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鸡舍带鸡喷雾消毒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鸡舍带鸡喷雾消毒,就是在鸡自进舍到出栏(或淘汰)的整个饲养过程中,定期使用有效消毒药对鸡舍内环境和鸡体喷雾从而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以杀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的存在、滋生,达到预防疫病之目的。然而养鸡者大都注重鸡舍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但其做法仅局限于鸡舍进鸡之前,而对进鸡后连舍带鸡的喷雾消毒工作  相似文献   

2.
1 卫生消毒存在的问题 农户养鸡大多是家庭式的,鸡舍建在村边或自家,相对简陋.养鸡户防疫意识淡薄,经常互相串门,进鸡舍不消毒,更没有消毒池(房间)等设施.养鸡户到市场售鸡和鸡蛋后,不彻底消毒就进人鸡舍.还有的鸡场随地剖检病死鸡,这些情况都给养鸡带来很大的隐患,很容易使鸡群暴发疫病.  相似文献   

3.
鸡舍带鸡喷雾消毒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规模化、集约化养鸡的今天,鸡舍虽在养鸡之前已经严格的消毒处理,可饲养过程中还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传染病。这是因为鸡  相似文献   

4.
带鸡喷雾消毒是指用消毒药液对鸡舍、笼具和鸡体进行喷雾消毒,是当前集约化养鸡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养殖户通常存在错误认识,只重视进鸡前的消毒,在实际饲养生产中,鸡群前期疾病相对较少,成活率较高,但随着日龄的增长,鸡舍内污染不断加重,病原会逐渐增多,环境逐渐恶化,疾病也越来越多,导致鸡群生产性能的下降或发病.因此,进行带鸡消毒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5.
1全进全出 科学的养鸡是把成年鸡和育成鸡及雏鸡分开饲养,孵化场一定要远离鸡场。绝对禁止将不同日龄的鸡放在1栋鸡舍内饲养,最好做到全场的全进全出,即进鸡时1次把全部鸡舍装满,或在短时间内把鸡舍装满。重新进鸡前全场进行彻底清扫、清洗、消毒并空舍2—4星期,再进新鸡。  相似文献   

6.
带鸡消毒,就是在鸡自进舍至出栏的整个饲养期内,定期使用有效消毒剂对鸡舍内环境和鸡体喷雾,以杀灭或减少病原微生物,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运用这项技术,不仅能直接杀灭隐藏于鸡舍内环境以及鸡体表的病原微生物,而且有利于控制粉尘,净化空气,防暑降温,提高舍内湿度和阻止病原扩散。本文结合笔者近10年来在生产中的体会,对怎样提高带鸡消毒的效果谈几点看法。一、全面地对鸡舍清洁消毒进鸡前2~3周,把鸡舍地面、屋顶、墙壁和养鸡设备、用具上的粪便、灰尘等认真清扫后,用高压水枪冲洗干净。把养鸡设备、用具移入鸡舍内,按每…  相似文献   

7.
<正>2.带鸡消毒鸡舍虽在养鸡之前已经进行了严格的消毒处理,可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这样或那样的传染病,这是因为鸡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病原微生物,再加上  相似文献   

8.
带鸡喷雾消毒是集约化养鸡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鸡舍虽然在进鸡前经过严格消毒处理,但在后来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传染病,这是鸡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病原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通过人体、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鸡生产中带鸡喷雾消毒的实践经验,总结如下。一、严防应激反应的发生为了避免带鸡喷雾消毒引起…  相似文献   

9.
1卫生消毒存在的问题农户养鸡大多是家庭式的.鸡舍建在村边或自家.相对简陋。养鸡户防疫意识淡薄.经常互相串门.进鸡舍不消毒.更没有消毒池(房间)等设施。养鸡户到市场售鸡和鸡蛋后.不彻底消毒就进入鸡舍。还有的鸡场随地剖检病死鸡.这些情况都给养鸡带来很大的隐患.很容易使鸡群暴发疫病.  相似文献   

10.
带鸡消毒喷雾是近年来养鸡业中一项新举措,鸡舍虽然在进鸡前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传染病,这是鸡体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病源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通过人体、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可有效地杀灭鸡舍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笔者总结近年来在养鸡上的带鸡消毒经验,现介绍如下,以对养鸡者能有所裨益,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1.
带鸡喷雾消毒是当代集约化养鸡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之一。鸡舍在进鸡前虽然经严格消毒处理,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一些传染病,这是鸡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的病原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以通过人、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有效地杀灭鸡舍内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笔者根据近几年在养鸡生产中带鸡喷雾消毒的经验,总结如下,供参考。一、严防应激反应的发生:为了避免带鸡喷雾消毒引…  相似文献   

12.
笔者集庭院养鸡十余年之得失和经常深入农户调查之耳闻或指导养殖之目睹,经多户养殖户试验相比较,确认农家庭院养鸡实施带鸡消毒益处多。带鸡消毒就是在鸡的饲养期内,把一定数量的有效浓度的消毒药液,用喷雾的方法对鸡舍空间及饲养用具进行喷洒消毒。 一、带鸡消毒的理由和益处: 1.农家养殖户一般只重视进雏前对鸡舍和用具实施常规消毒,忽视由于雏苗来源不同场家,本身很可能就是带菌者成为新的传染源。在饲养过程中随代谢物排出的细菌和病毒污染空气和用具感染健康鸡只。实施带鸡消毒能有效地杀死或抑制游浮  相似文献   

13.
带鸡消毒喷雾是近年来养鸡业中一项新举。鸡舍虽然在进鸡前经过严格消毒处理后,但在后来的饲养过程中鸡群还会发生这样那样的传染病,这是鸡体本身携带、排出、传播病源微生物,再加上外界的病原体也可通过人体、饲料和空气的传播等进入鸡舍。带鸡喷雾消毒,能及时有效地净化空气,可有效地杀灭鸡舍空气及生活环境中的病原微生物,消除疾病隐患,达到预防疾病的目的。笔者总结近年来在养鸡上的带鸡消毒经验,现介绍如下,以对养鸡者能有所裨益,供同行参考。一严防应激反应发生:为了避免带鸡消毒引起的应激反应;①消毒前12小时内给鸡群食用0.1%…  相似文献   

14.
带鸡消毒是养鸡生产中综合防疫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控制鸡舍内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有效手段,但有些养殖户只重视进鸡前的消毒工作,而忽视饲养过程中的卫生和消毒,进雏后随着时间的推移,鸡舍内污染不断加重,环境逐渐恶化,病菌大量繁殖,导致鸡群染病风险加大,为了保证鸡群的健康生长,进行带鸡消毒非常重要。下面谈谈带鸡消毒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5.
四、怎样养好雏鸡 蛋用鸡从出壳到6周龄是幼雏阶段,7—14周龄是中雏阶段,15~20周龄是大雏阶段,7~20周龄的鸡也叫育成鸡,本篇主要讲怎样养好0~6周龄的雏鸡。 (一)做好进雏前的准备工作: 1.清洗和消毒鸡舍及各种养鸡用具:在进雏5天前将鸡舍和鸡舍周围的粪便、垫料、屋顶上的尘埃、蜘蛛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保证鸡只的健康生长,养鸡专业户常备一些药物,也用于鸡舍的消毒和鸡病防治,养鸡专业户一般要常备哪些药物呢?应备:一、生石灰。用于鸡舍和鸡运动场地的消毒。鸡舍消毒可将生石灰直接撒在地面上,鸡运动场地消毒可将生石灰加水配成10—20%石灰乳。二、漂白粉。可消毒预防各种传染病,方法是用2—3%的稀释液喷撒鸡舍场地和粪  相似文献   

17.
带鸡消毒,是对有鸡的鸡舍内的所有物品及鸡体用消毒药液进行喷雾消毒的一种新方法。它是现代化集约化养鸡生产综合防疫的一种重要措施,也是防止鸡舍环境污染和疫病传播的主要手段。这种消毒方法省工、方便、及时,消毒效果比较理想。尤其对那些隔离条件差、不同日龄鸡群在同一场内饲养以及经常发病的老鸡场,这种消毒方法更为有效。带鸡消毒,能杀灭鸡舍内的病原体、阻止鸡体排出的病原体积累,并有效防止鸡舍外的病原体的侵入。经过近年来在我县曹庄镇几个养鸡专业村500多户养鸡专业大户多次试验应用,消毒效果确实  相似文献   

18.
随着禽业的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疾病防治,但对消毒还是认识不足,尤其是带鸡消毒。一些专业户只知道养鸡搞好疫苗免疫,鸡生病就用药治疗,而不注重利用有效的消毒措施来净化鸡舍的环境卫生,防制疾病。我们强调“防重于治”的原则,就是在用好疫苗免疫的同时,在日常饲养过程中搞好环境卫生消毒工作,通过有效的消毒措施来降低鸡舍内病原微生物的数量,创造一个良好的饲养环境,配合疫苗的免疫效果来控制疫病的发生,消除疾病隐患,使鸡群健康生长,提高养鸡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 一、带鸡消毒的好处 鸡舍虽在进鸡前已彻底消毒过,但在饲…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膝州市肉鸡生产发展很快,但大肠杆菌病却不断发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1严格消毒鉴于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养鸡环境中,因此利用消毒剂配合有力的消毒措施以消灭大肠杆菌病。1.1进鸡前空合的消毒新鸡会应进行2次消毒,第1次用3%火硷液喷洒,第2次用甲醛熏蒸消毒。旧鸡会应进行3次消毒,第1次用3%火碱液喷洒,第2次用喷雾灵喷雾,第3次用甲醛熏蒸消毒。每次消毒间隔时间为2~3d。1.2进鸡后鸡舍内带鸡喷雾消毒应用对鸡无刺激损害的季胶盐消毒剂每周2次喷雾消毒。1.3鸡舍门。设消毒池鸡舍门口设消毒他以3%火碱液对进人车辆和人员…  相似文献   

20.
带鸡消毒法,是在鸡不离开鸡舍的情况下,对鸡舍进行消毒的一种方法.用该法消毒可有效地防止马立克氏病、法氏囊病、葡萄球菌病、大肠杆菌病以及各种呼吸道疾病的产生,还可减少鸡舍尘埃,抑制氨气发生.这是集约化养鸡进行综合防疫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