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研究贵州省罗甸县喀斯特石漠化时空变化。[方法]运用地学信息图谱的理论与方法,基于Erdas9.2和Arc GIS9.3的软件平台,对2005和2014年罗甸县的喀斯特石漠化进行时空变化图谱分析。[结果]2005~2014年石漠化等级变化很大,其增长最多的是轻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264.38 km2,占总面积的8.80%,主要来源于中度石漠化、轻度石漠化;其次为中度石漠化,增加面积为89.04km2,占总面积的2.96%,主要来源于轻度石漠化;石漠化等级图谱单元减少最多的是无明显石漠化;潜在石漠化和轻度石漠化的类型属于最不稳定的等级类型。[结论]2005~2014年罗甸县石漠化等级由轻度石漠化逐渐向强度石漠化演变,石漠化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该研究在"3S"技术发展的背景下,以贵州省毕节鸭池示范区为研究区,选用2005年SPOT遥感影像,对遥感影像进行几何校正、图像配准等数据预处理,引入NDVI植被指数和像元二分模型,根据像元二分模型的理论,确定出NDVIsoil和NDVIveg,建立了反演植被盖度的像元二分模型。并根据大量的外业调查数据对所建立的模型进行了精度验证,定量估算了毕节鸭池示范区的植被覆盖度,取得NDVI植被指数与喀斯特石漠化之间的对应关系,得到研究区NDVI图像,最后由各覆盖度得出NDVI结果反演毕节鸭池示范区石漠化特征,得到研究区的各等级喀斯特石漠化的面积以及空间分布情况。利用该方法进行喀斯特石漠化研究,明显改善了分类的精度,为喀斯特石漠化生态修复及其他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中度石漠化是石漠化类型中分布最广的一种。为探求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的自然障碍因子,以喀斯特中度石漠化的典型分布地——贵州省毕节市鸭池镇和梨树镇作为研究地点,以不同小生境及生境因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多个生境因子进行多元相关分析及利用偏最小二乘回归进行重要性分析,综合探讨中度石漠化植被恢复的自然障碍因子。结果表明:不同小生境中的各障碍因子及作用机理不同,影响植被恢复的障碍因子在不同的小生境中的主导程度不同。植物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与土壤容量呈极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有机质及氮、磷素含量表现为显著相关,植株的高度主要与土壤容量、土壤水分、有机质含量、氮素含量呈极显著相关。植被恢复的主要自然障碍因子为土壤容量、土壤水分、土壤温度、有机质含量、有效氮含量、全氮含量、全磷含量。其中土壤容量因子和土壤水分因子是中度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重要自然障碍因子,土壤容量因子是喀斯特中度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的主要自然障碍因子。研究结果对探索喀斯特地区石漠化治理机制、促进石漠化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贵州省潜在蒸散变化及对气象因子敏感性,为该地区水资源评价、农业水利研究以及气候变化研究提供重要的参考指标。[方法]通过计算1961年至2010年逐日潜在蒸散分析了贵州省潜在蒸散时空分布特征,并通过相关分析贵州区域潜在蒸散对气象因子敏感性。[结果]贵州省潜在蒸散总体分布特征为西南部高于东北部地区,西部高于东部地区,季节上夏季>春季>秋季>冬季。贵州大部分站点潜在蒸散量都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影响贵州省潜在蒸散变化的主要气象因子依次为日照时数、日最高温度和日相对湿度。[结论]日平均气温变化不是影响贵州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导因子,日照时数、日最高温度和日相对湿度等因子的影响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马尾松林地质量空间评价与低效林防控措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建忠  余娜 《湖北农业科学》2016,(20):5202-5206
系统分析了贵州省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林地质量状况、低效林分布以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贵州省马尾松林地质量主要为Ⅲ、Ⅳ级林地,占全省马尾松总面积的93.69%;马尾松资源集中分布在黔东南、遵义、铜仁、贵阳和黔南5个州(市),毕节、黔西南、安顺和六盘水4个州(市)只有零星分布;全省马尾松低效林面积488 816.25 hm2,占全省马尾松总面积的25.72%,其分布与岩溶石漠化状况基本一致,与林地质量呈正比。并据此提出规范林地管理、强化苗木质量和加大科技支撑体系建设等是消减低效林产生的有效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明牧草品种黔育1号菊苣在贵州省不同海拔地区种子的产量及其活力,为该品种在贵州推广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撑.[方法]在贵州省高、中、低6个不同海拔地区开展种子生产试验,分析不同海拔高度对黔育1号菊苣株高、种子产量构成因子、种子产量、种子活力的影响.[结果]在海拔1057 m的独山、海拔1187 m的贵阳和海拔...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黔产威灵仙类药材植物资源分布状况。[方法]产地调查、标本采集、分类鉴定与文献查阅相结合。[结果]贵州省有3个科的5种植物根及根茎以"威灵仙"之名入药,列出了黔产威灵仙类药材的分布、生境及药用情况,同时制定了植物检索表。[结论]有助于黔产威灵仙类药材的资源利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现状及其驱动因子。[方法]采用2014年Landsat-8卫星数据以及2013年天绘01-01卫星数据和资源3号卫星数据,通过遥感(RS)和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结合野外滨海湿地调查,提取辽东湾滨海湿地类型、面积及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结合1986年和2000年的遥感调查数据,进行资源分布的驱动力分析。[结果]辽东湾滨海湿地面积为4.22×10~5hm~2,其中自然滨海湿地和人工滨海湿地面积分别为3.62×10~5和0.60×10~5hm~2,分别占辽东湾滨海湿地总面积的86%和14%;淤泥质滩涂主要分布在小凌河口与盖州市团山街道西崴子村之间,碱蓬和芦苇主要分布在小凌河口至辽河口之间且呈现零星散落分布,养殖池、沙滩、库塘等全区均有分布,盐田主要分布在长兴岛及附近区域。影响辽东湾滨海湿地资源分布的驱动因子主要是围填海活动、侵蚀与淤积作用、内外力复合作用。[结论]该研究结果可为滨海湿地资源保护、合理开发利用及管理提供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贵州省毕节鸭池中度石漠化示范区为例,根据小生境的形成原因、外部形态特征、面积比例的量化指标等将中度石漠化生境划分成石面、石沟、石隙、台地、石洞、土面6种小生境类型。分别测定了各样地中各小生境的数量和面积比例,并绘制了小生境类型图。利用不同面积比例的样地,研究了不同小生境的分布格局、破碎化、多样性、均匀度、优势度、丰富度以及不同小生境之间的相关关系等;阐明了中度石漠化地区小生境的类型特征及空间格局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10.
为了促进贵州省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产业进一步发展,结合多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以及毕节试验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现状,运用SWOT分析模型,对贵州省毕节试验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竞争优势、不利因素、存在的困难以及面临的机遇和挑战进行分析;提出了促进研究区生态农业产业发展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1.
卢红梅  王世杰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8):13750-13753
[目的]探讨樵采和开垦干扰模式下石漠化过程土壤的化学性质变化。[方法]在贵州花江连续性灰岩区的小流域范围内,比较樵采和开垦干扰模式下石漠化过程的土壤化学性质变化。[结果]花江小流域石漠化过程中土壤中性偏碱性,碳、氮含量高,C/N值比较低,多数在10以下,具有较高的氮素供应潜力,土壤阳离子代换量高,保肥性能好,但磷、钾养分普遍缺乏,有效磷大多在10mg/ks以下,有效钾几乎都低于100mg/kg,缓效钾都远低于300mg/kg。随着人为干扰程度增加,花江小流域石漠化等级加剧,大部分土壤属性都有退化的趋势,体现了石漠化演变过程与土壤退化的一致性;石漠化成因对土壤性质的影响比干扰程度的影响大,樵采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小。开垦对土壤化学性质的影响大。茂兰凉风洞原生林下土壤养分含量大多介于花江流域的樵采和开垦序列之间。[结论]为防治喀斯特石漠化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吴育忠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5):15303-15305
[目的]研究不同强度石漠化生物治理的土壤响应情况。[方法]以贵州铜仁地区敖寨小流域示范区为例,监测土壤温度、容重、pH、全氮、全磷、全钾和有机质含量等。[结果]不同深度土壤温度日较差均减小;土壤容重减小,孔隙度趋大,且这种变化与石漠化等级相关联;pH更接近7.0,酸碱度更趋中性;全氮、全磷和有机质含量变化呈现复杂性。[结论]石漠化生物治理措施改善了土壤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贵州为研究区域,介绍了贵州土地石漠化的概念与现状,分析了贵州喀斯特地区土地石漠化的形成原因,提出了防治石漠化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花江小流域石漠化过程中土壤的物理性质变化。[方法]在贵州花江连续性灰岩区的小流域范围内,比较樵采和开垦干扰模式下石漠化过程的土壤物理性质变化。[结果]研究区域土壤质地粘重但结构较好,粒径〈0.001mm粘粒的平均含量为49.7%.粒径〉0.25mm水稳定团聚体含量大于60%;樵采石漠化的土壤密度低于2.6g/cm^3,开垦石漠化的土壤密度高于2.6g/cm^3;樵采石漠化土壤的物理性质均优于同等级开垦石漠化,导致抵抗雨水或流水冲击破碎的能力较开垦石漠化强一些。分形维数、平均重量直径、结构破坏率和团聚体稳定性是较好的评价石灰土土壤结构的指标。[结论]随着人为干扰程度的增加,花江小流域石漠化等级增加,土壤密度和土壤结构破坏率有增加的趋势,团聚体稳定性有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刘子琦  熊康宁  盈斌 《安徽农业科学》2011,39(5):2896-2899,2922
[目的]研究洞穴新生碳酸钙碳同位素对地表石漠化的指示意义。[方法]采用质谱仪分别测定了贵州中西部洞穴沉积物中δ18O、δ13C值及植被、土壤样品中δ13C值。[结果]洞穴沉积物δ13C值与地表植被覆盖率有关;冰期的δ13C较重,说明降雨量的减少会导致植被的减少;间冰期时段,较老δ13C之间相似,但与新生碳酸钙的δ13C差异较大,说明现代的人类活动对植被的影响比自然因素变化的影响更明显;洞穴沉积物δ13C值基本反映了地表植被、土壤中有机碳δ13C值的变化,植物覆盖率和植被类型是影响洞穴沉积物δ13C值重要因素,地表石漠化的等级越高,洞穴沉积物中δ13C值越重。[结论]洞穴沉积物δ13C记录为研究石漠化演变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6.
贵州喀斯特石漠化治理与生态文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迪 《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2):15856-15857
石漠化治理是我国当前最大的生态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喀斯特生态重建历史的机遇期。回顾和总结了过去20年石漠化治理存在的重要问题,提出贵州石漠化治理工程应定位为"生态贵州、和谐贵州、绿色经济"这一主题,石漠化治理的实质就是"生态文明",并指出走生态文明之路必须发展绿色经济,然后指出了今后重点要优先发展的方向。该研究为推动贵州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In Guizhou Province, the area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s 3.023 8 million hm~2, accounting for 17.16% of total area of land in the province. Rocky desertifica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ecological problem that restricts the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in Guizhou, so the primary task of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in Guizhou Province is to curb rocky desertification. How to effectively, efficiently and persistently use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is not only the key to the improvement of ecological environment, but also an urgent problem solved for local people's survival and anti-poverty. Due to having developed roots, growing fast, high yield of grass, strong resistance to drought, and high regeneration capacity, Pennisetum sinese Roxb has become a new method to control rocky desertification. How to use P. sinese Roxb efficiently becomes the key to the ecological control of rocky desertification by P. sinese Roxb. In this study, the ecologic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model of "P. sinese Roxb-rocky desertification control-edible mushrooms" was studied, and the effect of cultivating Pleurotus eryngii with P. sinese Roxb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land was analyzed. Moreover, an outloo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 sinese Roxb in rocky desertification areas of Guizhou was given.  相似文献   

18.
雷丽  蔡雄飞  程星  王济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9):4244-4248
[目的]分析影响贵州省喀斯特地区石漠化的自然因素,为石漠化的调控与治理提供参考。[方法]参考前人的研究结果,野外考察并实地取样,分析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结果]不同碳酸盐岩上石漠化程度不同,石漠化发生率为:连续性灰岩〉其他岩性、白云岩夹碎屑岩〉白云岩组合、白云岩夹碎屑岩和白云岩夹碎屑岩的互层〉纯白云岩。石漠化的发生率基本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大。植被覆盖越高,越易有效遏制石漠化的进程。不同植被类型其土壤含水量不同,林地土壤的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平均含水率〉草坡〉灌丛,草坡、灌丛较林地易发生石漠化。土壤含水量与土层厚度总体呈正相关,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壤含水量的降低幅度随土层厚度增加而减小。此外全省范围内的大雨、暴雨为石漠化形成提供了强大的动能。[结论]碳酸盐岩的岩性、坡度、植被、土层厚度、降水等因素是影响石漠化的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19.
石漠化敏感性评价是为了识别容易发生石漠化的区域,以评价石漠化对人类活动的敏感程度。根据石漠化的形成机制,分析石漠化敏感性的区域分异规律,明确石漠化问题可能发生的地区范围与可能程度。在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支持下,该研究以利用贵州省1∶50000地形图和2000年的TM影像,结合贵州省水文地质图,土壤图,地质地貌图,岩组图,政区图以及其他地理基础信息为数据源,生成了贵州省1962年和2000年石漠化的敏感度数据,确定相应的状态转移矩阵,半应用马尔科夫过程模拟石漠化敏感度的动态演变过程和未来演变趋势。在贵州省各石漠化敏感类型中,只有不敏感类型面积在下降,从1962年占该贵国土面积的61.35%下降为2000年的55.55%,同时各石漠化敏感度类型之间相互转换,面积增加幅度最大的是中度敏感类型。预测表明:在未来几十年中,贵州省不敏感地区面积将呈明显下降趋势,中度敏感类型面积呈明显上升趋势,轻度敏感类型面积变化基本趋于平稳,而高度敏感类型和极敏感类型面积都有小幅度上升,说明贵州省石漠化危险程度在加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