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盐城市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过程中,注重加强项目建设管理机制的创新,全面推进项目精细化管理,探索出一套“四个坚持、六个重抓、两个拓展”的有效项目管理经验,有力地推进该市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水平提高,实现了农业开发的新跨越。  相似文献   

2.
为切实规范项目管理,有效提升建设质量,江苏如东县采用竞争性谈判方式。对2007年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滩涂垦区配套项目防护林苗木进行集中采购。实践表明,通过竞争性谈判集中采购苗木对提高项目资金使用效益和防护林建设质量作用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3.
农业综合开发是国家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发展农村生产力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证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措施。山东省海阳市立足资源和区域优势.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旅游农业的规划、建设密切结合。强化措施,整合资金,加强管护,确保了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和旅游农业高标准建设.发挥了农业综合效益。走出了一条以农业综合开发促进旅游农业发展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根据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部署,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室于2007年启动了“农业综合开发引导支农资金统筹支持新农村建设试点项目”。通过公平竞争,江苏省徐州新沂市和泰州姜堰市获得建设新农村试点项目立项。试点项目效果如何,带着这个问题,笔者结合项目管理工作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从一年多的实践看,这两个项目开局良好。进展顺利,取得了预期效果。初步探索出一条以农业综合开发为平台的建设新农村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5.
把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与产业化经营项目、农业综合开发与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农业、企业增效,农民增收,已成为新时期农业综合开发新的切入点。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进一步推进农业综合开发体制机制创新,提升农业综合开发水平,在对浦口区赭落山茶叶基地项目和江宁区秣陵、禄口两类结合项目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总结了市场主体参与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的积极作用.查找出存在的问题,旨在探索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江苏如东县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建工程招投标中,率先试行单因素价格评标办法,真正体现了公开、公平、公正,杜绝了人情工程,从源头上确保了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7.
三明市结合山区实际,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紧密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这一目标,注重土地治理项目和产业化项目的有机结合,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扶持龙头企业,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与新农村建设步伐,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结合三明市工件实际,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沂市通过实施国家六期和七期农业开发以及三期世行项目建设中,立足实际,集中资金,连续投入,做大规模,把农业园区的理念贯穿于项目建设中,不断探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新途径.为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走出了一条符合新沂实际的农业综合开发路子。  相似文献   

9.
邵阳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不断加大农业综合开发力度,促进了农业经济持续增长。通过项目建设有效改善水利条件,提高了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为平台。按照“三合”要求.创新开发模式,整合支农项目,实行规模开发,引领助推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0.
基础设施建设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成效。基础设施能否长久持续良好地运行决定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能否长期发挥其预期效益、能否持续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这也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立项之本。依据基础设施可持续发展的理论,详尽分析了影响基础设施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促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工程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光学遥感数据反演的植被指数和地表温度进行旱涝灾害监测在时间上具有滞后性,降水数据可以更加及时直观地反映地表干湿状态的变化,目前旱涝灾害监测应用地面点上降水观测站点的数据较多,热带降雨测量卫星(TRMM)被动微波遥感为大面积进行旱涝灾害监测提供了可能。利用江苏省1998年1月—2014年3月的TRMM 3B43月降水资料,采用尺度为12的标准化降水指数(SPI12),分析江苏省旱涝时空特征变化规律。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16年来发生旱涝灾害的几率为34.08%,其中发生旱灾的几率(16.74%)与发生涝灾的几率(17.34%)相接近;江苏省一年四季都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且旱灾与涝灾具有交替出现的特点;1999—2014年间多次出现较严重的旱涝灾害,且江苏中部地区更易受到旱涝灾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具有代表性的五个县市(溧阳、溧水、仪征、赣榆、盱眙)开发情况的调研基础数据,结合国家和省委和省政府对丘陵山区开发的目标和要求。形成江苏省丘陵山区综合开发绩效评价综合(指标)体系,通过专家评价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确定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的总体水平。  相似文献   

13.
刘朝阳 《农机具之友》2009,(1):24-25,29
2007年以来。江苏省在黄河故道区域4个市13个县区试用少量财政资金实施了高效农业种养设施项目,项目实施经过验收后。按规定的标准进行相应补助,即“先建后补”。“先建后补”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一家一户;另一种是公司(或大户)。在江苏省泗阳县黄河故道种养设施项目的实践基础上,探讨摸索两种形式的相同性和差异性,进行综合绩效分析评比.以便为今后高效农业种养设施的补助对象、补助标准、补助任务提出决策上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生态农业投入对生态农业产出的区域差异对促进生态农业优化升级的投资具有指导价值。在测算生态农业三种投入对生态农业产出的区域差异上采用三阶段DEA方法,根据研究需要选取CCR、BCC、SBM三个模型,从技术效率、规模报酬和要素利用率三个维度来探索DEA方法在生态农业投入产出分析中的应用,梳理DEA方法在生态农业投入产出测算中的不足,并运用江苏省2021年7个地级市31个县(区)收集到的数据测算不同地域的7个地级市生态农业发展的区域差距。研究发现:江苏省的生态农业PTE分布相对集中,31个县(区)的均值为0.636,高于TE、SE的均值,此外,SE方差为0.047,高于TE方差,低于PET方差,由此可知江苏省生态农业的技术效度差异显著。据此,可将生态农业发展分为两极分化、一枝独秀和发展落后三类。从规模报酬来看,研究选取的31个县(区)中有27个县(区)规模报酬递增,说明江苏省的生态农业总体态势良好。从要素利用率来看,研究选取的31个县(区)生态农业从业人员利用率(UFW)的平均值为66.03%,土地资源利用率(UAA)平均值为54.28%,现代农机的利用率(UTP)平均值为39.02%,相比欧美国家的生态农业,江苏省的要素利用率并不高,需要地方政府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激励要素利用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从分析方法的角度探讨江苏县域水利现代化规划编制过程中的相关问题,以江苏省射阳县为例,分析了该县水利现状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提出采用SWOT分析法研究县域水利现代化建设策略,并对内部条件的优势、劣势以及外部环境的机遇和威胁进行了分析,建立SWOT策略,以此基础来制订射阳县水利现代化建设规划。江苏作为全国水利现代化唯一试点省份,射阳县水利现代化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其制订对其他省份及县域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和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6.
赛车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是衡量汽车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传动系统的匹配是否合理对整车的效率有重要影响。以大学生方程式赛车为实例,结合软件作为仿真平台,通过类比、试验等方法,对赛车主减速比的确定和优化方法进行讨论,实现对动力系统的最优配比。  相似文献   

17.
针对秸秆全量还田对收割留茬的要求,分析大型全喂入联合收割机改制二层割刀的可行性,设计了一种基于地轮仿形的收割机二层割刀。该套装置采用地轮仿形,实现了留茬高度一致,控制留茬高度低于25 cm。该结构实现了秸秆全量还田的要求,降低了收割机脱粒分离负荷,减少了一遍秸秆粉碎作业程序,在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的同时,合理降低了农机作业成本。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不同矿化度水分对沙壤土中壤土夹层入渗规律的影响,设置4种矿化度处理,分别为0,1,3,5g/L,进行室内土柱垂直一维积水入渗试验。结果表明:壤土夹层对不同矿化度水分均有阻渗作用;各处理累积入渗量在湿润锋到达夹层界面前随时间呈非线性变化,通过夹层后随时间呈线性变化,各处理稳渗率大小关系为V(3g/L)>V(5g/L)>V(1g/L)+>V(0g/L);矿化度为0~3g/L时,累积入渗量、入渗后土壤含水率均随矿化度提高而增大;入渗结束后,各处理夹层界面上层土壤脱盐,夹层界面下层土壤积盐。  相似文献   

19.
总结了江苏机械工业利用外资的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今后利用外资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江苏省生物质能开发方案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质能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可再生能源,其开发利用涉及诸多因素影响。该研究从社会及技术、能源供需、经济和环境四个方面构建适用于江苏省生物质能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层次分析法和专家打分法计算得到各种开发方案的综合评价值。结果表明,生物质沼气方案>生物质发电方案>生物质成型燃料方案>生物质气化方案>生物液体燃料方案。最后针对江苏省实际情况,笔者提出了生物质能开发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