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物料悬浮速度测试台的设计与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料悬浮速度是物料主要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之一,是气力分选、气力输送、气力播种等装置设计的重要参考数据。针对目前测试物料悬浮速度的测试方法存在计算量大、操作复杂、造价昂贵、数据误差大等缺点。设计一种改变频率控制风速,用管道风速仪直接读取物料悬浮速度的测试装置。该装置可简单快速测出不规则形状物料颗粒的悬浮速度,大大提高测试效率,缩短设备的设计周期并为理论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物料悬浮速度是清选装置与气力输送设备研发的重要设计参数,针对目前物料悬浮速度试验台存在自动化水平低、操作繁琐、检测精度差等问题,设计基于MCGS物料悬浮速度试验台。通过该试验台进行多种物料的悬浮速度测定试验以及与传统试验台的对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该试验台悬浮速度测定结果相对误差3.0%,测试结果准确,满足物料悬浮速度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3.
在测定农业物料悬浮速度时,存在着操作繁琐、测量精度差、耗时长等问题。基于此,依据物料悬浮速度的测试原理,结合现代电子科学技术,利用智能控制方式对传统的物料悬浮速度试验台进行优化设计。利用压力传感器和风速测速仪并结合电脑处理技术,依照数学原理建立重量和悬浮速度的函数关系,根据参数的变化对农业物料的悬浮速度进行测量。从理论上讲这将会使测量结果更加精确直观,操作更加简单。  相似文献   

4.
片状体最小悬浮速度可通过传统理论计算和试验获取,因此提出了一种处于压差阻力状态下的片状体最小悬浮速度的计算模型。同时,以甘蔗叶为对象,通过自制的悬浮速度测试装置进行了测试。通过比较发现:传统理论计算的蔗叶最小悬浮速度与实测的最小悬浮速度相差较大,最大相对误差为97.3%,最小相对误差为3 9.4%;而采用本文提供的方法所得的计算结果与实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2 4.9%,最小相对误差为4.7 5%。  相似文献   

5.
悬浮速度是气力收获、输送和清选除杂装置设计与研究的重要特性参数,针对现有悬浮速度理论公式对较大粒径物料计算时存在误差,研制一种气吹式红枣悬浮速度试验测定装置,主要对红枣等较大粒径物料进行试验测定,该装置由风力调节装置、气流输送管路和测定装置三部分组成。采用等面积同心圆环取点原理验证装置可靠性,测定锥形观察管内各横截面6个测试点的气流速度,变频器调节频率在20 Hz和50 Hz时,不同横截面每个测定点变异系数为2.693%~3.936%、2.923%~3.861%,流场均匀性为0.019%~0.352%、0.211%~0.449%,均满足气流输送管路流场的稳定性和装置性能要求。进行红枣悬浮速度试验,获得红枣悬浮速度数值与变频器频率间的线性回归方程,因此可以通过变频器频率来调节风机转速的数值范围,快速根据粒径不同来测得其悬浮速度,对今后气力收获、输送和气流清选等装置设计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基于EDEM-Fluent耦合的颗粒肥料悬浮速度测定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供气力施肥装置的设计参考依据,以大颗粒尿素、磷酸二铵和硫酸钾3种颗粒状化肥为试验对象,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和离散元法耦合的方法对物料悬浮速度进行数值模拟,采用Lagrangian模型进行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试验结果表明,大颗粒尿素悬浮速度7. 21~12. 97 m/s,磷酸二铵悬浮速度7. 68~12. 48 m/s,硫酸钾悬浮速度11. 09~18. 15 m/s。通过台架试验测定大颗粒尿素悬浮速度6. 68~12. 48 m/s、磷酸二铵悬浮速度7. 22~11. 96 m/s、硫酸钾悬浮速度9. 46~17. 81 m/s,相对误差分别为5. 3%、5. 1%、7. 2%。在颗粒肥料体积分数1. 0%、3. 5%、6. 0%、8. 5%时,分别测定肥料颗粒群的悬浮速度,结果表明,颗粒群悬浮速度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在不同颗粒肥料体积分数下,仿真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对误差近似为常数,其原因为颗粒球形度对悬浮速度的影响,标定得出大颗粒尿素悬浮速度修正系数0. 90、磷酸二铵悬浮速度修正系数0. 96、硫酸钾悬浮速度修正系数0. 84。基于流固耦合的颗粒悬浮速度仿真具有较高的准确度,验证了基于EDEM-Fluent气固两相流耦合仿真测定物料悬浮速度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大豆脱出物悬浮速度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应用东北农业大学自制农业物料悬浮速度测试试验台,对5TZY-60型育种脱粒机脱出物的悬浮速度进行测试。测试结果表明:大豆脱出物中饱满籽粒、颖壳、40mm茎秆、80mm茎秆和120mm茎秆的悬浮速度分布范围分别为11~17m/s,5~6m/s,7~13m/s,8~14m/s和10~17m/s。根据测定结果分析了对清选系统的影响,初步得到最佳清选风速范围小于11m/s,同时确定单一风选作为清选系统的局限性,为该机配套清选系统定型提供试验与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8.
红枣悬浮速度特性试验测定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枣悬浮速度是气力式收获、输送和清选除杂等装置设计与研究方面重要的物料特性参数,是风机选型与气力机械结构优化改进的理论依据。本文利用自制悬浮速度测定装置试验台,测定红枣在不同含水率及粒径下的悬浮速度数值,探究悬浮速度与两者之间变化关系,并获得气流速度下红枣悬浮高度变化范围,得出其悬浮的最佳气流速度。试验结果表明:红枣含水率在47.39%~72.35%变化时,其悬浮速度范围在27.13~34.28 m/s;红枣粒径在25.59~36.69 mm变化时,其悬浮速度范围在31.15~34.04 m/s,悬浮速度变化都呈上升趋势;响应面分析可知,相同含水率下,红枣悬浮速度数值随着粒径的增加而变大,当粒径确定时,随着含水率增加悬浮速度数值逐渐增加,但增加程度较小,可知红枣粒径变化对悬浮速度影响较大,含水率变化对悬浮速度影响较小;当含水率确定、气流速度在32 m/s时,不同粒径红枣,在锥管内不同高度悬浮,出现粒径较大在上端,粒径较小在下端的分层现象;对悬浮速度理论公式中形状修正系数进行计算,当红枣含水率72.35%、粒径25.59~36.69 mm时,其形状修正系数S在0.565~0.679之间。该试验测定结果为红枣气力式收获或分选等装置设计与研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粮食颗粒悬浮速度的测试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垂直管颗粒流动实验台及测试系统中,对粮食颗粒群流场进行了测试分析,采用数值分析和图像法探讨了粮食颗粒群的悬浮速度.将静压降法和投影面积法计算出的粮食颗粒群悬浮速度进行对比,得出二者吻合程度较高的结论.皮托管测试系统对流场的灵敏度较高,但对流场有干扰;图像法-非接触式测试手段对流场无干扰,但对流场的测试灵敏度相对较差.通过对不同颗粒和不同填充量的悬浮速度分析表明:悬浮速度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随填充量的增加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
油菜联合收获机脱出物空气动力学特性测定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油菜收获脱粒装置脱出物包含油菜籽粒、茎秆、荚壳和轻杂物4种成分,采用PS-20型物料悬浮速度试验台对脱出物悬浮速度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籽粒悬浮速度随粒径呈线性关系,茎秆悬浮速度随直径呈二次多项式关系.茎秆长度(< 100 mm)对其悬浮速度影响不显著;籽粒和茎秆悬浮速度较为接近,在7~ 10 m/s之间,远大于荚壳和轻杂物悬浮速度(1~3 m/s).籽粒和荚壳悬浮速度与含水率呈线性增长关系,而茎秆和轻杂物悬浮速度与含水率呈指数增长关系.研究表明,清选时根据不同脱出物悬浮速度差异,采用气流清选可有效分离出悬浮速度较小的荚壳和轻杂物,气流清选流速以4 ~6 m/s为宜.  相似文献   

11.
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RUPU-RUPR球面并联腿机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二自由度球面并联腿机构,并以该机构为基础,设计了一种结构简单且越障性能良好的轮-腿复合移动机器人。阐述了该机构的组成,采用解析几何法和闭环约束方程构建了RUPU-RUPR球面并联腿机构的位置逆解、工作空间、速度和加速度模型,并验证了其准确性。运用牛顿-欧拉法建立了RUPU-RUPR球面并联腿机构的动力学模型。在给定动平台的运动规律和外力后,通过动力学方程求解出RUPR驱动支链驱动力,RUPU驱动支链驱动力矩以及RUPR驱动支链约束力矩,并给出动力学模型仿真解。结果表明该机构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  相似文献   

12.
绿豆物理机械特性参数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勇  刘飞  赵满全 《农机化研究》2017,(12):119-124
绿豆的精量播种是解决我国绿豆产业栽培技术落后、产量及品质较低等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而气吸式精量播种是目前精量播种方法中应用很广的一种方法,因此通过实验对绿豆种子的重要特性参数进行了研究,得到了长宽厚平均尺寸分别为5.72、4.38、4.42mm,球形度为83.95%,千粒质量为86.02g,孔隙率为0.5 0 7 6,休止角为2 4.3 3°,并对种子与不同材料间的滑动摩擦角和摩擦因数、碰撞恢复系数、漂浮速度和漂浮系数进行了研究。该研究填补了绿豆重要特性参数研究的空白,为后续设计改进气吸式精量播种机使之适合绿豆种子播种要求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预冷可以迅速地排除果蔬采后的田间热,降低呼吸作用,延缓其成熟衰老的速度,提高贮藏寿命。通风预冷因其适应性广、投资和运转费用少,易于在生产上推广应用,是较为实用、有效的预冷方法。为此,利用通风预冷试验台,测定了不同条件下通风预冷过程中单颗龙眼的温变特性;同时,研究了冷风温度、通风速度对预冷速度的影响,为开发强制通风预冷设备提供了基础数据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离心泵作透平多工况内流与能量转换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不同流量下离心泵作透平的能量转换特性,基于1台比转数为90的单级悬臂式离心泵,在透平工况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并结合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叶轮是透平内水力损失的主要部件,叶轮内水力损失占比随流量的增大呈现出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设计工况(Q=80m3/h)下,蜗壳、叶轮、腔体的水力损失占比分别为33.0%,35.1%,22.3%.通过对内流场中的流线分布和叶片进口速度三角形进行分析,揭示了不同工况下透平内流特性与水力损失之间的关系.设计工况下叶轮内流动均匀,无明显旋涡存在,在小流量工况下叶轮进口端面存在回流现象,旋涡出现在大流量工况叶片的吸力面.最后,采用拟涡能系数从能量的角度分析了不同工况内部流动的损失情况,进一步揭示了透平的能量转换机理.研究结果可为离心泵作透平的高效设计及实际现场运行调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轴流泵在小流量工况双驼峰区域下的水力稳定性,探讨轴流泵扬程-流量曲线稳定性与内流场特性的关系,针对一比转数为825的轴流泵进行了测试研究.依次通过外特性能量曲线测试、内流场示踪粒子高速摄像机拍摄、壁面压力脉动采集、叶轮进出口截面速度LDV测试,获取了叶轮在小流量工况下的内外水力特性.由能量特性结果发现轴流泵的扬程...  相似文献   

16.
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装置是一种液压传动与机械传动组合而成的新型传动机构,能够显著提高履带车辆的行驶机动性和工作效率。根据履带车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装置试验要求,提出了其试验台设计方案,确定了试验台驱动装置及加载装置,设计了试验台数据采集与控制系统。以东方红1302R拖拉机液压机械无差速转向装置为被试对象,完成了液压机械差速转向装置转向特性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试验台自动化程度高、运转平稳,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7.
基于LabVIEW的发动机性能测试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虚拟仪器技术上开发了发动机性能测试系统.该系统是利用图像语言LabVIEW编制的,在对转速和油门实行控制的条件下,能够进行速度特性试验、负荷特性试验;而且能实时地显示发动机性能的各种参数值;并且能把这些数据存储到计算机中,便于管理.该系统能够保证各测量参数和控制参数的精度,并通过实际测试对该系统进行了检验,测试结果准确地反映了发动机的实际工作状况.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含双平行四边形结构支链的新型SCARA并联机构,其包括4条相同支链,具有结构紧凑、承载力和刚度高的优点。首先,基于李群理论对机构的拓扑结构及其自由度进行阐述。其次,构建闭环矢量方程,推导出位置正/逆解,并通过2个数值算例验证位置解的正确性。通过对闭环矢量方程关于时间求导,得到机构的雅可比矩阵,由此建立输入角速度与末端输出速度之间、输入角加速度与末端输出加速度之间的映射关系,并对其进行数值仿真分析。然后,基于位置逆解,运用极限边界搜索法求解机构的工作空间,并绘制相应图谱加以分析。为明确机构动平台的转动性能,进一步研究不同工作平面下的动平台最大、最小转动角的空间分布图谱。在此基础上,借助特征因子构造量纲齐次雅可比矩阵,并利用条件数和可操作度两种方法分析机构的运动传递性能。基于直接和间接雅可比矩阵进一步对机构的3类奇异位置进行分析,明确奇异发生的条件。最后,借助Matlab与ADAMS软件开展仿真实验,验证了理论分析和设计结果的正确性与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明渠岸边横向取水是一种常见的取水形式,在明渠主河道与横向取水口衔接处,横向取水易产生旋涡引起取水效率降低,其影响因素及机理有待进一步探明.基于水气两相VOF方法,以中国南方某横向取水工程为例,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并对横向取水过程中引起的旋涡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其产生机理.同时定量分析了衔接段圆弧半径、主河道及取水流速3个因素对旋涡的影响,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横向取水衔接段由于河道突然扩散,导致水流脱离边壁,极易形成旋涡.同时衔接段圆弧半径、主河道及取水流速均会对涡带的生、消和形状产生重要影响.当衔接段圆弧半径变大、主河道和取水流速变小时,单个旋涡半径变小,存在时间也会有所缩短,整个涡带的存在范围也有所缩小.研究进一步深化了横向取水的水力学机理,为横向取水口的优化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
针对绿茶加工杀青理条复式工序中,因茶叶理条动力学机理不明而导致成条效果不理想的问题,研究茶叶在连续复式理条机锅槽内茶叶与锅槽连续碰撞规律,建立茶叶在锅槽内滚动、抛撒、碰撞3个阶段的动力学模型,确定连续复式茶叶理条机的成条机理。根据茶叶在锅槽内的运动成形规律,优化斜U形锅槽,并利用Rocky Dem建立热固耦合下茶叶-锅槽相互作用的仿真模型,通过对茶叶平均速度及受力进行分析,确定了锅槽往复运动速率、锅槽挡板角度和锅槽与水平面夹角的最优工作参数。在最优参数确定的基础上,采用三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确定实际工况下的最优参数组合,试验结果表明,当锅槽挡板角度为114.1°、锅槽往复运动速率为190.9 r/min、锅槽与水平面夹角为3.2°时,成条率为85.89%,碎茶率为1.70%,满足理条农艺要求。验证试验表明,在该最优结构与作业参数组合下,成条率、碎茶率分别为84.26%、1.79%,与优化结果相对误差在5%以内,表明优化结果的可靠性与精度。该研究可为茶叶理条成形机理与理条机关键参数优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