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加强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质量与效果的有效方式。构建指导教师团队和实践教学内容"双模块化"的实践教学模式,是对"基础"课实践教学的改革与创新,其实施过程具有突出教师主导性和学生主体性,突出团队优化整合和教学风格多元,突出内容针对性和效果实效性的"三突出"特点,实施中遵循模块教学方案与课程要求相结合,教师团队整合与实践模块特点相结合,模块教学内容与大学生实际相结合的"三结合"原则,科学设计课内实践、校园实践和社会实践"三维一体"的实践教学形式,采取考评主体多元、形式多样、视角多重的考核评价方式,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法律文秘专业为京郊农村提供法律专业化服务,不断加强和完善校内、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开展院级"三农"服务项目,促进了专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推动了专业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的创新.法律文秘专业应在产学结合上下工夫,对"研"进行发挥,以提升产学研结合水平.  相似文献   

3.
中国法律类课程的教学不应该简单套搬英美国家判例教学法,中国法律具有大陆法系的特征以及中国大学课程设置、管理的特点,决定了中国这类课程教学案例的选择原则与规则应该具有自己的特点。案例选择原则与选择规则属于不同范畴,应该在遵循学生中心、目的明确和内容形式恰当3项原则的基础上,依教学目的和教学环节的不同确定具体的案例选择规则,其中基本知识讲授环节要遵循通俗性、生活化和简单化3项规则,在教学内容综合复习环节遵循综合性和实践性2项规则。  相似文献   

4.
我国都市型现代农业发展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复合型、应用型经济法律人才培养。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必须充分利用自身学科优势,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加强综合技能训练等多种途径培养复合型、应用型农业经济法律人才。  相似文献   

5.
法律风险作为物流管理所面临的重要风险融入高职“物流法律法规”课程进行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的“物流法律法规”课程教学却将其忽略了,这不利于学生的法律综合实践能力培养.在教学实践中,从课程定位、教学内容设计以及教学实施保障等方面将法律风险融入物流管理专业“物流法律法规”课程,对实现高职教学目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法学类应用型人才需要具备法律逻辑思维能力、法律思维技巧和服务社会的能力。但在高等农业院校的"法律逻辑"教学的实践中,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不足,对这些制约因素进行改革,才能适应法学类应用人才培养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网络教学为法律专业课提供了新载体,拓展了新空间。网络的“第四媒体”作用,丰富了法律专业课的教学内容;网络的高时效性,加大了法律专业课的信息容量;网络的交互性,便利了教与学联系的互动性;网络的资源共享性,提高了法律专业课教学资源的利用率;网络教学的新颖性,激发了法律专业课教师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法学教育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已经不能切实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关于学生素质教育的要求和需要。本文通过对我国目前法学教育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认为诊所式法律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性教学模式,恰好弥补了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干课程,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内容。在实践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紧扣教材主要内容,关注学生成人成才的需要,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在构建实践教学内容的框架上,从人生观和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三个方面提出了不同的实践教学内容的措施。在进行实践教学时应建立和健全完善的保障机制、评估机制和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10.
"法律诊所式教学"是法学实践教学中很有意义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法律技巧,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增加学生的职业道德,形成学生的法律职业思维能力,还可以充分实现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以及学生之间的协作。让学生对于将来的法学实践提前有个初步了解。但目前"法律诊所式教学"大多还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受到教学成本、教学主体等各方面的限制,普遍推行的条件尚有欠缺,因此,本文就针对"法律诊所式教学"的价值以及实践操作方案进行分析和探讨,力求建立一套可在高校中普遍推行的"法律诊所式教学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