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该研究将60Coγ射线辐照运用于小麦热风干燥前的预处理,对影响干燥过程的各个因素,包括辐照剂量、热风温度和初始含水率,对干燥过程及小麦表面温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辐照处理的小麦失水速率较未辐照小麦明显加快,相同时间内水分下降程度提高,其表面温度比未辐照小麦上升加快,且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小麦的失水速率、相同时间内的水分下降程度及表面温度都增高.对小麦的内部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辐照后小麦干燥特性的变化是由于起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此外研究还发现,热风温度和初始含水率对辐照后小麦失水特性也有影响.并对不同辐照剂量下表面温度与失水速率和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对晚粳稻经60 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后进行低温热风干燥 ,探索了辐照剂量、热风温度和初始含水率对干燥过程及稻谷表面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经辐照处理的稻谷失水速率加快 ,相同时间内水分下降程度提高 ,其表面温度上升较快 ;稻谷的失水速率、相同时间内的水分下降程度及表面温度等都随着辐照剂量而增加 ,增高。辐照对稻谷在不同失水速率和含水率时其表面温度的变化规律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60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对小麦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研究将60Coγ射线辐照运用于小麦热风干燥前的预处理,对影响干燥过程的各个因素,包括辐照剂量、热风温度和初始含水率,对干燥过程及小麦表面温度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经辐照处理的小麦失水速率较未辐照小麦明显加快,相同时间内水分下降程度提高,其表面温度比未辐照小麦上升加快,且随着辐照剂量增加,小麦的失水速率、相同时间内的水分下降程度及表面温度都增高。对小麦的内部显微结构进行观察发现,辐照后小麦干燥特性的变化是由于起内部结构的变化引起的。此外研究还发现,热风温度和初始含水率对辐照后小麦失水特性也有影响。并对不同辐照剂量下表面温度与失水速率和含水率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采用60Co γ射线辐照处理苹果,研究了苹果细胞结构变化对其脱水速率的影响,以及不同辐照剂量对苹果的脱水速率的影响和不同热风干燥温度时的脱水特性[1].结果表明:苹果组织结构和液胞膜的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剧,脱水速率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辐照剂量与热风干燥温度呈负相关,确定了适宜的预处理剂量、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  相似文献   

5.
辐照预处理对苹果脱水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傅俊杰  巢炎  沈伟桥  王俊 《核农学报》2001,15(4):238-242
采用6 0 Coγ射线辐照处理苹果 ,研究了苹果细胞结构变化对其脱水速率的影响 ,以及不同辐照剂量对苹果的脱水速率的影响和不同热风干燥温度时的脱水特性[1] 。结果表明 :苹果组织结构和液胞膜的损伤程度随剂量的增加而加剧 ,脱水速率与辐照剂量呈正相关 ;辐照剂量与热风干燥温度呈负相关 ,确定了适宜的预处理剂量、干燥温度和切片厚度。  相似文献   

6.
辐照对马铃薯片失水速率和干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俊  巢炎  傅俊杰 《核农学报》2003,17(2):143-146
将马铃薯经6 0 Coγ射线辐照预处理后进行热风干燥 ,结果表明 :辐照剂量增加 ,平均失水速率高 ,干制品Vc含量、复水比等下降。辐照剂量、热风温度、切片厚度 3因素对总失水速率和干制品的外观质量、Vc含量、复水比 4指标大都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60)Coγ射线辐照处理对土豆切片干燥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王俊  巢炎  傅俊杰  王剑平 《核农学报》2001,15(6):327-330
将土豆切片经60 Coγ射线辐照后进行热风干燥 ,结果表明 :辐照预处理的土豆切片的失水过程仅为降速过程 ,总失水速度加快 ;干燥过程中物料温度升高 ;辐射剂量增加 ,失水速率增高 ,物料温度也增高。  相似文献   

8.
用低场核磁分析胡萝卜切片干燥过程的内部水分变化   总被引:13,自引:22,他引:13  
为研究胡萝卜切片在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变化的特征,采用电热恒温干燥箱在40、50、60、70和80℃的条件下对胡萝卜切片进行热风干燥试验,应用低场核磁共振(low 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的横向弛豫时间(T2)反演谱分析胡萝卜切片在干燥过程中内部水分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干燥过程改变了胡萝卜样品中水的结合状态,自由度高的水分向自由度低的迁移;随着干燥温度升高,干燥速率加快,但温度为80℃时,由于物料表面结壳阻碍了水分的外迁从而影响干燥速率。试验数据为果疏变温联合干燥工艺和干燥转换点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基于低场核磁共振的热风干燥猕猴桃切片含水率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6,他引:1  
为研究猕猴桃切片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迁移规律,该试验通过对猕猴桃切片进行热风干燥,考察不同干燥温度(70、80、90℃)、切片厚度(3、4、5 mm)下的干燥特性。试验采用直接干燥法测定含水率,运用低场核磁共振技术(Low-Field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LF-NMR)分析热风干燥过程中猕猴桃切片内部水分分布状态与变化规律,建立动力学模型,验证并预测。结果表明:猕猴桃切片热风干燥开始为外部控制,随后属于内部扩散控制,水分有效扩散系数范围为1.58×10-7~4.18×10-7 m2/s,扩散效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升高温度能显著提高猕猴桃干燥速率,可加快结合水、不易流动水以及自由水的迁移。自由水和结合水先于不易流动水发生变化,自由水含量在干燥前期逐渐下降,此过程中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含量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当自由水被脱除后,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含量依次达到最大值;此后,随着干燥的进行,不易流动水逐渐被脱除,此时结合水含量开始下降直至干燥结束。整个干燥过程中,猕猴桃切片部分自由水先转化为不易流动水和结合水,结合水与不易流动水相互转化,循环往复伴随整个干燥过程。以干燥过程中的自由水、结合水、不易流动水的核磁峰值总和、切片厚度和干燥温度为自变量,猕猴桃切片含水率为因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含水率预测模型,模型的拟合优度为0.982。结果表明,低场核磁共振技术结合数学模型可用于描述猕猴桃切片热风干燥过程,可实现对猕猴桃切片干燥过程中含水率的快速、无损检测,研究结果可为猕猴桃热风干燥工艺和过程设计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将碳纤维红外板的辐射加热技术应用于农产品物料的干燥中,探究其辐射加热特性和干燥特点。在介绍其制作工艺的基础上,以碳纤维红外板作为辐射热源搭建干燥试验台,对胡萝卜块、苹果块、香蕉块、木耳等4种常见果蔬物料进行干燥。通过实时采集、检测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温度、干燥室温度、相对湿度变化情况了解干燥进程;并对红外干燥过程中物料升温情况、物料厚度、辐射间距、干燥方式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碳纤维红外板可作为红外干燥热源,辐射功率1.1 k W/m2时,能发射1~30μm的中、长波红外线,且主要集中在5~15μm,红外板表面温度范围为84~92℃。辐射间距8 mm条件下,4种物料从水分比1干燥到水分比0.1时,耗时为270~300 min,且20 mm×20 mm×11 mm的胡萝卜片内部温度升高到60℃仅需20 min。2)胡萝卜片长宽20 mm×20 mm,厚度5~11 mm范围内,在干燥中期近似恒温段,物料中心温度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3)辐射间距为4~12 mm范围内,辐射间距越大,干燥时间越长。4)与普通热风干燥相比,红外—热风联合干燥可有效缩短40%干燥时间,能耗约为普通热风干燥的49.39%;干燥前期排湿、干燥过程较小的风速均有助于红外干燥的进行。综上所述,碳纤维红外板可作为干燥热源。研究结果可为碳纤维在干燥领域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为了获得标准化的红薯干辐照灭菌工艺,本试验以γ射线与电子束为不同辐射源,就不同辐照剂量和剂量率对红薯干主要成分、外观品质和贮藏特性的影响开展研究。结果表明,经γ射线≥4 kGy剂量辐照,36℃恒温培养10 d或常温贮存90 d两种方式处理的红薯干;经γ射线≥6 kGy剂量辐照,36℃恒温培养30 d或常温贮存360 d两种方式处理的红薯干,均未检测出微生物。γ射线辐照处理后,红薯干的可溶性固形物、类胡萝卜素含量和感官指标均未发生显著变化。相同剂量下,剂量率越高对红薯干的外观影响越大。电子束剂量率高,辐照处理后的红薯干外观呈黄白色,发生了显著变化。红薯干货架期90 d的辐照灭菌最低有效剂量为4 kGy。本研究结果为红薯干辐照加工工艺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采用0、2、4和6kGy剂量辐照甘薯茎尖,研究辐照对发酵甘薯茎尖感官品质、理化性质、微生物指标以及功能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经2和4kGy辐照后,发酵甘薯茎尖的感官品质变化不显著,6kGy辐照后则显著劣变。4kGy辐照后,发酵甘薯茎尖中游离氨基酸总量无显著变化;6kGy辐照后,其游离氨基酸总量显著上升。2、4和6kGy...  相似文献   

13.
以甘薯的淀粉及干粉为试验材料,研究60Coγ辐照对其外观形态及糖化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60Coγ辐照处理后,淀粉粒表面出现网状裂纹,且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大,裂纹明显增多。在50至1200 kGy辐照剂量范围内,甘薯淀粉和干粉中还原糖和可溶性总糖的含量都随着辐照剂量的增加而显著提高;湘薯86和湘薯541的糖化效率在低剂量辐照处理时有明显的差异,但随着辐照剂量的增高,表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当辐照剂量为1200kGy时,糖化效率达到最高。  相似文献   

14.
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热湿迁移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过程中存在干燥品质不可控、随机性较大的问题。根据传热传质理论知识,建立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热湿迁移预测模型,在综合考虑太阳能辐射、室外空气温湿度、室外风速等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选择,并利用MATLAB软件编制求解程序,该模型能够预测出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的温度及水分迁移速率变化。为验证模型的准确性,以红薯为干燥物料对其开放式太阳能干燥过程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物料表面温度、水分迁移速率的模拟值与试验值之间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96、0.89,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97℃、28.35 g,其相关性程度较高,说明该模型能够较准确预测开放式太阳能物料干燥过程中物料表面温度及水分迁移速率,可以用于开放式太阳能干燥的工艺控制。  相似文献   

15.
Furan and acrylamide are two possible carcinogens commonly found in many thermally processed foods. The possibility of using ionizing radiation to reduce the levels of thermally induced furan and acrylamide in water and selected foods was investigated. Aqueous furan solutions, and foods (frankfurters, sausages, infant sweet potatoes) that contained furan were irradiated to various doses of gamma-rays. Water and oil spiked with acrylamide and potato chips (a known acrylamide-containing food) were also irradiated. In addition, possible irradiation-induced formation of acrylamide in glucose and asparagine solutions was analyzed. Results showed that irradiation at 1.0 kGy destroyed almost all furan in water. In frankfurters, sausages, and infant sweet potatoes, the rate of irradiation-induced destruction of furan was much lower than the rate in water, although significant reductions in furan levels were observed in all foods. Irradiation at 2.5-3.5 kGy, doses that can inactivate 5-log of most common pathogens, reduced furan levels in the food samples by 25-40%. Similarly to furan, acrylamide in water was also sensitive to irradiation. After 1.5 kGy of irradiation, most of the acrylamide was degraded. Irradiation, however, had a very limited effect on acrylamide levels in oil and in potato chips, even at a dose of 10 kGy. No detectable acrylamide was formed in the mixture of asparagine and glucose upon irradiation. These results suggest that a low dose of irradiation easily destroys furan and acrylamide in water. In real foods, however, the reduction of furan was less effective than in water, whereas the reduction in acrylamide was minimal.  相似文献   

16.
辐照对板栗冷藏后期生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超  汪晓鸣  张福生 《核农学报》2007,21(3):281-282
板栗经过0.5kGy低剂量辐照处理和0℃~4℃低温贮藏,能取得良好的贮藏效果。辐照后的板栗经过8个月的冷藏后保持较高的水分、糖、淀粉含量,能保持较好的质量品质。  相似文献   

17.
干燥效率低导致的能耗高、品质劣变是果蔬热风干燥加工面临的严峻挑战。为改善胡萝卜热风干燥特性,该研究以横切和纵切方式获得的胡萝卜片为研究材料,对其进行穿刺(perforation pretreatment,PT)、乙醇浸渍(alcohol pretreatment,AT)和穿刺协同乙醇浸渍预处理(perforation synergistic alcohol pretreatment,PAT)。研究发现:同未预处理的胡萝卜片相比,PT、AT和PAT预处理技术的应用均显著提高了胡萝卜有效水分扩散系数及热风干燥速率,并将干燥时间缩短10.61%~50.00%,其中PAT样品干燥时间最短。相同预处理方式下,纵切的胡萝卜片相比于横切表现出较高的有效水分扩散系数、较快的干燥速率及较短的干燥时间。进一步,我们提出了PAT预处理具有较高干燥效率的“三重奏机制”:预脱水降低干燥负荷、毛细管流促进水分传质、细胞通透性的增强降低水分传质阻力。在品质方面,PAT预处理显著改善了纵切胡萝卜片的体积收缩、复水性、色泽、总类胡萝卜素和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风味等品质特性。因此,为高效获得品质相对较优的脱水胡萝卜,可在其纵向切片后进行PAT预处理。该研究为改善胡萝卜热风干燥提供了一种简单有效的预处理技术,同时也为其他果蔬提质、增效、节能干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