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明威作品中人物形象具有系列性和一致性的特点。他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往往是那些面对死亡而毫无惧色的硬汉子,这些硬汉在成长过程中又或多或少地扮演过懦夫的角色。海明威笔下的女性形象则往往只是男性世界的陪衬,是作为检验男子气慨的场所,他们或是“妖女”,或是“天使”。短篇小说《弗朗西斯·麦康伯短促的幸福生活》集中体现了海明威一贯人物形象刻画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海明威小说之中的女性形象塑造具有一定的争议性,部分文学评论家认为海明威塑造的女性形象过于单薄,并且在文学作品中被严重的两极分化,但基于后现代主义视角分析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及特点。本文将简要论述海明威小说中女性形象产生的主要原因以及表现形式,旨在深入挖掘海明威小说中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3.
海明威的作品中,塑造了一类被人们誉为"硬汉"的人物形象,其中,最为典型的则是《老人与海》中的主人公桑提亚哥。本文尝试对桑提亚哥的硬汉形象进行分析,来挖掘这个人物所蕴涵的勇敢、抗争品质的人性意义。  相似文献   

4.
作为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体现了海明威文学巅峰时期的小说艺术,研究《老人与海》的人物与叙事,对于研究欧美文学极具当代意义。本文通过对《老人与海》故事情节的分析,围绕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内心活动、情感主线,重点对《老人与海》中主人公桑提亚哥的形象进行了多重解读。  相似文献   

5.
文章就关汉卿现存的 18种剧本中的男性形象加以总结、分析 ,将这些人物形象分成四大类 ,即英雄、官吏、文人、恶人等。并对这四大类人物分别加以剖析 ,揭示了关剧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6.
托尼·莫里森是黑人女作家,也是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美国黑人女作家,她的作品在世界上都享有盛誉。通过塑造多个不同人生经历的黑人妇女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现实,种族压迫和性别歧视严重,黑人妇女受到不公平待遇等等。本文通过分析解读托妮·莫里森笔下的女性形象,全方位、多角度的剖析人物形象特点,并由此折射出当时的社会现实以及黑人女性的自我拯救之路。  相似文献   

7.
华益梅  李如友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17):7384-7386
旅游形象已成为旅游者选择目的地的主要依据之一,旅游形象测量是旅游形象策划的基础和依据。地质公园具有"自然"与"公园"双重属性,其形象测量方法应区别于一般的旅游形象测量方法。回顾了旅游目的地形象测量的相关研究基础,结合地质公园特点,认为在测量时必须遵循综合性、独特性及科学性三原则,构建了适合于地质公园形象测量的"天平"模型。  相似文献   

8.
华裔文学是华裔作家在特定社会生活环境下,对于现实生活开展的文学反思。汤亭亭《中国佬》在创作过程中,有着特定的社会现实背景,在小说的情节构造中,通过鲁滨逊、游魂、契约儿子等众多男性形象,刻画了垦荒者、被歧视者、被阉割的不同类型的男性形象。特定类型的男性形象塑造手法,对于理解当时美国社会的华人生活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不仅如此,对于现代文学创作同样可以起到很好的启示价值。  相似文献   

9.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实现对《飘》中郝思嘉女主人公形象的深度解读,引导读者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来剖析郝思嘉人物形象,本文在对《飘》及其作者的主要内容进行相应介绍后,以小说故事情节发展为基础,依据时间脉络,从战争前、中、后三个时期对郝思嘉的形象魅力进行解读。通过形象魅力解读得知,自我意识强,积极主动,坚强独立,对爱情执着勇敢是郝思嘉具备的几个突出形象特征。  相似文献   

11.
元曲作为元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成就,是元代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体现,囊括了元代社会生活与文化的方方面面。本文对元曲作家创作的特点与倾向做了论述,包括元曲作家民族构成,以及元曲中参与茶文化创作作家的地域分布以及生活和创作时期的特点。文章分析了元曲中茶元素塑造的人物形象,并与前代茶文化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相比较,重点总结元曲中的茶文化元素所塑造的人物形象特点,还与中国古代商人形象作对比。本文试图对元曲中的茶文化创作从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两个方面进行全面的梳理、分析、概括,同时论述了前代的"茶酒之争"在元曲茶文化创作的表现,尤其是在文人和百姓生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2.
海明威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塑造了"迷惘的一代"的典型,体现了"迷惘的一代"的文学的基本特征,他本人因而被称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然而其女主人公布莱特·阿什利却遭到了人们的谩骂和唾弃。以历史的眼光,分析了海明威笔下的新女性形象,并指出布莱特是时代的新女性这一事实。  相似文献   

13.
以重庆市民为例从旅游形象的角度探讨世博会的完整旅游形象。研究结果表明:在结构化测量中,重庆市民对世博会旅游形象的评价都是正面的;在非结构化测量中,重庆市民认为"美食小吃"、"商机/贸易"、"冷漠"和"嘈杂/人多"也是世博会的形象,而这些在封闭式题项中没有出现。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文学名著《飘》中斯佳丽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王熙凤在世界文学史中个性鲜明,形象突出,将两位人物形象跨越时空,摒弃国籍,作一番比较,其意义不单单是研究女性问题,而且能从中透视出中外两种文化的差异并加深对两种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农村经济与科技》2017,(20):187-188
2016年4月4日,曹文轩获得了"国际安徒生奖",在其一系列的成长文学作品中,塑造了很多经典的男性儿童人物形象。《草房子》中,最引人注意的男性儿童人物形象莫过于桑桑、陆鹤、杜小康、细马,他们每一个都经历了孤独与重生、磨难与历练。  相似文献   

16.
1830年,司汤达出版了他的《红与黑》一书。这本小说创造了一个名叫于连的人物形象,真实再现了典型环境中的一个典型人物。对于于连这一人物形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事实上,于连的性格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造就的。他在黑暗的社会中饱受压迫,要进行反抗,于连不得不把自己先变成一只"狼",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于连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形象。本文尝试研究他的形象与社会环境的关系,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千零一夜》的两百多个故事中曾多次提到"中国",从比较文学形象学的视角进行分析,中国成为阿拉伯人社会集体想象的产物。一方面有着阿拉伯人向往的各种财富,如黄金、珠宝等;另一方面,中国也与性淫乱、残暴、背信弃义等消极品质联系在一起,文本中的中国与现实存在的中国在形象上有所不同。纵观历史文化,《一千零一夜》生成语境的背后实则暗含着对异国形象的"贬低"和对本民族形象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海明威所处时代、生活经历及婚姻影响使其形成了复杂的性别观,通过对《伊甸园》主人公凯瑟琳这位勇于创新、大胆反判的“新女性”形象的分析,我们就不难发现作者在小说中体现的双性视角,对父权制和性别角色的陈规模式不合理性的揭露,以及对妇女受男性歧视和排挤遭遇的同情。  相似文献   

19.
日本在台湾、香港当代文学中呈现出不同形象。台湾文学中的日本形象是复杂的,有着特定的发展过程:从光复初期日本形象的多元化,到20世纪70年代文学作品多以"反日"为题材,再到20世纪80年代很多作品中的日本殖民者形象被国民党"殖民者"形象代替,直到今天某些台独分子表现出"日本情结"。而同样曾经历经日本殖民统治的香港却没有形成台湾人那样复杂的"日本情结",对战时日本的记忆更多表现为残忍、血腥和暴力的形象。这种差异的产生与台湾、香港不同的地理位置、文化传统以及被殖民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审视了赛珍珠的主要作品。它们真实地呈现了中国妇女社会地位低下的根源,并且通过男性和女性形象的塑造肯定了女性的力量及其特有的反抗模式,提倡 人的平等及男女在相处的过程中互相尊重,互相体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