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土壤通报》2015,(5):1226-1231
采用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高岭土进行修饰,以批处理法研究了在不同温度、p 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高岭土对BS-12的吸附特征。结果表明,高岭土对BS-12的吸附符合Henry方程。温度的升高不利于高岭土对BS-12的吸附;总体上p H对BS-12的吸附影响不大;离子强度增加,吸附量下降。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总有机碳(TOC)分析表明,50BS、100BS、150BS高岭的XRD图谱没有明显变化,BS-12修饰高岭土的有机碳含量随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加,BS-12的吸附率在53.5%~64.1%之间,BS-12主要以静电引力方式吸附在高岭土表面。  相似文献   

2.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海泡石(MST)、磁性沸石(MZT)和磁性凹凸棒石(MAT),并以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其进行改性,以X射线衍射(XRD)对不同吸附剂材料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批处理法比较了BS-12改性不同磁性黏土矿物对苯酚的吸附特征,同时考察了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不同磁性黏土矿物间及不同改性比例下吸附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黏土矿物原样和磁化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分别呈NAT>NST>NZT、MAT>MST>MZT的大小顺序,磁化对凹凸棒石的苯酚吸附能力影响最大,这与Fe3O4在凹凸棒石上的覆盖度较高有关。经BS-12改性后,三种改性磁性黏土矿物对苯酚的吸附量均随改性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具有一致性;三种磁性黏土矿物中,BS-12改性对磁性海泡石的苯酚吸附能力提升最多,这与BS-12在磁性海泡石的改性率较高有关。温度和溶液初始pH值的升高不利于BS-12改性磁化样对苯酚的吸附,但离子强度的增加对BS-12改性磁化样吸附苯酚具有促进作用。BS-12改性磁性黏土矿物对苯酚的吸附以疏水分配作用为主,吸附能力取决于有机碳含量。三种改性磁性黏土矿物中,BS-12改性磁性凹凸棒石上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最强,且吸附受温度、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3.
CTMAB对BS-12修饰膨润土的复配修饰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璐  孟昭福  李文斌  任爽  吴琼  刘伟  白丹 《土壤学报》2016,53(2):543-551
研究了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在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表面的复配模式,通过BS-12膨润土表面Ca2+/2和CTMA总浓度(SCC)变化及20℃和40℃条件下CTMA吸附量的变化可知:存在离子交换和疏水键合模式。CTMA在25%、50%、100%BS-12修饰(25BS、50BS和100BS)膨润土表面出现疏水键的临界比例(RC)分别为20.30%、11.56%和2.00%,且疏水比例随CTMA复配比例(R)及其摩尔分数的增大而增大,疏水键合模式占绝对优势的临界比例(RC′)分别为200%、150%和100%。对于BS-12单一修饰及BS-12+CTMA复配修饰比例之和,50%及200%分别是膨润土表面出现疏水键合及其占绝对优势的转折点。RRC,离子交换模式;RC≤R≤RC′,离子交换与疏水键合共存;RRC′,疏水键合占绝对优势。RC、RC′及CTMA最大吸附量(qm)呈现25BS50BS100BS特点,升温使qm减小。  相似文献   

4.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海泡石(MST)、磁性沸石(MZT)和磁性凹凸棒石(MAT),并以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对其进行改性,以X射线衍射(XRD)对不同吸附剂材料进行表征分析,通过批处理法比较不同磁性黏土矿物经BS-12改性后对苯酚的吸附特征,同时考察温度、pH和离子强度对BS-12改性磁性黏土矿物吸附苯酚的影响。结果表明,三种黏土矿物原样和磁化样对苯酚的吸附能力分别呈NATNSTNZT、MATMSTMZT的大小顺序,磁化对凹凸棒石的苯酚吸附能力影响最大,这与Fe3O4在凹凸棒石上的覆盖度较高有关。经BS-12改性后,三种改性磁性黏土矿物对苯酚的吸附量均随改性比例的增大而增加,具有一致性;三种磁性黏土矿物中,BS-12改性对磁性海泡石的苯酚吸附能力提升最多,这与BS-12在磁性海泡石的改性率较高有关。温度和溶液初始pH的升高不利于BS-12改性磁化样对苯酚的吸附,但离子强度的增加对BS-12改性磁化样吸附苯酚具有促进作用。BS-12改性磁性黏土矿物对苯酚的吸附以疏水分配作用为主,吸附能力取决于有机碳含量。三种改性磁性黏土矿物中,BS-12改性磁性凹凸棒石上的有机碳含量最高,对苯酚的吸附能力最强,且吸附受温度、pH和离子强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5.
BS-18两性修饰膨润土对Cd(II)的吸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昭福  李婷  杨淑英  任爽  刘艳萍  龚宁  张斌  李彬 《土壤学报》2013,50(6):1236-1240
为探讨两性修饰剂的结构效应,搞清不同碳链长度的两性修饰土对有机、重金属污染物的吸附特征。本文以膨润土为基质,以两性修饰剂十八烷基甜菜碱(BS-18)进行修饰,以批处理法研究BS-18两性修饰膨润土对Cd(II)的平衡吸附特征和机理。结果表明, BS-18修饰膨润土在修饰比例小于100?C时,其对Cd2 的平衡吸附量随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减小,超出100%修饰比例后对Cd2 吸附能力则增强且高于未修饰膨润土。不同碳链长度两性修饰剂修饰膨润土吸附性能上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超出100%修饰比例上。BS-18修饰膨润土样对Cd2 吸附呈现“感温钝化”现象。苯酚的共存对低修饰比例土样吸附Cd2 具有抑制作用,而对高修饰比例土样吸附Cd2 具有促进作用。pH升高和离子强度的降低均可促进Cd2 吸附。机理讨论认为,以电性引力形式修饰在的膨润土表面上的BS-18不利于Cd2 吸附作用,而以疏水键形式吸附膨润土表面上的BS-18却促进了Cd2 吸附,与BS-12修饰膨润土吸附效应的比较证实了这一机制。  相似文献   

6.
建立了动物尿液中10种p受体激动剂的超高压液相色谱一串联质谱检测方法。动物尿样用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为9.8,然后用叔丁醇和叔丁基甲醚混合液进行萃取,上层提取液氮气吹干,然后用0.1%甲酸水溶液溶解,溶液经混合阳离子固相苹取柱净化,氨水甲醇溶液进行洗脱,氮气吹干后用甲酸水溶液溶解,上机进行测定。  相似文献   

7.
BS-12+DAS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菲的不同吸附模式和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腾  孟昭福  谢婷  张洋  任爽  刘伟  李文斌 《土壤学报》2018,55(3):683-694
为探究阴离子型表面修饰剂对两性修饰膨润土吸附不同类型有机污染物的影响,采用阴离子型表面修饰剂正十烷基磺酸钠(DAS)对两性修饰剂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修饰膨润土进行复配修饰,恒温浸泡处理法研究复配修饰膨润土对疏水性不同的有机污染物苯酚和菲的吸附模式差异及原因,并对比了不同温度、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供试土样吸附苯酚及菲的吸附量及表观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S+DAS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及菲的吸附量随DAS修饰比例的增大而减小,且苯酚吸附量变化更为显著,复配修饰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模式为"无限"型分配吸附,对菲为"有限"型分配吸附;供试土样对苯酚及菲的吸附均为物理吸附,呈现增温负效应;pH升高促进了供试土样对苯酚的吸附,抑制了菲的吸附;离子强度在0.001~0.1 mol L~(-1)范围内,可促进供试土样对苯酚及菲的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BS+DAS两性复配修饰膨润土对苯酚及菲的吸附是自发的物理吸附过程,DAS增大了土样表面正辛醇/水分配系数的对数(logP),造成了苯酚及菲吸附模式的不同,结果证实,以化学修饰方式增强土样有机碳含量以增加对不同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不但要考虑有机碳含量的影响,同时也要考虑土样表面有机相和污染物之间"相溶性"的差异。  相似文献   

8.
为评价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水生态的安全性,运用评价化学品对水生生物毒性的标准试验方法,测定了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和双八、十烷基季铵盐(C8-10)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3种水生生物(斜生栅藻、大型溞和斑马鱼)的毒性。结果表明,在0.05~0.5 mg.L-1的浓度范围内,1227、C8-10对斜生栅藻的毒性表现出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随处理浓度的增大抑制效应增强,0.5 mg.L-1C8-10对斜生栅藻具有杀灭作用;同时1227、C8-10与斜生栅藻还存在时间-效应关系,处理后抑制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72 h时抑制率最高。1227和C8-10对斜生栅藻96 h的EC50分别为0.109、0.103 mg.L-1,对大型溞的48 h LC50分别为1.56×10-2、1.45×10-2mg.L-1,对斑马鱼的96 h LC50分别为2.36、2.19 mg.L-1。C8-10对3种水生生物的毒性均高于1227,两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大型溞和斑马鱼的致死率(LC50)均随作用时间延长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9.
应用带TSD检测器的气相色谱仪、CP—SIL19弹性石英毛细管柱,采用固相萃取技术提取土壤中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对土壤中的毒死蜱和阿特拉津同时测定,回收率分别为81.5%~116.7%、80.3%~118.2%,方法的变异系数1.1%~4.8%和0.9%~5.3%,方法检出限分别为阿特拉津0.0006mg·kg^-1、毒...  相似文献   

10.
BS-Tween20复配修饰膨润土对Cd~(2+)吸附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不同比例十二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2)+Tween20复配修饰膨润土,以批处理法研究了不同修饰比例、温度、p H、离子强度下,修饰膨润土对Cd2+吸附的效果,并从吸附等温线、温度效应和热力学角度探讨了吸附机制。结果表明,供试土样对Cd2+的平衡吸附量呈现BS+0.25TBS+0.5TBSBS+1TBS+1.5TCK的趋势,复配修饰土样对Cd2+的吸附随Tween20修饰比例的增加而降低。Tween20复配修饰比例小于0.5时有利于复配修饰土对Cd2+的吸附,而大于0.5时复配修饰土对Cd2+的吸附量则降低。修饰膨润土对Cd2+的吸附等温线均符合Langmuir模型。温度升高、p H增加、复配修饰土对Cd2+的吸附量增加、离子强度的增大减弱了土样对Cd2+的吸附。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修饰土样对Cd2+的吸附是熵增控制的自发性过程;各土样对Cd2+吸附均为吸热过程。  相似文献   

11.
以两性表面修饰剂十八烷基二甲基甜菜碱(BS-18)修饰的塿土土样为研究对象,在Cd2+单一条件和与苯酚共存的复合条件下,通过不同的速度参数研究了修饰土样对Cd2+的吸附动力学特征,并对吸附机制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在20℃和40℃温度下单一、复合两种处理的条件下,不同修饰比例BS-18修饰土样的各速度参数均大于未修饰土样,且总体上均随着修饰比例的增加而增大,表明修饰可以显著加快塿土土样对Cd2+的吸附速度;吸附反应分为快速反应和慢速反应2个阶段,总反应平均速度Vt由快速吸附反应速度Vf和慢速吸附反应速度Vs共同决定;温度升高,单一处理Cd2+的总反应平均速度基本不变,复合处理则下降;加入苯酚可以加快Cd2+的总反应平均速度,40℃时则表现为抑制效应。Cd2+吸附速度的描述以双常数方程动力学模型为最佳模型,模型参数A、B值可以用来描述吸附速度的大小。  相似文献   

12.
本试验主要探索了3种玻璃化冷冻液对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冷冻-解冻后体外发育的影响。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经3组玻璃化冷冻液(Ⅰ:20%乙二醇(EG)+20%二甲基亚砜(DMSO);Ⅱ:20%EG+20%丙二醇(PROH);Ⅲ:20%EG+20%PROH+10%DMSO)毒性试验后,Ⅰ、Ⅱ和Ⅲ组体外受精的分裂率、8-细胞率和囊胚率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分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但Ⅱ组8-细胞以后的发育潜力跟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比较了3组玻璃化冷冻液对卵母细胞的玻璃化冷冻效果。卵子解冻后进行体外受精后,Ⅰ、Ⅱ和Ⅲ组的发育潜力均显著低于对照组fP〈0.05),各组的8一细胞率和囊胚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05),但Ⅱ组卵裂率明显高于Ⅰ组(24.8±4.6%VS12.7±1.5%,P〈0.05)。结果表明,3种冷冻玻璃化保护液均可用于冷冻水牛MⅡ期卵母细胞,其中Ⅱ组处理的卵母细胞体外受精效果相对较好。  相似文献   

13.
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及土壤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了不同肥料对大棚番茄及其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对番茄产量、品质和土壤养分有重要的作用。与NPK无机复混肥、常规施肥相比,生物有机无机复混肥可使番茄产量增加7.34%~13.64%,果实可溶性糖、有机酸、维生素C、糖酸比分别提高18.2%~23.2%、8.3%~15.6%、13.2%~15.1%、9.1%~12.6%,果实中硝酸盐(NO3^-)含量下降22.9%~23.8%。土壤耕层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分别增加8.25%~10.48%、9.43%~14.71%、11.29%~15.00%、13.60%~18.34%。根际土壤中细菌、真菌、放线菌的数量依次增加45.45%~60.00%、14.29%~33.33%、44.19%~100.00%,细菌与真菌数量比值提高19.98%~37.27%。  相似文献   

14.
为拓展食品中农药残留监控范围,本文建立了水产品中三氯杀螨醇的气相色谱测定方法。试验基质为鳗鲡、罗非鱼、对虾、玻纹巴菲蛤,取其可食用组织的均匀试样1g,用正己烷超声萃取,用浓硫酸和弗罗里硅土净化,二氯甲烷/正己烷混合液淋洗层析柱。洗脱液收集和旋转蒸发浓缩后,用气相色谱法测定其中的三氯杀螨醇,外标法定量。测定仪器为HP6890N型气相色谱仪,配HP7683B型自动进样器、HP-5型毛细管气相色谱柱(30m×0.32mm×0.25μm)和。Ni微电子捕获检测器。三氯杀螨醇浓度线性范围是0.0025-0.4μg·mL-1(r=0.9998,P〈0.001),方法定量检测下限为0.01μg·g-1。用未检出三氯杀螨醇的鳗鲡等4种试样,添加3个水平的三氯杀螨醇,分别为0.01、0.10、O.50μg·g-1,每种试样每个添加量测定6份。结果显示,加标回收率在71%-111%范围内,批内变异系数为3.2%~8.5%(n=6),批间变异系数为2.5%~7.1%(n=4)。定量限点加标试样的回收率为73%~94%,批内变异系数为5.9%-7.7%,峰高信噪比〉10。本方法试样用量少,前处理简便,可操作性强,适合测定水产品可食部分的三氯杀螨醇残留量。  相似文献   

15.
采用水培实验方法研究了La对紫外辐射(UV—B2 0.15WM^-2,0.45Wm^-2)胁迫下大豆(Glycine max)幼苗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a/b值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CK相比,无UV—B胁迫时20mgL^-1LaCl3能明显提高大豆幼苗的叶绿素含量,且叶绿素a的增幅(12.77%)大于叶绿素b(0.00);UV—B处理使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降低,且T2处理(0.45Wm^-2)中的下降幅度(12.18%)大于T1(0.15Wm^-2)处理,叶绿素a的降幅大于叶绿素b。但适量浓度的La溶液有抑制叶绿素含量降低的作用;在叶绿素含量变化动态图中,20mgL^-1LaCl2处理组叶绿素含量均高于CK组,也高于60mgL^-1LaCl3处理组,La+UV—B处理组叶绿素含量与UV-B处理组走势近似。但降幅小于后者,即La具有提高大豆幼苗叶绿素含量、缓解UV—B辐射伤害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北京市城区近郊区生活垃圾成分调查及可农用性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北京市城区和近郊区的新鲜城市生活垃圾进行了分类调查和理化性质测定。结果表明:(1)新鲜生活垃圾可农用部分占84.04%,冬季可农用部分所占比率高;(2)垃圾肥料有机质含量在12.50%-19.70%范围,全氮在0.53%-0.87%范围;(3)垃圾肥料重金属含量和残毒含量符合国家卫生标准和城市垃圾农用控制标准。建议垃圾肥料与处理过的禽畜粪便混合,可生产出优质有机肥料。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消化体系的选择及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测试条件的优化,建立了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肥料中砷、汞的方法。方法线性范围宽(As0-100μg/L;Hg0-10μg/L),检出限低(As0.05μg/L和Hg0.07μg/L)。无机肥料中As回收率为98.8%-100.4%,Hg回收率为98.9%-102.2%;有机肥料中As回收率为94.4%-105.6%,Hg回收率为97.6%-103.8%。  相似文献   

18.
几种浸提剂对土壤有效硫测定的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崔岩山  王庆仁  董艺婷  李海峰 《土壤》2003,35(2):136-139,144
采用4种浸提剂(CaCl2、Ca(HzPO4)2(pH=4.0)、KH2PO4、NaHC03(pH=8.5)),对来自我国不同区域的7种土壤样品及北京近郊昌平平西府中科院遗传所试验基地冬小麦不同生育期麦田土壤进行了土壤有效S的浸提,同时对不同区域土壤的有效S、全S和小麦不同生育期植株的含S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在土壤有效S与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中,4种方法都达到显著或极显著的水平。采用电感辊合等离子体原于发射光谱法(ICP—AES)和BaS04比浊法对Ca(H2PO4)2浸提的土壤有效S进行测定,二者的结果具有极显著的相关性,r值达0.867^**。二者测定的土壤有效S与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也达到了极显著水平,r值分别为0.794^**和0.684^**,说明了两种方法都适用于对土壤有效S的测定,但ICP—AES法的结果相对更稳定。4种浸提剂测定重复结果间的变异系数以Ca(H2PO4)2平均最小,只有5.3%,NaHC03最高,达8.3%。根据浸提剂的性质、土壤有效S与小麦植株含S量的相关性、测定结果重复间的变异系数得出,Ca(H2PO4)2浸提与离子色谱测定是判定土壤有效S最稳定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19.
以普通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和斜生栅藻(Scenedesmus obliquus)为受试生物,采用批量培养方法研究了13种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QACS,烷基链长度CL=8~18)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13种QACS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96h-EC50分别在0.108~9.472mg·L-1和0.085~12.188mg·L-1之间;且随着烷基链长度CL的增加,取代基相同的QACS对两种淡水藻的急性毒性逐渐增大。抛物线模型较线性方程能更好地拟合QACS的急性毒性参数lg(1/EC50)与辛醇/水分配系数lgKow以及与烷基链长度CL之间的关系,且对普通小球藻和斜生栅藻的拟合趋势相同,可为预测类似化合物对淡水藻的急性毒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不同的提取溶剂和使用量,就水体中毒死蜱和TCP残留提取的效果及不同的流动相组成和比例对毒死蜱和TCP测定的影响,建立了水体中毒死蜱及TCP的HPLC残留分析方法。结果表明,水体中毒死蜱和TCP最佳提取溶剂为乙酸乙酯,提取次数为2次,用量分别为50和30mL。色谱条件为: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或乙腈:水=90:10,流速1mL·min^-1;紫外检测波长300nm。当流动相为甲醇:水=90:10时,毒死蜱和TCP的保留时间分别为6.4和3.6min;当流动相为乙腈:水=90:10时,其保留时间分别为5.6和2.5min。毒死蜱和TCP的检出限分别为0.5和0.15ng。当毒死蜱和TCP在水中的添加浓度为0.01~5mg·L^-1时,标准添加回收率分别为91.4%-105.1%和90.6%~105.4%,变异系数分别为0.99%~4.12%和0.29%~9.33%。水样中毒死蜱和TCP的最小检出浓度分别为2和0.6ng·mL^-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