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松材线虫病综合治理引诱技术对天牛种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综合治理措施对天目湖景区的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等两种天牛进行了连年诱捕试验和监测,数据显示,松褐天牛和短角幽天牛种群密度均有显著下降.2007年松褐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5年下降了65.08%,2007年短角幽天牛平均诱捕量较2006年下降了31.69%,表明综合治理技术对松树蛀干类害虫具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同时,对松材线虫病也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引诱剂Ⅰ和引诱剂Ⅱ是最常用的2种松墨天牛引诱剂。为了弄清蛀干类害虫引诱剂林间诱捕云南松蛀干害虫的效果,于2009~2012年每年的5~9月蛀干害虫活动期在玉溪市红塔山自然保护区2个林区设6块样地进行2种蛀干害虫引诱剂诱捕蛀干类害虫实验。结果表明,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可以诱捕到危害云南松枝梢和树干的8种害虫,1种待鉴定,1种天敌昆虫。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吉丁虫、木蠹象、松瘤象是云南松蛀干害虫的优势群体。连续使用害虫引诱剂能显著降低林间蛀干类害虫的虫口密度。  相似文献   

3.
对APF-1型引诱剂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共诱到125种生物,其中昆虫10目48科123种,其它生物2种。对松褐天牛(Monochamus alternatus)、眼纹斑叩甲(Cryptalaus larvatus)、松瘤象(Sipalinus gigas)、聚类丽步甲(Callistomimus coarctatus)等6种主要昆虫的数量进行分析,为利用APF-1引诱剂有效防控松褐天牛及监测防控其它害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括苍山北麓松林间鞘翅目主要昆虫种群动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应用林木蛀干害虫引诱剂开展苍括山北麓海拨高100 m以下成熟与中幼马尾松林鞘翅目类昆虫动态研究,发现栖息有危害马尾松枝叶和树干的昆虫9科33种,包括3种具携带松材线虫能力昆虫,即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和马尾松角胫象;天敌资源昆虫1科1种.供试林班中,天牛科、小蠹科和象甲科是优势群体,天牛科种类最多,达11种,对主要昆虫种类(特别是松墨天牛)成虫主要特性进行了调查分析,提出了相应防控建议.  相似文献   

5.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墨天牛、褐幽天牛和短角幽天牛3种主要松蛀虫成虫携带拟松材线虫等非病原线虫的情况.监测显示3种松蛀虫均能携带线虫,以松墨天牛携带机率最高,达61.3%.褐幽天牛和松墨天牛平均携带线虫数量较多,分别为5 128.6、3 622.0条·头-1.温泉的松墨天牛和西海的褐幽天牛携带的线虫数量最高,分别达4 781、10 840条·头-1.本文还报道了不同时间诱捕的松墨天牛和褐幽天牛性别、个体大小与携带线虫数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分别在两种不同类型的马尾松林内监测天牛种类、群落结构,探讨主要天牛成虫的种群数量动态规律。结果表明,富阳市东山村马尾松次生混交林和淳安县姥山马尾松种子园分别有20和12种天牛。前者的天牛物种数高于后者,而钻蛀松树天牛物种个体数后者高于前者。蛀松天牛种类有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松幽天牛和薄翅锯天牛。前者松林内松墨天牛为优势虫种,短角幽天牛为亚优势虫种;后者松林内短角幽天牛为优势虫种,松墨天牛为亚优势虫种;樟泥色天牛均为两地松林内的伴生虫种。  相似文献   

7.
M_(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 ,在马尾松 -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 -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 3种不同林分中 ,应用 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 ,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 2 6种 ,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 14种 ,占诱获种类的 5 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 ,分别达 5 7.3%~ 69.8%和 2 7.2 %~ 2 9.3%。 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 ,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 ,以活动前期 (6月下旬前 )为最高 ,分别达 16.9粒和 4 1.9%。 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8.
在广东地区,应用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连续3年监测松褐天牛及其它松树主要蛀干害虫的为害情况,结果表明:A-3型松褐天牛引诱剂可以持续监测林间松褐天牛、赤梗天牛、马尾松角胫象和松瘤象等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成虫的发生时间、发生量和发生规律,为监测、预报、控制松树主要蛀干害虫提供直接、客观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M99-1引诱剂诱捕松墨天牛等松甲虫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报道了松墨天牛成虫活动期间,在马尾松-栎类次生混交林、马尾松-湿地松人工林和黄山松天然林3种不同林分中,应用M99-1引诱剂诱捕钻蛀性松甲虫种类、主要钻蛀性松甲虫成虫种群数量及其比率和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其比率的情况.研究结果显示,M99-1引诱剂诱获鞘翅目害虫达26种,其中钻蛀性松甲虫达14种,占诱获种类的53.8%.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种群数量比率最高,分别达57.3%~69.8%和27.2%~29.3%.3种不同松林林分中,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薄翅锯天牛等其它主要钻蛀性害虫的数量比率也较高.不同诱捕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及其比率,以活动前期(6月下旬前)为最高,分别达16.9粒和41.9%.M99-1引诱剂诱捕是监测松林钻蛀性松甲虫种群动态和降低其虫口密度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动态的监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安徽省黄山风景名胜区等为试验基地,应用蛀干类害虫引诱剂,系统地研究了短角幽天牛成虫林间种群分布和种群动态规律.研究结果表明:短角幽天牛种群最高可分布于海拔1 700 m高山,高密度的分布区为海拔300m以下的低山马尾松地区;林间活动期长达150 d以上,具两个明显的峰期,主峰期为6月上、中旬,次峰期为9月.林间诱获的短角幽天牛成虫种群个体雌、雄性比为1.0:1.4.  相似文献   

11.
佳多频振式杀虫灯在松墨天牛测报与防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进行松墨天牛Monocharmus alternatus Hope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佳多频振式杀虫灯能诱集到松墨天牛等多种森林害虫,同时该灯配以频振式高压电网触杀,使松墨天牛等害虫落入灯下专用的接虫袋内,达到杀灭害虫的目的,说明该灯可以用于松墨天牛的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12.
松褐天牛补充营养时在岱山黑松树上发生规律的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摸清松褐天牛在黑松树上补充营养的分布规律,对岱山县蓬莱公园黑松进行调查,初步查明,松褐天牛补充营养在不同枝龄和不同方向枝上分布规律,即松褐天牛成虫喜食下部当年生枝,在不同朝向上喜食朝西当年生枝。  相似文献   

13.
选择郴州市北湖区25年生马尾松纯林为试验林,对松墨天牛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松墨天牛在郴州市1年发生1~2代,以1代为主,约占86%,2代所占比例很少,约为13%。  相似文献   

14.
松褐天牛不同引诱剂和诱捕器组合诱捕效能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松褐天牛A-3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YB-50型诱捕器搭配、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器搭配,4-10月在纯松林和混交林中诱捕松褐天牛。结果表明,APF-I型引诱剂与配套的新型诱捕组合诱虫量最多,所诱得的雌虫比例最高,在天牛羽化初期诱集到的松褐天牛数量占当代总虫量比例的平均值最高,使用成本最低,操作最简便,最具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松墨天牛成虫诱杀试验初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5~8月在湖北省宜都市采用诱捕器监测和防治松墨天牛,结果表明:最佳诱捕时间为5~6月;马尾松纯林诱捕效果明显优于混交林;诱捕器挂设高度以1.5~2.0m为宜;虫口密度与诱捕效果成正相关。使用诱捕技术能有效降低松墨天牛成虫密度。  相似文献   

16.
报道了黄山风景区松蛀虫种类、主要松蛀虫成虫活动期、种间种群数量比率和种内种群数量垂直分布比率 ,2 0 0 1年 5种松蛀虫成虫种群数量变动规律、不同监测期松墨天牛雌成虫孕卵量及比率。研究结果表明 ,黄山风景区繁衍着 14种松蛀虫 ,主要松蛀虫有 5种 :马尾松角胫象、松墨天牛、短角幽天牛、褐幽天牛、松树皮象。其种群数量比率分别为 6 1.6 %、2 7.0 %、5 .5 %、3.8%和 2 .2 %。松墨天牛成虫最高分布区为海拔 16 5 8m的天海景点 ,海拔 318m的白亭景点种群数量分布比率最高 ,达80 .9% ,诱获的松墨天牛雌成虫平均孕卵量为 2 5 .3粒  相似文献   

17.
分别用马尾松、雪松、火炬松、湿地松和黑松饲养松墨天牛,研究不同寄主植物对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营养效应以及对体内酯酶与羧酸酯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寄主植物对补充营养期松墨天牛的营养效应、酯酶与羧酸酯酶的活性有显著影响.用马尾松和雪松饲养的试虫,羽化后第5天体质量开始增加;其余3种树种饲养的试虫,至第7天体质量才开始增加.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其相对取食量、相对代谢率和食物利用率均高于取食其他4种寄主植物的试虫;取食马尾松的松墨天牛雌、雄成虫体内酯酶和羧酸酯酶的活性也显著高于取食其他寄主的试虫;试验结果表明:马尾松是松墨天牛补充营养期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18.
诱捕器引诱松墨天牛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林志伟 《福建林业科技》2006,33(3):65-67,126
2002~2004年在厦门市的同安区西山、郭山马尾松纯林设置试验地,采用FJ-MA-02松墨天牛引诱剂对松墨天牛进行引诱。结果表明:4~6月诱虫量占整个诱虫量的83.3%,诱虫高峰期在5月。西山每个诱捕器2002~2004年每年平均分别引诱到60.6头、29.8头和12.2头,平均每667 m2林地引诱到1.9头、0.9头和0.5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0.8%、59.1%。郭山每个诱捕器分别引诱到47.8头、20.6头和11.5头,平均每667 m2引诱到1.3头、0.5头和0.3头。诱虫量分别比上一年下降了57.0%、44.2%。说明引诱剂对降低松墨天牛种群密度,控制松墨天牛危害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