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林悦  杨晓辉 《新农业》2006,(5):36-37
一、病源及流行特点   本病是由传染性脓疱病毒引起的绵羊和山羊的一种传染病,羔羊患病多为群发.本病只为害绵羊和山羊,而3~6月龄羔羊发病较多,成年羊发病较少,多发于秋季.病羊和带毒羊是传染源,经损伤的皮肤或黏膜感染.由于病毒抵抗力较强,本病在羊群中常可连续为害多年.  相似文献   

2.
羔羊痢疾是初生羔羊感染大肠杆菌、沙氏杆菌等混合病原菌所引起的一种急性毒血症,可使羔羊发生大批死亡。7月龄以内的羔羊是病原菌主要感染对象,剧烈腹泻和小肠发生溃疡是本病的主要特征。本文从发病原因、流行特点、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进行阐述,提出合理的诊断和防治羔羊痢疾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羔羊尿结石病是由尿路中出现矿物盐类结晶物,导致尿路堵塞,公羊发病率高于母羊;临床主要表现尿疼痛、尿液浑浊或带血、尿潴留等;矿物质元素搭配不合理、机体缺水、尿路感染、营养缺乏和滥用药物等都是本病常见的发病原因,严重的可威胁羔羊生命;本病以预防为主,治疗时需调整饲料矿质元素比例,根据发病程度采用手术治疗、尿道冲洗治疗或中药治疗。  相似文献   

4.
羔羊尿结石病是尿路中出现石头样凝结物,从而导致尿路黏膜损伤发炎、堵塞或出血表现的非传染性疾病;具体发病原因还无统一定论,机体缺水、饲料矿物元素不平衡、疾病因素、药物因素、营养缺乏等可促使本病发生;羔羊发病后通常表现排尿障碍和尿液性状的改变;加强管理、科学搭配日粮可有效防止本病发生;治疗本病必须短期治疗和长期预防保健相结合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5.
1发病特点 本病多发于7日龄以内的羔羊。以2~3日龄发病最多,7日龄以上的很少发病。 本病无明的季节性,但气候寒冷,特别是冬季大雪后,羔羊受凉,可促使本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肉羊肥羔症也称羔羊肥胖症,是羔羊的常见代谢疾病。本病多发生于一个半月到两个月龄、采食量大的肥胖羔羊。发病原因由于对开始采食的羔羊喂给大量含碳水化合物的玉米,饲料单一,影响羔羊的正常代谢,加之羔羊长期得不到充分运动,造成羔羊过度肥胖。特别舍饲羔羊,或是由放牧转入舍饲,破坏了羔羊机体代谢过程,当采集大量的碳水化合物饲料,迅速分解成有机酸和二氧化碳,致使血液中酸浓度增高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引起中枢神经严重机能障碍,患羔出现兴奋、抑制等一系列中毒症  相似文献   

7.
羔羊痢疾是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以2—5日龄的发病最多,常使大批羔羊死亡。本病多发生于气候寒冷、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如刮大风、下大雪之后流行严重,死亡率也很高,给羔羊产业造成巨大损失。一、病因该病的病因很复杂,在不同地区,病原可不同,目前认为主要可以分为两类。1.厌氧性羔羊痢疾:病原为产气型荚膜梭菌,主要为B型产气荚膜梭菌,有时C型荚膜梭菌也可引起本病。  相似文献   

8.
本病是初生羔羊在哺乳期的常发病。病的特征主要是明显的消化机能障碍和不同程度的腹泻。羔羊消化不良,根据临床症状和疾病经过,分为单纯性消化不良和中毒性消化不良两种。单纯性消化不良(食饵性消化不良),主要表现为消化与营养的急性障碍和轻微的全身症状;中毒性消化不良,主要呈现严重的消化障碍、明显的自体中毒和重剧的全身症状。  相似文献   

9.
羔羊痢疾也称羊梭菌性痢疾,是初生羔羊的一种急性毒血症,以剧烈腹泻和小肠溃疡为特征。1病因羔羊痢疾是由B型魏氏梭菌引起。2流行特点本病以2~5日龄羔羊发病为主,病菌可通过初生羔羊消化道、脐带或伤口进入机体引起发病。3症状本病的潜伏期变化很大,时间为2~3日,有的羔羊出生后1天症状明显,最多为2~3日,具体可分为以下2种。3.1急性型最早流行出现的症例为急性型,死亡极快,羔羊头晚还吃奶,第2天发现突然死在羊舍。如细心观察,可见羔羊死前精神差,喜卧不愿活动,食欲减少或废绝,对周围环境有  相似文献   

10.
羔羊沙门氏菌病,又称副伤寒。是由鼠伤寒沙门氏菌、都柏林沙门氏菌和羊流产沙门氏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各种年龄羊均可感染发病,其中以断奶或断奶不久的羔羊最易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以冬、春气候寒冷多变时发病最多。舍饲羊易发,常呈散发性,有时呈地方性流行。病原菌通过羊的粪尿、乳汁、流产胎儿、胎衣、污染饲料、饮水、食槽和周围环境等,经消化道感染健康羊,也可通过交配或其他途径传播。各种不良环境均可诱发本病。本病以羔羊急性败血症和腹泻、  相似文献   

11.
羔羊痢疾是以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危害7日龄以内的羔羊,其中以2—5日龄的发病最多,常使大批羔羊死亡。本病多发生于气候寒冷、变化剧烈的冬春季节,如刮大风、下大雪之后流行严重,死亡率也很高,给羔羊产业造成巨大损失。  相似文献   

12.
羔羊痢疾是养羊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细菌性传染病,主发于一周龄以内的羔羊;本病以急性肠毒血症为发病特征,病羊主要表现消化道症状和全身症状,死亡率高;预防本病需要做好初生羔羊保护工作,加强母羊管理,疫区羊场可采用药物防控;抗生素和高免血清可用于本病治疗,严重的病羊还要进行对症治疗,防止脱水,加强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13.
一、病原 羔羊痢疾的病原主要是B型魏氏梭菌,如有大肠杆菌、肠球菌、沙门氏菌等混合感染,则加重病情。发病的诱因是妊娠母羊营养不良,加之羔羊出生后抗病能力低,在气温骤变,产房温度低,湿度大(超过90%),接羔育羔时清洁卫生不良,羔羊吃初乳不足,饥饱不均时更容易引起发病。本病主要经消化道感染,也可通过创伤或脐带感染,  相似文献   

14.
近年,羔羊痢疾多发于小尾寒羊群体,此类病症的主要发病因素是在B型魏氏梭菌的作用下造成初生羔羊普遍出现的一种发病急速的血液中毒症状,感染此病动物主要表现为腹泻剧烈以及小肠出现不同程度溃疡,自主羔羊牧业一旦出现本病,常常会出现牲畜大批死亡,给业主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15.
初生羔羊体质较弱,适应能力差,极易发生死亡。为了提高羔羊的成活率,减少发病死亡,在饲养管理上要注意抓好以下几项措施:1 加强母羊后期的饲养 羔羊成活率高低与初生重呈正比。由于初生重90%左右是妊娠后期增长。因此,保证母羊妊娠后期营养是羔羊正常发育,增强体质的关键。由于母羊妊娠后期的营养水平对羔羊初生重和母羊产后泌乳力有密切关系,从而影响羔羊断奶重。  相似文献   

16.
<正> 羔羊腹泻即羊羔痢疾,是由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产气荚膜梭菌、肠球菌,经消化道感染或经脐带和创伤感染而引起的。本病是以羔羊剧烈腹泻为特征的急性传染病,主要为害7日龄左右的羔羊。 患病羔羊发病初期精神不振,低头弓背,食欲废绝,心跳加快,排泄恶臭的白色、黄色以至绿色稀水样粪便。  相似文献   

17.
一、要照顾好羔羊吃奶一般羔羊出生后的10天容易死亡,原因多半是对羔羊吃奶照顾管理得不好。所以,应把母羊和刚生下来的羔羊放在一起,要想尽各种办法,使羔羊尽快吃上初奶。因为初奶含有丰富的营养  相似文献   

18.
初生羔羊因体质较弱,抵抗力差、易发病。所以,搞好羔羊的护理工作是提高羔羊成活率的关键。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尽早吃好、吃饱初乳母羊产后3—5天内分泌的乳,奶质粘稠、营养丰富,称为初乳。初乳容易被羔羊消化吸收,是任何食物或人工乳不能代替的食料。  相似文献   

19.
传染性口疮是一种接触性传染病,哺乳羔羊易感,多群发,春夏较多见。1病源是病毒,病毒抵抗力强,本病毒存在于病变的渗出液和痂块中,羔羊直接接触而感染,通过皮肤和粘膜的损伤而侵入羊体,本病抵抗力强,在发生过的地区可持续发生几年。2症状羔羊出生7~10天即可感染本病,发病从口缘、口角、鼻孔及眼睑附近以及上下齿龈处,并可波及到口腔,  相似文献   

20.
羔羊痢疾多发生于羔羊出生后且死亡率高。羔羊的成活率是养羊效益好坏的关键,羔羊痢疾往往引起羔菌的繁殖体,但芽孢抵抗力较强。1.流行特点主要发生于7日龄以内羔羊,1.3.2~3日龄发病最多,本病的发生和流行与饲养管理、环境因素有着密切关系。母羊体质差,所产羔羊发病率也高,气候寒冷和气温变化较大的月份(1~3月份)的发病率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