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实现农业两个根本性转变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主要途径和必备条件。发展农业机械化.对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降低农业成本,提高农业效益,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科技贡献率和土地产出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精神,确保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本世纪末和跨世纪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采取切实措施,继续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事业,为此.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明确…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云阳县晚熟柑橘产业发展现状和优势,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加强云阳晚熟柑橘管护、完善产加销配套体系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求提出了初步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山东省海阳市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旅游农业的规划、建设密切结合。强化措施,整合资金,加强管护,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旅游农业高标准建设.发挥了农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农业的发展.始终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特别是近几年来.为了进一步调动农民积极性,发展农业生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改变当前农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可是,随着人Q逐年增加.耕地逐年减少,农业形势逾加严峻、我国的农业结构主要包括粮、棉、油料及畜牧业生产等,它们之间形成相互制约、协调发展的关系。但是当前畜牧业发展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畜牧业发展缓慢的原因是饲料严重不足。养猪、养鸡均需要大省的粮食。而我国人多地少.人均占有粮食少.其中绝大部分用作口粮,不可能拿出足够…  相似文献   

5.
《四川农机》2007,(2):13
发展现代农业.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发展农业机械化,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2007年中央1号文件、省委1号文件都把发展农业机械化作为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措施.这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四川农机化工作指明了方向。四川作为经济欠发达、农业机械化相对滞后的农业大省.发展农业机械化显得更为紧迫。各级政协组织和各级农机部门的同志要认真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深刻认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在新农村建设中所处的重要地位.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要充分认识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进一步明确肩负的光荣使命,树立发展农业机械化、推进现代农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各级政协组织要充分发挥联系面广、渠道畅通的优势,在统一思想、增进共识方面多做工作。坚定发展农业机械化的决心和信心。  相似文献   

6.
余志寨 《福建农机》2006,(1):13-13,12
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是近阶段中央对农业发展新阶段做出的重大决策。农业结构不合理已成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一大障碍,调整优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充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中的作用,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增加农民收入,为我市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靠保障,是今后我市农机化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7.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发展农机化既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途径。也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更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生产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前提,在新农村建设中有着基础性、主导性、决定性作用。随着《农业机械化促进法》的颁布实施以及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出台,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农民购置经营农业机械的积极性,解放了农村社会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机械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使我市农业机械化发展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就全市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进行分析,认真思考.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农业化“三高”农业乌盟农机局,内蒙古农机局杨允平,刘俊丽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实现农业“六个根本转变”是我国农业长期发展的战略方针.农业机械是农艺科技成果的物化和载体,与农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1农业机械是发展“三高”农业的重要手段农业机械的使...  相似文献   

9.
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各级惠农政策的推动下,河北武安市的农业机械化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机装备水平不断攀升.农机对农业的贡献率愈加提高。但与此同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不均衡日益突显.尤其是占我市总面积71%的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给当地粮食和农副产品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来新的难度。对此.我们通过调研,对如何加快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提出一些思路、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是当前全国上下的热门话题,也是全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农此机械是现代农业的主要生产工具,农业机械的广泛推广和使用.是农业实现现代化和农村实现小康的必要条件。然而,农业机械对于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以及种子,农药.化肥等生产要素的合理利用,对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综合生产能力的根本提高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发展节约型的农业机械,就成为发展现代节约型农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山区农业机械化受地理条件的限制和农机技术推广管理体制的制约,导致农业机械化推广进程缓慢。本文主要通过结合山区农业大县重庆市云阳的县情,对山区农业机械化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做一些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2006年起,云阳县双龙镇按照“统筹规划、突出重点、集中连片、规模开发”的基本思路,实行了山、水、田、林、路农业综合治理,全力推进以柑桔为主的主导产业发展,促进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业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标,引导项目区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农业综合开发主战场.精心组织.合理规划,规范建设,强化管理,全面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生态治理项目实施的各项任务。在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防灾抗灾能力和促进农业结构调整产业化经营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3.
农业是县域经济的主要组成部分,农业机械化又是现代农业的有机组成部分。正确定位农业机械化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角色,有利于推动县域经济健康和谐发展。本文从分析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及发展趋势入手,系统阐述了农业机械化在县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任务、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4.
衡南是传统的农业大县和产粮大县。近年来,衡南县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设现代农业、生态农业、高效农业的目标.把开发惠民富农作为农业综合开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开发水平,创建衡南特色,努力打造一流的高标准农田示范基地。  相似文献   

15.
农业机械化是运用先进适用的农业机械装备农业,改善农业生产经营条件,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的过程。它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战略目标的重要措施。深入分析了农业机械化的作用,提出了新时期下我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模式与技术取向,对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快速、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是一个以种、养殖业为主的山区农业县,农业综合开发在县域经济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城步苗族自治县充分利用农业综合开发平台,突出加强农业项目、基础、产业、生态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奶业、竹业、蔬菜业为主的现代农业体系,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大力推进了现代农业建设。  相似文献   

17.
戴伟 《农业工程》2013,3(2):18-19
以河北省承德县为例,通过对其农业及农机化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承德县农机化发展面临的制约因素,同时提出了促进农机化快速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镇巴县地处陕西省南部山区,在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的大背景下,镇巴县应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实现经济发展和村民增收。文章立足镇巴县农业发展现状,指出镇巴县农业发展存在特色农业专业化程度不高,竞争力不强、农副产品加工业发展缓慢、农产品品牌不亮,产品附加值不高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发展对策,包括大力培育特色农产品基地、加快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全链条打造农产品道地品牌、建立现代有机农业体系,优化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等。  相似文献   

19.
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是“三农”工作的中心,是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农业综合开发作为财政支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一个有效手段。高淳县作为传统农业县。农业发展在全县占有重要的地位,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利用全县生态优势,深挖资源潜力,推进全县农业尤其是高效农业规模化发展,快速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对促进全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农业的发展,农机自动化技术在农业发展中将会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和推广。文章主要对农业机械自动化和县域农业发展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当前县域农业机械自动化应用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