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为探明粉蕉矿质营养元素的累积分配特征,以主栽品种广粉1号为试材,采用彻底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干物质的构成特点、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和累积分配特性。结果表明:粉蕉植株总干质量为17.6 kg/plant,其中叶片占16.4%,假茎占32.8%,球茎占9.6%,果实占37.3%,果轴占1.1%,根占2.8%。平均每株累积吸收N 167.0g、P 19.3g、K 521.7g、Ca 118.3g、Mg 54.7g、S 16.6g、Fe 6650.5mg、Mn 16142.9mg、Cu 152.3mg、Zn 607.7mg、B 212.2mg、Mo 4.2mg,养分比例N:P:K:Ca:Mg:S为1:0.12:3.12:0.71:0.33:0.10。其中N、P、Ca和S主要向叶片、假茎和果实分配,K和Mg主要向假茎分配,Fe主要向叶片、根和球茎分配,Cu主要向假茎和果实分配,Zn和Mo主要向叶片、假茎和球茎分配,B和Mn主要向假茎和叶片分配。为获得60t/hm2的高产,粉蕉需要吸收N 385.6kg、P 44.6kg、K 1205.1kg、Ca 273.3kg、Mg 126.6kg、S 38.3kg、Fe 15.4kg、Mn 37.3kg、Cu 352.0g、Zn 1403.8g、B 490.1g、Mo 9.6g。  相似文献   

2.
【目的】旨在明确不同树龄骏枣树形成单位产量所需的各器官营养元素年吸收量的异同点,以期为骏枣生产中的科学均衡施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新疆阿克苏地区4、 7和10年生骏枣树作为试材,从枣树地上部分各器官分别采样,测定N、 P、 K、 Ca、 Mg、 Mn、 Fe、 Zn和Cu含量。【结果】骏枣树形成地上部各器官单位生物量所需要的养分含量,不同树龄间相比差异均不显著,但其生物量在总生物量中所占的百分率有差异,4、 7、 10年生骏枣树果实占地上部年总生物量的百分率依次为72.9%、 73.7%、 75.7%,叶片依次为5.4%、 5.2%、 5.1%,花依次为1.3%、 1.5%、 1.4%,茎枝依次为20.4%、 19.5%、 17.6%,三个树龄骏枣树各器官生物量的大少顺序均为果实>茎枝>叶片>花。每形成1000 kg果实的总生物量随着树龄的增大而逐渐减少,茎枝保留和剪掉部分生物量均降低。采前落果率随树龄增加上升,叶片生物量减少,受精花生物量上升,而其掉落部分生物量表现先上升后下降。三个树龄骏枣地上部分生物量年增加量所需要的各营养元素量顺序均为K>N>Ca>Mg>P>Fe>Zn>Mn>Cu,每形成1000 kg果实所需要吸收的养分量非常接近,4年生骏枣树为N 22.8 kg、 P 1.7 kg、 K 34.0 kg、 Ca 7.4 kg、 Mg 5.0 kg、 Mn 54.5 g、 Fe 916.9 g、 Zn 202.8 g、 Cu 42.5 g; 7年生骏枣树为N 22.7 kg、 P 1.7 kg、 K 33.9 kg、 Ca 7.3 kg、 Mg 4.9 kg、 Mn 53.9 g、 Fe 907.2 g、 Zn 204.5 g、 Cu 42.0 g; 10年生骏枣树N 22.1 kg、 P 1.7 kg、 K 33.4 kg、 Ca 6.8 kg、 Mg 4.7 kg、 Mn 51.8 g、 Fe 871.3 g、 Zn 204.8 g、 Cu 40.4 g。【结论】3种树龄骏枣树地上部年总生物量中果实生物量与其余生物量的比例约为3∶1,且形成1000 kg果实所需的养分量也基本一致。由于总生物量和果实产量随树龄的增加而增加,因此,对养分的总需求量增加。但是由于果实生物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测算单位产量所需要的各营养元素年吸收量时,也应考虑果实以外器官的年生物量所需要的养分吸收量,才能得到较准确的肥料施入量和各营养元素的比例。  相似文献   

3.
以樱桃番茄为供试材料,通过设施基质栽培试验,研究了不同茬口樱桃番茄的养分吸收规律和分配特点,旨在为樱桃番茄的科学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形成1000 kg果实樱桃番茄植株的N、P、K、Ca、Mg吸收量分别是4.31~4.79 kg、0.68~0.78 kg、5.60~6.43 kg、0.68~0.99 kg、0.31~0.48 kg,两茬樱桃番茄养分吸收比例N∶P∶K∶Ca∶Mg分别是1∶0.16∶1.30∶0.23∶0.11和1∶0.16∶1.34∶0.14∶0.06,在结果期,有40%~50%的N、P、K分配在果实中,而钙和镁在果实中的分配比例只有10%左右。Fe、Mn、B、Zn、Cu的吸收量分别是14~18 mg株-1、10~14 mg株-1、6.3~7.5 mg株-1、5.3~6.6 mg株-1、0.6~0.7 mg株-1。樱桃番茄的干物质累积以及养分吸收量从开花期以后迅速增加,N、P、K在开花期的累积量占整个生育期的比例是7.6%~14.4%,Ca、Mg在开花期的累积量能达到20%左右,所以在开花期要注重钙镁的补充。盛果期各养分的累积量占比最大,是养分大量吸收累积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需要提供充足的营养保证果实的建成。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明文心兰的矿质营养特性,以文心兰(Oncidium Gower Ramsey‘Gold 3’)为试材,通过2009~2011年定期对各生育阶段兰株进行跟踪取样调查,初步研究了植株不同器官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矿质元素吸收、分配特性。结果表明,兰株总干物质量为苗期2.42 g/株,初花期15.04 g/株,盛花期50.57 g/株,叶片所占比例最大。其中,兰株对钾的需求量较大,各时期叶片K的分配率最高,N、Ca主要分配在叶片,P、Mg和S主要分配在叶片与假鳞茎。苗期N、P、K比例为:1∶0.41∶1.57,初花期N、P、K比例为:1∶0.27∶1.45,盛花期N、P、K比例为:1∶0.31∶1.62。生产一枝花平均需要干物质4.18 g,养分N 89.76、P 10.91、K 70.44、Ca 8.33、Mg 7.43、S 7.31 mg。  相似文献   

5.
以3 个芭蕉芋栽培品种为试材,研究了芭蕉芋发棵结芋期和子芋完熟期生物量的构成特点及各器官矿质元素含量、 积累和分配规律,以期为芭蕉芋科学管理和合理施肥提供依据。结果表明,发棵结芋期,芭蕉芋干物质量为54.99~62.21g/plant,叶片是干物质主要的分配器官; 子芋完熟期,芭蕉芋的干物质量是发棵结芋期的 4 倍多,根茎为干物质的主要分配器官。发棵结芋期,3 个芭蕉芋品种平均每株累积吸收N 497.4mg~598.8mg、 P 128.7mg~223.1mg、 K 2021.2.mg~2450.3mg、 Ca 496.0 mg~577.3 mg、 Mg 526.7 mg~804.5 mg,氮以叶片中含量最高,磷、 钾和镁以茎中含量最高,根系内钙含量最高; 子芋完熟期,芭蕉芋平均每株累积N 1116.2~1210.8mg、 P 852.6~907.5mg、 K 4528.9~5055.2 mg、 Ca 919.2~991.7mg、 Mg 888.2~1369.0 mg,氮以叶片含量最高,钾含量以根系最高,磷含量以茎、 叶中最高,根茎内镁含量高。生育期内构建相同生物量,Xingyu-1需要的 K、 Ca 和 Mg 比其他 2个品种多,N和P与其他2个品种相当,但Xingyu-1 的根茎干物质分配率高,生产相同质量的干根茎,Xingyu-1 需要的N、 P、 K 低于其他 2 个品种。  相似文献   

6.
以山地梨枣(Zizyphus jujuba Mill. cv. Lizao)为试验材料,采用野外试验与室内分析,研究了黄土丘陵区山地滴灌下施用氮磷钾对矮化密植梨枣叶片8种营养元素(N、P、K、Ca、Mg、Fe、Mn、Zn)季节动态变化规律以及施肥对梨枣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生育期梨枣叶片养分含量变化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开花坐果期(5月上旬至7月上旬),叶片N、P、K含量处较高水平,Mg、Fe、Mn、Zn含量处于较低水平。果实膨大期(7月中下旬到8月下旬),叶片N、P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含量,K快速下降,而Fe、Mn、Zn含量上升。果实成熟期(9月初到10月初),叶片N、P、K含量下降,Mg、Fe、Mn、Zn则是缓慢上升并趋于稳定。叶片N、P、K、Mn含量之间呈正相关,Ca、Mg、Fe、Zn含量之间也呈正相关关系,叶片N、P、K之间达极显著正相关关系,而N、P、K与Ca、Mg、Fe、Zn含量之间呈负相关关系。施氮肥可促进前期枣树新枝生长和枣果膨大;施磷肥可提高产量,达到33210 kg/hm2;施钾肥可明显提高枣果品质。  相似文献   

7.
不同砧木对富士苹果矿质元素含量和品质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砧木作为果树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影响树体对矿质营养元素的吸收、 运转和利用,而且对地上部树体的生长发育和果实品质形成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以富士苹果为试材,研究了不同砧木与苹果叶营养元素、 果实矿质营养和品质指标间的关系。结果表明, 砧木类型影响苹果叶片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矮化砧苹果叶片的P、 K、 Ca和Cu含量均高于乔化砧,分别比乔化砧高20.00%、 13.50%、 9.09% 和 32.72%;但其他矿质元素含量均低于乔化砧。除Ca和B元素外,矮化砧苹果果实的N、 P、 K、 Mg、 Fe、 Mn和Cu含量均高于乔化砧,分别比乔化砧高39.46%、 46.30%、 19.13%、 9.68%、 32.41%、 18.96% 和 68.31%。与乔化砧相比,矮化砧富士苹果具有较高的单果重、 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分别比乔化砧高5.53%、 5.25% 和 6.82%。相关分析表明,苹果叶片大量元素 N、 P、 K和Ca与果实部分营养元素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其中叶片K和果实N的相关系数高达0.9001;而叶片微量元素Fe、 Mn、 Zn和B与果实矿质元素间均不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另外,富士苹果果实的Ca含量仅为叶片Ca含量的1.58%,是所测矿质元素中相对含量最低的,这可能是套袋苹果易发生苦痘病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8.
对比研究冬枣果实发育期内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片矿质元素动态变化的差异性,可为制定冬枣不同类型叶片的营养诊断标准提供理论依据。以沾化冬枣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沾化冬枣不同果实发育阶段(始花期、盛花期、末花期、硬核期、完熟期)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中矿质元素N、P、K、Ca、Mg、Na的含量动态变化及其差异性。结果表明,冬枣果实发育过程中,自始花期至完熟期叶片N、P含量呈下降趋势,K含量呈逐渐增高趋势,而Ca及Mg含量则呈先增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片Na含量在果实发育过程中变化较小,只有在完熟期呈现突然增高现象。在上述各生长发育阶段内,结果枝叶K含量多大于营养枝叶,而N、P、Ca、Mg、Na含量则呈相反的变化规律。方差分析表明,在盛花期至末花期内,两种类型叶片Ca、Mg含量的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N含量只有在盛花期存在显著差异,而两种类型叶片K和Na含量在各果实发育阶段内均无显著差异。叶片元素含量比值分析表明,冬枣叶片N/P在盛花期至完熟期逐渐增高,其值均大于16,可知该阶段冬枣叶片生长主要受P元素限制;K/Na、Ca/Na、Mg/Na在果实发育期内的变化规律与K、Ca、Mg元素变化规律基本类似,在完熟期这3个比值均较前期明显降低。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冬枣叶片中N/P主要由P含量决定,Ca/Na、Mg/Na分别由Ca与Na、Mg与Na共同决定,而在营养枝叶中K/Na主要由Na含量决定。综上,盛花期至末花期(6—7月)是冬枣矿质元素相对稳定时期,可作为冬枣结果枝叶和营养枝叶营养诊断的适宜时期,同时冬枣结果枝叶该时期可适当施加适量Ca、Mg肥料,从而保证冬枣的果实品质和产量。  相似文献   

9.
钙、 硼对常山胡柚叶片养分、 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对探明植物体中营养元素的丰缺状况、 调控养分代谢、 提高果实产量和改善品质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结合常山胡柚园土壤养分状况,通过连续4年施用钙肥和硼肥,研究钙、 硼对常山胡柚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果实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方法】采用田间定位试验,以13年生枳砧常山胡柚为试验材料,设4个处理,1)CK(对照); 2)Ca(每株0.5 kg生石灰粉); 3)B(每株25 g 硼砂); 4)Ca+B(每株0.5 kg生石灰粉+ 25 g 硼砂)。于试验的第4年采集常山胡柚不同生长期当年生春梢叶片及成熟期果实样品,并对常山胡柚叶片矿质营养元素含量的季节变化、 果实品质进行分析。【结果】常山胡柚叶片各矿质养分在果实逐渐成熟过程中总体呈现先增后降的变化规律,其中叶片氮(N)、 钾(K)、 镁(Mg)和锌(Zn)在果实坐果期达到最大值,磷(P)在果实膨大前中期(8月份)到达最大值,钙(Ca)、 硼(B)、 铁(Fe)、 锰(Mn)和铜(Cu)在果实膨大后期(9月份)出现最高值。钙、 硼肥施用均可提高常山胡柚果实各发育时期叶片Ca、 B、 N、 K、 Fe、 Mn和Cu含量,但明显抑制叶片Zn的吸收,其中钙、 硼配施对成熟叶片(8~9月份)Ca含量存在显著正交互效应,但对提高叶片B含量无显著交互作用。施钙、 硼肥可不同程度提高常山胡柚2年平均产量,增产率达到1.8%~21.4%,其中各处理增产率顺序为Ca+B>B≥Ca,且单施硼可显著提高2年累积产量,钙硼配施对单年产量、 2年平均产量均存在显著正交互效应。钙、 硼肥单施对果实品质无显著性影响,但钙硼配施可显著降低可滴定酸含量,显著提高固酸比。【结论】常山胡柚坐果期(4月份)为叶片N、 P、 K、 Mg和Zn吸收的关键时期,果实膨大期(8~9月份)为叶片Ca、 B、 Fe、 Mn和Cu吸收的重要时期。钙、 硼配施既可明显提高常山胡柚叶片中矿质营养元素含量(P和Zn除外),又能显著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10.
鹰嘴蜜桃养分累积分布特性与流胶病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东省鹰嘴蜜桃产区挖取成熟期中高产鹰嘴桃3株,研究鹰嘴蜜桃的养分累积及分布特性与流胶病发生的关系,并开展鹰嘴蜜桃平衡施肥示范。结果表明,在鹰嘴蜜桃各器官中营养元素含量 N、 Ca、 Mg、 S、 Mn、 Cu、 Zn、 B,以叶片含量最高;Fe、 Mo、 Si含量以根最高;K含量以果肉最高;P含量在叶片、 根和果肉中相差不大。每生产50 kg果实,鹰嘴蜜桃树体(除根系外)需要累积N 2.137 kg、 P 0.184 kg、 K 1.261 kg、 Ca 2.119 kg、 Mg 0.205 kg、 S 0.094 kg、 Si 0.053 kg、 Cu 582 mg、 Zn 10912 mg、 Fe 17847 mg、 Mn 8689 mg、 B 2152 mg、 Mo 20.9 mg。每收获50 kg果实,其带走的养分量为N 0.620 kg、 P 0.077 kg、 K 0.678 kg、 Ca 0.263 kg、 Mg 0.035 kg、 S 0.021 kg、 Si 0.003 kg、 Cu 226 mg、 Zn 1651 mg、 Fe 3601 mg、 Mn 436 mg、 B 958 mg、 Mo 8.8 mg。初步推断出鹰嘴蜜桃流胶病的发生是与其树体K/N低和N/B高有关。通过平衡施肥示范可有效减轻流胶病的发生,明显提高鹰嘴蜜桃果实品质和风味。  相似文献   

11.
低温冻害过程中枣树枝条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4年1月中旬通过采集不同抗寒性枣树(骏枣和灰枣)枝条,每品种设置-10(CK)、-18、-21、-24和-27℃共5个低温处理,每个处理均分别持续5、12和24h,-10℃条件下恢复24h后测定枝条叶绿素荧光、质膜透性、膜脂过氧化、保护酶活性、渗透调节物质等指标,分析低温冻害过程中两品种枝条生理指标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枣树枝条基础荧光(Fo)逐渐上升,光系统II(PSII)光能转化效率Fv/Fm值呈明显下降趋势。枝条相对电导率逐渐增加,至-24℃时相对电导率显著上升,低温持续时间以24h低温处理变化最显著,抗寒性较强的骏枣相对电导率变幅相对较小。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和保护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至-24℃低温处理时枝条MDA含量达到最大、SOD活性升至最高,处理温度再降至-27℃时二者均有所下降;同一处理温度下均以12h低温持续时间枣树枝条的MDA含量和SOD活性变化最显著,不同品种间骏枣MDA含量变幅较小,其受低温诱导SOD活性变化比灰枣更活跃。随着处理温度的下降,枣树枝条的渗透调节物质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均逐渐增加,至-24℃低温时达最大值,随后有所下降;各低温持续时间处理均以12h的变化最显著,骏枣的变幅均显著高于灰枣。研究结果说明枣树受低温激发通过诱导不同生理生化过程的动态变化以应对冻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矮密栽培红枣树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动态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摘要:以矮密栽培模式下5年树龄红枣树为研究对象,在枣树不同生育期内,采用刨根、分解取样和室内常规分析的方法,研究红枣树生物量及养分积累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年周期内红枣树生物量净增加2090.1 g,全年果实干物质量增加了1177.2 g,占全年净增生物量的56.3%。果实膨大期是整株生物量积累最快的时期,其积累速率为21.80 g/d。土壤剖面1020 cm层根系氮磷钾元素含量普遍高于其他层根系,主根最大氮、磷、钾元素含量分别为13.81、6.41、11.61 g/kg;侧根最大氮、素、钾元素含量分别为10.20、4.91、12.90 g/kg。整株枣树在各时期氮素、磷素、钾素积累量大小顺序均为:果实成熟期果实膨大期幼果期开花期萌芽前期。植株氮素、磷素、钾素积累大小顺序为:钾氮磷,每生产1000 kg红枣果实,需要吸收氮、磷和钾素分别为21.03、8.60和31.92 kg。  相似文献   

14.
红枣树氮、磷、钾吸收与累积年周期变化规律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以6年树龄红枣树为试材,采用刨根、分解取样的方法,研究了年周期内各器官的生物量、氮、磷、钾含量和氮磷钾累积量变化动态.结果表明,红枣各器官中干物质、氮、磷、钾的积累均随生育期的推进呈增长趋势,从果实膨大期到果实成熟期均有一个急剧的上升过程.红枣树单株生物量年增加3908.5 g,氮、磷和钾年总吸收积累量分别为70.5、...  相似文献   

15.
营养液供液高度对水培生菜生长及矿质元素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密闭植物工厂条件内,设置5种营养液高度(2、3、4、5、6cm)水培种植生菜,以探究霍格兰(Hoagland)配方营养液不同供液高度对生菜十种矿质元素(K、P、Ca、Mg、Na、Fe、Mn、Zn、Cu、S)吸收及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菜地上部生物量以及光合色素含量均在4cm供液高度处理下最大,而地下部生物量以及根长均随着营养液供液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生菜地上部十种矿质元素的含量均在供液高度6cm处理下最大,而矿质元素在生菜中的单株累积量则表现为Fe、Mn元素在6cm供液高度下最大,Ca、Mg、Na、Zn、Cu、S元素在4cm供液高度下最大,K、P元素在5cm供液高度下最大。因此,实际生产中可以通过调节水培生菜营养液的供液高度,以达到提高生菜产量或生产功能性蔬菜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镍污染对小麦幼苗矿质营养元素吸收与累积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Ni胁迫对小麦幼苗茎叶中Cu、Zn、Fe、Mn、Ca和Mg营养元素吸收及累积的影响结果表明 ,Ni胁迫下随土壤施Ni量的增加而小麦幼苗生长受抑 ,生物产量下降 ,小麦幼苗Cu、Fe、Ca和Mg累积量呈下降趋势 ,而Zn、Mn累积量呈增加趋势。小麦幼苗 6种营养元素累积率与其累积量的规律较吻合 ,表明作物受Ni毒害与营养元素代谢平衡失调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比较河北省主栽山药品种的矿质养分累积特性及营养品质的差异,以期为山药生产提质增效制定科学的养分管理措施。  【方法】  田间试验在河北省蠡县进行,供试山药(Dioscorea oppositifolia L.)品种包括棒药、大和白玉、紫药和小白嘴,山药4个品种的施肥量和施肥方法均一致。在成熟期,取样测定了山药地上部、根茎生物量,以及9种矿质元素(氮、磷、钾、钙、镁、铁、锰、铜和锌)含量和累积量。  【结果】  4个主栽山药品种根茎的鲜生物量表现为大和白玉>棒药>紫药>小白嘴,而干生物量表现为紫药>大和白玉>小白嘴>棒药。大和白玉根茎的氮、钙、镁、锰、铜、锌累积量最高,且钾、钙、镁、锰、铜、锌分配系数最高,紫药根茎的磷、钾累积量最高,且氮分配系数较高,磷分配系数最高,棒药根茎的铁累积量及分配系数均为最高。4个山药品种形成1000 kg产量对大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钾>氮>磷,对中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镁>钙,对微量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均表现为铁>锌>锰>铜。以《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山药的9种矿质营养品质指标作为参比,对4个供试山药品种的9个矿质营养品质指标进行主成分分析,提取出特征值大于1的主成分3个,累计贡献率为96.77%。其中,第1主成分贡献率为56.45%,主要受钾、锌的影响;第2主成分的贡献率为29.09%,主要受镁、锰的影响;第3主成分的贡献率仅为11.22%,主要受铁的影响。矿质营养品质综合评价结果为大和白玉最优,其次是棒药,小白嘴和紫药分列第3和第4位,但4个品种矿质营养品质均优于《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中的山药品质。  【结论】  大和白玉为矿质营养品质最优品种,且为高锌品种,棒药为高钙、铁品种,土壤中钾、镁、铁、锰和锌含量是影响山药根茎矿质营养品质差异的主要元素。山药生产中,矿质肥料的施用要考虑土壤中矿质元素含量与不同品种的矿质元素需求,进行科学的养分管理,以进一步提升山药矿质营养品质。  相似文献   

18.
Pinus tabulaeformis seedlings were grown under a factorial design to measure biomass accumulation and P, Na and K concentrations of plants, with 3 different ectomycorrhizal fungus (EMF) strains (Boletus edulis, Xerocomus chrysenteron and Gomphidius viscidus) and two P treatments (with or without extra P). Growth and mineral nutrition of pine seedlings were stimulated by three EMF under salinity stress. Na concentrations were changed and plant K and P concentrations were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by EMF. Adding extra P made no difference in accumulation of seedlings biomass, and did not assist element absorption of plants. Although three strains of EMF can all enhance the tolerance of pine seedlings to salinity stress, they may utilize different mechanisms because of different performance in absorption of elements. The increased P and K accumulation and the balance of ion concentrations might be due to the enhanced tolerance of EMF-inoculated plants to saline conditions.  相似文献   

19.
施氮量对枣棉间作系统棉花干物质和氮素积累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以南疆主栽品种中棉所49为材料,通过4个尿素水平[纯N 0(N0)、 207(N1)、 310(N2)、 414(N3) kg/hm2],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对枣棉间作体系中棉花的干物质动态增长以及氮素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处理棉花干物质及氮素积累均符合Logistic方程,棉株生物量和氮素积累量在N0、 N1处理中表现出近冠区大于远冠区,N2、 N3则相反。近冠区过多或过少施氮推迟了棉株干物质快速积累起始时间和最大积累速率出现的时间,减少了干物质在生殖器官中的积累量,较高氮素处理引起的棉株代谢产物积累的减少量小于低氮或不施氮处理。适宜的施氮量利于棉花前期的生物量和氮素的快速积累,棉株有较大的光合产物吸收和积累速率以及较早的最大速率出现日,有利于产量的形成。氮肥施用量过多或过少均不利于棉花光合产物特征参数的协调。  相似文献   

20.
蒋倩  朱建国  朱春梧  刘钢  张继双  徐习 《土壤》2020,52(3):552-560
在开放式空气CO_2浓度升高(free-air CO_2 enrichment, FACE)条件下,研究了籼稻IIY084与粳稻WYJ23根际土壤矿质元素(Fe、Mn、Cu、Zn、Ca和Mg)有效态含量及其在水稻各组织中的吸收与分配,结合前期稻米矿质元素含量下降的研究结果,探讨了其下降的机制。结果表明:大气CO_2浓度升高,显著增加水稻穗、茎、根和整株生物量,两个品种平均增加19.4%、9.3%、23.4%、16.0%;根际土壤中矿质元素的有效态含量大体呈增加趋势;除Ca吸收量增加外,水稻其他矿质元素总吸收量未发生显著变化;显著促进大部分矿质元素在穗中的吸收与分配,而降低其在茎中的分配比;在穗内有增加大部分矿质元素在壳梗中滞留的趋势,相应地减少其在糙米中的分配比。品种效应分析显示,IIY084的茎和整株生物量,以及穗中Fe、Mn、Cu,叶中Zn、Mg,茎中Cu的吸收量与分配百分数均显著高于WYJ23,而叶中Mn、茎中Fe和根中Cu、Zn则呈相反趋势。可见,大气CO_2浓度升高条件下,碳水化合物与矿质元素从植株营养器官到籽粒的不平衡转运以及在壳梗中的滞留可能是导致两水稻品种糙米中矿质元素含量降低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