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 毫秒
1.
怎样提高育雏期鸡的成活率,是决定育雏经济效益的关键因素,而提高雏鸡成活率必须清楚雏鸡死亡的原因,现就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分析如下:一、育雏期的温度不适宜养殖户育雏一般采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抓鸡多的养殖户大多都是火炕+煤炉保暖,室内温度难以控制,因此很难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提高雏鸡成活率,摸清雏鸡死亡的原因,本人结合实际工作,分析了养殖户饲养雏鸡死亡原因。供读者参考。1育雏期温度养殖户育雏一般采取用纸箱或竹笼作为育雏的保温设备。在育雏期间要注意温度的调整,因为温度过高或或低都会给雏鸡生  相似文献   

3.
育雏死亡原因及提高成活率的措施任成林(河北省张家口农业高等专科学校)雏鸡成活率低是养鸡生产中的严重问题。必须了解育雏死亡的原因,制定提高成活率的措施,养鸡才能有良好的经济效益。1.种蛋品质差  标准蛋重以55—65g为宜,若种蛋大小悬殊,出壳雏鸡便大...  相似文献   

4.
雏鸡死亡的原因及对策王兆栓(河南省唐河县家禽开发总公司473400)提高雏鸡成活率,是育雏阶段的首要任务,如何才能提高雏鸡成活率,这就要求饲养人员加强管理,分析死亡原因,及时准确地采取相应措施。引起雏鸡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孵化技术:在孵...  相似文献   

5.
雏鸡死亡原因甘肃省榆中县种鸡场岳建文据多年的饲养实践,雏鸡死亡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应从以下方面采取防范措施,以提高育雏成活率。一、胎胚发育不良种蛋营养不良、孵化温湿度掌握不好、种蛋污染均可引起。二、压死育雏室温度太低使雏鸡挤堆或接种疫苗雏鸡受惊吓...  相似文献   

6.
肉雏鸡具有生长发育快、抗病力差、温度敏感和环境适应性较低的生理特点,育雏期是肉鸡规模化养殖的起点,因此必须提高肉雏鸡育雏期成活率.本文对肉雏鸡育雏期死亡原因进行分析,归纳为疾病因素和饲养管理因素两方面,并对其预防措施进行阐述,以期更好的减少肉雏鸡育雏期死亡率,促进肉鸡产业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七彩山鸡在育雏过程中啄癖是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笔者在山鸡场育雏统计中发现,因啄癖死亡的雏鸡占死亡雏鸡的75%,而在3~5周龄内雏鸡啄癖日死亡数占鸡群的1.7%。被啄肛的雏鸡可100%发生死亡,而啄伤皮肤的,虽不致死亡但影响其发育以致生长受阻。因此,防制啄癖是提高七彩山鸡雏鸡成活率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8.
《湖北畜牧兽医》2009,(2):37-37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育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易感染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各个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搞好疾病防治,就可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9.
雏鸡死亡原因浅析陕西省畜牧兽医站贾文孝春季,是孵化高峰期,也是雏鸡发病死亡主要时期,为了提高基层育雏成活率,现结合实际,谈谈造成雏鸡死亡的主要原因,供参考。一、种鸡群饲养管理较差种蛋品质低劣近年来种鸡饲养场户增加,但因缺乏必要的兽医知识,卫生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0.
提高育雏成活率的技术措施王岩王会昌(辽宁省黑山县畜牧兽医站121400)培育好雏鸡是关系到养鸡成败的关键。但在饲养过程中往往有人由于缺乏科学育雏知识或管理不善而造成雏鸡死亡。以下谈谈提高育雏成活率必须注意的几项技术措施。一、适宜的育雏温度。温度是育雏...  相似文献   

11.
雏鸡死亡的原因很多,但只要做好育雏前的各项工作,加强饲养管理,严格各项操作规程,严格防疫程序和疾病防治,就可减少雏鸡的死亡数量,提高其成活率,取得理想的经济效益.生产中,要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育雏期雏鸡的死因,采取有效的相应对策,就能大大降低雏鸡群的死亡率,提高鸡群成活率和养殖生产效益。育雏期是蛋鸡养殖的重要阶段,育雏的好坏不仅决定成活率,而且决定以后的生产性能,本试验于2010年2月~2010年3月对某育雏舍育雏期鸡群进行观察,并对育雏鸡群的死亡原因进行了统计。  相似文献   

13.
蛋鸡育雏期雏鸡成活率低是养鸡生产中的一大难题.为了弄清雏鸡死亡原因,我们对胜利油田管理局农业公司蛋鸡场9875只伊莎母雏进行了观察试验,结果发现整个育雏期雏鸡死亡有四个高峰期,引起死亡的原因主要是疾病,特别是常见传染病.同时我们发现,只要适时合理用药防治,这些传染病是可以控制的.  相似文献   

14.
笔者根据实践经验和对陵川县养鸡户、养鸡场的调查,认为雏鸡死亡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孵化因素 1.孵化季节不当。一般春季是孵化、育雏的最佳时机(3~5月),此时育雏,雏鸡生长发育好,成活率高。夏季育雏(6~8月),则因外界气温高,空气湿度大,室内温湿度难以控制,使雏鸡发育不均匀,成活率低,其它季节  相似文献   

15.
农村养鸡大部分是散养,雏鸡成活率低,挫伤了养鸡户的积极性。为此,对散养雏鸡死亡原因进行了调查。共调查240个养鸡户,购雏鸡9120只,死亡4781只死亡率达52.42%。根据不同死亡原因,采取相应防治对策,取得了明显效果。一、育雏期温度不稳定温度是育雏的首要条件。雏鸡调节机能发育不全,外界环境适应能力差,很易发生疾病,农户育雏设备简单,一般采用纸箱、麦秸篓、竹篓等作为育雏设备,温度偏低,使雏鸡采食饮水、运动减少,畏寒互挤,出现"打堆"导致呼吸困难。个别患感冒、发生下痢,致使发病死亡。对策严格控制育雏室内温度,可…  相似文献   

16.
1 育雏期 温度是育雏成败的关键因素,提供适宜温度可以有效提高雏鸡的成活率:雏鸡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温度敏感。环境温度过低,雏鸡易扎群,容易挤压而死亡;环境温度过高,雏鸡体内水分易蒸发,造成雏鸡脱水,影响雏鸡的生长。  相似文献   

17.
在育雏阶段,除了因各种疫病引起雏鸡死亡外,一些意外事故也可造成雏鸡伤亡。为了提高育雏成活率,现将笔者五年来常见的几种意外事故的原因及防止措施总结如下。一、防止火灾。冬季育雏保温时,因对保温设备的使用、维修、管理不当会酿成火灾,应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1)采用地火龙、火坑以及火墙保温的,在育雏前进行  相似文献   

18.
肉用雏鸡相对生长发育较快,对营养要求高,幼雏期间体温调节机能不完善.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弱,稍有疏忽,就会发生各种疾病而死亡。雏鸡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只要加强饲养人员的责任心.严格各项操作规程,搞好育雏的环境条件.供给营养全面而平衡的饲料,严格防疫和疾病防治的措施.就可以减少雏鸡死亡数,提高育雏的成活率,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生产中,保证肉用雏鸡“零死亡”,必须采取以下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我国蛋鸡育雏育成大多是分开的,而且多属于平养的方式育雏,当雏鸡受惊后容易扎堆,造成大量死亡,尤其大规模养殖风险更高,而且平养的方式环境比较潮湿,雏鸡直接接触地面,容易诱发球虫病,破环雏鸡肠道,严重影响雏鸡健康。因此如何将育雏育成集为一体,提高蛋鸡成活率,已成为蛋鸡养殖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出壳一周内的雏鸡死亡率一般较高,除了白痢杆菌病、卵黄囊炎、脐炎及其他胚胎病等原因外,饥饿及脱水往往是引起雏鸡早期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预防雏鸡饥饿及脱水死亡是提高育雏成活率的一项技术措施.引起雏鸡饥饿及脱水的原因一般有下列几点:(1)长途运输或其他原因于出雏后超过72小时才给饮食,小鸡拒食而衰竭死亡,群众称之为"硬口"鸡;(2)育雏温度偏低,雏鸡堆集在一起,挤在内层的小鸡饮不到水也食不到料而被压死、闷死或饿死;(3)饲养密度大,饲槽、饮水器少或其边缘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