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河南省一些规模化猪场频繁发生猪瘟,而且一旦发病疫情连绵不断,很难彻底根除。猪场种猪群携带猪瘟病毒和规模化猪场高密度的封闭式饲养、生产的连续性,给猪瘟病毒在一些易感猪体内传代繁殖创造了条件,尤其种猪群隐性感染会引起母猪妊娠期间流产、死胎和哺乳仔猪发病死亡,这是猪瘟频繁发生和难以根除的主要原因。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种猪群的猪瘟感染情况和免疫状况,笔者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抗原捕获ELISA即AC-ELISA)和猪瘟正向间接血凝试验,对该猪场提供的164份血清样品进行了检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为了解规模猪场种猪群猪瘟免疫抗体情况,评价猪瘟疫苗加强免疫的效果,对6个规模猪场的种猪群进行了猪瘟抗体检测、补苗、再检测。结果表明种猪群通过科学的增加猪瘟疫苗接种能明显提升猪瘟抗体水平。但6个猪场的种猪群中均有少数种猪通过加免接种疫苗仍不能产生较好的猪瘟抗体,不具备对猪瘟病毒的抵抗能力,规模猪场应该对这些种猪进行淘汰,减少猪瘟病毒在猪场传播的可能性。猪瘟(CSF)是由猪瘟病毒(CSFV)引起的猪一种急性、  相似文献   

3.
猪瘟是猪的一种高度传染性 疾病,其特征为急性经过,高热稽 留,病原为猪瘟病毒,病猪及潜伏 期猪是该病传染源,病毒通过粪 便及其它分泌物排出体外污染环 境,再通过口腔粘膜及扁桃体侵 入机体引起发病。该病无明显发 病季节,不同年龄、性别、品种的 猪均有发病史,致死率极高,危害 严重。目前尚无有效药物,如不做 好防疫工作,往往会造成全群“覆 灭”的后果,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 展,必须加以重视,认真进行预 防。 1严把种猪引进关 1.1需要引进种猪时,应对种猪 来源、猪场的疫病史进行调查,种 猪来源必须符合《种畜禽管理条 …  相似文献   

4.
正(接上期)8.3猪瘟猪瘟是由黄病毒科瘟病毒属的猪瘟病毒引起猪的一种急性、发热性、接触性传染病。8.3.1流行特点我国猪群感染猪瘟主要表现为非典型性。种猪的持续性感染和仔猪的先天性感染比较普遍,这种类型的感染通常是隐性感染。  相似文献   

5.
2006年初至2009年底,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等疫病给养猪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进入2010年以来,病毒性疾病如猪瘟、猪蓝耳病、猪圆环病毒病、口蹄疫等对养猪业的威胁更加严峻,种猪繁殖性障碍疾病及免疫抑制病、细菌性疾病、  相似文献   

6.
针对当前规模化猪场猪瘟病毒及伪狂犬病病毒感染的严峻状况,选取山东省某规模化猪场核心种猪群开展猪瘟及伪狂犬病的净化工作。结合血清学、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在系统研究了该场两种疫病的流行病学、带毒状况及疫苗免疫状态的基础上,对种猪群进行为期约一年的猪瘟及伪狂犬病净化工作,在良好的卫生防疫措施的基础上,精选疫苗、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淘汰带毒猪及抗体阴性猪。结果显示:经过两次净化,种猪群的猪瘟病毒带毒率下降到3.03%,伪狂犬病病毒带毒率下降到3.23%,生产成绩得到明显改善,达到了净化之目的。  相似文献   

7.
《养猪》2015,(1)
<正>猪瘟仍是目前严重危害我国养猪业的传染病之一。虽然近年来很少出现典型的临床病例,但发病猪群中总能见到猪瘟存在。现把目前猪瘟流行特点和防控中存在的问题及防控建议总结如下。一、我国目前猪瘟的流行特点(一)猪瘟呈散发:没有出现大规模暴发,免疫猪群以非典型猪瘟为主。(二)持续性感染:猪场种猪带毒现象较为普遍,一些猪场带毒率比较高,常见于母猪,造成繁殖障碍,可垂直传播,造成仔猪先天感染,是仔猪发病的主要原因。后备种猪有隐性感染或带毒现象,因种猪流通和交易而造成猪瘟病毒的传播,成为其它猪场和新建猪场猪瘟的主要传染源。  相似文献   

8.
<正>非洲猪瘟疫情对广大养猪户造成巨大的损失,非常不利于我国猪业健康发展,根除非洲猪瘟对于保障我国畜产品安全有着重要意义。"猪粮安天下",我国是养猪大国,科学地防控非洲猪瘟对于我们有着特殊的意义。从非洲猪瘟防控形势和国外防控经验来看,非洲猪瘟疫情短期内无法根除,彻底根除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是由以下几种原因  相似文献   

9.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以很强的传染性和高致病率为特征,常给养猪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采取合理的猪瘟疫苗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猪瘟抗体检测,并对抗体不合格种猪进行严格淘汰,建立科学的猪瘟净化方案,在福建省各地区若干个规模化猪场实施开展猪瘟净化。结果表明,该猪瘟净化方案可以提高猪群的健康状况水平,创造经...  相似文献   

10.
国际动态     
英国培育出对非洲猪瘟有抵抗力的转基因猪 诞牛克隆羊“多利”的英国罗斯林研究所日前宣布,该机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编辑”技术培育出一头转基因猪,这种猪对非洲猪瘟具有免疫力。  相似文献   

11.
猪瘟、猪伪狂犬病一直危害着我国的养猪业,为提高猪群对这两病的抵抗力,减少经济损失,浙江加华种猪有限公司通过抗体水平检测及合格率分析,确定了本场猪瘟、猪伪狂犬病科学、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  相似文献   

12.
<正>通过对来自澳大利亚西部的古典猪瘟与非洲猪瘟的症状进行概述,以期对其有更详细的认识。古典猪瘟和非洲猪瘟都是高度传染的病毒性疾病,仅感染猪。虽然二者是由不同的病毒引起的,但二者的症状相似。1962年澳大利亚根除了曾因用船舶食品垃圾喂猪感染的  相似文献   

13.
猪瘟目前在生产实践中多以所谓非典型、温和性或亚急性的症状出现.以及猪瘟病毒的持续感染、胎盘垂直感染、初生仔猪耐受和妊娠母猪带毒综合症等。对规模化猪场除实行兽医生物安全措施,减少和切断病原微生物侵入猪群外,还应采取有效的方法快速查出病原体并淘汰“带毒猪”.控制净化规模猪场猪瘟病毒,彻底清除带毒种猪对控制猪瘟持续感染尤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正>目前猪瘟在全国各地猪场都有发生,虽然大多以非典型猪瘟形式出现,但猪瘟造成的危害还是很大,当前猪瘟还是养猪业中危害严重的疫病之一。从仔猪到培育猪、育肥猪、种猪都在不断的注射猪瘟疫苗免疫,但这么多年猪瘟疫情并没减少,而在各种严重的混合感染疫情中都查到了猪瘟病毒的因素。所以,猪瘟的防控在规模养猪场尤为重要。(一)引起猪瘟的因素1.带毒种猪是引发猪瘟的  相似文献   

15.
养好种猪的技术要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种猪的精细饲养与护理是提高种猪生产力的关键和保证,通过精细饲养与护理可提高母猪生产力,增加窝产活仔数和提高母猪的抵抗能力,控制繁殖障碍疾病,如圆环病毒Ⅱ型,蓝耳病,猪细小病毒,猪伪狂犬病,猪瘟等引起的呼吸道综合症或多系统衰竭综合症,母猪出现死胎、流产、木乃伊胎和弱仔等,必须在配种前切实搞好免疫接种,定期做好抗体监测,提高母猪的免疫力。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某规模化猪场后备种猪群猪瘟野毒感染情况和猪瘟抗体免疫状况,研究分别采用荧光抗体技术和阻断ELISA方法对该场825份猪扁桃体样品和825份血清样品进行了猪瘟病毒和猪瘟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猪瘟病毒阳性率为2.06%(17/825),猪瘟抗体阳性率为86.06%(710/825),抗体离散度为33.02%。说明该场后备种猪群的猪瘟免疫情况较理想,猪瘟病毒阳性率较低,并且猪瘟抗体免疫合格率较高,但抗体离散度偏高。分析猪瘟抗体水平和感染猪瘟野毒之间的相互关系可知,无论猪瘟免疫抗体水平是否合格,均有可能感染猪瘟野毒,但感染率随着猪瘟抗体阻断率的升高而逐渐降低。  相似文献   

17.
《畜牧与兽医》2014,(11):142-143
<正>广西是全国生猪养殖优势区域,对于近年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疫病防控成为影响发展的重要环节。种猪是一般规模场繁殖育种的核心,种猪主要疫病的免疫好坏是能否做好规模场猪群疫病整体防控的关键。近年,随着种猪跨省引入日益增多,导致种猪疫病特别是繁殖障碍性疫病不断发生,猪瘟(CSF)、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猪圆环病毒2型(PCV-2)感染、猪伪狂犬病(PR)成为目前危害  相似文献   

18.
为了了解湖南省部分猪场种猪群弓形虫感染情况及弓形虫感染对病毒疫苗(猪瘟、蓝耳病、口蹄疫)抗体和生产成绩的影响,试验采用ELISA抗体检测方法对湖南省7个市14个猪场(分别来自3个不同种源)送检的184份种猪血清进行猪弓形虫抗体的检测,同时又进行了猪瘟病毒抗体、猪蓝耳病病毒抗体和O型猪口蹄疫病毒抗体检测,同时结合生产成绩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各地区猪场猪均有弓形虫感染,平均抗体阳性率为58. 7%,其中常德市最高,达到90. 0%。从14个猪场的种猪来源分析,种源不同,弓形虫抗体阳性率存在差异(47. 1%~69. 0%),就算是同一种源的不同猪场,弓形虫感染情况也相差比较大。弓形虫的感染情况与猪群的健康状况有关,猪群弓形虫抗体OD_(450)值平均值越高,猪瘟病毒的免疫抗体越低,弓形虫抗体OD450值平均值在2. 000以上的猪群,蓝耳病病毒抗体水平则有明显下降趋势;猪场生产成绩与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无明显关联。说明该地区猪弓形虫感染较普遍,在猪群健康度较好的情况下,猪场生产成绩与弓形虫的感染情况无明显关联,但弓形虫的感染程度对其他病毒的免疫抗体水平有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转移因子对猪病毒性免疫抑制的缓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因感染病毒而导致免疫抑制的9头种猪分成2组,每头猪用3头份猪瘟疫苗加强免疫,其中试验组5头,用转移因子作为猪瘟疫苗稀释液;对照组4头,用生理盐水作为疫苗稀释液,两组猪免疫猪瘟疫苗后21 d再检测猪瘟抗体水平.结果显示:试验组有80%的猪瘟抗体水平合格,比对照组高30%,说明转移因子对猪病毒性免疫抑制有缓解作用.  相似文献   

20.
自2018年我国首次确诊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各规模化猪场纷纷进行了非洲猪瘟防控的探索,根据非洲猪瘟病毒通过接触传播且传播速度慢的流行特点,有关猪场发明了精准清除策略,推广后得到了业内人员的广泛认可。然而随着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又称为“疫苗株”)的出现,这一方法已经不如之前那样有效。本文通过对非洲猪瘟病毒的病原学、流行病学、实验室诊断以及精准清除策略的回顾,分析了当前猪场存在非洲猪瘟病毒强毒株、弱毒株和基因缺失株并存和干扰等现状,总结了非洲猪瘟诊断与防控策略。根据目前的情况,生物安全依然是预防非洲猪瘟最根本的方法,精准清除需要更加严格的采样和检测,对感染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和疫苗株的猪群进行更专业的精准清除,同时需要加强对各种应激因素的控制,提高猪的抵抗力,减少非洲猪瘟病毒弱毒株潜伏感染猪的排毒量。希望本文能为我国防控和根除非洲猪瘟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