h、料液比1:10。  相似文献   

5.
松籽壳中含有相当成分的棕色素。研究松籽壳色素的最佳提取条件。以松籽壳为主要原料,水为提取溶剂,利用微波辐照的方法提取棕色素,选择不同的料液比、微波功率和微波提取时间进行单因素试验,再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松籽壳棕色素的最佳提取工艺;同时考察了光照、温度和pH值对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色素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18g/mL、微波功率80%和微波提取时间160s,该条件下色素得率为3.3%,色值为9.35。  相似文献   

6.
浸提法提取黑米色素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黑米为原料,在充分把握天然黑色素稳定性的基础上,对黑米色素的提取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分别考察了温度、时间、酸度、乙醇浓度、料液比等试验条件对提取效果的影响,并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成本低、纯度高、工艺简单的乙醇浸提法提取黑米黑色素的最佳条件及精制工艺。乙醇浸提法提取天然黑色素的最佳工艺条件:浸提温度为60℃、浸提时间60min、浸提剂乙醇浓度80%、料液比(g/mL)1:5、浸提剂pH值为3、提取级数1级,在535nm下吸光度A为0.514,提取率达到2.35%。  相似文献   

7.
对超声波辅助法提取花生红衣中红色素、原花色素的工艺进行了研究,使用乙醇作为提取剂,并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液料比、提取时间和温度对花生红衣红色素的提取率和色价以及原花色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液料比为25:1,乙醇浓度60%、提取时间30min、提取温度55℃。  相似文献   

8.
以烘干的西兰花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探讨提取溶剂、料液比、提取温度、时间和提取次数对叶绿素提取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提取溶剂为95%乙醇、料液比1:5、提取温度50℃、提取时间2.0h的条件下,叶绿素的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9.
以老鹳草为原料提取总鞣质,研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通过单因数试验研究提取温度、提取时间、料液比和乙醇浓度等因素对总鞣质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中心组合试验设计对老鹳草总鞣质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化,采用三因素三水平响应面试验设计优化出老鹳草总鞣质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为71%、料液比为1:18、温度为83℃、提取时间为2h和提取次数为3次,在最佳条件下,一次提取率为13.55%。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溶剂提取法从黑豆豆皮中提取黑豆色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确定最佳工艺条件:乙醇浓度95%、pH值1.0、回流时间90min和料液比1∶60。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仪和质谱仪联用对提取的黑豆色素进行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黑豆色素中含有矮牵牛素葡萄糖苷、矢车菊素-3-O-葡萄糖苷和矢车菊素-3-O-半乳糖苷。  相似文献   

11.
以板栗粉和小麦粉为原料,加入木糖醇,采用传统工艺制作低糖型板栗饼干.选取板栗粉添加量、木糖醇添加量、黄油添加量及焙烤时间4个因素,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优化制作工艺.结果表明:最佳工艺参数为板栗粉添加量40%、木糖醇添加量25%、黄油添加量45%、焙烤时间14 min.低糖型板栗饼干口感清甜,酥而不焦,营养健康,老少...  相似文献   

12.
板栗真空破壳力学特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半球形板栗为研究对象,运用有限元方法和传递过程原理建立了板栗真空破壳的有限元模型,并采用间接顺序耦合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模拟与试验结果表明:运用该模型模拟分析板栗真空破壳力学特性可行;真空破壳过程中应力和应变主要沿栗壳边缘分别向弧顶和壳底中心递减分布;湿应力是真空破壳的主导因素;绝对压力对破壳的影响很大,绝对压力的降低不仅使压差应力增大,同时也使湿应力增大.  相似文献   

13.
以板栗和桂花为原料制作桂花板栗糕,采用单因素试验及正交试验研究桂花板栗糕的最佳配方和工艺。试验结果表明,以60 g板栗为基础,白砂糖添加量30%、水添加量350%、桂花添加量1.3%、吉利丁片添加量15 g为最佳配方。此条件下所得桂花板栗糕具有较高的品质和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14.
切口是商超糖炒板栗加工过程中的第一道工序,对我国板栗深加工产业有着重要的作用。目前,板栗切口或为手工作业,劳动力成本高、效率低;或为批量无序机械破壳,果仁损伤率高,切口形状不规则,无法达到商超板栗的切口要求。在分析商超糖炒板栗对切口技术要求基础上,阐述不同类型的板栗切口机械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总结出各种类型板栗切口机的优缺点。概述板栗切口机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板栗切口机械中存在的生产率低、栗仁损伤率高,切口位置不准确、开口质量不高,设备适应性差、可靠性低,切口技术标准不完善等问题。提出优化切口工序、提高切口效率与质量,引入机器视觉技术、提高切口智能化水平,完善标准化生产体系、提高设备的通用性等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5.
柔性揉搓式板栗剥苞机设计与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板栗剥苞机在七八成熟板栗剥苞时存在脱尽率低、损伤率高而只能手工剥苞、效率低下的现状,设计了一种基于柔性揉搓原理剥苞和往复运动筛分的板栗剥苞机。详细阐述了剥苞机的柔性揉搓关键部件、双层往复筛分部件以及传动系统的设计。设计的揉搓橡胶板和揉搓臂的长度可调,对不同大小的板栗刺球剥苞适应性好。通过样机试验,证明了该机对七、八成熟板栗剥苞的适应性,其脱净率大于96%,分离清洁度大于98%,损伤率小于4%。  相似文献   

16.
核桃蛋白质提取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提油后的核桃粕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的方法,对核桃粕中蛋白质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得到最佳捉收条件pH8.5,料液比1:30,在50℃下超声波提取60min.然后在pH4.5条件进行酸沉淀。在此条件下,核桃蛋白质的提取率可达到85%左右。  相似文献   

17.
黄宁  李素云  黎进 《农业工程》2017,7(1):23-25
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探索了几种黏性土壤荸荠机械化采收模式,分析每种模式存在的问题,探索有效的解决途径。试验分析其他收获机械采收荸荠的不足,提出改进方案。根据荸荠的生长特性,提出改变农艺方法和农机有效结合,以及进行分层挖掘的荸荠专用收获机研发思路,为促进荸荠机械化收获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自制板栗脱蒲机试验台,通过单因素试验,分析了参数性能指标试验台脱蒲部件转速对欠成熟板栗脱蒲率及损伤率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试验,得出了欠成熟板栗放置时间、试验台脱蒲部件转速、试验台脱蒲部件与栅栏之间间距等参数的最优组合,从而对欠成熟板栗脱蒲装置的优化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以淡水小龙虾头为原料,采用EDTA法提取甲壳素,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筛选最佳工艺条件。试验结果表明:以13%的EDTA溶液作提取溶剂,在反应温度30℃、pH 12、投料比1∶15、反应25 min的条件下,提取效果最佳,提取率达24.05%,反应前后的脱钙和脱蛋白率分别为100.0%和98.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